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学习  »  机器学习算法

TEM:机器学习模型揭示大脑怎样整合空间记忆与关系记忆 | 周日直播NeuroAI读书会

神经现实 • 1 年前 • 140 次点击  


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多位著名学者近日发表 NeuroAI 白皮书认为,神经科学长期以来一直是推动人工智能(AI)发展的重要驱动力,NeuroAI 领域的基础研究将推动下一代人工智能的进程。文章发表后引发热议:神经科学是否推动了人工智能?未来的人工智能是否需要神经科学?


着促进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等不同领域的学术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集智俱乐部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柳昀哲、北京大学鲍平磊和昌平实验室吕柄江三位研究员共同发起了「NeuroAI」读书会,聚焦在视觉、语言和学习领域中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的相关研究,期待能够架起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桥梁,激发跨学科的学术火花。


读书会线上进行,11月27日开始,每周日晚上19:00-21:00,持续时间预计10周。读书会详情及参与方式见后文。



分享内容简介


学习智能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构建高效的状态空间,TEM给出了一个从感知觉输入构建状态空间的案例。TEM的架构分解了感知觉表征、状态空间表征和关系记忆,当环境发生变化而任务结构不变的情况下,TEM能快速的泛化以适应新环境。从生物智能的角度,TEM的设计与生物大脑海马结构的组织方式高度对应,分析TEM的表征和计算关系,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生物大脑如何统一处理空间任务和关系型任务,以及各种类型细胞的表征和计算原则是什么。



分享内容大纲


  1. 背景回顾:认知地图,关系推理,结构泛化

  2. TEM的架构、算法

  3. TEM的任务表现

  4. 从模型到大脑:理解海马组织的功能

  5. 模型比较:SR、 CSCG、 SMP


主要涉及的核心概念


  1. 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

  2. 空间导航、关系推理(spatial navigation、relational inference)

  3. 位置细胞、网格细胞(Place cell、Grid cell)

  4. 推理、泛化(inference、 generalization)

  5. 分解、结合(factorization、conjunction)

  6. 相关脑区:海马体、内嗅皮层、外嗅皮层(HC、 MEC、 LEC)

  7. 相关算法:Sleep-wake algorithm,VAE,Transformer

  8. 其他模型:SR(Successive Representation),CSCG(Clone-Structured Cognitive Graph),SMP(Spatial Memory Pipeline)


主讲人介绍

 

曹红星

2014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形式化方法与高可信软件验证。2020年至今为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情感计算与认知神经科学。

 

郑晖

2021年于武汉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21年至今为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认知地图与神经重放的计算机制、神经重放的解码算法。

个人主页:https://fassial.github.io/


直播信息


时间

2023年1月29日(本周日)

晚上19:00-21:00


参与方式

扫码参与NeuroAI读书会,加入群聊,获取系列读书会回看权限,成为NeuroAI社区的种子用户,与社区的一线科研工作者与企业实践者沟通交流,共同推动NeuroAI社区的发展。


本次分享与读书会主题之间的关系


本次分享涉及学习智能模块的一个子问题:如何从感知觉任务学习高效的状态空间。文章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应大脑的组织结构,构建了一个模型来学习任务的状态空间,并进一步分析模型的任务表征和计算关系,帮助理解大脑的功能。



主要涉及到的参考文献


[1] Whittington, James CR, et al. "The Tolman-Eichenbaum machine: unifying space and relational memory through generalization in the hippocampal formation." Cell 183.5 (2020): 1249-1263.

[2] Whittington, J. C., Dorrell, W., Ganguli, S., & Behrens, T. E. (2022). Disentangling with Biological Constraints: A Theory of Functional Cell Types. arXiv preprint arXiv:2210.01768.

[3] Dorrell, W., Latham, P. E., Behrens, T. E., & Whittington, J. C. (2022). Actionable Neural Representations: Grid Cells from Minimal Constraints. arXiv preprint arXiv:2209.15563.

[4] Whittington, J. C., McCaffary, D., Bakermans, J. J., & Behrens, T. E. (2022). How to build a cognitive map. Nature Neuroscience, 25(10), 1257-1272.

[5] Stachenfeld, K. L., Botvinick, M. M., & Gershman, S. J. (2017). The hippocampus as a predictive map. Nature neuroscience, 20(11), 1643-1653.

[6] George, D., Rikhye, R. V., Gothoskar, N., Guntupalli, J. S., Dedieu, A., & Lázaro-Gredilla, M. (2021). Clone-structured graph representations enable flexible learning and vicarious evaluation of cognitive maps. Nature communications, 12(1), 2392.

[7] Uria, B., Ibarz, B., Banino, A., Zambaldi, V., Kumaran, D., Hassabis, D., ... & Blundell, C. (2020). The Spatial Memory Pipeline: a model of egocentric to allocentric understanding in mammalian brains. BioRxiv, 2020-11.

[8] Vaswani, A., Shazeer, N., Parmar, N., Uszkoreit, J., Jones, L., Gomez, A. N., ... & Polosukhin, I. (2017).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30.

[9] Vaswani A, Shazeer N, Parmar N, et al.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J]. 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2017, 30.

https://github.com/djcrw/generalising-structural-knowledge

https://github.com/jbakermans/torch_tem



NeuroAI读书会招募中

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多位著名学者近日发表 NeuroAI 白皮书认为,神经科学长期以来一直是推动人工智能(AI)发展的重要驱动力,NeuroAI 领域的基础研究将推动下一代人工智能的进程。文章发表后引发热议:神经科学是否推动了人工智能?未来的人工智能是否需要神经科学?


本着促进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等不同领域的学术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集智俱乐部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柳昀哲、北京大学鲍平磊和昌平实验室吕柄江三位研究员共同发起了「NeuroAI」读书会,聚焦在视觉、语言和学习领域中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的相关研究,期待能够架起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桥梁,激发跨学科的学术火花。


▽ |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读书会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151874
 
140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