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学习  »  区块链

区块链的未来和哲学:代币经济、互联网经济与传统经济辨析

Python中文社区 • 6 年前 • 442 次点击  

Dorahacks 特别供稿

区块链技术和整个行业当下到底在做些什么?什么值得做?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从“传统经济”到“互联网经济”再到“区块链和其背后的代币经济”,各个时代下商业机器的运转模式有何不同?正视当下,展望未来,在文明发展的深沉星河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不过思想可以留存,它会让我们更有力量。

这一次Hackathon的参与者可能有一大部分是跟区块链相关的开发者,但是还有相对比较大一部分的群体可能是其它领域的开发者,比如做AI或者产品方向的同学,所以这个直播可能主要的目的是从技术和代币经济的角度给大家做一些分享。和他们相关的有哪一些区块链的应用是现阶段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也就是在这次的Hackathon上面大家可以去关注、去组团一起做上来的一些内容。

去中心化的概念真正的起源时间是在比特币产生的时候,在此之前并没有真正的去中心化的应用,有一些应用是比较近似于去中心化的,比如说在这之前的b-money等,他们通过设计某种类型的机制,可以在一点点中心化的支持下面去设计一些去中心化的应用或者货币。自比特币产生后,比特币就变成了第一个完全不依赖于任何中心节点或者中心化服务器就能够自己运转的应用,在比特币出现之后的几年,去中心化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和比特币或者莱特币相关的一些应用。

这些应用基本上都是货币属性的应用,它满足了大家对通缩的一种预期,它可以便捷地进行价值的存储或者价值的转移。比如说我们在不同的国家,我可以把这个价值从我的手里转移到你的手里。

但是在14年的时候出现了以太坊,是因为大家在近几年的认知中发现比特币后面的区块链技术其实可以用于更多的行业,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比如说比特币上可以写一些简单的脚本,这些脚本它的特点是并不是图灵完备的,你可以写IF,但不能写循环,所以说基本上有一些简单的功能可以在上面实现,但是它不便于去实现更复杂的功能。

从以太坊以后,有一种新的方法,也就是在POW的区块链的基础上面,加入了一种新的账号的概念,叫做合约账号,大家通过对智能合约进行编程,就可以把更加完善的功能加入区块链上面,智能合约是在一个区块链的所有节点进行执行的,相当于我要运行一个合约的话,在以太坊的所有节点都会运行我这个合约,这个合约也就变得去中心化,同时还可以由发行代币——作为合约代表应用背后的一种货币。基于这个,其实各行各业,或者说各种场景的应用都可以在上面发表代币和自己的合约,所以大家开始发现区块链有许多用处,比如说它可以降低行业新人成本,增加行业价值,打破一定程度的数据垄断,可以复原和防伪,还可以作为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等等,众多的这种应用场景和功能可以在上面实现。之后还会有详细说明。

可以从我上面发布的这张图中看出,从14年到去年年末(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年年初),ICO产生的速度在全世界范围内非常惊人,主要是从16年到17年有一个非常快速的增长。

ICO虽然在许多国家是不可以做的,但是区块链项目其实并不受影响,因为对于项目来说,它可以做fund raising的方法,也可以用私募或者公募的方法,根据每个国家的法律,用不同的方法。而我们能够清楚看到的一件事情是,整个市场对于区块链应用的需求以及对区块链应用的信心是在非常快速的增长。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这些应用,大概可以分成几类,我们先从时间上做一个区分:一直到14年以前,区块链的应用主要以货币为主,那个时间点是刚刚产生完全去中心化的应用概念,它通过货币的方式去帮大家做价值存储和价值转移,满足大家的通缩预期,所以很多人投资于当时的区块链技术,也就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这些项目;14年到16年之间,其实是去中心化应用开始蓬勃发展的时段,当时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国内,可以看到有许多人在探讨,但是大家都没有一个很清楚的认知,但是有无穷的想象空间。在这个阶段的基础设施其实也不是很完备,最有名的当然就是以太坊,以太坊其实在速度上相对于比特币已经有了一定的改进,以太坊的tps达到了15,而比特币可能不能超过10。所以说它在那个时间段是有一定的改进的;第二个是这种基础设施它可以通过合约发布应用代币,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我是一个做应用的公司,我可以直接基于这样的基础设施发布我自己的代币。这个代币它可以是自主定义的,我可以定义它的规则、场景,它可能是通缩的,它可能用POW或者POS。

