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余承东MWC"开炮"挨批 华为为何不高兴
集微网3月1日报道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一向以敢言著称,而近日他在MWC上批评美国政府的言论似乎有些过头,遭到了来自华为高层的批评。此事件或为集微网此前披露余承东3月将转岗的前兆。
大嘴"开炮"后接受批评
上周日,华为在MWC举行小范围媒体沟通会,面对海外媒体,余承东再一次向美国政府和竞争对手"开炮"。这也是继1月CES之后,余承东再次在重要展会场合公开抨击美国政府以及竞争对手联合打压中国手机企业。

余承东认为,华为在美国市场遭遇的问题是"荒谬和不公正"的,主要是来自于政治因素以及竞争对手的排挤。
"全球范围内很多运营商都愿意跟华为合作,但在美国市场,我们的竞争对手利用政府将华为手机排除在外,这不公平,这表明他们对于华为手机的崛起表示担忧和恐惧。我们在全球170个市场实现了产品销售,都没有问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国家说我们有问题?"余承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愤愤而言。
如今,华为已经跻身全球前三大手机制造商,余承东表示,华为将在今年或者明年内,跻身全球前二,而正是由于竞争对手惧怕华为的强势崛起,才使用政治手段进行干预。
一般而言,在更多面向欧洲市场的MWC展会上,发表美国市场的言论,较为少见,而且连续在两场国际展会上表达对美国市场不满,"大嘴"余承东犀利敢言的风格也充分表现。
但这一言论在两天之后遭遇到来自华为高层的批评。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董事陈黎芳在MWC期间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华为并没有授权余承东代表公司对于美国市场发表评论,华为并不认同其有关美国政府以及竞争对手的言论,陈黎芳称余承东的言论"没有充足理由且并不正确"。

"从长远发展来开,华为并不对美国市场呈悲观的态度。尽管目前美国政府没有选择华为,但我们依然有信心和耐心通过努力让消费者感受到华为产品的优秀,华为始终保持开放、透明的姿态,等待美国方面同我们进行沟通。"陈黎芳说。
陈黎芳说,华为永远把客户放在第一位,为客户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为客户做好服务。也因此获得了170多个国家的业务,为400多家运营商提供通信设备,为欧洲亚洲等政府及企业提供产品,得到了信任。
在谈到美国时,她表示,过去30年,美国公司做为华为的咨询顾问,帮助华为建立了有序的流程、财经、人力资源等管理体系。华为在许多美国顾问眼中是透明的。今天,华为依旧认为美国企业在创新和管理等方面是先进的,是在引领人类社会前进的。
值得注意的是,陈黎芳还同时担任华为的"公共及政府事务部总裁"一职,显然,华为认为余承东接连喊话不利于华为公司同美国政府以及市场公共关系开展以及维护。
在陈黎芳表态后,余承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支持的观点,相当于对自己的不当言论承认了错误。
美国市场成心病会成未来伏笔?
对于美国市场,余承东一直心存怨念。美国市场不仅是高端产品的主要阵地,也对提升销量,品牌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余承东和华为手机离美国市场只有一步之遥。华为原计划在今年1月举行的CES上,宣布同美国运营商AT&T的重大合作计划,正式开启进军美国的大业,然而,就在距离华为发布会召开两天前,原定联合发布合作销售Mate 10 Pro计划的美国运营商AT&T突然宣布单方面退出,这给本来信心满怀准备进军美国市场的华为不小的打击。
尽管AT&T单方面退出的原因目前没有得到官方确认,但有消息称是美国政府方面施加了压力。此后,美国的另外一家巨头运营商Verizon已经终止了所有华为手机的销售。
这让余承东大为光火,甚至在CES演讲现场公开表达不满,同时在社交平台发声称过去几年在美国的收购都被美国政府CIFUS否决,对华为造成巨大损失。
彭博社的报道称,华为手机之所以在美国遇阻,与即将到来的5G不无关系。伴随着5G在明年的即将商用,AT&T和Verizon都在布局5G网络,华为也希望推出首批参与5G网络的设备,但基于在5G方面因中国厂商的引领带来的安全风险,美国当局不仅仅在考虑将中国设备排除在美国5G之外,还考虑将整个美国的5G系统进行美国国产化。
在2月中旬,美国六大情报机构首脑还向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提出建议表示,不希望美国人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
近年来,中国手机厂商在美国市场举步维艰,除中兴、联想等手机厂商因为同高通的合作关系有限度进入外,大部分手机厂商被挡在运营商门槛之外。
与此同时,美国市场对于中国厂商一直保持警惕态度,特别是对于华为这种从芯片到整机自主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中国手机厂商而言,美国政府一直用"安全牌"制约其发展。在2012 年,美国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还曾发表调查报告称,华为以及中兴的设备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上海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李毅(Li Yi,音译)表示,华为需要对美国的能力保持警惕,因为该国可能会对其盟友施加压力,进一步损害华为在其他国家的前景。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尽管美国政府对于华为的限制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态度上还是要表现得不要太过激进,如果因此"开罪"美国政府,该国可能会对其盟友施加压力,进一步影响华为手机在其他国家市场的业务开展。
尽管此次华为高层的表态,表现出缓和同美方关系的诚意,也释放出积极合作的意愿,但短时间内,华为进军美国市场之路将势必愈发艰难。
与此同时,华为高层公开对高管做出批评也不多见,特别是在此前集微网披露余承东将在3月转岗的传言之上,此次华为高层的发声,以及屡攻不下的美国市场,或许为余承东的未来埋下伏笔。
2.比特币危险!量子计算将攻破区块链两大命门
近几年,区块链作为互联网金融的超级明星,受到无限关注,比特币更是区块链技术应用中的当红炸子鸡,在科技行业里,无人不识超级虚拟货币——比特币。
比特币有多火?
