研讨会的第一天,天中附小的语文组呈现了两堂研究课: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青蛙写诗》
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我要的是葫芦》
常悦老师带着一年级一班的学生开启了第一节研究课《青蛙写诗》,以疑促学,思考三个问题:青蛙为什么写诗,它写了一首什么诗,这首诗是怎么写成的?深耕课标,分析教材,根据学情,抓住本节课重点——分角色朗读,设计三个学习活动:在初读诗歌中,整体感知文意;在趣读诗歌中,巧妙指导朗读;在美读诗歌中,发挥想象表达。同桌一起读、师生合作读、分角色朗读,在读中感受这首儿童诗的轻快、活泼、生动、趣味;在读中随文识字、写字。最后,借助蝌蚪、水泡泡和水珠来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孩子们在真实的深度学习活动中让学习真实发生。
徐小玉老师带着二年级一班的学生上的第二节研究课《我要的是葫芦》,以疑促学,思考:我要的是葫芦,可是“我”的愿望为什么没有实现?深耕课标,分析教材,根据学情设计四个学习活动:小组合作朗读,交流失败原因;对比句子朗读,感受人物心理;角色扮演朗读,感悟故事道理;联系生活拓展,学会理性分析。从教材延伸到“鹿与狼的故事”,小故事中的大道理,老师与孩子们形成积极的学习共同体,在“倾听关系”的课堂氛围中,孩子们有了深度表达的欲望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