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学习  »  aigc

迎接AIGC新浪潮!中国动画学会在京召开理事会议,并启动创作挑战赛探讨动画未来

wuhu动画人空间 • 2 周前 • 40 次点击  

wuhu活动


2025年9月25日下午,北京动画周的国二招会议厅内气氛尤其热烈,中国动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暨“48小时AIGC原创动画挑战赛”启动仪式在此举行。这场汇聚了行业领导、专家和创作者的盛会,既是对过去一年动画工作的总结,更是对AI时代动画未来的一次集体展望。



“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竞技,更是一次文化创新的探索。”中国动画学会会长马黎在致辞中表示。随着启动仪式的举行,15支参赛团队正式投入了这场创意与时间赛跑的挑战。


01 

回顾与展望并重


中国动画学会会长 马黎


理事会议在中国动画学会常务副会长蔡志军的主持下拉开帷幕。学会会长马黎首先分享了2025年的工作成果,系统梳理了2025年以来学会在多个维度取得的扎实进展。


学术研究与行业梳理并行。 学会持续夯实学术基础,《动画新观察》与《中国动画年报》已出版问世,《中国动画编年史》也已完成编纂进入编辑阶段。官方公众号保持高频更新,成为行业动态的风向标,多篇内容获“学习强国”平台转发。


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变革。 面对AI浪潮,学会展现出前瞻性布局。不仅与华东科技大学共建“中国动画人工智能创意学院”,还成功举办首届AI动画创作工作营,并发布了具有行业号召力的《中国动画人工智能动画师行动计划》。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与欧洲同行的对话中发现,中国所走的“立足实际、拥抱AI”的务实路径获得了国际专家的高度认可。同时,受国家软件总人资部门和劳动人事部就业指导中心的委托,学会正牵头编制“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新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预计11月底完成,为AI动画人才体系建设奠定基石。


赋能产业生态与深化国际合作。 学会积极支持各大动漫节展,并在第21届国际动漫节、2025北京动画周、2025中国青年动画电影周等活动上注入行业资源


2025北京动画周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2025中国青年动画电影周


同时在深圳电玩节成功举办学会成立40周年特展。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先后与北京西城区、深圳市、南京江北区等全国十多个省市地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质性合作。国际交流层面,与俄罗斯、日本动画界的权威代表进行了深入对话,并亮相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有效提升了中国动画的国际能见度


优化内部治理与凝聚行业力量。 学会自身建设也在加强,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会员服务精细化水平,并吸引了包括广东动画艺术协会、广东游戏学会等在内的众多新会员加入,行业凝聚力持续增强。


马黎会长强调,所有这些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中宣部、总局和北京局西城区的大力支持,和会员单位的积极参与。展望未来,学会将继续在主管部门指导下,聚焦创作激励与人才培养,深化国际合作,携手行业同仁共同营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



现场掌声雷动。接下来到了嘉宾分享环节,嘉宾们分别围绕当前文化产业与动画事业发展的核心议题,带来政策前沿动态的权威解读、国际传播趋势的深度剖析。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副司长 魏霄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副司长魏霄分享了动画行业的最新动态与政策导向。他用数据展现了“十四五”期间行业的稳健增长:动画年产量从2021年的332部8万分钟增至2024年的407部10.8万分钟,动画的原创能力显著增强,电视播出时长同步提升,网络平台也成为重要传播力量,产业链日趋完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面向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魏霄指出,出精品是动画事业发展的核心指标。总局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设立专项资金、改革评优机制(如取消季度推优、改为年度优中选优)、举办公益展播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等多项举措,全力助推精品创作。他还特别介绍了持续多年的少数民族语言益智片源捐赠项目,肯定了其对丰富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积极意义。