它诞生于2009年,在2010年,一万个比特币还只够买两个披萨,而在2018年,比特币价格已经突破10000美元,当初买两个披萨的10000个比特币现在大概值7.8亿人民币。从2010年的初始价格不到1美分,涨到现在的10000美元以上,比特币诞生的这八年就实现了100万倍的增长。
为什么一个现实中不存在的比特币会火到这个程度?核心在于其安全和可靠。比特币的精妙设计为其带来这么几点特性:
1、它能实现个人到个人的交易,不需要任何中间商;
2、如果不进行交易,比特币永远不会被盗;
3、比特币是自动定量发行的,获得比特币的方式只有挖矿和从别人手中购买,无论你是谁,通过挖矿获得比特币的难度都一样。
比特币火的原因究其原因来自区块链技术为其赋予的自由性、安全性、公平性,但是,在不远的未来,这样浪漫的虚拟货币机制可能要被完全瓦解,很多人所信仰的安全的、可靠的、坚如磐石的基础可能要被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兴科技所摧毁。
这个新兴科技就是量子计算。
就在上周,中科院量子计算机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在超导量子计算方向发布11量子比特的云接入超导量子计算服务,世界范围来看,提供10个量子比特以上的云计算服务,这是继IBM后的第二家,这一进展让量子计算又一次成为焦点。
量子计算的迅速发展超出众人预期,有预测认为,十年内,量子计算将会给区块链(包括比特币)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那么,量子计算机会如何对区块链造成威胁?又会造成多大的威胁?区块链有没有对策抵御呢?
这就要从量子计算机和区块链的原理说起了。
量子计算机和区块链
1、量子计算机
智东西不久前曾发表过关于量子计算机的文章(量子计算机有多可怕 一秒破译全世界所有密码!),简单来说,量子计算机的运行单位是量子比特(qubit)而非经典计算机的比特(bit)。在经典计算机中,一个比特的值是确定的,可能是1,也可能是0,但是在量子计算机中,一个量子比特的值在观察之前是不确定的,这个值有可能是1,也有可能是0,还可以是1和0的叠加状态(superposition),即同时等于0和1。
这样的差别有多大呢?
拿《火影忍者》举例的话,那就是佐助是经典计算机,鸣人是量子计算机,要找一个东西,佐助只能自己一个一个地方跑去找,也许要找一年。
但是鸣人可以分出5个影分身,然后5个影分身再分出5个影分身,分身的分身再分身,所有分身都同时去不同的地方,瞬间找到东西,然后分身收回,只剩一个鸣人,取回东西,完成。
耶鲁大学的罗伯特·舍尔科普夫教授(Robert Schoelkopf)说:“当量子计算机拥有50或者100个量子比特,而且这些量子比特能工作得很好,可以做完全纠错,那么你就可以用这个量子计算机做世界上任何经典计算机永远都不可能做的计算工作了”。
量子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带来的改变将是翻天覆地的,甚至将可能会影响国家安全。
因此,中科院的潘建伟院士曾说:“我相信量子技术在21世纪的重要性可与上个世纪的曼哈顿计划相比。”
2、区块链和比特币挖矿
2008年,区块链概念由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首次提出,区块链是一种规则,也是一种技术,它的核心是安全和可靠。
目前,全世界区块链技术的最著名的应用就是比特币,中本聪就是比特币的创始人,接下来,我们就从比特币的概念出发来一窥区块链虚实。
现在,我们可以把区块链想象成一个账本,每一个区块中都有这个账本的一部分,这一部分账本的完整信息保存在这个区块的所有节点,这就是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每个区块都只有账本的一部分,但是这一部分会记录上一个区块的信息,一个区块连一个区块,形成区块链。
区块链的优势就在于它形成了一个信任机制,打个比方,你存了100元存到银行里,如果黑客黑了银行,把你的钱划走了,并且还把数据清除了,你手上就没有任何信息可以证明你在银行有100元的资产。但如果换成是区块链,那么就意味着银行所在的这个区块每一个节点都有完整的账本记录,也就是说你家邻居和隔壁街大婶甚至这个区的每一个居民都有账本能证明你在银行有100元存款。
相比传统金融领域的中心化机制,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使其更加可靠牢固,即使失去一些节点的信息,系统依然可以继续正常运转,因此区块链被认为是非常安全可靠的技术。
那么比特币挖矿又是什么呢?
