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学习  »  区块链

区块链最佳应用场景:各怀鬼胎的多方之间互不信任

信息时代的犯罪侦查 • 5 年前 • 119 次点击  

案例

随笔

知识

声音

其他


编者按

深入理解区块链并不容易,因为你很难理解什么叫“计算符合特征的哈希值”。很多人会想当然的认为区块链就是存证,对此,我竟无言以对。

近几年来,区块链的概念被业界广泛认可,尤其在金融领域已经有了一些布局。但是在政务领域,仍然存在试验、观望、犹豫等态度,总之看得多、谈得多,鲜见项目落地。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原因在哪里?


一、区块链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


坦白说,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因为在小编的朋友圈,真正搞懂区块链概念并能够开展实践探索的也就那么几位。小编曾经与他们一起研究并落地过课题,探索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其实,区块链能够解决的最佳场景是:各怀鬼胎的多方之间互不信任


即便到目前为止,小编仍然认为,比特币是最佳的区块链试验场。在非法交易不被保护、各方互不信任的场景下,区块链提供了超越底线的相互信任,这便是“江湖”之道。我们甚至可以用一个词语进行类比:侠义。一个江湖人,一旦丢失了侠义精神,就没办法在江湖上混了。这里有一个公式似乎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区块链 = 强制侠义




二、为什么区块链在商务领域屡有突破,在政务领域却难有起色?


在民事领域或商事领域,通常的套路就是,大家你我之间,骗来骗去、绕来绕去,以损人利己为最大诉求。因此,解决老百姓之间的纠纷,几千年来向来依靠平等主体之间的妥协。在西方,人们使用法律、契约;在东方,则靠道德自和“义气”来妥协。总之,大家相信一点,平等主体之间是没有信任关系的。


第三方支付平台之所以能够如火如荼,不恰恰说明平等主体之间缺乏信任关系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区块链最大的敌人是: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


但在政务领域,情况则截然相反。信任的基础来自于绝对权威的政府或者组织。换句话说,你信也得信、不信也得信。在这种情况下,哪里还依靠什么区块链?




三、司法领域的区块链应用有没有戏?


在诸多政务领域内,司法领域是比较特殊。司法领域最讲究程序和事实,但从长久以来的司法办案时间来看,程序和事实出点问题——甚至出了大问题,案子也能正常判下来,似乎也没出什么大的岔子。这也是人们“怠于使用新技术”的逻辑起点。但这并非法治文明的成果,而是司法行政化的产物。


司法领域就没有各怀鬼胎吗?福建人说:乱讲!至少在不同系统之间交换证据材料,互相之间的信任关系不是那么牢靠。


案件的证据和笔录在“公安—检察—法院”之间流转(和反复),而跨系统信息的流转,多存在互相扯皮、推卸责任等现象。与其推动遥遥无期的跨系统联网,反倒不如外挂一个区块链来的容易。让证据和笔录在各自系统流转(线上或者线下),各方能够公开访问一个共同的链。各系统通过上链信息,对接收到的电子数据进行验证。

当然,此处还应该把从事司法鉴定、价格评估、公证等部门涵盖进来。



探索区块链的应用场景,有一条颠簸不破的规律,那就是刚性应用,解决棘手问题。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最大的制约因素,即政务组织及其人员愿不愿意把自身置于被区块链强行监督之下工作。换句话说,政务组织长久以来不那么规范,在自身逐步规范的过程中,是否有勇气“献丑”,毕竟有人要为不规范承担责任。在这里,小编要打一个问号。


我们欣喜的看到,北京互联网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都在尝试运用区块链链接诉讼各方,这是很好的尝试。


小编注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31223
 
119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