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所有版块导航
Python
python开源   Django   Python   DjangoApp   pycharm  
DATA
docker   Elasticsearch  
aigc
aigc   chatgpt  
WEB开发
linux   MongoDB   Redis   DATABASE   NGINX   其他Web框架   web工具   zookeeper   tornado   NoSql   Bootstrap   js   peewee   Git   bottle   IE   MQ   Jquery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算法  
Python88.com
反馈   公告   社区推广  
产品
短视频  
印度
印度  
Py学习  »  区块链

“区块链”意义不明:不同圈层,不同区块链

碳链价值 • 7 年前 • 314 次点击  


你张口闭口区块链,但你真的懂它的意思吗?


撰文/Adrianne Jeffries

编译:sky


比特币、以太币等加密货币进入主流话语圈子的同时,人们也在广泛传播(但未能很好地理解)另一个概念——“区块链”。


区块链原本指比特币等多数加密货币背后的数字加密账簿,但如今,它开始被用于描述各种各样的事物,比如跨行交易系统、沃尔玛新的供应链数据库等等。这个术语变得如此寻常可见,以至于正在迅速失去其原有的意义。


“什么是‘区块链’?这个词成了一个越来越含糊的流行词,”《50英尺区块链攻击:比特币、区块链、以太坊与智能合约》一书的作者戴维·杰拉德在邮件中表示。


网络上有数不清的文字、音频和视频在解释何为区块链。但几乎所有解释都是错的,因为它们的出发点就不对。


区块链没有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定义,而关于什么是区块链的必要属性,人们的分歧也很大。


区块链没有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定义


比特币系统被视为史上首个区块链,它的横空出世拉开了区块链产业的序幕。这个产业的拥趸们认为,区块链将彻底改变货币、政府及其他层面。


比特币的设计初衷就是要公开,要向所有人开放,区块链的诞生是为了在中央权力缺席的情况下,确保人们的诚信。为了让盗贼得不偿失,它在设计上牺牲了效率——改写账簿要消耗庞大的算力,成本会压过一切可能到手的利益。


为实现这一点,比特币区块链的数字账簿保存了从创立至今的一切交易记录。而这本账簿的副本没有存放在一个中心场所;而是由称为“节点”的超级用户保存。


其中一些节点被称为“矿工”,负责将交易打包,再将之添加进“区块”中的账簿,并通过加密手段将每个区块与之前的所有区块关联起来。目前,这一系统(在比特币核心开发团队的照看下)已经神奇地运转了将近十年。


比特币2009年横空出世,按IBM的说法——“是区块链技术的首次落地”。然而,今天许多被贴上“区块链”标签的技术设计已经与比特币区块链大相径庭。


不同的定义


谷歌对“区块链”的定义是“以时间顺序,对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交易进行公开记录的数字账簿”。


虽然多数人都会认同区块链是数字账簿,但很多区块链并没有匹配的加密货币,也不会进行公开记录。有人甚至会争辩,区块链无需是数字的。


在线金融词典Investopedia说,“区块链是记录所有加密货币交易的公共的、去中心化的数字账簿。”同上,许多区块链并不是公共的,很多也不是去中心化的。


IBM的定义是,“区块链技术用于多方P2P网络,网络中的各方参与同一项指定交易。”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至少有一个知名区块链就只有一方参与,如世界粮食计划署,参与者就是这家机构本身。


IBM还写到,“因为账簿是分布式的,每个参与者都可以及时查看任一点的‘世界状态’,且能监控交易进程。”这方面也有反例,万事达的区块链就不对任何人开放(而且除营销外似乎别无用处,因为万事达卡的支付仍是通过原有系统进行)。


有人甚至会争辩,区块链无需是数字的


爱沙尼亚的宣传攻势很好地展现了“区块链”一词被延展和稀释的现状。据去年的《哈佛商业评论》:2007年,爱沙尼亚启动了一个使用区块链的全民数字身份证项目。”2017年12月的《纽约客》写道,“爱沙尼亚数字安全的支柱是一种区块链技术。”