基于区块链往下说,中本聪在2009年提出了比特币的概念,他规定比特币网络中,每过十分钟将会产生50个比特币,当总量达到1050万时(2100万的一半),每10分钟产出25个比特币,当总量达到1575万时,每10分钟产生12.5个,而当总量达到2100万时,比特币将停止增长,也就是说比特币的总量从一开始就被定死在2100万个。
而比特币“挖矿”就是新比特币生成的方式,“挖矿”的人被称为“矿工”,矿工利用计算机来解决比特币网络中的数学问题,第一个解决问题的矿工公布答案,计入账本,同步计入所有节点,这就叫挖矿成功,获得比特币。
区块链的机制在量子计算概念发展之前是十分安全和可靠的,至少这么多年了,比特币没有被黑客黑过,但是在近年,量子计算迅速发展,超过之前所预想的速度,因此,有业界人士预测在十年内,区块链的安全可靠将受到来自量子计算机的巨大威胁。
量子计算怎么对区块链产生威胁?
要理解量子计算对于区块链的威胁,首先得从比特币系统中的安全协议说起,比特币的协议涉及两种类型的密码学,即挖掘过程中使用的散列函数(哈希函数)和用于在区块链上提供数字签名的非对称密码术。
矿工们利用其计算能力,使用SHA-256哈希函数为每个区块计算一个随机数,这个过程所得到的结果非常容易被验证,但是很难被找到。而不对称密码术则用于授权比特币区块链上的交易,整个链上的每个用户都会被分配一个公钥和一个私钥,这就是公钥密码系统(Public Key),公钥密码系统使用一对密钥来加密信息:可以广泛共享的公钥和只有密钥所有者才知道的私钥。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预期的接收者公钥加密消息,但只有接收者才能使用他的私钥解密消息。
这样的非对称密码算法使用称为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ECDSA)来生成密钥,给定一个私钥,很容易推导出相应的公钥,但是,反过来计算困难。这就是现在比特币安全的原因。
而量子计算机可能会对这两道安全防线产生巨大威胁,未来,量子计算机能很快破解哈希函数,从而垄断整个区块链,同时,更近的未来,在2027年,量子计算机的舒尔算法(Shor’s algorithm)被预测能在十分钟(600秒)内破解密钥。
在比特币的世界里,用经典计算机挖矿的成功率和算力有一定关系,但算力大也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挖到矿(在你的算力没有超过全网络的50%的情况下),挖矿和运气也有一定程度的关系,以走迷宫为例,一个人走得快,如果一条一条试的话,他肯定能最快到达迷宫终点,但是如果一个人虽然走得慢,却只用一次尝试就找到了通往迷宫终点的路呢?因此,走得快的人不一定稳赢走得慢的人,同理而言,算力大的矿工也不一定比算力小的矿工先挖到矿。
就像上面说的一样,挖矿其实就是解决数学问题,找出哈希函数加密的随机数,但是有可能会有不同的两个矿工组同时发现两个随机数,宣布不同的区块,这种情况下,比特币的规定是处理得更多的那个区块加入区块链,另一个区块则作废。举个例子,这就类似于在一个小区里有51个人说你在银行存了100块钱,而49个人说你存了50块钱,这种情况下,少数服从多数,银行认为你存了100块钱是真,存了50块钱是假。
从这个规定进一步解释“51%攻击”的概念,在区块链中,如果一个矿工组有着整个网络中51%的算力,那他就能垄断整个区块链,因为他永远会比其他49%算力的矿工组更快地处理区块,也就是说他将得到之后产生的所有比特币。
对量子计算机将威胁挖矿的问题,戴夫士·阿加沃尔(Divesh Aggarwal )和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的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2017年10月就此发表了论文,他们认为首先至少在未来十年内,使用ASIC挖矿的速度会比量子计算机快,不过十年后,量子计算机的挖矿速度会飞速增长;其次,面对量子计算机,区块链采用的非对称密码算法,即公钥密码系统会受到更大的威胁。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通过使用量子计算机,可以很容易地反过来运行用公钥推定私钥的过程,每个人的私钥都会被量子计算机轻易地推断出来。
同样的,我们可以把这个解密过程比喻为走迷宫,经典计算机能做的就是很傻的一个方向一个方向的走,直到走到死胡同,然后回头重新选择走别的路,然而,量子计算机是给你一个上帝视角,俯瞰整个迷宫,该走哪条路就一目了然了。
但是量子计算机需要达到一定的量子比特才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外媒Motherboard认为一个4000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就可以瓦解区块链,也就是说哪个人或团队先做出并应用这样的量子计算机就可以解出并验证每一笔交易,未来会产生的还未流通的所有加密货币都会被其垄断,加密货币的信任系统将被瓦解。
