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会取代律师吗?
我认为:不会。
但它会取代不会利用ChatGPT技术提高办案效率的律师。
“不会”的理由很简单。
律师不是能过司考、会写文书就够的。他还需要会见客户、捕捉需求、制定策略、说服法官、庭审辩论……刑辩律师还涉及公检法的沟通。
从这个维度考虑,ChatGPT至少短时间内远达不到“人”的水平。
“会”的理由也显而易见。
媒体网站 Insider 在与专家交谈和进行研究后,整理了一份被人工智能技术取代风险最高的工作类型清单,共10类职业,受篇幅所限,这里仅摘录法律类的部分。
法律类工作:律师助理和法律助理等法律行业工作人员,这类工作处理的信息数据相当结构化,常以语言为导向,因此非常适合生成式人工智能。
请注意关键词:结构化。
它指代的是那些偏routine的工作,比如:类案检索、法条搜索、合同模板、法律文书的撰写等(偏格式化的那种)。甚至通过有效提问,可以为律师争议焦点的选择、调查取证的方法提供思路。
由此节省下的大量时间,可以让律师做含金量更高的工作,比如:商业谈判、案源开拓、诉讼策略的拟定……
或者,干脆好好休息。
这就是为什么说,ChatGPT不会替代律师,但不会运用ChatGPT技术的律师会被同行淘汰的原因所在。
当所有人都在前进的时候,原地踏步就是落后。
所以,面对ChatGPT,至少以下3种认知,可能不是最好的对待方式:
1. 漠然,觉得这个技术跟自己完全无关,纯粹是程序员自嗨的产物
2. 抵触,它就是个工具,有啥大不了的,凭什么跟人比
3. 焦虑,陷入被AI替代的恐惧,觉得自己要失业,惶恐不安
放下对抗情绪后,我们只需把焦点围绕在一个课题上:

俗话说:问题问对了,答案就在隔壁。
ChatGPT是搜索框,也是对话框,如何提问、怎么提问、问题与问题间的主线如何衔接,直接影响搜索结果。
比如,如何把多个争议焦点、多个表述方式的类案都检索出来并分类?
表述争议焦点的词语不同,检索它们条件(关键词或者关键词组)也不同。
一个案件有多个争议焦点,一个争议焦点再有多个表述方式。
怎样把它们都检索出来,而不是只检索出一部分?
又如,如何准备辩论观点?
一个巧妙的辩论观点、引经据典、犀利应景,法官佩服,客户满意。
知识储备、法律功底都不能瞬间提高,如何借助类案丰富自己的辩论观点?
还有,自动起草法律文书。
《接待笔录》《授权委托书》《法人证明》《律所公函》《案件批办单》等法律文书,大多是没有创造性的重复劳动,如何自动完成?
4月23-24日晚19:00,智拾网诚邀律呗创始人、拥有十项法律检索和应用专利的
宫辉老师,就律师如何利用ChatGPT技术高效办案进行讲解。
作为执业30年,曾任20年律所主任的律师,宫辉老师将从律师办案的15大应用场景出发,讲解实操方法与技巧。
1、如何让法律咨询变成代理客户?
2、如何精准确定案由,取得客户信任?
3、如何快、准、全地搜索案件需要的全部法条?
4、如何检索不同表述方式的多个案件争议焦点?
5、制作不同检索报告各有哪些侧重点与技巧?
1)提交客户版:增加信任,促进成交
2)提交法院版:背书自己的观点,影响法官裁判
3)律师自用版:确定代理思路,增加底气。
6、有哪些收集、使用调查证据的方法论?
7、如何充分准备,将案件的多个争议焦点由解答题变为选择题?
8、如何既快又好做好庭前准备?包含证据、质证、争议焦点、辩论观点、反驳意见、法律适用的准确确定或预判等
9、如何在陈述、举证、质证环节丰富辩论观点?
10、如何快速起草一份好的代理词?
11、法庭辩论如何做到胸有成竹、旁征博引,对答如流?
12、判断一个案件是否应该上诉,如何参考类案?
13、如何破解归档订卷的焦虑,快速整洁又漂亮?
14、如何利用公开判例快速制作强制执行的申请等8个法律文书?
15、除了收案起草《起诉状》,如何自动完成《接待笔录》、《授权委托书》等10个法律文书,做到高效无遗漏?
每一个领域的技术革命发生后,工具都没有让人彻底失业,但是都导致了人和人的分化,差距也越来越大。
如果你想跑在同行的前列,
欢迎扫码入群,0元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