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学习  »  区块链

本体做客火星公开课:区块链能否成为主流行业基础设施?

ONT本体 • 5 年前 • 385 次点击  
点击上方“ONT本体” 关注我们

近日,本体受邀做客最大区块链知识学习社群火星公开课·143期。

本体创始人李俊在课程中围绕“区块链能否成为主流行业基础设施”主题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分享。

以下为本期课程回顾

如果区块链真的成为主流行业,最终的巨无霸可能真正在基础设施上整合不同行业特定的应用,只有背靠或在大型市场上具备很强的商业和技术拓展能力的团队,才能在最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技术法律社群构成了区块链生态的信任三维,现在区块链之所以热门但不主流,是因为大部分的区块链体系只能提供技术层面的信任,没有涉及法律和社群。

基于此,本体信任网络架构了一个分布式融合的信任体系,将信任的多样性在一体化的协议体系下进行协同,并提供不同应用场景的开放基础模块,构建跨链、跨系统、跨行业、跨应用和跨终端的分布式信任基础设施。

具体而言,本体要解决两大现实问题:

一是性能的扩展,除了提供基础的公有链,还为企业定制自己的业务链,并且可以在不同的业务链中运用不同的共识模型;

二是在基础层之上提供分布式信任协作层,让区块链技术更好地跟线下场景进行结合。

信任的三个维度

区块链现在很火,那么是否已经成为主流技术?从实际应用场景来看,区块链还依然聚焦在数字资产领域,在实体商业活动中用到的地方还很少,落地难度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先谈一下区块链的核心价值,以及它要实现的核心目标

谈到区块链,大家必然会提到信任这个词。信任其实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其来源是一个重要的值得梳理的点。

其实我们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的信任来自三个重要的维度。

第一个就是用技术建立起来的信任这是大家生活当中经常能看到的,比如我们经常用的电子签名、生物识别等。但这些信任来源大部分情况下是某一种单点性的技术性,等它真的要用在商业场景中时,其实还要配合很多中心化的或者商业流程的辅助应用。

这些技术点的组合让我们有机会用信任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商业或业务闭环,但光有技术层面的信任还不够,在我们日常商业生活的这些流程当中,还有大部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法律体系。

它保护你的房子、证书,甚至婚姻状况等,可以说是现代商业社会中最大或最广的信任来源之一,所以大部分的信任不仅仅来源于一个技术,而是一个体系,或者说来自于类似中心化的体系。因此,法律体系是信任的第二个维度

有了技术跟法律信任,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源头。人类最早的协作还没有技术和法律体系,那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或者说社群之间的信任,最原始的信任状况就是我相信你、你相信我,我们可以进行协作。但这种社群的基于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有个最大的问题——很难扩展。比如你要认识熟悉的人,熟悉到你跟他做很多深入的协作时,其实是个很耗时、成本也很高的事情。

现在你会发现有很多技术手段被用来扩大社群信任的基础,也让它扩充到更大的范围。比如信任网络等,其实就是网页和网页之间的互相信任和背书,形成一个网页之间的信任体系。

技术、法律和社群构成了区块链生态的信任三维。这是信任不同的来源,但现实生活中依然有大量的信任问题存在,包括成本问题、伦理道德问题等等。其实我们整个商业社会的运作等最大的成本都是用在建立信任-审核-信任验证-信任

这就必然衍生出一个问题:现在似乎没有一种体系可以把这三种信任维度更好的整合起来。那区块链能否扮演这么一个角色?如果它能在更大范围之内整合信任源,能够以更低成本、更广范围的合作来提供服务,才有机会成为基础设施之一,真正服务于主流的业务形态。

现在区块链之所以热门但不主流,是因为大部分的区块链体系只能提供技术性信任,没有涉及法律和社群,这就是要突破的地方。

这里会引申出一个问题——公有链的体系。根据联盟链的概念,它可以解决不少特定行业特定业务体系下的问题,但很多业务是弹性的,而且是动态化的,边界也不是固定的,既然要分布式协作,就很难固定住一个边界,如果固定住一个边界,那就可以有固定的交易成本、固定的范围,那你其实有很多方法用中心化的系统更好的来做。所以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讲,公有链依然是区块链的未来。

现在公有链的影响力得益于数字产市场的火热,但真正的成功在于它可以对更大范围的更小个体提供基础的服务。但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要提供更广范围的主流服务,覆盖更多的信任维度的话,就会遇到不少挑战。

核心问题是信任机制的性能,包括这个机制支持大规模商业协作的速度

另外一个挑战其实比性能还重要。在你的体系当中,如果要跟实际的特定商业场景融合起来,必然会有一个方式,不仅需要在分布式应用这一层,很多的业务场景也需要有自己特定的智力模型。这些特定的需求会深入到基础层,这个时候如果只是一种固定的基础就很难满足。

关于本体

本体是什么呢?其实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公有链,还有一部分是分布式信任协生态系统。这两部分整合起来是本体的基础设施。