爱沙尼亚的系统其实早于比特币区块链,它是否应被称为区块链技术,目前也存在分歧。


《巴比伦之前,比特币之后》一书的作者、金融顾问戴维·伯奇曾在一场区块链活动中遇到爱沙尼亚的首席信息官西姆·西库特,后者似乎认为爱沙尼亚的系统并非区块链。


“我问他,‘爱沙尼亚区块链身份证’的迷思究竟从何而来——这个都市传说流传甚广,我完全摸不着头脑,”伯奇写道。“他说人们可能对我们的系统使用散列函数保护数据安全的做法有些误解。”


爱沙尼亚的技术供应商Guardtime曾称其产品为“散列相关的时间戳”,如今却将之标榜为了“区块链技术”。这未必是假话,毕竟“区块链”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而且目前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营销策略。


“我问他,‘爱沙尼亚区块链身份证’的迷思究竟从何而来——这个都市传说流传甚广,我完全摸不着头脑,”


“早在比特币诞生前我们就在琢磨这个项目了,”Guardtime的CEO迈克·高尔特在邮件中表示。“比特币没有带来什么新的加密技术,其背后的妙处在于,它采用了不同的加密手段来构造区块,打造了一种可激励人们使用的加密货币协议。”


区块链是“一种只能追加的数据结构,其中的数据记录通过加密手段相互关联,”他说。“当分散的各方基于预先商定的规则达成共识,数据记录就会被添加进这一数据结构中。”


私人区块链


有相当一部分新的区块链项目计划(比如那些给金融行业的提案)都是所谓的“私人”区块链。批评者称这类项目是新瓶装旧酒。


“‘私人区块链’只是共享数据库的一个迷惑人的称呼,”普林斯顿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阿尔温德·纳拉亚南表示,他是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上的一堂热门区块链课程的主讲人之一。


纳拉亚南认为,比特币区块链背后的关键创新就是所谓的工作量共识机制,这一机制旨在消除对中央权力的依赖,它能通过规则与激励确保网络成员的诚实。


工作量证明机制的效率很低,这正是比特币网络会消耗如此多电力的原因,所以放弃这项机制未必是坏事。但如果没有了工作量证明,区块链中还剩什么新东西呢?


“‘私人区块链’只是共享数据库的一个迷惑人的称呼。”


纳拉亚南写道,有人可能会说,另外一些加密技术才是区分区块链与“普通共享数据库”的关键——可是那些技术早就存在了。“通过加密手段,系统会变得更难篡改,更易审计,”他写道。“但区块链的这些东西都不是比特币的创新!事实上,中本聪只是在他白皮书中所引述的早期研究基础上做了细微调整,事实上这些研究早在1991年就有了,研究者是哈伯和斯托尔内塔。”


法律中的定义


这种不确定性部分导致了整个行业的泡沫化倾向——“区块链”项目大增,技术前景被夸大。随着各州通过区块链的相关立法,未来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麻烦。


圣玛丽大学法学院的助理教授、伦敦大学学院区块链技术中心的研究员安杰拉·沃尔克写了一篇关于区块链相关术语与法律的文章。


“不少州都在匆匆制定法律条例,向世人展示他们是多么支持加密技术,或多么了解科技的发展,”她说。“其中很多州都在法令中加入了对区块链技术的定义,但在我看来,这些定义都很成问题。”


其中最困扰沃尔克的是亚利桑那州给出的定义。2017年,亚利桑那的《电子交易法》做了修订,明确将区块链中的交易纳入了该法案的管辖范围。立法机关在修正案中下了一个定义:“‘区块链技术’即分布式账簿技术,采用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共享和复制的账簿,可以是公共的也可以是私人的,可以是经过许可的,也可以是无需许可的,可以由代币化的加密经济驱动,也可以没有代币。账簿中的数据受到加密技术的保护,不可更改,可审计,能提供未经审查的真相。”