量子计算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固然很快,未来也可能会给区块链带来巨大威胁,但是,现在量子计算机还处于很初级的“玩具计算机”阶段,目前,全世界各巨头仅能做出10个左右的达到高保真度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上周中科院发布的11量子比特的超导量子计算服务,是全世界第二家10量子比特以上的云计算服务,第一家是IBM,去年年底,IBM已经开放20量子比特的云计算服务。像这样的量子计算服务还不能被拿来解决什么实际的计算问题,不过,开发者已经可以用这样的云服务来学习量子计算机相关的编程知识了。
这样看起来,4000量子比特似乎真的离我们还很遥远,不过,可能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因为基于近几年微软、谷歌还有IBM(这三家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专注量子计算研究的实验室 )在量子计算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突破进展,《财富》杂志预测第一个实用的量子计算机将在十年内被造出来。
十年以内这个时间,到底是多久,很多公司都曾预测过,比如微软曾预测实用量子计算机将在2025年被造出来,谷歌也在2017年放话说将在五年内(也就是2022年左右)做出商业化的实用型量子计算机。
结语:有影响 但也有对策
量子计算机的发展是无可避免的,终有一天将会威胁到区块链,但似乎区块链的很多专家们还没有警惕起来。
据《财富》杂志报道,在2017年11月的Crypto 2017会议(顶尖的区块链密码技术人员会议 )上,全球“没有人担心”量子计算风险。一位专家表示,这将是一个“非常昂贵的操作”,可能需要“政府级”支出,而另一位专家,完全嘲笑这个想法,他直摆手说,等到实用量子计算机出来的时候,公钥密码系统已经发展到不需要担心量子计算机的程度了,所以这个问题根本无关紧要。
但是这些专家们都有一个相同的观点 – 那就是量子计算的出现将危及所有现有加密加密方法(包括RSA令牌)的安全性。量子计算机将影响整个金融和银行业的安全,而不仅仅是区块链。
与此同时,也有相关机构对此极为重视,比如在2015年,美国国家安全局(NSA,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宣布正在研究量子密码系统,即可以抵御量子计算的加密系统。在学术界,也有密码学专家正在研究量子密码学,并且已经有了实施量子密码学的区块链项目,例如,Quantum Resistant Ledger团队和俄罗斯量子中心的Evgeny Kiktenko团队正在致力于构建可抵御量子计算机攻击的量子区块链,而且已经有标准量子密码系统实现商用。
目前,可能谁都无法准确预测实用量子计算机诞生的具体时间点,但是积极一点看的话,商用量子计算机的诞生可能比我们预想的都要快,因为如今的科技发展是加速的,而不是匀速发展的,也许在2018年,量子计算机还在非常初期的阶段,实用量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度才到5%,但是可能在2019年,这个进度就到了10%,而在2020年,进度会达到30%,这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科技一直在发展,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等新兴技术也许都还处在幼儿期,达到技术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开发人员需要小心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的一系列阻碍,这其中也包括量子计算。
3.MIT与商汤科技宣布成立人工智能联盟
集微网消息,28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以下简称MIT)与中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商汤科技SenseTime宣布成立人工智能联盟,共同探索人类与机器智能的未来。商汤科技由MIT校友汤晓鸥教授创立,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该联盟将致力于全方位人工智能原创技术研发,涉及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脑科学智能算法、医疗图像、机器人等,将全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以应对更多全球性挑战,并将有力支持MIT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最前沿跨学科探索研究。
商汤科技是全球首家参与MIT最近成立的Intelligence Quest (以下简称IQ)项目的公司。这个项目发挥MIT在人脑研究、认知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的优势,推动人类与机器智能研究的发展,旨在造福全人类。IQ项目覆盖包括材料设计、金融、早期疾病诊断等在内的多个领域。此外,它还将对人工智能在经济、文化和伦理层面产生深远的影响。MIT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联接更多致力于人工智能研究的创新公司及个人。

