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所有版块导航
Python
python开源   Django   Python   DjangoApp   pycharm  
DATA
docker   Elasticsearch  
aigc
aigc   chatgpt  
WEB开发
linux   MongoDB   Redis   DATABASE   NGINX   其他Web框架   web工具   zookeeper   tornado   NoSql   Bootstrap   js   peewee   Git   bottle   IE   MQ   Jquery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算法  
Python88.com
反馈   公告   社区推广  
产品
短视频  
印度
印度  
Py学习  »  chatgpt

ChatGPT“踢馆”:谁离场,谁留下

传媒圈 • 2 年前 • 297 次点击  

作者丨伏一晨

来源丨重庆瞭望(ID:cqliaowang


就在前两天,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释放多重重磅信号,特别是强调,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体现了党和国家层面对于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的重视。


而要谈人工智能,那近段时间“风生水起”的ChatGPT,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如果说,前段时间热议的“最容易被AI替代的十个职业”,还只是GPT悬置于大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的话,那近几日,一些行业的人员变动,则让大众真切意识到,“GPT踢馆,可不讲武德”。


前段时间,公关广告公司“蓝色光标”公布,将无限期停止创意设计、方案撰写、文案撰写、短期雇员四类支出,改用生成式AI完成工作。而在其官网上,《全员开启“人+AI助理”模式,推动AIGC全面应用》的新闻标题赫然在目。


“山雨欲来风满楼”,同一时期,GPT“暴风雨”席卷着游戏、电商、广告等行业。曾自诩有一技之长的人们,如今双拳难敌机器脑,被“踢馆”的GPT“踢倒在地”。


AI改变世界来得太陡:技术背景雄厚的大企业里,CEO正摩拳擦掌,对内大刀阔斧,对外抢占先机;而更多中小企业家也嗷嗷待哺,渴望技术下放,来一次“小试牛刀”。


GPT如同新时代的哥伦布,用同样的一片海洋连接起各行各业的“水手”,不同的是,其中一些“水手”已身处风暴中心,而另一些则眼瞅着风暴将至。


01


GPT上线早期,尽管有不少专家呼吁对其“见之于未萌”,但其舆论形象,仍可以说是“平易近人”:面对使用者,它会打趣、道歉,会讲令人尴尬的笑话,似乎总愿意把使用它的人,摆在主导者的位置上。


虽然没有具身性,但不少人依旧认为,它有着那么一丝微妙的“人性”。


这么一个“有人性”的私人助理,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算力几度迭代,“蜕变”成了劳动力市场上的“无敌卷王”:不是卷走你的业绩,而是卷走你的饭碗。


“从未想过科幻电影里的事儿,会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因为AI丢掉工作的人们,在网上如是说。


失业后,他们中一部分人选择在本行业重新就业,与GPT“再决雌雄”;另一些人则转换思路,或组织或加入近期异常火爆的GPT使用培训班,寄希望于在下个风口——GPT+和GPT市场化平台化中,实现弯道超车。


人们用自然时间疯狂追赶,企图了解GPT;GPT则用数据空间海量学习,实现对人的理解。


▲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网站页面。图源/新华社


02


美国有一部灾难电影,名叫《后天》,而AI席卷世界,则发生在“今天”。


今天之前,人类是发令员,在马里内蒂的《未来主义宣言》中,展示“人造”速度之美;今天之后,人类是运动员,在AIGC浪潮中,与技术共谋未来发展之极。


如果要给这个“今天”选一个具体的时间,或可选在2023年3月17日。这一天,微软将GPT-4全线接入旗下办公软件Office,这意味着Word、Excel、PowerPoint等等应用,可一键生成产品内容,瞬间就可以完成整个过程。


同日,微软CEO纳德拉在当天发布会上直接放话:今天,进入人机交互的新时代,新一轮的生产力大爆发在此开启。


而中国的这一天,则是4月18日。当日,钉钉、WPS、印象笔记等同日官宣,发布自家的“AI办公助手”。同时期,百度内部工作平台“如流”,也全面接入“文心一言”。


如果说“今天”之前,围绕GPT的竞争,还在于头部企业和尖端领域有没有它,或者用不用它,那么“今天”之后,硝烟将逐步席卷每一个职场打工人,竞争的关键,将变成在哪用、如何用。


