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所有版块导航
Python
python开源   Django   Python   DjangoApp   pycharm  
DATA
docker   Elasticsearch  
aigc
aigc   chatgpt  
WEB开发
linux   MongoDB   Redis   DATABASE   NGINX   其他Web框架   web工具   zookeeper   tornado   NoSql   Bootstrap   js   peewee   Git   bottle   IE   MQ   Jquery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算法  
Python88.com
反馈   公告   社区推广  
产品
短视频  
印度
印度  
Py学习  »  区块链

廉价的悼念让死者生气,用区块链营造一个像样的记念

闪电HSL • 4 年前 • 373 次点击  

小时候,爷爷每年都会带我们几个孙子去扫墓,一年两次,一年是清明节,一次是7月半。因为是大家族,祖父们的墓,是有很多个家庭会去扫墓的。扫完墓之后的几天,路过,就可以看到有许多堆纸灰。从这些纸灰中,我只知道哪一堆是我和爷爷烧的,我不知道哪一堆是二大爷、大伯、二伯他们烧的。

后来,我去外地上大学了,之后就再也没有扫过墓了。爷爷的孙子们,一个个都不再跟着他老人家去扫墓了。

慢慢的大家都搬家到县城里住了。坐20公里的车,回老家扫墓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

2014年,我离职回家,那一年清明节,我跟着爷爷去扫墓,我已经完全忘了打纸钱、杀鸡、洒血、烧纸、作揖、放爆竹……全程是听爷爷的。第二天,我路过祖父们的墓,纸堆只有两堆。比小时候少了。

我为什么会去扫墓和祭祀。其实我完全是因为我听我爷爷的话,遵从家族习惯和社会习俗。我记忆里完全没有祖父们。或许悼念祖父更多的是我爷爷的真诚怀念,而我们孙辈更多的是一种爷爷带去的“成果”,爷爷安排我们孙辈通过扫墓的方式和祖父们交流。祖父们是死了,但他们还活在我爷爷的心中。

我们生者无论是通过扫墓,还是通过写文章,发表情包,发朋友圈等方式向死者表达某种情感,都是一种“关系”,一种“谈论”和“被谈论”的关系。这种关系,或许应该就是“活在我们心中”。


悼念是一种死者还活在我们心中的外在表达。

我到北京的第一年,我去过天安门广场,去过了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去过了故宫,也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站立注目,也参观过毛主席纪念堂。把这些动作定义为参观也好,悼念也好,经常会被他人绑定在一种政治理念之上。事实上,我自己不是带着特定的政治理念去完成这一系列的活动的。我需要的是了解历史。

历史往往是通过他人写的文字,电影电视,以及和别人聊天,来了解。这些方便并不是说不好,但往往没有历史感。所谓的历史感就是如果我活着历史的那个时间点上,我是历史的亲历者,我会怎么做,我会有什么感想。

我在电视上看过太多的帝王戏,还以为当皇帝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直到我去了故宫,我才发现,清帝住那屋还不如我租的三室一厅。

我们为什么过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屈原,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名人大家活着的时候我们会对他们品头论足,他们死了,我们还会点赞晒朋友圈,很重要的就是寻找一种历史感。记念的不是名人本身,我们真关心名人死和生吗?记念的是如果他还活着,或者他活着的时候,我们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记念是一种寻找历史感的活动。

在我们家族,真系三代以外,旁系二代以外,基本上形同家族外人了。每年唯有通过过年过节祭祀等活动,才知道我们之间是有血缘关系。

一个国家也是一样,通过树立民族英雄的伟人形象,让全国人民有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这是一个典型的凝聚国家力量的方式。全世界国家都一样。要不一个国家的纸币就是民族英雄的头像呢。

现在的朋友圈微博过节,大家发小视频,点灯,歌颂文。完全是变成了一种社交,是粉丝表达认同感的方式,是粉丝相互认识各自的共同点的仪式。


节日是一个凝聚族群力量的活动。

现在的朋友圈扫墓,微博悼念逝者和记念节日,基本上演化成了蹭热点,刷存在感,消费名人,甚至是骗流量,骗钱。名人死了,营销号假装悼念,骗取流量,贩卖保险、茶叶什么鬼玩意。

职业的运营号,通过写一篇记念文章,拍一个小视频,获得无数转发。他们的标题写的好。绝大多数参与朋友圈转发的人,都没有付出起码的行动,他们没有写文字,甚至没有读别人的记念性文章,只是随手一转发,就表达了最廉价的同情心,为的是潜在的廉价的认同感。

朋友圈记念仪式感全无,悼念成本为零。根本无法表达死去的人“还活在我们心中”,也无法表达“寻找历史感”。

我们应该使用一种可以禁止转发别人的文章、图片、表情包等方式,的扫墓或记念方式。

说朋友圈扫墓是零成本,包含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是接近零的。成本为零直接导致仪式感为负。我爷爷带孙辈去土坟扫墓,成本则是太高,仪式感太强烈,甚至会被其他习俗爱好者认为是接近迷信了。我们需要一个付出成本和获得仪式感相匹配的方式。

在朋友圈扫墓还有一个巨大的缺陷,就是完全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今天为死去的人转发过一次朋友圈,明天你压根就记不住了。悼念原本不是要铭记在心吗,这样成何体统。这种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包括了你自己会遗忘,也包括了他人也会遗忘你的。

现在的朋友圈扫墓在这样的背景下,已经形成不了有效的凝聚力。只能形成短暂的社交力量,退化成了大家刷存在感的方式。我们需要一种方式来恢复悼念原本就有的力量。


现在的朋友圈记念方式廉价而且苍白,完全没有力量。

我们可以通过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永久不可删除性,自带时间戳等特性来模拟记念活动。下面以扫墓为例。

设计理念是这样的。

建立墓地:任何人都可以给一个死去的人建立一个区块链墓地,比如我就可以给我奶奶建一个。通过发送一笔带特定协议格式的交易就可以建立一个墓地。墓地可以附带遗像,墓志铭,生平简介等。

扫墓: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给墓地的地址发送一笔带特定协议格式的交易来表达扫墓。扫墓可以带文字,图片,语音,短视频等。

所有的交易都是只需要支付矿工费,按交易尺寸大小来支付,只要你愿意支付矿工费,给你发一段下跪磕头哭泣的视频上去都是可以的。

扫墓活动,可以设定为他人可见,也可以不可见,可以设定为其他条件可见,比如follower可见。可以匿名,也可以实名,你自己选。

扫墓一定会包含关系,比如是祖父-曾孙,粉丝-被粉,这样的。

所有关联到同一个墓地的扫墓活动,会按时间线排列成信息流。不可见的不会出现在信息流中。

扫墓信息可以被51%投票而将其隐藏起来。比如有一则扫墓信息是一条广告,那其他人可以通过对其投隐藏票,让产品不再解析这则信息,只要投票数量达到总的扫墓信息的51%,就隐藏成立。投票本身也是一笔交易,需要支付矿工费。

所有扫墓信息不可以转发,也不支持复制粘贴,允许抄写。这样建立一种基本成本付出的仪式感。

如果同一个死者,有多个人给他建立了墓地,建立者可以通过相互发送一笔特定的交易,将墓地等效关联,一定是双方要确认,单方是不行的。并且是可以单方面解冻关联。

墓地可设定按时间来提信,比如按年,按月,按天。。。。。刚逝世的人,需要按天记念。

任何一种节日庆祝活动,都是可以在区块链上模拟。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请阅读:在区块链上过情人节,比钻石还恒永远,浪漫死你


上一篇:力量的来源比力量本身重要


-----点左下角,阅读好文-----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34254
 
373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