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所有版块导航
Python
python开源   Django   Python   DjangoApp   pycharm  
DATA
docker   Elasticsearch  
aigc
aigc   chatgpt  
WEB开发
linux   MongoDB   Redis   DATABASE   NGINX   其他Web框架   web工具   zookeeper   tornado   NoSql   Bootstrap   js   peewee   Git   bottle   IE   MQ   Jquery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算法  
Python88.com
反馈   公告   社区推广  
产品
短视频  
印度
印度  
Py学习  »  机器学习算法

机器学习挑天赋吗?为什么别人一点就透,为什么我就不行?

人工智能头条 • 5 年前 • 387 次点击  


大家好,我是为人造的智能操碎了心的智能禅师。

虽然禅师身在边疆,但是心系人工智能头条的粉丝们。

之前我们的特约作者李烨跟大家分享了《她在机器学习踩过的坑,现在告诉你怎么跳过去》。

有同学看了以后,发出了直击灵魂的拷问:为什么别人学机器学习就那么快,为什么我就老是学不会?

于是李烨再次分享了她和这位同学的问答互动。这位同学问的问题,相信很多读者也会有同样的疑惑。

非常难得的机会,大家好好把握。趁别人出去玩,闷声进步。

全文大约1500字。读完可能需要好几首下面这首歌的时间。今天条子罢工了,没做排版。有想 battle 条子的同学,请联系禅师。

👇



学习
的困惑


【天明同学首先发问】:

老师,过了这么久,今天我才回想起您在课程里强调过的:高质量的数据对机器学习模型训练与进化的重要性。

还是自己当初没有领悟和体会到啊,要是天赋高的或者当时看得清楚的,应该直接就能深有体会了。

很多事都是,当别人说第一遍的时候,无法体会话语的真正含义,自己太后知后觉了。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可以说这是一个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往大了说这是教育学的终极问题:“老师如何教导 & 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


现实中,如果一件事真的能够一听就会,说明你早就经历过、体会过,而且自己总结过。别人的讲述、指导,是对你旧有认识的更深刻和更精辟的提炼。


经历
的必要性


【天明又问】:

没有天赋极高,一点就透的那种人吗?


确实存在“一点就透”的人。不过要注意,极少有人是在任何领域都一点就透的,一般也就是在这个人特别擅长的某个特定领域如此而已。


其实,“一点就透”的人的长处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推演,也就是常说的举一反三。这使得他们在看似和别人相同的经历中,能够获得许多他人因无视而放弃了的学习资料。


比如,很多表演艺术家在年幼的时候就喜欢观察人、模仿人。


我曾经看过其中一位的报道,讲他在小时候每天下学后就喜欢站在路边观察一个个行人,回到家以后就对着镜子模仿刚才看到的人的神态表情动作,痴迷到忘了吃饭。


这在当时的他纯属爱好,后来正好有机会做了演员,于是当年的积累使他迅速脱颖而出,成为主演。


再比如,从聚居的大家族中走出来的人,往往很心思缜密,思虑周全而且通晓人情世故。


毕竟,同样的生命时间里,他们实际暴露在和他人相处上的时间要比小家庭中的人多得多——虽然身处这种环境未必出自他们自愿,但终究在客观上起到了高浓度训练的效果。


刻意
练习提升学习能力


【天明再问】:

老师,这种能力能提升吗?怎么提升?是思考的力量,还是什么?


学习能力当然是可以提升的,方法也是现成的:刻意训练!


《荀子•儒效篇》中讲“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后来有人把这句话翻译成了英语:"Tell me and I forget. Show me and I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understand."


想来这也是所有上过学的人的共同经验:在课堂上听讲,当时觉得懂了,过后就忘了;老师把操作过程演示一遍,能记住一个前后始终了,但是自己还是不会做;自己动手去练习,去实践,才能真正掌握。


无论是小学学的拼音、汉字、加减乘除,还是中学学的物理现象、化学反应,还是到了实用阶段的编写程序、训练模型……皆莫外于此。


比如:《机器学习极简入门课》。


只是阅读,恐怕什么也学不会。把里面的各种函数,抄10遍、100遍,总能记住。但是要理解它们,就要去推演过程,自己动手进行每一步的计算。


要应用,则必须做项目,自己去把现实事物转化为数值,带入到特定模型中去运算,最后得出预测结果再反向映射回现实当中,观察这一结果所产生的影响。


课程(或者书籍、资料等)可以向你展示知识,但是记忆、理解、掌握的过程,课程给不了你。只有自己逼着自己去做动手动脑。否则,知识到不了你的脑子里。


在没有客观压力的情况下,自主的去做“额外(原本不必)”的训练,这就是刻意练习!