03


只不过,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留给市场,因为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暴走”,但技术服务的社会却不能如此。


如果说技术要进步一寸,那么法理和伦理就该进步一尺。


从这个角度看,2023年4月11日国家网信办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就是针对GPT给全社会打的一针“镇静剂”,吃的一颗“强心丸”。


一方面,法理要为伦理服务。为生成式AI立法,正是关切被技术伤害的人:眼下,从一键脱衣,到换脸诈骗,这样的“显疾”必须要除;往后,技术垄断和因AI产生的不正当劳资关系,这样的“隐忧”也时刻要纠。


另一方面,伦理是法理的土壤。技术具有永恒的公共属性,而当下GPT的一路“狂飙”,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在背离技术的“公共性”,势必会带来社会撕裂。


明确权责主体、限定发展边界,不是打压,而是拨乱反正。


04


毋庸置疑,ChatGPT是一个实用的工具,但它更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复杂工具。


面对复杂的AI工具,人类的想法一度很简单:掌控它。不管是阿西莫夫的由不伤害、服从、自保三大定律,层层嵌套而成的“机器人三定律”,还是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的“图灵测试”,都在以人作为至高的价值尺度去区分机器,将其定义为人类社会的“第三者”。


这在GPT已经全面到来的现代社会显然行不通,如何“化敌为友”似乎更值得思考。


目前,面对升温的GPT,有人不屑一顾,有人啧啧称奇;有人希望与之共存,有人希望其赶紧“刹车”;一小部分人掌握技术,讳莫如深,但更大一部分人面对鸿沟,只能观望。


▲参观者了解元宇宙创新链和产业链技术。韩旭 摄/新华社


相比于同在赛博空间,却已经有些退潮之意的前风口——“元宇宙”,GPT当然有其“真本领”,不过这“真本领”,也绝非“通天本领”。


尽管学习能力很强,但作为大语言模型的GPT,生成的只是预训练的语料内容,并非其有自主思想。因此,大可不必焦虑缠身甚至神化GPT。


纵览古今,工具技术的升级,可不比人类的“脱胎换骨”。我们依靠使用一个又一个工具,获得食物与温暖,走出丛林,组建部族,开创文明,工业革命的几次跃迁,在当时曾让人瞠目结舌,而在今日,却已成为当代技术的缩影,不变的唯有被驯化的技术和不断进取的人类。


使用工具,让工具成就人;学习使用更多工具,让人成为更优秀的人。


我们的历史,构成了GPT的语言;我们的未来,仍然是GPT学习的对象。


搁笔之前,请读者朋友放心,本文系笔者肉身写作、字字手打,绝无GPT代工。


-完-


推荐更多阅读:

长沙夜生活:一场人文与浪漫交织的沉浸式电影

谁革了国产综艺的命?

直播带货下半场:明星内卷加剧,内容形态革新

差评率高,《灌篮高手》不该再营销情怀了

2023年,爱奇艺影业能否“触底反弹”?

2520亿的“网文IP蛋糕”,腰尾部作者能尝到甜头吗

女性剧创作,为什么到了该洗牌的时候

教科书式的爆米花进口片,为何仍难卖座?

内娱偶像经纪公司存在感,仅限于艺人塌房时

从反家暴到反PUA,女性悬疑短剧还能如何进阶

即便爱情而已,但谁又能拒绝吴磊?

斯维诗《声生不息·宝岛季》高热开播,强商业价值打响2023综艺转折第一枪

跨越四十年,年代剧《人生之路》的创新底色

现金流比视频平台好多了,广电集团们要开始“超车”?

冯小刚新网剧《回响》,又“坑”了爱奇艺?


一键关注传媒圈公号


请把【传媒圈】设为星标

动动手指戳一下,优质内容不迷路!

《传媒圈》专为广电、视频、影视、广告主、广告代理公司及融媒体业者服务,粉丝量和阅读量均领先同业。欢迎关注!欢迎合作!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154853
 
297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