商汤科技创始人、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汤晓鸥表示:“作为MIT校友,我很高兴能与母校合作,共同促进人工智能的研究,这是我毕生从事的事业。商汤科技致力于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领域原创技术研发。MIT-商汤科技人工智能联盟成立后,我们将汇聚全球最优秀的顶尖人才,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造福社会。”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CEO 徐立博士表示:“MIT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研究始终处于行业最前沿。作为中国最大的人工智能算法供应商,商汤科技已与国内外多个行业的400多家领军企业及政府机构建立合作,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产业升级。我们很高兴能携手MIT,共同探索及引领全球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
MIT-商汤科技人工智能联盟的成立,起源于MIT与汤晓鸥教授之间的深厚渊源。25年前,汤晓鸥在MIT攻读博士学位,从事水下机器视觉研究,将计算机视觉应用于水下图像识别领域。他的导师是现任麻省理工学院学术发展校长W. Eric L. Grimson教授。Grimson教授表示:“晓鸥成功地将他在MIT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学到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学术和工业应用研究,创建了一家非常成功的、掌握原创技术的科技公司商汤科技。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全球,晓鸥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领域的领军人物。晓鸥一直心系MIT,他既是优秀的科学家,又是成功的企业家。同时不遗余力地推动和鼓励优秀的学生和青年学者加入MIT。我对晓鸥的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倍感自豪,并期待MIT与商汤科技建立深厚的合作共赢关系。”
最近领导MIT IQ项目发展的MIT工程院院长Anantha Chandrakasan教授表示:“非常高兴看到商汤科技与我们的合作,我们的使命就是深入探索智能背后的科学与工程原理来创造更美好的世界。汤教授非常熟悉创新性研究,而MIT-商汤科技人工智能联盟也将促进MIT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全方位突破性进展,让师生们在与商汤科技的紧密合作过程中不断创新。这对于MIT和商汤科技而言,都是激动人心的时刻。”
自上世纪50年代,Marvin Minsky和John McCarthy两位先驱者创立了人工智能学科,MIT始终处于智能研究的最前沿。此后数十年间,MIT大力推动了从神经网络到数据加密,再到量子计算及众包大数据研究等多项重大科研进步。目前,MIT拥有200多位专注于智能研究的研究人员,从事人工智能和相关领域研究有多个重要机构,包括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媒体实验室,大脑与认知科学学院,大脑、心智与机器研究中心以及数据、系统和社会研究所等。
作为估值超过30亿美元的世界级人工智能“独角兽”,商汤科技自主研发了先进的深度学习平台并在多个行业落地应用。凭借人脸识别、视频分析、文字识别和自动驾驶等先进的核心计算机视觉技术,商汤科技已在自动驾驶、金融、移动互联网、机器人、安全、医疗影像和智能手机等行业实现落地应用。目前,商汤科技正在大力 开发自动驾驶、智能医疗和深度学习硬件优化技术。此外,商汤科技还在持续加强技术平台发展,汇集世界各地顶尖人才,开创更多应用场景,搭建人工智能商业生态体系。商汤科技现已在香港、北京、深圳、杭州、上海、成都、京都、东京、和新加坡成立分部。
4.胡润全球富豪榜出炉 马化腾成全球华人首富,蓝思科技周群飞成为全球白手起家女首富
2月2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8胡润全球富豪榜》,共计来自68个国家,2157家企业的2694位十亿美金富豪上榜,达历史最高。上榜富豪的总财富比去年上升31%,达到66万亿元,相当于全球GDP的13.2%。

上榜富豪中,亚马逊创始人,54岁的杰夫·贝佐斯以7750亿元财富,力压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首次问鼎世界首富。64岁的王健林及其家族今年以1700亿元财富告别持续两年的榜首位置,位列大中华地区第八位,全球排名第36位,比去年下降17位。而马化腾以2950亿元正式成为全球华人首富,全球排名第15。其次是许家印和李兆基,李嘉诚降至大中华区第六位,全球第32名。