无法
跨越的“弯路”


【天明继续问】:

如果一个人天赋足够聪慧,是不是能够一下子理解老师和前辈们讲的经验教训,就不用走弯路了?


这里说的天赋应该主要是指智商和能力倾向吧。那么我们且来看一个比喻:


  • 天赋相当于计算机的算力;

  • 本人的经历相当于样本数据;

  • 思维方式相当于算法;

  • 理解并掌握一件事物,则相当于训练出模型来的过程。


如果空有算力,既没有数据也没有算法,是训不出模型来的。


  • 而前辈们的告诫,只是别人根据他们自己的样本提取的标签(label),最多能够给你标注一下训练数据而已。


如果自己没有经历,就好像根本没有训练样本,就算别人愿意给你打标签(labeling),可是打到什么东西上去呢?


比如,生活中遇到一些年轻人,985高材生,脑子很聪明,讲技术一点就透。但议论起养育子女的种种无奈和心酸,对他们就是鸡同鸭讲。


你告诉他:“因为需要老人帮忙照顾小朋友,必然要对老人妥协,不是原则问题就不要计较了”。他觉得:“我让老人帮忙也绝对不妥协一星半点,错就错,对就对,任何事情都得有是非!”


也难怪,他们正在人生精力体力最充沛的时期,有无限的希望,而毫无牵挂。怎么可能知道什么是“无奈”。既然连“无奈”都没有,又要“妥协”何用?


也许多年以后他们会明白“妥协”一词的含义和作用,但是至少现在,我提供了这个标签,他们没不知道往哪儿打,因为根本没有对应的经历。


反过来,即使算力一般,但是只要数据算法齐备,花费时间来刻意训练,也可以得出模型。


虽然纯粹的“训练过程”可能比算力高那些位费时,但如果在你开始训练的时候他们还根本没有数据,则很可能你会比他们先得出模型。


天赋
资源和努力


【天明同学最后问】:

是不是学习方法无所谓好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就好?

比如做题,有人做一道典型题,就所有类型题全会了;甚至有的人不用做题,老师讲一遍,他听一遍就全会了;有的人却要进行题海战术……

虽然大家付出的成本各自不同,说到底成功还是殊途同对吗?


你说的“殊途同归”是说达到同样大小的成就?换句话讲,“只要自己主动努力就能赶上先天条件好或者后天资源丰富的人”?


如果那样的话,只能说:不能保证!


天资聪明的人,就是更容易成功。有资源的人也更容易成功。


算力的大小对模型训练肯定有影响。更何况也不能完全把智商等天赋类比成算力,智商高掌握方法(算法)也更快。


如果先天资质优越,同样资源同样努力程度下,一般都会学得更好。而学得好本身还能刺激进一步的motivation,往往是学得越好越爱学,然后就更好——马太效应。


以此类推,虽然任何时代都有自我放弃自我浪费的天才,但就群体而言,天资出众的那一群,获得成就的机率要远大于普通人。这是客观现实。


不仅先天条件会有差别,每个人拥有的后天资源也各不相同。同样的天资,资源不同也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我们前面强调刻意练习,其实还有一个和它相对的概念——浸入式自然习得。两者截然不同。刻意练习比自然习得苦、累,且事倍功半,但所需要的资源远远小于后者。


普通人的客观环境里,绝大多数技能的习得条件,仅能够满足刻意训练所需。而那些拥有资源(最直接的资源就是权利和财富)的人,却可以调动大量资源来堆积学习环境。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外语学习。


普通国人学外语是在学校听课、读课文、背单词、背语法、做卷子。有钱的话可以请外教直接对话,可以上国际学校每天全英文授课。


两种方式,就群体而言,学习效果能一样吗?


这也是客观现实。


修仙还讲财侣法地呢,努力的有效性是有限的。


每个人的起点,自己都改变不了——无论先天的智力、体力,还是后天的家庭氛围、早年教育环境,都是已经既定的。


努力程度,是唯一可以凭借自身主观意志改变的因素,没得选!





幸福

无非就是

我  AI  你



今天看啥 - 高品质阅读平台
本文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aCDkxNvW7F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24745
 
387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