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永谋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大规模的全民教育体系是当代社会的底层设置。面对AI尤其是GAI的颠覆性冲击,当代教育不得不面对艰难的转型,以适应正在到来的AI辅助生存社会。我们的问题是:为了适应AIGC时代的到来,即AIGC内容充斥每个社会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未来的教育究竟应该走向何方?回答该问题可以有诸多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决策理论中的情境规划方法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积极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文科教育的挑战》一文,提出“面向未来的教育”的概念,要求“教育视野要从面相现在转为面向未来”,可并没有阐释“面向未来的教育”的深刻转变。很多思想家尤其是“1968年代”的思想家们,都指出各级学校尤其是大学,是社会的保守而非进步力量。与创新相比,保存和传授已有的人类知识成果,是学校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功能。尤其是人文社会知识领域,新思想往往产生于大学之外,还受到象牙塔的压制。就社会秩序的塑成而言,在知识传授中习俗、文化和制度以真理的名义得以延续,起到最为重要的既有传统维护的功能。在全民接受教育乃至大众高等教育的情况下,教育的秩序功能第一位地凸显出来。就研究视角而言,学校的保守体现在面向过去,学生们被要求一次一次回到所谓经典。在文科领域,经典学彰显出某种高深和高贵,而这实际上是神学时代经院哲学的陋习。事情就是如此荒诞:二千多年的故纸堆,被认为是解决新科技时代的良药。大科学时代,大众高等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劳动者的职能被强化,教育视角开始更多地关注现在:社会现在如何运转,需要补上何种人力资源。21世纪之交,技术时代到来,技术加速与技治社会的兴起。《反思技术时代的治理变革》一文指出,1)技治社会是具备足够社会自觉的智能社会,2)技治社会是大规模预测、规划和控制的控制论社会,3)技治社会是科学运行和专家治理的技术决定论社会,4)技治社会是富裕与风险并存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从时间朝向上看,技治社会是技术-社会加速中的某种未来决定社会。在未来决定社会中,未来焦虑成为智人的基本生存状态。换言之,没有焦虑感的个体会被社会淘汰。因此,《积极》中认为:“随着AIGC时代的来临,有关教育的定位和思考要从面向现在转为面向未来,尤其是要着眼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而不是根据过去或目前的社会需要情况来设计教育系统。”此时,教育学要成为未来教育学,要从各种预测理论、线性规划、决策理论、技术前沿进展以及未来学中吸收营养,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求助于古老的箴言和大师的教诲。其中,一个最难以接受的是:受教育者正在成为可以全面身心设计的教育技术对象——注意:这并不是以为人完全被操控,而是说技术时代的教育注定会如此运作:成功与否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必须全面身心设计。总的来说,《智能进化:从AI辅助生存社会、机器人劳动社会到超级智能社会》指出可预计未来人类生存的基本境遇。GAI兴起,AIGC开始大规模进入当代社会,我们开始进入AI辅助生存社会,即每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将在AI的辅助下完成。GAI之所成为时间节点,是因为自此AI辅助不光是体力辅助,更是随处可用的脑力辅助。(1)《技术进化与人类退化》指出,AI有导致智人退化的超高风险。这当然是未来教育可能面对的情形,即1)教育如何避免智人退化,2)教育如何教育不断退化的智人。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科技发展给智人的发展提供了正面的推动力量,尤其是物质财富基础。AI的出现,是某种智人退化的“拐点”。(2)《为何要AI可信呢,可控不就可以吗?》指出,AIGC兴起之后,“后真相”迅速走向“新闻小作文时代”的极致阶段,这在知识论上意味着“世界3的下流”。教育是知识传承和创新的事业,AIGC包围下知识的下流尤其是“流量空转”,意味着教育下流的风险。有的人将之称为“知识污染”,这导致“教育污染”。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意识形态挑战。(3)《为何》指出的第二点是“智能社会的学习跃迁”,这是AI辅助工作社会劳动者最可能的终身学习状态。知识流民必须要做到:1)在一个领域快速学习,然后又很快转到另一个领域;2)在任何领域都能迅速配合专业AI工作,能给AI工作成果带来更大的附加值。换言之,能够驾驭AI。显然,这要求教育内容的重点和水平要有变化,达到我所谓的“超生成式学习”——强于GAI的创新教育。比如,提问能力的培养,意味着围绕问题展开学习和教育。(4)处理人机关系或者说达成更好的人机协作关系,是AI辅助生存社会的重要能力。首先,这意味着传统的所谓数字素养提高。其次,这意味着“人对机器的教育”——可控的教育AI——即教育主体们尤其是师生必须参与教育AI的设计和发展,不仅是使之为教育而非技术服务,更是要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有效、好用和可控。再次,团队协作和集体智慧。AI与人的关系,同时是经由AI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说,教师有教师的GAI,学生有学生的GAI,协作网变得更复杂,教育人际关系也发生变化。最后,强调一下可控,而不是可信赖。师生都要有控制AI为我所用的能力。(5)《积极》中指出“意义扎根交往”,强调人机关系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学中,情感教育可能是更准确的概念。AI辅助生存社会中必须要搞好情感教育,人际交往是AI无法取得的阵地。有两个问题很重要:1)机器情感问题。对机器产生情感,属于恋物癖。情感设计出来的情感外显形式不是真正的情感,情感是灵魂的感受。此时,对机器冷漠、区别情感是一种情感能力。就技术控制的选择论主导的AI有限设计理念而言,我完全不赞同让AI伪装有情感。2)情感教育与思政教育是有区别。前者是感受力,后者是秩序力。苇草智酷简介——
苇草智酷(全称:北京苇草智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是一家思想者社群组织。通过各种形式的沙龙、对话、培训、丛书编撰、论坛合作、专题咨询、音视频内容生产、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以及每年一度的互联网思想者大会,苇草智酷致力于广泛联系和连接科技前沿、应用实践、艺术人文等领域的学术团体和个人,促成更多有意愿、有能力、有造诣的同道成为智酷社区的成员,共同交流思想,启迪智慧,重塑认知。
好文推荐
刘永谋 | 为何要AI可信呢,可控不就可以吗?
刘永谋 | 自主知识体系肯定不是想自己关起门自己玩儿,而是想在全球争取一些话语权的——《论中国的技术问题》
刘永谋 | 算法是不是法?今后重要的不是算法优生学问题,而是算法劣生学问题
刘永谋 | 警惕新技术风险,但不必恐惧ChatGPT
刘永谋 | “终结者”进化:美国人如何想象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