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印度程序员在硅谷创下离谱记录——同时为4家初创公司担任"全职工程师",年薪累计超过20万美元。事件最先由前Mixpanel CEO Suhail Doshi在X平台曝光,他晒出解雇邮件直指当事人Soham Parekh学历造假:“90%的简历都是编的”。
这种操作在程序员圈有个黑话叫“overemployment”(过度就业)。去年美国程序员论坛Blind就曝出过类似案例:某工程师用自动化脚本应付5家公司的每日站会,实际每周只工作10小时。但Soham Parekh把这事玩得更绝——他在请病假说"无人机炸毁办公楼"时,GitHub提交记录显示正在给其他公司写代码。
多家Y Combinator孵化公司成了受害者。有创始人发现,Zoom会议里Soham的摄像头背景突然变成另一家公司的LOGO墙。更讽刺的是,这些公司都以为招到了"碾压50个候选人的顶尖人才"。实际调查显示,Soham用不同时区打时间差:早9点参加A公司会议,下午3点切换成B公司的"创始工程师"身份。
远程工作的漏洞被钻成了筛子。硅谷初创公司通常只做两轮技术面试,背景调查流于形式。某受害公司CTO透露:"我们要求他手写算法题,他确实20分钟就解出来了——但现在怀疑是双屏作弊。"这种案例在2022年GitLab调查中得到印证:23%的远程工作者承认曾帮别人代考技术面试。
AI工作流程自动化初创公司Lindy的CEO Flo Crivello表示,他们刚刚聘用了Parekh,但在发现其履历和工作状态存在异常后,仅用了一周时间就将他解雇。“他面试表现极其出色,显然是经过精心包装的。”

程序员群体对此看法两极。Reddit上有人称这是"资本主义下的合理反抗",更多人认为突破了职业底线。这与国内曾热议的"大厂员工接私单猝死"事件形成对照——当北京某字节工程师被发现在ICU里还在改外包代码时,舆论同样分裂成"谴责剥削"和"批评失信"两派。
事件曝光后,Soham Parekh在播客中辩解称"每周工作140小时仍还不起助学贷款"。但Darwin公司创始人Sanjit Juneja的回应值得玩味:"我们赌他能改过自新。"这种态度揭示出硅谷更深的困境:顶尖技术人才短缺让公司宁愿容忍欺诈。类似情况在特斯拉自动驾驶团队也出现过——2021年他们明知某工程师伪造论文仍予以录用。
远程办公放大了人性考验。Upwork平台数据显示,37%的自由职业者会同时接多个项目。但全职工作的边界正在模糊,就像国内程序员圈流传的段子:“白天写Java,晚上搞Python,半夜改PHP”。不同的是,这次有人把灰色地带玩成了系统漏洞。
这个案例或许会推动技术招聘变革。已有公司开始要求候选人现场屏幕共享完成编程挑战,或是用虚拟环境监控代码提交IP。但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当"打多份工"从生存策略变成欺诈手段时,整个行业需要重新定义数字时代的职业伦理。
"码小辫"是由字节程序员大佬创办的IT界知名博主,科技圈内参号。这里没有鸡汤和套路,只有程序员真正关心的技术动态和行业真相。
点击关注后,你不仅获得一个找资源的工具,更获得一个有趣的灵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