盖茨连续4年全球首富,今年让位贝佐斯
榜单显示,全球共有2694位十亿美金富豪上榜,达历史最高。大中华区十亿美金富豪人数增加210人,达到819人,比美国多了40%,在所有国家中位列第一。全球十大富豪中,有7人来自美国。
榜单显示,得益于去年亚马逊股价上涨55.9%,亚马逊创始人,54岁的杰夫·贝佐斯以7750亿元财富,首次问鼎世界首富。巴菲特保持第二位,财富增长31%,成为越过1000亿美元大关的第二人。
比尔·盖茨位列第三位。其在2017年向基金会捐赠了价值46亿美元的微软股票,这是比尔·盖茨自2000年以来最大的一笔捐赠。目前,比尔·盖茨在微软的持股已从1996年的24%下降到1.3%。
新京报记者回查胡润此前榜单发现,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中,比尔·盖茨均为全球首富。这意味着这是5年来,比尔·盖茨首次不是全球首富。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排名较去年上升一位,位列第四,其财富增长36%,达到5000亿元,主要得益于Facebook的股价上涨。
另外三位来自美国全球十大富豪,分别是来自甲骨文公司的拉里·埃里森、谷歌的拉里·佩奇和彭博公司的迈克尔·布隆伯格,三人各以3400亿元、3150亿元和3100亿元的身价,位列全球第八、九、十大富豪。
另外三位上榜的全球十大富豪分别是来自法国的伯纳德·阿诺特、来自西班牙的阿曼西奥·奥特加和来自墨西哥的卡洛斯·斯利姆·埃卢家族,分别以4900亿元、4600亿元和4250亿元的财富,位列全球第五、六、七大富豪。
资本市场赚翻,马化腾登顶华人首富
在上榜富豪中,大中华区富豪排名最高的马化腾,其以2950亿元财富正式成为全球华人首富,其是胡润百富榜创立以来第13位中国首富。全球第15位,排名比去年上升23位。
马化腾的财富增长,主要源于腾讯股票在去年的大涨。据统计,2017年腾讯股价上涨114.4%,市值突破5000亿美元。腾讯系也积极布局新零售。先后战略投资永辉超市、超级物种、家乐福和万达商业、连男装品牌商海澜之家也于今年1月确认向腾讯出让5%的股份。
此前,腾讯和马化腾投资的企业中已有搜狗、众安在线、阅文集团、易鑫集团、希玛眼科4家成功在香港IPO。其中,顶着马化腾概念光环上市的希玛眼科在今年1月15日上市首日报收于5.11港元,大涨76%。
取代李嘉诚两年后王健林家族让出宝座
60岁的许家印以2600亿元财富位列大中华区第二,全球第20位,比去年上升78位。同时也是许家印首次进入大中华区前十。李兆基以2150亿元财富位列大中华区第三,全球第25位,比去年上升9位。
54岁的马云及其家族以2000亿元的财富位列大中华区第四,并列全球第26位,比去年下降6位。碧桂园的杨惠妍财富2000亿元位列第四,并列全球第26位,比去年上升126位。李嘉诚以1900亿元位列大中华区第六,全球第32位。
自2013年起,李嘉诚就开启了“卖卖卖”的模式。2017年11月,李嘉诚旗下长实集团发布公告,以402亿港元的价格将所拥有的香港中环中心转让给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亚洲地产有限公司,2月26日晚间,粤泰股份公告中透露的信息显示,粤泰股份计划收购原属于李嘉诚旗下规模达到3800亩的项目——广东省江门市碧海银湖,也意味着李嘉诚又一次顺利出售了其位于内地的地产项目。
王健林及其家族今年以1700亿元财富位列大中华地区第八位,全球排名第36位,王健林及其家族是胡润2017年大中华区首富。根据胡润全球富豪榜榜单,王健林家族2016年超李嘉诚首次成为华人首富。这次让出华人首富宝座的王健林家族去年转向轻资产模式。
美的集团的何享健、何剑锋父子以财富1850亿元位列大中华区第七,全球第34位,比去年上升73位。美的集团去年销售收入预计将首破2000亿元,今年年初市值又突破4000亿元。
王卫以1400亿元财富位列大中华区第九,全球第46位,比去年下降21位;47岁的丁磊以1350亿元财富位列大中华区第十,全球第48位,比去年下降1位。
融创孙宏斌为大中华区财富增速最快
68岁的郭台铭以605亿元财富位列大中华区第42位,全球第183位,比去年上升223位。
目前,郭台铭旗下的富士康正在谋求A股上市。2月23日,新京报记者在证监会官网看到,富士康招股书在2月22日已进入“预披露更新”状态,而在2月9日,证监会披露了富士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招股书,这一世界最大代工企业即将冲击A股。
有投资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企业IPO首先是将招股说明书进行预披露,这标志着企业正式开始排队,大家所说的排队一两年就是这个过程;然后在快要上会之前,企业会对招股书做一轮预披露更新,一个月之后往往召开发审会,也就是进入上会阶段。富士康相当于跳过了排队环节。
360创始人周鸿祎以755亿元财富跃居2018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26名,上升666位,财富暴增362%。去年年末,360借壳江南嘉捷成功回归A股。周鸿祎合计直接和间接持有上市公司23.41%的股份。
