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学习  »  机器学习算法

人工智能“黑盒”:机器学习的可解释性 | 留言赠书

AI有道 • 2 年前 • 200 次点击  


进入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逐步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动驾驶等领域落地。AI与人类紧密的结合,使得智能化的人机协同成为大势所趋。人类在全方位应用AI的同时,更希望能理解、信任、管理AI。因此,发展可解释、可扩展、安全可靠的AI显得至关重要。

而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其中,如何把AI技术的基本原理,其自动决策机制,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人类说明,成为发展可信赖,安全可靠人工智能的首要任务。

可解释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比比皆是,比如,一位医生在向一位病人解释诊断结果和治疗措施时,要给病人一个好的病因和治疗解释,让病人放心。

而现实情况是,由于核心AI算法,尤其是深度学习算法,通常运行在类似于“黑盒”中的工作模式下,导致AI系统的运行结果,并不能以合乎情理的方式被人类所理解和认同。


01

深度学习尚存理论与应用缺陷,打造可解释AI势在必行

作为当前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之一,深度学习的不可解释性体现在理论和应用两个层面。

在理论层面,有实验证明,给出若干样本图片,被用于训练一个深度神经网络结合逻辑回归的识别模型;该模型能够将绝大部分的正确图片分类,但却会将雪地背景中的哈士奇误判为狼。因为该识别器从训练数据中学到“可以将图片中的大面积白色背景(雪地)作为识别狼的依据”。由于在输入数据和预期结果之间建立(概率)关联是一种虚假关系,当面对与训练样本不一致的情况时,模型的表现就会大失水准。

在应用层面,通过数据驱动得到的AI系统存在一系列隐患,并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 首先,由于数据样本收集的局限和偏见,导致数据驱动的AI系统也是有偏见的,这种偏见甚至无异于人类社会中的偏见。比如,芝加哥法院使用的犯罪风险评估算法COMPAS 被证明对黑人犯罪嫌疑人造成了系统性歧视,白人更多被错误地评估为具有低犯罪风险,而黑人被错误地评估为具有高犯罪风险,且黑人的概率比白人高出一倍[1]。

  • 其次,“黑盒”似的深度神经网络还常常犯一些十分低级的、人类不可能犯的错误,表现出安全性上的潜在风险。例如,一个深度神经网络原本能够正确识别图片中有一辆校车,但在对少量图片像素做一些人眼不能察觉的改动之后,图片就被识别为鸵鸟[2]。

  • 更有甚者,人们只要戴上一副特制的眼镜,在现实环境中就能够骗过使用深度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系统[3];考虑到人脸识别系统在金融支付等场景中的广泛应用,这种潜在的金融和社会风险令人不寒而栗。

  • 最后,最重要的是从决策机制来看,当前对深度学习算法的分析还处于不透明的摸索阶段。尤其是拥有亿万个参数的超大规模预训练神经网络,如BERT[4]、GPT3[5]等,其决策过程在学术上仍然没有清晰的说明。这种“黑盒”似的深度神经网络暂时无法获得人类的充分理解与信任,大规模应用此类预训练模型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02

推动AI持续落地,需满足各类用户对AI可解释性需求

在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重大领域中,如金融、医疗、自动驾驶等,模型的可解释性成了决定用户能否信任模型的关键。针对不同解释受众,模型要获得不同人群的信任,必须要考虑每个人的立场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提供不同内容与形式的解释。

对于AI 使用者,他们往往是没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普通人群。他们更关心AI 系统的结果如何影响自身及客户的利益,当出现问题时,需要向他们解释系统做出决策的原因。

例如,某家医院引入一套AI医疗诊断系统。如果该系统给出判断表明病人的癌症检测为阳性,概率为90%,那么这个结论往往是不被接受的。病人会问:你是如何做出这个判断的?根据什么特征和经验?……对于医生等专业人士来说,可能会问:系统做出这种预测,是否符合医院和医管单位的要求?有没有按照正规的医疗程序来做推断?这种推论是否可靠?有多大的风险?这个系统在多少个案例里面被测试过?是不是稳定、可靠、全面、科学的? 

再比如,在电商平台中,系统设计者也需要向用户做出解释,帮助人们理解“为什么”算法向他们推荐了某些特定的商品,以此来提高推荐系统的透明度、说服力、有效性、可信赖性和满意度。

对于AI 系统开发者,他们往往是具备专业AI 背景知识的系统开发人员及测试人员,需要准确和深入的专业解释,以便完成对AI 系统的开发调试及测试任务。例如:对于一个大模型来说,是哪一部分的数据对结论起了关键作用?系统的哪一部分被启动?如果发生错误,最大的可能性来自哪里?如何修补? 

03

AI系统亟须满足各级合规要求

除了技术层面,现行的条例法规[6][7]同样要求AI系统的开发使用流程必须在合规的条件下运行。比如,数据收集及模型学习过程是否符合隐私保护及数据治理条例[8],必须要有准确无误的解释及认证。而对违反要求的智能体行为,也需要有明确的事故分析,为严格的问责机制提供技术说明[9]。

同时,如何将制度层面的规则具体细化落实为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仍是可解释AI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挑战。

因此,发展可解释AI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一方面,可帮助用户建立对AI系统的信任,防止因为算法的黑盒特性做出有偏见的结论,促进算法的公平性;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合规要求,促进AI向公平性、鲁棒性、安全性发展。

在此背景下,由来自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以及在生物医疗、金融、推荐系统等应用领域的12位著名专家,联合创作了《可解释人工智能导论》一书,现已重磅上市!

 

本书内容

本书全面介绍可解释AI的基础知识、理论方法和行业应用。全书分为三部分,共11章。

第1章揭示基于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系统决策机制,提出一种基于人机沟通交互场景的可解释人工智能范式。

第2~5章介绍各种可解释人工智能技术方法,包括贝叶斯方法、基于因果启发的稳定学习和反事实推理、基于与或图模型的人机协作解释、对深度神经网络的解释。

第6~10章分别介绍可解释人工智能在生物医疗、金融、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推荐系统等领域的应用案例,详细说明可解释性在司法、城市管理、安防和制造等实际应用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第11章对全书进行总结,并论述可解释人工智能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粉丝专享购书码,下单即减63元!



  福利来了  
评论区留言送书!

关于机器学习或者这本书你有什么看法或者理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将挑选出优质留言点赞最多的4位读者送这本《可解释人工智能导论》,到6月1日中午12:00截止。(注意留言需要契合主题哦~)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本书详情~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135117
 
200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