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学习  »  chatgpt

凌晨,ChatGPT推出Pulse功能:让 AI 主动推送信息

夕小瑶科技说 • 3 天前 • 16 次点击  

今天凌晨,OpenAI 悄悄放了个大招——ChatGPT Pulse 预览版上线了。

如果你之前习惯的 ChatGPT 是“你问它答”,那 Pulse 带来的,是一个全新的交互逻辑——异步搜索。

它到底怎么运作?

简单来说,「异步搜索」就是 Pulse 每晚会“为你熬夜做功课”。它会把几个来源结合起来:

  • 你的聊天记录;
  • 你给过的反馈(比如点过赞、点过踩);
  • 它记录下来的记忆;
  • 以及(如果你愿意授权)你的 Gmail 和 Google Calendar。

基于这些信息,它会执行一轮 异步研究,也就是在你睡觉的时候帮你“提前走几步”。等你第二天醒来,就能在手机 App 上收到一份定制化更新。

这些更新以卡片的形式呈现,你可以快速扫一眼,也可以点进去看细节。比如,你昨天聊了晚餐食谱,今天 Pulse 就甩你几个快速健康的菜式。

这和以往的搜索引擎完全不同。

并且,Pulse 能接入 Gmail 和 Google Calendar,不过是默认关闭的,需要你手动授权。

接入之后,它能做的事情明显更贴近真实生活。

这部分其实就是把「异步研究」的上下文进一步扩展,从“你和它说过的话”,延伸到“你的日程和通信”。

用户可以“策展”

Pulse 不是黑箱推送。你可以直接告诉 ChatGPT:“明天帮我多关注网球比赛”,“以后每周五推送本地活动”。

除此之外,它还有最简单的反馈机制:

  • 点赞 👍:下次多推类似内容;
  • 点踩 👎:下次减少相关内容。

所有反馈记录你都能随时查看或删除。久而久之,你的指令和偏好会让 Pulse 越来越懂你。

在早期的 ChatGPT Lab 实验中,OpenAI 找大学生做了试点。很多人一开始觉得 Pulse 推送的内容很泛泛,但当他们主动说出“我想要什么”之后,Pulse 的价值才真正体现出来。这直接促使团队增加了更多反馈和定制入口。

每天一份,今天有效

Pulse 的信息每天只生成一次。今天的卡片,今天看。除非你保存或者继续追问,否则第二天就会被覆盖,不会像信息流一样无限堆积。

OpenAI 在文档里写得很明确:Pulse 的设计初衷,是“帮你尽快拿到所需,然后回到真正重要的生活里”。

来自学生的体验

我们来看一些 ChatGPT 实验室的大学生的实际案例。

第一个,是 Isaac Seiler 的体验。他前一天和 ChatGPT 聊的是假期安排和日历管理,结果第二天 Pulse 给他推送了一条火车和通勤相关的信息。而且,这些内容是比他自己原本考虑的逻辑更往前走了几步。比如他在台湾的科研资助期内,需要规划休假和交通,Pulse 不仅帮他整理了 PTO(带薪休假)的结构,还自动延伸出了列车时刻和通勤路线。他自己说,这是一些“我本来绝对不会去搜的东西”,但却非常有用。

第二个案例,来自 Hexi Jin。他在学潜水课程时,和 ChatGPT 分享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既有技术层面的,也有心理压力。Pulse 在第二天给出的推送,让他看到了“潜水风险管理”和“投资风险管理”的类比。潜水里的口号是“停下、呼吸、思考、行动”,这被映射成一种风险控制的隐喻。Hexi 觉得特别有趣,因为它把自己两个不同兴趣点串在了一起,还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恰好对应了他最困扰的部分。

第三个是 Parker Jones 的案例。他在暑假回家,之前还在国外学习。ChatGPT 意识到他要重返校园,就主动推送了一条和“返校”相关的内容:过去六个月校园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哪些商店、路线更新了。对于他来说,这种“上下文感知”很震撼,因为它不是泛泛而谈,而是精准贴合了他即将面临的场景。他形容这是“真正主动且有帮助的”。

最后一个案例,来自 Nolan Windham。他在做艺术项目时,之前和 ChatGPT 分别聊过两个完全不相关的电脑图形技术:一个是出于创作需要,另一个只是因为好奇心。结果 Pulse 把这两个知识点自动结合了起来,提出了一个新的灵感火花——“能不能把它们放在一起,变成沉浸式的视觉方案”。对 Nolan 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灵光一现”的瞬间,他甚至决定把这个想法延伸下去,应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里。

这四个案例,其实分别对应了 Pulse 的四种能力:

  • 主动推荐(火车与通勤信息);
  • 有意义的跟进(潜水和投资类比);
  • 上下文感知(返校更新);
  • 兴趣组合(图形技术融合成新灵感)。

从学生们的反馈可以看出,Pulse 不只是把你说过的话重复给你,而是把它们放到更广的上下文里,往前推一两步,甚至跨领域结合。这种「异步研究 + 主动推送」的逻辑,才是它真正的价值所在。

看完整个信息,感觉还是挺落地的。难不成,是大模型的天花板先到头了,所以只能在工程和产品上继续挖潜了?

奥特曼也直言,这个功能是他迄今为止最喜欢的。

现在,Pulse 只在移动端 Pro 用户里预览。官方说法是,会先通过早期反馈不断改进,再逐步扩展到 Plus 用户,最终开放给所有人。

所以,对大部分人来说,现在还只能听说。

我已经开始期待上手实测了。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187199
 
16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