2月28日,江南嘉捷正式更名为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三六零”),三六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锣上市。鸿祎继续以红上衣亮相,率领一众三六零集团高管出席了上市仪式。
融创孙宏斌排名也大幅提升,其以695亿元的财富跃居2018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49名,比去年上升1237位,是今年大中华区财富增速最快的企业家,财富暴增588%。
此外,在华人富豪中,好未来的张邦鑫以365亿元财富位列2018胡润全球富豪榜第360名,比去年上升564位。身兼易车、摩拜、蔚来三家公司董事长的李斌以88亿元财富进入2018胡润全球富豪榜,位居1959位。
■ 焦点
房地产仍盛产富豪
将上榜的全球富豪分行业看,前四大行业是科技、房地产、制造业和投资行业的累计财富占总财富的44%,上榜人数占总数的41%。在上榜的科技富豪中,美国和中国占了66%。
榜单还显示,大中华地区以819位十亿美金富豪人数位列第一,比去年增加210人。上榜富豪的财富总额达16万亿元,相当于全球GDP的3.2%。
房地产是大中华区上榜富豪最多的行业,有164位,其次是制造业和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分别有159位和105位上榜。以北京为首的6个中国城市进入超级财富创造者最密集居住前10城市,10个城市进入前30名。
中国是世界上创造“白手起家”富豪最多的国家,同时“白手起家”女富豪人数占到全球的80%,蓝思科技48岁的周群飞以财富630亿元成为全球白手起家女首富。
■ 特写
区块链首富Chris Larsen
榜单还显示,瑞波币联合创始人Chris Larsen以335亿元的身价成为区块链首富。
胡润表示,2017年是加密货币资产类别的突破之年,零售和机构投资者都试图进入潜在的转型技术。瑞波币联合创始人Chris Larsen财富突然飙升,得益于加密货币的日益流行。
公开资料显示,瑞波币是Ripple网络的基础货币,它可以在整个ripple网络中流通,总数量为1000亿,并且随着交易的增多而逐渐减少,瑞波币的运营公司为Ripple Labs。
瑞波币和比特币一样都是基于数学和密码学的数字货币,但是与比特币没有真正的用途不同,XRP在Ripple系统中有主要桥梁货币和有保障安全的功能,其中保障安全的功能是不可或缺,这要求参与这个协议的网关都必须持有少量XRP。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央视公布350个资金传销组织名单,瑞波币位于名单之中。新京报
5.给“发烧”的5G概念泼点冷水 市场远未成熟
5G网络、5G手机、5G平板、5G的热度不再仅仅停留在红绿线交叉的资本市场上,在现实科技的试验场中,5G的商用产品确实已经开始成型,并逐步成长为“最终的样子”。
在被誉为“移动技术风向标”的巴塞罗那MWC展上,无论是场地的布置还是科技大佬的主题演讲,亦或是展台演示的产品应用,5G的身影随处可见。步入华为、中兴、爱立信、高通、英特尔等科技巨头们的展台,“Leading 5G、Perfect 5G、Boost 4G to 5G”的标语似乎也在宣告着5G商用时代的正式到来。
对于迫切需要新机会的通信生态圈中的企业来说,5G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转折点,更大的带宽,更多的连接,更有想象空间的商业模式都会随着5G的正式到来而发生改变。但越是在大幕启动的时候,也许越需要保持合适的节奏与清醒的头脑。5G网络到底拥有多大的变现能力?市场是够已经开始足够成熟?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
一个可以参考的真实案例,在华为接连在MWC上发布了关于5G的重磅消息后,华为的轮值CEO们却从客户那里听到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华为的一名内部员工对笔者表示,5G是毋庸置疑的趋势,华为也在积极布局,但从此次展会上接待客户的真实情况来看,目前只有10%的全球运营商对于5G表现出了强烈的投资意愿,而更多的运营商还是保持冷静的态度。从另一个角度看,在现有网络上如何获得更多的收益依然是当前电信运营商最关心的问题。
虽然技术很热,但在市场面前,5G还远未成熟。
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就有电信运营商对5G的投资表达了悲观的态度。“向传统设备商购买设备,那可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在4G迈向5G的道路上,恐怕有些传统设备商没法生存。”德国电信CTO Bruno Jacobfeuerborn说,大部分的投资发生在5G无线接入网,投资回报率太低。为了控制成本,不能依样过去的模式来投资5G。
如此冷漠的警告源于德电对5G无线接入网投资成本的担忧和失望。德电预计,5G无线接入的投入占据5G总投入的50%至70%,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德电的这种想法或许普遍存在于全球的运营商中。
