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学习  »  Git

阿里开源项目 OceasnBase GitHub 点赞送礼引热议,众多大V发声社区建设何去何从

云技术 • 2 年前 • 369 次点击  


1024程序员节一大早,阿里开源项目 OceasnBase 点赞送好礼的活动在知乎上引起了广泛讨论,贾扬清、李沐、袁进辉、杨军及众多开源领域大佬在问题下面参与回复,对开源社区的治理、开源模式、开源指标、开源初心等进行了思考。


这次事件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根据提问者上传的截图显示,在 GitHub 上给项目点不同的赞数可以获得不同的礼品。



OceanBase CTO 杨传辉的回答也证实:


“在10月23日下午,OceanBase参加了一个《云原生开放日》的活动,社区负责运营的同学现场发起了一个GitHub点赞Star送礼物的互动活动。

13:00分该活动正式开始,

15:30分开发者提醒活动不妥,

15:35分我们停止了现场和群内的此互动活动。”


在这次关于开源项目集赞送礼的讨论中,我们整理了一些高赞回答的观点和大家分享。


@贾扬清

个人明确来表个态,刷star这种事情,不对。这和网店刷皇冠有什么区别?除了搞烂一个社区活跃度指标之外,完全没有意义。这种瞎搞绝对是要认真处理的,赤裸裸的为了数字而刷数字。


这也是我们现在做开源治理的时候遇到的一个问题,做心智要很长时间,开源本身其实是一个基于热情来做的事情,仓廪实而知礼节,饱暖思...饱暖思开源。今天用“指标”来推动大家做开源,一不小心就会出现指标没定义好的情况,然后时不时地就会出来这样打法变形的事情。


现在我们在想的一些指标,是更多地看贡献者的数字(而且不仅是历史贡献者,而是活跃贡献者),看adoption的情况,看在上层二次开发产生的解决方案的规模。而且,“我的项目开源了“不能作为绩效考核的时候的成就,所谓delayed impact,只有实际看到开源项目有活跃度接受度的时候,才能认同实际的贡献。


作者:贾扬清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4108102/answer/2185419965

@phodal

进一步验证了国内的开源模式,还没从三大主流开源方式走出去:KPI 开源、按揭开源、一次性开源。


作者:phodal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4108102/answer/2184934080

@1412

没有任何一个开源项目的作者,不希望自己的star很高。但往往,那些把项目当作自己的作品去创造、当作自己的儿子去维护的用心的开源作者,恰恰不会以交换的方式求star。


因为用心的开源作者们,知道每一颗star的价值:

是一个真正的使用者支持你,

是一个同行认可你,

是一个前辈鼓励你,

是一个知音。

而不是KPI。


我们在开源Workflow的时候,甚至公司内求star都没有,非常珍惜项目的名声,而公司甚至没有大厂的什么号什么开源组可以协助推广,想要扩大影响力全部都是我们少数几个开发亲力亲为。


真的是7*24小时、小心翼翼地琢磨着怎么能把项目做得更好。别说交换求star,任何可能损伤开发者体验的事情,我都不敢做。因为损害用户体验,就是在损害自己作品的口碑。


作者:1412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4108102/answer/2185308483

@杨军

围绕相关话题 ,有过若干次和阿里内外不同背景朋友的讨论。先说态度,出现这个事情我觉得是不太好,把github点赞和送礼关联在一起,有着过于浓厚的KPI关联的味道。


当然可以找很多理由说,好的开源项目也存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现象,需要一定的技术运营和宣传,通过点赞送礼来扩大社区的网络效应也不算太过分。但一个硬核技术性质的开源项目,要通过送礼来吸引点赞,确实感觉有些怪怪的,这跟为了推广某款产品,对新用户引入进行大量补贴的原理有些相似。


而技术领域本身,跟纯业务和商务相比,有其运作的规律性和纯粹性,这个领域对客观性有着相对更高的要求,所以看到了点赞送礼这样的行为就会感觉很奇怪了。


作者:杨军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4108102/answer/2185910690

@李沐

把任何指标作为KPI都有很大的问题。一个原因是公司不一定想清楚了开源对公司的商业价值在哪里,所以也不知道应该优化什么。二是同学们为了升职加薪就会过多的盯着这些指标,容易不利于开源项目的发展。


开源是程序员的社交,我个人觉得社区的健康是最重要的。健康的社区里贡献者对项目充满激情,不断快速创新和提升质量来服务用户。一些用户在感受到了热情之后加入到贡献者的群体中来。健康的社区可以用指标来衡量,但直接去优化这些指标不一定让社区变更好。


最好的方法是团队的负责人,甚至是高层,能够走进社区,亲身感受下。就像如果你经营一家餐馆,不应该只盯着每周的报表,而是要时不时去用餐,亲身感受下服务,观察下客人的状态。


作者:李沐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4108102/answer/2186297117

@陈恺

这些现象的出现其实不是单一的某个项目的问题,而是开源评价体系的问题。国内开源的火热时间并不长,所以整个社区也很多待完善的地方。个人维护的开源项目可能是单纯的兴趣爱好,对一些指标不一定非常在意,但是企业主导的开源一定会有考核的需求,需要能评价项目影响力。如何设计能让上层决策者和外行的关注者迅速理解的指标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社区的氛围和导向对评价体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对于技术人来说,只要是量化指标,大家都天生会有一种把它做上去的冲动,比如 GitHub 上的 star,fork,watch,contributor,used by 以及未来可能新出现的各种指标等等。刚好 star 又是这些指标里最简单,又最容易被大家理解的一个,但同时也是最容易掺水的一个。


开源应该更多地看贡献者,看活跃度。我也一直在和团队强调,star 是副产物,我们的目标是更多人能参与开发,更多人使用我们的框架去做事情,这样才能获得持续的良性发展。具体到我们的项目中,就是有多少社区 contributor,社区贡献和员工贡献的比例,每年有多少顶会论文是基于 OpenMMLab 的框架来实现,有多少产品是基于 OpenMMLab 的框架来做模型训练。为此我们也投入了不少精力来建立这些指标的运营跟踪机制。


作者:陈恺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4108102/answer/2185999551

@nihui

Github star 数比来比去有意思嘛?


我估计是这样想的,因为不懂技术和项目本身的外行人,并不懂得如何判断一个开源项目的优劣,但是star数作为客观可量化的数字,通常越大就代表越强,各种方面的强,宣传上也有可作为,一传十,十传百,进而扩大用户规模,扩大影响力...


于是就想快点把 star 数先弄上来。虽然感觉有点怪,但又感觉是个好办法,有些人没耐心等不起啊。


作者:nihui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4108102/answer/2184945016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OpenMMLab,点击查看原文


↓↓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云技术社区】

相关阅读:

重磅!阿里开源技术委员会重大升级,贾扬清任负责人

这个在阿里内网挨骂的程序员,做出了最受欢迎的开源软件

全球企业KVM开源贡献榜发布,腾讯云、华为、阿里巴巴等入围

最新最全 2020 云状态报告「69页PDF下载」

RightScale 2019年云状况调查报告:35% 的云支出被浪费「附50页PDF下载」

更多文章请关注


文章好看点这里[在看]👇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121864
 
369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