在创作理念上,他强调了“三个回归”的导向:回归故事,夯实动画的情感与价值基石;回归美术,在技术创新中传承和发扬中国风格;回归创意,鼓励富有想象力的艺术表达。同时,他透露今年的扶持政策将更注重市场价值,希望推动“好作品有好回报”,培育能让精品持续涌现的健康产业生态。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司副司长 杨勇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司副司长杨勇分享了一项关于影视出海的深度调研,揭示了中国动画在全球市场上的真实地位与挑战。


“大而不强”是核心现状。 一组对比鲜明的数据直观反映了问题:中国动画产业规模(480亿美元)和年产量(10.8万分钟)均高居全球第二,但2024年的出口额仅为1800万美元,与美国的44.25亿美元和日本的5.6亿美元相去甚远。这清晰地表明, 庞大的国内市场支撑了产业规,但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不过他特别提到,动画是中国影视节目中唯一在出口额上超过韩国的类别,算是一个亮点。


出海结构呈现新特征与不平衡性。 杨勇指出,影视出海的主体已转变为民营机构和地方企业(94.7%)为主力,且“文化贸易与文化交流协同”的规模已远超传统的“文化交流”。但中国动画的出口市场高度集中于亚洲以及华人群体,且调研显示,绝大多数国内头部制作机构的海外营收占比极低,开拓国际市场的内在动力不足。海外的收入(海外创作海外消化)大大的高于出口的收入(即外汇要进来的收入),且主要贡献是短视频平台,成功原因即是因为其的本土化。


未来路径:尊重规律,保持耐心。 面对挑战,杨勇提出了关键思路:需要平衡“有效政府”与“有效市场”的作用,既要把握好传播规律,更要尊重经济规律。他鼓励行业要提振信心、坚定决心、保持耐心,通过持续努力,将国内的产业优势逐步转化为国际市场上的传播优势。


中国外文局解读中国工作室主任 陈方


在杨勇副司长剖析中国动画出海挑战之后,中国外文局解读中国工作室主任陈方介绍了一个具体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该计划系统性地构建了包含约100名国际专家(含多位奥斯卡奖、艾美奖得主)的团队,并搭建了覆盖Discovery探索频道、亚马逊等平台的海外宣发网络,通过公益购买宣发资源等方式,旨在直接助力中国作品触达并吸引海外受众。


该计划的培训体系规模显著,两届线上工作坊累计培训学员超28,000人,范围从中央媒体延伸至影像制作从业人员、国内重点高校和企业、援外医疗队、西藏墨脱县乡镇宣传委员等基层一线,展现了强大的辐射力。项目征集量从首届的3100多个跃升至第二届的7180多个,其中海外报名选题的表现尤为突出,从60余个激增至2600多个,同时范围也更加广阔,从驻外使馆扩展至韩国中央日报、日本NHK、英国LSE、谢尔丹学院等主流海外影视机构和院校。


陈方特别宣布,为精准破解动画出海难题,第三届计划将重点向动画领域倾斜:不仅在国际团队中增设约10名动画领域顶尖专家,拓展专业动画发行渠道,在工作坊中开设动画单元,更将首次专设“动画单元”,面向全球征集中国题材动画选题,旨在为中国动画走向世界、破解出海瓶颈提供一个高起点、专业化的系统支持。


02

从宏观指引到地方赋能


在聆听了总局对于动画精品创作与国际传播的宏观指引后,会议的焦点转向了政策如何在一线落地。北京市和西城区层面给出的具体答案,让在场企业感受到了从规划到实操的全方位支持。


北京广电视局行政审批处副处长 焦一鸣


北京广电视局行政审批处副处长焦一鸣的分享,揭示了北京作为产业高地的坚实基底与精准推力。他介绍,北京已汇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持有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截至8月底共18,539家),从业人员规模约占全国的12%(截至2024年底约10万人)。为赋能行业发展,北京打出了一套有力的“组合拳”:


审批做“减法”,效率大提升:通过“行政审批小管家”等创新服务,已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审批时间从10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实现“家门口办证”,显著优化营商环境。


