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学习  »  区块链

历史之镜:区块链在1995年做的梦成为了现实

45区 • 5 年前 • 324 次点击  



我们通过观察创造了历史,

而不是历史创造了我们。


史蒂芬·霍金《大设计》

一个典型的边缘自闭症患者,一个打破常规的奇怪幻想家。早在1963年就提出链接(超文本)概念的Ted Nelson,却有一个关于Xanadu的梦。

一个全球化的图书馆、一个全球性超文本出版的工具,甚至是一个解决版权纠纷的系统……Xanadu想做的似乎已经超越了当时的认知范畴。

但是,这个关于Xanadu的梦似乎已经成为了现实,Xanadu的逻辑规则完美展示了Web3.0的一个缩影。

历史总是在或多或少地提醒着我们,但当历史以不同面目和手法重复自身的时候,恐怕还是没多少人会上车。

我们推荐这篇文章的理由在于回顾历史,我们总能找到那些被我们遗漏的指路标。



链接是网络最基本的构成区块。每一次在电脑上进行点击的时候,我不禁回想起那个在 1963年第一次提出了在文本中可以进行点击链接的概念(超文本) 的奇怪幻想家——Ted Nelson。

Ted Nelson有四条能够影响他生活的座右铭,而且他并不羞于将它们分享给每个遇见他的人:

  • 大多数人都是愚者

  • 大多数的权威都并非善类

  • 上帝并不存在

  • 事事皆错


简而言之,以上就是你该了解的Ted Nelson的全部。Ted是一个典型的边缘自闭症患者,一个打破常规并且自由思考的技术专家。可以保证的是,Ted和你认识的普通程序员相似的地方也仅仅是个巧合而已。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Ted的故事对我来说是如此迷人,直扣人心。

像大多数程序员一样,Ted也是一个天马行空的人。他对于超文本的愿景比现在网络中杂乱的链接要雄伟的多。这个愿景就是Xanadu,可以说这是计算机历史上的学问和一段传奇。  


“   Xanadu是一个全球超文本出版系统,是计算机行业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vaporware(雾件:通常适用在超出最初声称的或一般预期同类产品 开发周期所需的开发时间之后,仍然无法发布的产品。)。它已经发展超过了30年的时间。Project Xanadu长时间的「妊娠期」无异于建造中国的万里长城一样,后者几乎用了大半个16世纪去建造,但是在抵御侵略者的时候还是失败了。不过,鉴于商业计算的相对年轻,ProjectXanadu创造了一个其他公司难以超越的「无用的记录」。事实是,从1960年开始,Ted的声誉才逐渐变成「不成功的软件开发之王」。Project Xanadu另外一个有趣的地方是,这个计划的失败(或乐观来说这个计划长期推迟的成功)几乎和黑客文化的诞生时间相一致。

     Xanadu从万众瞩目到失败这一过程受到了高度狂热的社会关注,这也展示了黑客世界重要的另外一面,也许,在车库里面诞生一个亿万估值的公司只是个童话故事。



     在很多自认为是的业内人士的家伙的眼中,Ted Nelson的Xanadu有时候被认为是一个笑话,但这么想是很肤浅的。Ted Nelson的论文和演讲激励了一些有着梦想的计算机程序员,经理和管理人,比如Autodesk的创始人John Walker——他投资了数百万美金和多年的努力在这个项目上。

    Xanadu想要做一个全球化的图书馆,一个全球性超文本出版的工具,一个解决版权纠纷的系统,一个可以讨论辩论的专业精英论坛。他们认为Xanadu可以通过将所有的信息传送到所有人上来消除科学上的无知,解决政策上的误解。如果用一个非常黑客的假设来说,全球灾难是由无知,愚蠢和失败的沟通所导致的,Xanadu理应当拯救世界。”   

Vaporware(雾件:通常适用在超出最初声称的或一般预期同类产品开发周期所需的开发时间之后,仍然无法发布的产品。)


以上的文字摘自于1995年Wired(连线杂志)上发表的关于Xanadu的文章,直至今日,它还是读起来非常带感的。这个狂妄而又纯粹的Xanadu之梦不停在鼓舞人心和无望脱离现实中轮转。

Xanadu由17条规则来定义。当你阅读以下内容,可以问问自己对比一下现在的全球网络中,有几条能够相匹配,即使是一小部分。

1.每个Xanadu服务器都是唯一且安全的。

2.每个Xanadu服务器都能独立运行或在网络中运行。

3.每个用户都唯一,且身份安全。

4.每个用户都可以搜寻,恢复,创建或者存储文档。

5.每个文档都可以包含无限多部分,每个部分可以是任意数据类型。

6.每个文档都可以包含各种类型的链接,包括虚拟副本,在系统中其他所有者所拥有的文档。

7.链接是可见的,可被所有端点追踪的。

8.链接到文档的许可明确是由出版行为来允许的。

9.每个文档可以包含任何所需粒度的版税机制来确保任何允许访问的支付,包括文档全部或部分嵌入。

10.每个文档都是唯一且安全的。

11.每个文档都可以有安全访问控制。

12.每个文档都可以被快速搜索,存储和恢复,这无需用户知道物理存储的位置。

13.每个文档都能够自动移动到匹配其任何频繁访问的的物理位置

14.每个文档都能被自动冗余式存储,这可以让它即使在发生灾难的时候都能够保持其可用性。

15.每个Xanadu服务供应商都可以在他们的用户选择存储,获取和发布文档的时候以任何费率收费。

16.每一个交易都是安全的,并且只能由那个交易的各方进行审计。

17.Xanadu客户端-服务器通信协议是一个公开对外的标准。鼓励第三方软件的开发和集成。


他山之石,因此,得从根本上考虑现代网络在功能性上是如何欠缺的:


  • 链接失效

一个超链接能够使用的几率和这个超链接存在的时间是成反比的。时间久的链接经常会失效,这是因为维护这个内容的服务器会在时间的推移之下因为任何原因而消失。我慢慢意识到我害怕点击旧网页的链接,因为每一次点击能够成功跳转的几率都很低。


  • 每个网站都有各自的用户名和密码

这是因为在网络上几乎没有可靠的集中形式的身份,那些少数存在的会被具有商业性质的关系所打击,比如说Facebook Connect和Microsoft Passport。这就是为什么那些=鼓励匿名的,轻参与的服务在网络中占主导——维基百科就是最好的例子。


  • 没有冗余

如果因为临时的高流量,服务器宕机了,或者更糟,有灾难性的数据丢失,那么恐怕就没有其他的方式去恢复这份内容了。我知道Digg有一项服务能够自动还原数据(讽刺地说,现在所有duggmirror.com被重新定向到amazon.com,这就说明这些服务往往都是昙花一现)我想要是你足够幸运的话,wayback machine可以检索到内容的历史副本,或者Google cache可以离线缓存一份时长未知的副本。不过你最好还是祈祷丢失的内容重新出现。

让我们把Xanadu计划更野心勃勃的部分暂且搁置一下。现在万维网做的最基本的是一件事情:简单,愚蠢,无脑的超链接。即便这样,还是能够构建一个功能强大且实用的互联网。而谷歌能够通过发现这些呆板的链接之间的关系来构建一个数十万亿美元的算法(pagerank)。

所有的这一切,超链接,作为网络最基本的构建区块,几乎是不起作用的。即使是在最好的条件下,超链接也充满了危险和陷阱。超链接的当前状态几乎是我们所塑造的最愚蠢的东西,坦白来说,如Ted说的一样,现在的系统让人难以置信:


“HTML正是我们尝试着去阻止,甚至说是破坏的链接,链接只能够对外,你不能够追溯他们的起源,没有版本管理,也没有权限管理。”


   当下一次你要开始一个伟大的想法,类似于自己的Project Xanadu的梦想的时候,请吸取下面的建议。


“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很多情况下,创造一个解决方案去解决80%的问题是可能的,永远记得「先发布产品」是重要的一个特性。”


   考虑一下现实中什么是真正可实现,人们可以理解的,以及人类程序员可以真正让其落地的。有可能这并非是你心中幻想的世外桃源——诶,甚至有可能搞砸——但是至少这对你来说是一个可以为之奋斗,并且现实而非幻想的机会。


(翻译:三水,Suji)


后记



2014年,一本我比较喜欢的Mook(杂志书)《1024·人与机器共同进化》跳票停刊了。当时我在果壳网写了一篇悼念的文章,又在知乎发了一小段专栏。同年,我因为闲着无聊搬运了《人类简史》成书之前的讲座视频,一同搬运的一个网友把它翻译成中文提供给官方字幕组。


当时这套书的主编Cris李婷后来离开东西文库自己创业做《离线·Offline》,名字致敬著名的 Wired,这群人第一次在中文世界翻译引进了「火人节」、「Whole Earth Catalog 全球概览」之类的详细概念。我在2016/2017年短暂的写过点乱七八糟的稿子,后来《离线·Offline》也停刊了。


上都计划(Project Xanadu)最早的中文翻译也是这一时段的产物。2012年,Ted Nelson 就录过视频指出他觉得中本聪是谁,同年也是第一次 Cryptopunk 的理想(或者Crypto的赚钱效应)在中国被人注意。


值此各种资本、市场的寒冬中,为什么我们要注意一个早就泡汤了的,可能不切实际的理想方向?


有几个原因。可能这些理想愿景和当时「Whole Earth Catalog 全球概览」背面的,被说烂大街的两句话激励了年轻的乔帮主一样,我们必须从历史的故纸堆里,从纯粹逻辑的理想的角度去汲取新鲜的营养。


另一方面,历史是会以各种姿势(虽然以不同面目,以不同年轻人的年月与手法)重复自身的。「世界计算机」就是 40 年前起自由软件运动先驱 Richard Stallman 早就心心念念的,怎么把服务器也「自由」的方法;至于「智能合约」也是几十年历史的概念了。定义 Xanadu 的那十几条规则,现在 Ted Nelson的老熟人,万维网发明人 Tim B-Lee 又来搞当时未竞的想法了(Solid/Inrupt)。


不往回看,就不能了解什么是历史大势所趋和逻辑上通顺的 next big thing。Xanadu 的那些逻辑上的规则本来就是完美的展示了 Web3.0 的一个缩影。我们当然希望成为下一个以太坊,当然,恐怕把时间拨回2014年,当历史以不同面目和手法重复自身的时候,恐怕还是没多少人会上车。


(扩展阅读,可以看看)https://www.zhihu.com/pub/book/119553910


Suji Yan




今天看啥 - 高品质阅读平台
本文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z5BwP88HHn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27658
 
324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