这个给应用的开发者和应用场景的掌控者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性,但是在前两年,尤其是去年,已经可以看到这种类型的基础设施有一些弊病,最明显的就是tps的限制:在以太坊上如果每秒只能以15比/秒来交易的话,也就意味着很多的应用是没办法跑在以太坊上面的,比如说去年年底有一个叫CryptoKitties,这个应用其实不是一个非常高性能的应用,但是它导致了以太坊的阻塞,这个阻塞还很严重,我印象中那天下午发一个合约大概要用三个多小时的时间,转一笔账也需要1到2个小时,这是当天的情况。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人对这个结构做了一些改变,这包含了一些项目,有很多团队为整个基础设施开始想一些新的方法,这些方法用了不同的技巧,大家可以去关注他们的白皮书,但是总体而言并没有将TPS提高很多,可能最多可以达到10倍左右的状况,可以想象的是即使是10倍也并没有办法解决本质的问题。


关于基础设施,下面会专门跟大家分享。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在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今年和明年应该会有比较多的基础设施相关的项目产生,大家可能会在不同的场景下面去解决区块链基础设施的问题,当然不同的基础设施后面可能会面向不同的应用,比如说有的会专门面向于货币型的应用,有的可能专门去解决发布代币平台,有的会偏向于高性能应用,有的更偏重于行业内部的一些应用,今年和明年应该是基础设施大发展的两年。

那么在基础设施之后,我个人的看法是,大概能够看出来在各行业,其实有做行业链的需求,因为各行业它对智能合约以及商业逻辑的要求其实并不完全相同。各行业专门为自己定制的公有链的基础设施是后面会产生的比较大的一个需求。在行业的基础设施搭建完成以后,后面可能主要做一些细分领域的应用,当然,应用是随时都可以做的,即使是现在也可以做,所以说整体在区块链领域的两个做东西的方向基本上就是搭建基础设施以及做各行业或者各细分领域的应用。

从这个时间线上来看,大概区块链的发展是从区块链技术开始出现,大家开始认识到这个技术,用区块链产生的货币进行转账或者价值储存的一些操作,到大家把关注点放在各种各样的去中心化的应用上,而产生去中心化应用的平台也就是通用的一些公有链,然后再到产生行业的公有链,然后一直到产生很多的应用。那么从技术开始,其实会越来越完备,后面大家其实会关注的是代币经济。

在代币经济之前,我们先把基础设施都理一遍。现在市场上有哪些基础设施,我认为总体来说大概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最早出现的,以及后面出现的一些去中心化的货币,比如比特币、莱特币等的这样一些项目,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家能够通过永不蒸发的、去中心化的货币进行价值存储和转账交易功能。这种类型的区块链通常沿袭比特币整个系统设计的架构,也就是说用POW作为底层的共识机制,每一个钱包代表一个节点,每个节点会跟其它节点进行竞争,竞争的方法是算一个哈希,通过贡献自己的算力以及跟别人竞争,去验证POW网络里边的区块,这样整个网络会形成一个共识。

第二大类的基础设施以以太坊为代表,当然还有其他的去中心化的应用平台,这种应用平台通常依然是以比特币或者是POW的底层共识为基础,那么在上层通过创建智能合约,然后在每个节点通过某种形式的虚拟机去运行这个智能合约,就是如此来做一个智能合约的应用平台。当前这种类型主要的去中心化应用平台或者公有链,主要是发布一些小规模、低TPS应用,或者是发布应用代币。

第三种区块链是专用的区块链,通常是为企业而生的,代表就是Ripple和Hyperleger(超级账本)。这种类型的区块链通常来说用的是拜占庭容错算法来在有限的验证节点间形成共识,也就是通过解决拜占庭将军的问题,在整个网络达成共识。它相对来说有比较高的性能,这种性能可能可以达到上千次的TPS,但是由于这种共识它的底层是更新一个账本,而不是让所有节点去竞争、出块,所以它本质上用的是一种通信机制。因此在前面的一段时间里面,被大多数的用在企业的场景下面,比如说IBM给一些大银行或者的组织做外包项目的时候,他们会去帮助这个企业去部署一些特定的节点,当然这些节点并不需要得到激励,因为买单的那个组织或者企业会为此付钱。所以说这种专用的区块链,通常来说是用BFT(拜占庭容错)的共识去做类似银行清算等这样的组织内部或者几个组织之间的行业应用,它能够达到相对较高的性能。

虽然说现有的基础设施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但是还是有众多的应用无法放在区块链上面,这些应用通常来说可能是高性能,或是对安全性和稳定性有较高要求的应用,所以说基础设施其实还尚未完善,完善基础设施其实是这个阶段需要做的工作 作。从我个人观点来说,现在的基础设施遇到的问题有三个:第一个是性能的问题;第二个为稳定性的问题;第三个是很重要的易用性的问题,不管是对于开发者还是对于发布合约的B端或者C端而言,整个基础设施的义务性还有很大的问题。