就基础设施来说,你不但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公有链体系,就像本体,现在上的主网是一条公有福利,它有自己特定的公式算法、网络协议和存储机制等,同时你也要有一个模块化的区块链技术框架,支撑不同行业根据自己的特定需求定制自己的应用链。这属于两个体系,但你要做到这些链之间能有机的协同,并和这个协议进行交互,这样才能真正的协同起来,真正的像一个生态。

链和链之间的协同不应该是一种单协议,而是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选择不同的协议,甚至有些协议并不来自于本体的设计,如果是一些被广泛认可的跨链协议,也可以在这个体系当中得到兼容。

本体的链网结构会有一条或多条的公有服务链,和具体的业务链来进行交互。在这个交互中,它的协议会是一个协议群,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来做不同的这个协议选择。

比如在本体中进行三个层次的跨链协议群的设计和实现,第一个层次通过分布式ID的框架进行账户体系地址体系的跨链映射,第二层次执行跨链的数据交换和数字资产清结算的映射和结算功能,第三层次在不同的协议群可以跨链进行协议共识机制的参与。

在共识方面,本体希望在主链上能够达到两个理念:

第一个是在更广范围去中心化;

第二个是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性能,支持实际商业应用。

所以,本体在共识算法的研究上投入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和比较设计等。最终我们在组网的第一条攻略中采用的是叫VBFT的共识,它其实是融合了PoS、VRF和BFT三种机制。

它其实已经不是最传统的BF算法,而是BFT(拜占庭容错)算法的变种。这个体系的优点是可以支持更大规模的集群,而且当公司集群范围增加时,性能到一定程度会达到一个稳定状态,这样的话才能在去中心化和高性能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为这两点大家知道是互成反向指标的。

所以本体能在更大共识集群可支持的范围内,达到一定的高性能。比如我们正在开源的第一版,社区测试达5300TPS,后续还会有进一步的提升,支持大部分场景下的商业应用。

在这个分布式信任体系当中,框架产品其实分成了三个层次,对应了基础平台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它的框架,包括运行当中的一条或者多条主链,可以模块化的去构建框架,定制不同的业务链,然后在这些链之间做到不同业务场景下选择不同的交互协议。

第二层是可以把分布式信任协作平台的层次进行串联的体系。比如在这个分布式的ID框架下,对身份的分布式管理和数据的分布式交互协议等,联通不同的法制体系,不同的社群或任何人背书的体系,也就是把技术、法制和社群串联起来的一个桥梁。

再上面一层会有很多通用性的模块或者框架,比如说集成的应用框架,还有数据、身份等的系统管理,形成体系化的模块,不仅支撑技术性的数字资产类服务,也可以联通不同行业当中的实体应用场景。

分布式信任体系

最后选择几个场景重点说一下,如何在分布式区块链体系中解决前面说的问题。

在一个可以融合不同信任维度的体系中,其实每个人的身份都来自于不同的源头,来自于政府的中心化身份体系。这就是我们提到的法制信任。政府、学校、公司等都来自法制中心化,也有来自人和人之间的体系,这其中有人和人之间的背书、社区之间的背书,这是社群信任的身份认证体系。

当然这中间你依然可以融合,技术体系可以从中证明哪些资产账户是属于你的,哪些资产证明是属于你的所以说在这个分布式多元的身份框架中,包含了技术信任、法治信任以及人和人之间的社群信任

这种分布式信任体系也很容易从人扩展到物。不同物品的来源不同,也可以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包含它产生的数据、发生的流转等。所以在物品及设备的管理当中,可以在分布式体系中进行多元认证。

如果进一步的话,还可以扩充到虚拟内容。你的图片、音频、视频等,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确权,通过分布式的流转来进行融合。

不管你的信任源来自于中心化的体系,还是去中心化体系,都可以用这种分布式的方式自动化的串联起来和管理。基于此,它可以真正的为实际的商业流程提供基础设施类服务。

举个例子,在美国的医疗协作中,其实医生、药房、病人都可能是独立的个体,大量的就诊流程信息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中间会有大量的互相认证、互相协同的问题。比如药房在配药时,需要验证医生的处方、执业资格,而你到医院就诊时需要验证用药记录等。这些的信用体系其实要靠政府建立非常垂直化的系统,成本很高。

与此同时,由于业务经常变,某一类的垂直体系只能支持某一类特定的业务流程,或者某一个特定行业。但这个场景其实非常普遍,不但出现在医药场景中,因为现在属于碎片化或积木式的合作,很多商业场景都是跨区、跨公司甚至跨国协作,中间会有大量协作和验证。

这样的话,如果有分布式的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就会变得非常容易、低成本和快速,而且最大的优点是非常的动态,哪怕业务流程变了,你不用再重新设计系统,就可以很随意的组织,同时不拘泥于某一个特定行业,而是可以扩展到更多的行业中。做到这一点,才能说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等你有了这个分布式身份管理框架,以及协议流程框架,就可以做各类商业协作流程,交易数据自然会沉淀下来。当然,协作数据不一定全部都沉淀在区块链上,也可能沉淀在不同的系统当中。