同样对通信行业的前景表示担忧的还有华为。在27号的一场活动中,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坦言,通信生态圈处于一个不健康的状况,应该采取更创新的合作模式面向未来。
“过去我们的行业是这样的,产业间构建了一个标准,我们设备商去开发生产产品,运营商去测试招标投入使用。但在华为来看,真正投入到市场中的产品能够使用到30%到40%的效能都算不错了。并且,也许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东西我们没有办法提供。而随着整个电信网络走向云化,这种长期构建的商业模式是不是能够支持我们走出不健康的状态,我是深表怀疑的。”徐直军说。
不得不说,走出5G的狂欢场,当下整个通信行业依旧是焦虑的,而这种焦虑随着5G技术的日益成熟而有增无减。
事实上,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需要些许的冷静,任何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升级、商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运营商而言,如果过早商用5G,意味着4G百米赛跑还没结束,5G赛跑又开启了,4G网络建设成本如何收回?秋收冬藏,总要有一个合适的节奏。
作为网络的基础,4G网络将会存在很长时间,因为它满足了基本的移动宽带需求。对于5G,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更重要的是,谁也不希望成为被技术绑架的牺牲品。在为5G摇旗呐喊助威时,任何一个参与者都应该多想想这个问题。一财网
6.iPhone X已被破解 你的苹果手机还安全吗?
据《福布斯》杂志报道,全球的苹果手机用户可能将面临新闻安全隐私问题。近日美国一家政府服务供应商声称自己找到了一种可以几乎解锁所有iPhone的方法,这项技术对美国执法部门可谓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Cellebrite信息安全公司总部位于以色列,可为客户提供各种解锁移动设备的业务,目前已成为美国政府机构的合作搭档。该公司在本月发出声明,称他们的工程师现在已经掌握了破解iOS11设备的能力,从中包括最新的iPhone X。在去年的11月份美国国土安全局曾成功破解过一名罪犯的iPhone,很可能使用的就是他们的破解技术。

Cellebrite是日本Sun Corporation的一家子公司,虽然还没有官方的对外宣称过自己拥有破解iOS系统的能力,但一位匿名人士向《福布斯》透露道该公司其实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研究出了这项破解技术,并且开始向全球各国政府部门和私人取证组织售卖该技术。
这家公司在描述Advanced Unlocking and Extraction Services这项业务时提到,只要是运行iOS5到11的任何一款 iPhone,iPad,iPad mini,iPad Pro或iPod touch,都可以被破解。一位来自警方取证部门的人士还透露道,Cellebrite称自己可以帮他解锁一台iPhone 8。而他认为iPhone 8和iPhone X的安全系统没有非常大的区别,所以能够破解iPhone X的这个消息应该是无误了。
苹果去年9月份推出的iOS 11后,Elcomsoft信息安全公司还曾经赞美过其关于安全的新功能,认为其实连专业的取证专家也很难破解。
Cellebrite提供可以“失效”苹果iOS和谷歌安卓设备的PIN、模式选择和解锁功能的服务。不管是警察需要破案还是你有其他的理由,只要把设备寄到该公司,他们就会用自己的技术在公司实验室里帮你破解手机。其实之前《福布斯》已经曝光过该公司的破解费,每台设备只需要大概1500美元,而发现一个iPhone漏洞的悬赏价格是100万美元,相对来说这个价格并不算贵了。
iPhone X 已被破解
美国政府应该已经在iPhone X成功使用过Cellebrite的这项破解技术了,因为《福布斯》在密歇根发现了一份文件,iPhone X破解事件也是通过该文件被曝光的。

这份文件描述了对嫌疑人Abdulmajid Saidi(涉嫌贩卖武器)的侦查,该嫌疑人本打算在去年的11月20日离开美国前往黎巴嫩,但被警察发现并且收走了他的iPhone X。这台手机之后被一个Cellebrite的专家破解开,并且在12月5日成功的把数据提取出来了。但是在文件中我们没有找到警方的破解过程。
能够成功破解运行iOS设备不仅对美国执法机构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该影响甚至可以扩散到全球各个国家。苹果每次在更新出新系统时,都有在提升自己的安全性,各大机构也都在寻找破解的各种方式。
Cellebrite夹在政府和苹果间可以说是渔翁得利,他们还拥有许多其他的政府部门的客户。之前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曾在与该公司的单笔交易中就花费了200万美元。电子前线基金会的高级律师亚当·施瓦特兹称Cellebrite并没有把漏洞公布给苹果或者是大众,而是选择把它们隐藏起来,这对公众安全是十分不利的。新浪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