对于去中心化与性能之间的矛盾,也是后面可能会需要去解决的一个问题。从现在来看有一些解决方法:比如说当大家觉得POW基础设施太慢的时候,有很多的方案可能会让POS可以架到POW上面,可以进行一些效率的提升;还有的项目是把合约层和共识层分开,可以异步地去运行合约,这样就可以提高整个网络的效率等等。那么对于BFT的区块链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它不够去中心化,在这个上面市场方面也有一些工作。

下面开始说一些跟代币经济有关的话题。因为在任何一个行业里边基础设施都是最基础的一部分,大部分的人并不会去做基础设施,尤其是在过几年以后区块链基础设施变得相对完善之后,大部分人和企业都不会去关注基础设施而是关注自己的应用或行业内可以用到的技术。

这个地方我希望能够分享的是——“关于区块链的模式到底是什么模式?”,大家刚开始想到的可能是商业模式,因为任何一个组织在运转过程中,除非它是政府或者公益组织,否则都需要有一个商业模式。

那么在区块链的项目上面,我们其实不光要关注商业模式,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如果要做行业或者某一种类型的公有链,也就是基础设施的时候,商业模式是要关注的一部分,但是更重要的一部分是要关注代币经济,因为对于区块链的基础设施而言,它创造的并不是一个商业模式,而是一个经济体,而这个经济体是通过某种形式代币,以某种方式进行运转的,那么代币在流转的过程中,这个经济体也就可以开始运转,到底是什么在发生运转呢?是应用在发生这个运转,所以代币的流通会让这个经济体运转起来。

大概和大家分享一下从以前到现在的一些商业模式的转变。我们把所有商业可以简单地分为三种:

第一种叫做传统行业,第二种是互联网经济,第三种是区块链经济,下面的一排是我们在早期的时候对它们进行估值的方法,对于传统行业而言,通常来说,如果我们要做一个房地产公司、餐馆、广告公司等等,这些企业都有非常明确的模式以及非常清楚的成本及利润的结构,那么我们会去评判这家公司的资源壁垒,了解怎样运营和商业策略等等,那么我们就可以评估出它的现金流,或者说我们等一两年可以去找这家公司做得怎么样,然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它现有得现金流以及每年的增长进行现金流的折现。对于传统行业而言,很大程度上有很多的行业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等。

第二种是互联网行业,现在如果回到98、99年时,当时如果有很多人去看互联网行业,意识到很久以后可能到2008、2010或者是临近现在这个时间点,很多人其实是并没有办法去理解互联网的估值。

我记得很早之前,当时读了一个人的书,从非常根本的地方解决了我的困惑,就是Peter Thiel的《从0到1》,他在书中很明确的提出了对互联网企业或者新行业进行估值的模型,也就是根据它的商业模式进行未来的现金流的折现,跟现在的现金流折现的很大的一个区别:比如说FACEBOOK,它的投资对于市场的垄断要进行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但是在此之后它可以得到一个非常丰厚的现金流。通常这种类型的企业会兼具某几种特质之一,比如说会有网格效应,类似Facebook、淘宝这样大型的互联网企业都会有网格效应,用户和用户,用户和服务之间形成网格效应后,就很容易形成非常高的壁垒,甚至垄断。另外就是在互联网上的服务边际成本急速递减,因此形成规模经济。互联网企业跟传统企业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基本上是在弥补信息的不对等。但是互联网企业拥有另外的一个模式,即数据对它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通常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它会把自己的服务免费提供给用户,同时它会获取到众多的数据,其中不光包括用户的记录信息,可能还包括对用户信息的推断等,那么这些信息是储存到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上,它跟用户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却是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的核心。

那么在区块链经济中,它与前面两个又产生了一个非常本质的区别,即在区块链中我们关注的是这一条区块链背后的经济体代币的流动性,如果流动性好(假设刨去由投机产生的流动性),那么由代币背后区块链产生的生态、应用的价值而生发的流动性,其实就是代表了这区块链经济的一种价值。

除了流动性以外,在很多情况下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点,即通缩预期。因为大部分的区块链项目它们的代币在发出之后是有通缩预期的,通常不会通胀,或者说它会以某一个固定的通胀,这是在很多的早期的货币类区块链应用上可以看到,有很多人会丢掉自己的代币,这会让这个代币的价格变得更高。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规律,就是说如果一个组织或者基金会在做一条公有链的话,无论是行业内还是跨行业的,它基本上都有一定的公益属性,也就是说它本身可能没有特定的商业模式,但是当公有链成熟之后,它会有相对较好代币的流通性,这种流通性会赋予这条公有链非常大的价值。