仅仅因为数据存放在区块链中,并不表示数据是准确的


其中,沃尔克尤其担心的是“不可更改”和“未经审查的真相”这两个说法,她认为此项技术并没有这么绝对,不如改为“难以更改”和“只要维护该网络的人(可能包括矿工、开发者或独裁者)希望如此的话,能呈现未经审查的真相”。Coin Sciences的创始人吉迪恩·格林斯潘写到,只要一个国家有决心,改写比特币区块链的成本绝非不可承受。


目前,区块链被改写的知名案例已经很多:比特币分叉了好几次,包括2010年的那次,当时,软件中的“整数溢出”错误导致生成了920亿枚比特币,整个网络不得不让账簿退回到出错前的状态。2016年,以太坊在遭遇一次大规模攻击后进行了分叉。另外,欧洲的《一般性数据保护条例》将于5月生效,其中规定用户必须拥有数据的掌控权,为此,开发者们正在探索从区块链上删除数据的方法。


“未经审查的真相”这个说法还忽视了一个事实,即仅仅因为数据存放在区块链中,并不表示数据是准确的。不准确的数据(如医疗记录中的疏忽)也会在区块链中得到验证。


“如果有一天,对它的定义不再能描述这项技术,届时法院该如何定夺呢?从司法角度看,又会造成什么后果?”沃尔克说。“情况可能会变得一团糟。”


更糟的是,亚利桑那州的定义已经被包括加州在内的其他州用在了立法议案中。目前已有逾200个政府提议在选举、房产登记、数字身份证等方面采纳区块链设计。


建立标准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区块链研究部门负责人、档案学助理教授维多利亚·勒米厄正牵头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区块链术语标准。


“一般来说,如果交易聚合在区块里,然后在区块链中经由加密手段进行保护,并搭配防篡改的设计,提供不可更改的记录,这样的系统就可以称为区块链了,”她在邮件中表示。“但在日常使用中,区块链一词往往会涵盖各种各样的分布式账簿,有些账簿的交易甚至不会集合在区块中。”


“不同的认知群体已经确立了自己对于区块链定义的认知。”


她的团队已经遇到了一些挑战,包括“不同的认知群体已经确立了自己对于区块链定义的认知,一些人对开源、共享与自治等议题持有强烈的政治与社会立场。”而ISO标准的制定过程未能很好地考量这些群体的看法,许多成员也感觉自己处于科技巨头和其他商业利益方的阴影之下。


另一项挑战是,司法定义的泛滥“或许表示监管已经走偏了,这会导致司法流程复杂化,增加此项科技投入应用的困难,”她说。


勒米厄很熟悉各种有关区块链能力的误区。她说:“可靠性的概念,在多数情况下远远超出区块链的实际能力范围(甚至超出所许诺的能力范围)。”所谓可靠性,指的是记录必须准确,“而大量区块链方案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可靠性被夸大了,“如果智能合约写得很糟糕,或是算法很新、未经检验,可靠性就会有问题。”


真实性也被夸大了,这一点取决于区块链所匹配的认证系统的稳健性。“最后一点,不可更改意味着永久性,但事实上,没有什么能保障区块链中创建和保存的账簿记录永不消失——哪怕存在大量副本也是一样,因为科技终有被淘汰的一天,人们维持一套系统运转的动机也有衰竭的时候,”她说。


确立清晰的定义有助于消除一些误解。“更准确的理解何为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我们取长补短,不断改进,使这项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其拥护者们所设想的变革,”她说。


“当提到一项科技时,如果每个人心里想的都不是一回事,我们要讨论它的发展就会很困难。”不幸的是,她估计这套术语标准还要大约18个月才能最终确立下来。


愿意学习并对区块链感兴趣可以加入VIP社群。


主要以分享我们看好的项目、数字货币以及最新行业解读。可能会定期赠送一些福利。偶尔会有线上专家分享。因为人数有限,只限50人,想加入的尽快加入吧。和碳链价值一起成长!


加入方式: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加入。


适合人群:对区块链感兴趣人群。

END


  欢迎扫码关注区块链深度媒体「碳链价值」




今天看啥 - 高品质阅读平台
本文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frTdO3D4fi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11114
 
314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