这些沉淀下来的数据成了很好的基础,你可以在这些数据上构造出更多的分布式声誉评价。比如国内用的最多的芝麻信用,但这种数据的评价还比较单一,只是反映了你一个侧面的数据体系,未来如果能在分布式体系中足够广泛的话,会有一个分布式声誉评价的集群,每个人有几十种不同的评价方式。

再举个分布式金融协作的例子。当个人数据和信用风控能被自己管理时,你在申请金融服务时,风险控制的角色就由金融机构转到你身上,每个人都可以自证清白,在各类金融服务的业务流程中,找谁借钱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更能证明自己,那你就可以到任何地方借到钱或申请到金融服务。

回顾本体当地路线图和架构,你会发现有两个路线——基础设施的链网体系和分布式信任协作体系。这两个体系融合成一个大的综合平台,在更广的范围支撑不同的商业应用。当然未来不止本体,应该有更多的平台,为个人或中小型企业及政府的公共服务赋能。

这有这样,底层设施才能真正对现有主流业务产生影响,甚至产生部分的变革。所以,基础设施仅聚焦于数字资产这一层面还不够,必须触及不同行业的法律机制,支撑不同业务在线上和链下都能进行认可和协同。

下一阶段真正的竞争会聚焦在哪?

最后谈一下对区块链行业的一些看法。我前面描述的,包括现在做的事情,最终能不能达到那一步,现在其实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我坚信这种分布式信任协作平台在不少场景下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经常有人会问什么样的项目更容易成功,第一当然是技术,它是比较重要的,但技术不会成为唯一的护城河,因为现在所用的分布式公式算法很早就有了,只是做了更好的工程化组合而已。如果你想发明一个原创的密码算法,没有几十年的验证,根本不可能用到主流的体系中,所以仅靠一种算法的特性取得竞争优势的空间越来越小。

下一阶段真正的竞争会聚焦在整合设计和工程实现能力上。只有具备很强的整合设计和工程实现能力的团队,才能做到更大层面的扩展。

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团队应该在中美这两个市场进行更好的运营和扩展,包含业务、团队和技术的扩展,因为从应用场景的广度来看,这两个市场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而且区块链是跟互联网很像的平台化产业。你只有背靠或者在大型市场上具备这样的商业和技术拓展能力,才能在最终占据一席之地。

如果区块链真的成为主流行业,最终的巨无霸可能真正在基础设施上整合不同行业特定的应用,就像在互联网上做电商或社交等。

如果以上讲的这些探索能够真正成为现实,影响到更多主流应用,那我觉得区块链的其他价值还远远没发掘出来。就平台类而言,它有很大的价值,但平台类竞争残酷的点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在100个平台中,最后留下来的可能只有5到10个,就看谁在长跑当中依然能坚持。

问答环节

Q1:今年本体成为首个IEEE会员的区块链项目,请问本体是怎么考虑是否加入IEEE的?作为一个在AI等工程领域很有影响力的组织,IEEE和本体未来有什么规划?

A1: IEEE美国总部的工作小组前两天刚刚来本体探讨,对于去支持分布式协作的平台来说,各类标准极其重要,因为不像中心化的互联网系统,大量的系统协同可以放在系统内部完成,分布式的协作要协同大量的甚至更分散的数据源、系统等,这其中的标准协作和制定就尤其重要,而且这些标准除了现有的行业标准外,还需要大量的新场景的标准设计(数据格式、接口、安全协议....)。

而在国际上,这一领域的两个标准机构ISO和IEEE的影响力最大,我和我的同事季宙栋都是ISO国际区块链标准组成员,这次我们成为IEEE的首个公有链成员,可以帮助我们在本体的实现和设计方面第一时间遵循国际标准,甚至影响或扩展国际标准,这对本体基础平台未来的普适性有很大的帮助

Q2: 除了参加国际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本体作为一个国内项目在海外社区也有很好的影响力,能否介绍一下在组织全球路演和hackathon方面的经验和后续计划?

A2: 全球化是本体的核心战略目标,我们已经建立了各种主要国家和语言的社群,几乎覆盖了全球最主要的市场和区块链热点地区。特别是本月在韩国和日本的活动,都是四五百人以上的大型活动。我们和日本的政府和大型企业也都有正式的合作。

Q3:本体投资了PTS/DAD/COT等生态项目,也成立了Ontology Global Capital和Ontology Olympus Accelerator,未来在生态布局上还有哪些延伸?

A3: 本体目前的生态投资都是战略性的投资,会重点支持在不同领域有代表性的团队,如PTS在数据服务、分布式信用等的核心能力,与本体的基础平台有天然的融合性。本体生态投资和孵化器的特点是会对我们战略支持的项目提供技术、市场、资金等方面的全面支持。

近期我们还会在大型制造行业、金融行业有重要的合作,本体在第一阶段的核心目标是在不同的行业支持建立一到两个最典型的应用落地案例,第二阶段就可以逐步形成百花齐放的效应

  本转载自火星财经(ID:hxcj24h)如需合作请添加微信:huyalu08


ONT本体

微信号:

ontologynetwork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登陆官网


今天看啥 - 高品质阅读平台
本文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VtocEwE4kM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22400
 
385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