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学习  »  区块链

区块链大国态度分叉:中方倾向稳定服务实体经济,美方过于激进或翻车?

白话区块链 • 5 年前 • 337 次点击  

白话区块链

从入门到精通,看我就够了!

世界有两大互联网生态,一个是美国构筑的,当中的互联网公司有苹果、谷歌、亚马逊、脸书、雅虎等;另一个是中国构筑的,当中互联网公司有阿里、腾讯、百度、京东、今日头条等。这两大生态占据了全球互联网十强。

其实,在互联网发展的早中期,两大生态没有什么界限。但进入中国的美国互联网公司节节败退,从早期的雅虎、eBay,到后来的微软Message、谷歌,或因经营不善、或违反中国相关的法规,纷纷退出中国内地市场。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两大生态的互联网产品已经进化出不同的路线。中国没有INS、Telegram;美国没有共享单车、二维码支付。就连原本相似的产品也越走越远,比如微信和脸书、推特和微博。

中美互联网的“分叉”关键点,是2010年谷歌退出中国大陆,时间点已经是互联网进入中国15年、互联网TCP/IP协议发明37年后。

而在区块链领域,区块链还未成熟,中美就出现了分叉。比如近日,纳斯达克公布与BTC和ETH相关的两个指数,分别为Bitcoin Liquid Index(BLX) 和Ethereum Liquid Index(ELX),两者均由Brave New Coin发行。这是在中国大陆资本市场,大概率最近几年都不会做的事情。

再比如近期,比特币闪电网络发起火炬传递计划,发起人是挪威人,海外的区块链知名人物纷纷加入到了这次传递,但这个活动并没有像“冰桶挑战”那样在国内掀起很大的热潮。

从2019年中美区块链的大事,能感觉到明显的不同:

2008年中本聪发布比特币白皮书算起,一直到2017年结束,乃至2018年上半年,中美区块链的发展都趋同;但从2018年,尤其是下半年开始,中美区块链出现了越来越大的不同。此时,区块链距离诞生不到10年,远未成熟。


 01
监管:不同的不仅仅是对加密货币的态度

中美两地对区块链的监管目的接近:一方面是保护投资者防范金融风险性,另一方面发展区块链技术。

但是,中美的监管思路差异巨大。

首先是监管机构不同。中国视区块链为一种信息服务技术,和互联网比较接近,因此监管主体为网信办。今年1月10日,网信办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了其监管主体的职能;而对于区块链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则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监管。

美国将区块链视为一种金融科技的工具,因为其加密货币的融资行为和证券融资接近。去年7月,美国SEC(证券交易委员会)表示加密货币的发售”受联邦证券法的管制”, SEC和CFTC(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当仁不让成为监管机构。

美国的区块链从底层技术到应用,大部分项目都会伴随加密货币的产生,并且进行发售融资,因此会受到SEC及CFTC的监管。

因为主体的不同,其监管内容、监管技术以及对加密货币的态度也均不同。中国的监管内容核心是规范区块链信息服务活动,美国是监管融资及交易行为;技术方面中国采用备案制进行监管,美国则沿用证券发行的注册制;对加密货币,中国不允许融资,美国可以在《证券法》的许可范围内融资——逐渐演化成STO模式


 02
应用:中国重落地 美国重交易

因为监管的不同,中国区块链倾向于“无币区块链”的发展。事实上,中国监管机构并没有明确禁止区块链Token的使用,只是禁止用来进行融资及对外流通。但谨慎起见,中国的很多区块链项目不碰“Token”,即便发行了Token,也因为不能流通不能被称为“加密货币”了。

因此,提及Token,中国和美国概念的内涵已经分叉。

不发Token,最适合的场景就是联盟链了,无论是北京互联网法院联合百度开发的“天平链”、国税联合腾讯开发的“税链”、蚂蚁金服的“双链通”、京东的“至臻链”都是联盟链应用。

不发Token,更断了项目方用Token融资的念想,中国区块链在应用方面走起了传统项目融资的模式——先应用,后融资。

反观美国应用层项目,仍集中在游戏、“菠菜”、交易平台等,其应用的出发点是数字资产交易,因为上述类型应用发行的加密货币流通性较好,从链的公开性区分,美国的应用大部分是公链。

联盟链的节点通常是2B的,这也和美国区块链应用仍然2C有别。

中、美在区块链应用方面的差异也影响到专利的申请情况。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申请区块链专利4435件(全球占48%)、美国申请1883件(全球占21%)。中国的专利集中在实用新型方面,美国集中在发明方面。

总之,中国区块链目前集中发力点在落地应用,美国仍趋向于数字资产的流通。

目前阶段,还难以判断将来中、美区块链在应用层的分叉会否殊途同归。但存在这种可能,区块链本身是深层次的变革,它包含很多层次,分布式账本、价值传输网络、通证经济模型、资产的数字化,是逐步深入的过程。中国的联盟链应用更多集中在分布式账本层面,随着区块链和数字化技术的完善,价值的流动有可能会被允许。


 03
技术:中国要性能 美国要创新

中国的区块链技术核心是服务于实体应用,而美国的区块链技术仍然致力于解决区块链的底层问题。这造成中美区块链在技术方面的发展侧重点不同。

过去一年,美国出现了三个底层技术让业界眼前一亮的项目:Algorand、Dfinity和Thunder,它们都致力于通过不同的算法解决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问题。

而中国过去一年出现了一些较为出色的区块链应用平台:百度超级链BAAS、蚂蚁区块链BAAS、腾讯区块链BAAS等,它们更多致力于解决区块链高性能问题。

而上述的美国区块链项目Algorand、Dfinity和Thunder,虽说要解决不可能三角,但其对性能的要求不如中国这些区块链平台那样极致,仍是数千级别的TPS。究其原因,中国的区块链平台是希望能够真正解决真实世界高并发的问题。

在共识算法的选择上:2018年,美国区块链项目大都沿用PoW和PoS共识,EOS的DPoS被很多从业人批评不够去中心;而国内的区块链平台,为了实现高性能,普遍使用PBFT这样的共识机制。

区块链技术的开发主体也不同:Algorand、Dfinity和Thunder都是大学教授做出来的,而国内的区块链平台都是传统科技企业建立的。


 04
结语

如此不同的区块链环境,究竟谁能胜出?

或许,中国更加重视区块链的应用落实到实体经济,是当下阶段区块链发展较为缺失的短板。区块链不能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如果不能赋能实体经济,其交易价值得不到支撑。

而区块链之所以被认为是价值互联网,因为其链上资产可以被交易,价值得以更快速高效流通。美国重视链上资产的交易监管,或许将给中国提供这方面的监管经验。

你认为在区块链监管方面,美国可以提供哪些经验给我们?“先融资、后应用”,与“先应用、后融资”,你更赞成哪种?为什么?欢迎在留言区留言。

相关/热文


——End——


『声明:本文转载自「 互链脉搏」,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白话区块链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

亲,给「白话区块链」加个“星标”

   👇 不错过重要推送哦 👇

 

亲,据说99.9%有品位的人都点了「好看」👇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29748
 
337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