对于以应用为主体的区块链项目而言,其实它会是互联网和区块链的一种结合,也就是说,它重点的部分还是产品,比如某种去中心化的交易所,或者一个APP,它引入了某一种代币,那么它其实还是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它通过后台介入或者引入某一种代币,以及在某一种交易上面去引入一个智能合约,这样它变成一个区块链的应用,比如有在以太坊上面估值最高的应用之一Golem,现在也是全球排名前50的数字货币。它是一个全球的分布式计算网络,但是它可以去奖励用户,这种类型的应用就会是一种商业模式和代币经济的结合体,对于区块链经济而言,我们其实可以发现它的价值基本上是降低行业的信任壁垒,提高价值的流通效率。

可以用这个图去对比在互联网的产品时代和区块链时代,整个的生态会是大概怎样的不同,在左边是以产品+服务为主,所以说企业会掌控用户的数据,而用户会得到企业的免费服务,那么用户通过销售自己的数据而获得这些免费的服务,而企业通过拥有这些数据去进行商业模式设计,而在商业模式上可以拿到相对比较高的溢价。那么在区块链的应用生态里边,每一条区块链其实是在设计一种协议,在协议上面可以去跑更多的应用,在每个应用下面对应于很多的用户,而用户可以掌控自己的数据。这个是一种模式的变化。

不是所有的人对区块链的认知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它有众多优的特点,所以很多人还是希望用区块链来解决自己的一些问题。有一些从代币出发的角度,可以帮助大家看一个项目是如何使用区块链的:第一个,这个项目是否发布代币,如果它不发布的话,可能是一数据的项目,或者是用区块链去中心化数据库的这个特质去进行的一个项目。如果用的话,它可能会希望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代币的流转去解决一些问题,那么可以关注它如何使用这个代币,代币的价值属性是怎样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企业对区块链的不同角度和不同用法。

如果大家现在去关注市场上的许多项目,我们就可以看到有人可能会去从区块链的特质出发,去改善自己的数据库;有的人会从自己的产品出发,通过区块链的方式,去引入比如用户关心的价值或者改善自己的积分系统;那么还有的人可能要通过区块链加上代币流通的方式整个地去改变一个行业的信任结构。

总结一下,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的两个观点:第一个是对于区块链整个领域发展的状况,以及当前有什么东西是可以做的,也就是基础设施和行业应用;第二个就是区块链所构成的新的经济模式和以往的商业,包括传统经济和互联网所衍生的商业模式有什么不同,它是通过代币经济的方式来创造价值。

以上两点反过来就可以让我们去看如果我们要做一个区块链应用的话,我们可以从什么样的角度去切入,以上主要就是分享我的一些个人观点,希望可以做到抛砖引玉。


最后一个就是跟我们Hackathon有关系的,如果是24小时大家可以去做点什么东西,首先就是根据跟之前说的一样,24小时也许可以完善一个基础设施,但是如果这次我们的参与者中有比特币或者以太坊高手的话,大家可以直接做出一个分叉,或者是基于比特币、以太坊或者其它项目做出一个新的东西。因为24小时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时间,因此我们只在这说大家可以完善基础设施,同时还可以设计区块链的应用,开发智能合约,根据自己所在的行业或者认知到的场景的需求。

在第二个的基础上面,其实有一个很大的市场,就是现在有众多的互联网产品,还没有特别想象如何跟区块链打通的。在互联网行业或者人工智能和其它行业从业的小伙伴,如果你们手中有一些产品,可以去试着去想象如何跟区块链进行大同,在24小时里其实足够在某一个交易环节或者其它环节里设计一个智能合约,把一个产品加入区块链,去解决某一种以前在上一个时代没办法解决的问题。

还有一个可以想到的是,跟区块链相关的周边产品,比如一些硬件产品,如硬件钱包,因为现在新的硬件钱包还是相对较少的,功能也有待完善,其它的区块链相关的周边产品也是推荐大家去做的。

这个时候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哲学信仰,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自由地选择如何用区块链,以及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赞赏编者

分享人:张剑南,DoraHacks发起人,牛津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对区块链技术和代币经济设计、目前区块链行业的现状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整理人:婷婷宋,Dorahacks编辑。

DoraHacks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全球科技极客组织,2014年在清华大学猫头鹰实验室的指导与帮助下,由世界著名的各个极客组织成员发起建立。DoraHacks的使命是联结全世界的hacker,为hacker们提供服务和基础设施,同时将hacker们的智慧凝结起来,用创新、高效的方式解决人类社会各行业出现的最新、最迫切的问题,让世界变得更美。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区块链学院


今天看啥 - 高品质阅读平台
本文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ZodCbYU3OX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6457
 
442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