资金做“加法”,扶持更精准:设立了规模可观的多项扶持基金。其中,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在2025年额度已提升至1.7亿元,对动画项目的扶持最高可达900万元。基金重点支持 “重大主题”“现实题材”“文化传承”“北京题材”“科幻题材” 五个方向的原创精品。同时,还设立了国际传播力、超高清视听产业等专项基金,以鼓励作品“走出去”并推动全产业链升级。


服务做“乘法”,生态更完善:正在举办的北京动画周是产业交流核心平台,构建“高峰论坛、主题展览、专业赛事、产业促进、消费联动”五位一体内容体系,打造“1+1+N”全城动画狂欢模式。而‘京琅琊’人才计划、‘春燕奖’评优、以及协调17个区1100多个拍摄点位的市区两级摄制服务机制等,共同为企业在京发展提供从初创到成熟的全周期、管家式、一站式的服务保障。


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许建


紧接着,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许建详解了近日出台的《西城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真金白银’的诚意吸引优质资源聚集。政策对落户西城并首次获评国家级荣誉的文化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的首次奖励,再次获评则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支持;对于落户西城的全国性、地方性行业组织协会,每年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开展重大项目或者举办国家级的文化品牌活动的西城区企业给予每年最多300万、单一项目最多1000万的资金支持。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与动画产业相关的支持政策:对获得网络视听精品扶持专项基金的作品,按照1:0.5比例给予配套支持;对年度票房成绩位于前列的影视作品,给予最多300万元的奖励支持。并持续加大对优质动画企业的培育力度,对在上星频道播出的原创动画按销售额给予最多200万元的配套支持;对入选国家级重点项目的作品根据投入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对境外版权授权收入也提供奖励。此外,西城区还将发挥其金融资源优势,组织专场融资对接,并为重点企业提供涵盖医疗、教育等领域在内的“服务包”,切实解决人才发展的后顾之忧。


从北京市级的全面赋能,到西城区的精准激励,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共同为动画企业营造了干事创业的优质环境。


这无疑为动画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随着“动漫行业30条”、“北京大视听”等政策的落地,北京正成为动画创业的热土。


03

技术革命下的新机遇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原副局长

中国动画学会高级顾问乐玉成


在听取了行业汇报与政策解读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原副局长、中国动画学会高级顾问乐玉成发表了讲话。他以“春江水暖鸭先知”来形容动画行业对AI技术的敏锐感知,并结合大量一线调研和个人思考,描绘了一幅AI即将深刻重塑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未来图景,为整个活动奠定了极具前瞻性的基调。


以国家规划为纲,指出AI浪潮势不可挡。乐玉成部长首先引用了他反复研读的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AI+意见》中的关键时间节点:到2027年,AI普及率将达到70%;到2030年达到90%;到2035年将全面建成智慧社会。他强调,“2027年还有两年多的时间了,要普及达到70%。说明人工智能大潮凶猛,发展的很快。” 这为后续的论述奠定了紧迫而现实的宏观背景。


用真实案例破题,论证AI是就业“创造者”而非“取代者”。针对普遍的就业焦虑,乐部长并未空谈理论,而是列举了一系列他在调研中获悉的生动案例:


“宝妈作家”:一位在家带孩子的妈妈,利用AI创作童话故事并配以AI生成的插图,在网上热卖成书。

“教师开发者”:一位数学老师用AI开发出备授课软件,被当地教育局乃至省教育厅买断,获利数十万元。

“学生制片人”:三名大学生在宿舍耗时七天,用AI制作出一部短片并在B站热播,获利数万元。

“七岁导师”:一位七岁小孩已能熟练运用AI制作动画片,并教会其他小朋友。


通过这些案例,他有力地批驳了消极论调,指出“我们不要总是抱怨我们没工作了……其实AI也给你创造了很多新的工作机会”,并类比了移动互联网和短视频时代催生的新巨头和新职业,强调AI是又一次“低成本、高回报”的普惠性机遇。


乐部长进一步指出,AI远不止是技术工具,其核心优势在于对人类的“四个碾压”:


寿命碾压:AI可不断升级、近乎永生。

学习碾压:人类数十年的知识积累,AI可在数秒内完成。

效率碾压:AI可24小时不间断工作,如在医疗影像识别上效率是人类的百倍以上。


因此,他判断“AI不是一个技术,而是一个全面的革命,是经济革命,文化革命,制造的革命。” 他形象地比喻,传统软件如Word是工具,需要人来操作;而AI是“提供结果”,你只需发出指令。


展望智能社会未来,激励动画行业抢抓先机。乐部长展望了智能体(机器人)全面融入社会的场景:从“AI部长”审核预算,到每家每户的聊天、做饭、扫地机器人,再到无人驾驶。他预测,马斯克所说的200亿至300亿台机器人社会完全可能实现,并提醒大家“我们现在还是初级阶段”,未来十年将迎来智能社会。”


最后,他将话题回归动画,激励行业:“我们讲动画的,尤其是要有人工智能的慧眼,要赶紧使用,要尽快让人工智能为我们干活,为我们出成果。我相信这一天会越来越近,我们将来制作动画会很轻松。可以说躺在沙发上比一个指令,一部动画就会产生,这个不是梦。


中国动画学会常务副会长 蔡志军


在完成了全部议程后,中国动画学会常务副会长蔡志军为第七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作总结陈词。他以一组比喻为会议画上句点:“今天的理事会,既是一次总结的‘复盘会’,更是一场未来的‘动员会’。” 他呼吁全体同仁,“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协作力同心前行,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抓当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长远,共同书写中国动画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最后,他表达了对明年再相聚的期待,并再次感谢了嘉宾分享与北京动画周组委会的支持。


04

48小时见证创意与技术的极限碰撞


理事会的结束,标志着一场创意风暴的正式开始。在现场热烈的氛围中,活动迅速进入万众瞩目的环节——48小时AIGC原创动画挑战赛启动仪式,将全天的气氛推向高潮。


中国动画学会会长马黎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动画正站在技术与艺术深度融合的新起点,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迈向世界舞台。


这一点在此次挑战赛的报名情况中得到了印证: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14个省区的团队,最终遴选出15支队伍进入现场创作,构成了个人创作者21组、企业团队15家、高校团队12支的多元生态。她特别提到,44%的女性参赛者比例反映了创作领域性别结构的积极优化。


尽管AI技术带来巨大变革,马黎会长强调,“技术越是先进越需要人的主导,工具越是强大越需要价值的引领”。她明确指出,AI不能代替人的创意、情感,更不能替代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引用重要指示时,她表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抓手,这一指示在动画领域具有深刻指导意义。


因此,本次挑战赛“不仅是一场技术竞技,更是一场文化创新的具体探索”。将检验团队在AI技术应用,创意表达、文化理解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不仅注重结果,更关注创作过程,通过全程记录和分享,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厚度和技术亮点的优秀作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AI动画创作方法论。她呼吁行业同仁牢记:无论技术如何变革,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初心不能变;无论工具如何先进,匠心精神、创作热情不能丢。


北京市广电局二级巡视员 姜威


北京市广电局二级巡视员姜威在致辞中提到,当前正值技术革命深刻重塑内容生产与传播格局的关键时期。AIGC、虚拟制作、实时交互等前沿技术为动画产业升级构筑了强大动能,也为艺术创作开辟了新赛道。并形象地将AIGC技术比喻为能让创作者成为“更强大的神笔马龙”。


她透露,本次挑战赛以北京中轴线、胡同文化、双奥遗产等特色题材命题,正是希望用最前沿的技术深度挖掘古都文化的底蕴与时代风采。


并强调,技术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北京市广电局将用好"京琅琊"专项人才政策,持续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院校与动画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鼓励开展AIGC、虚拟制作等方向的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同时,“动漫三十条”、北京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国际传播力奖励扶持专项基金,超高清视听产业发展支持基金等利好政策,都会为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大赛评委团阵容堪称“实战派”与“智囊团”的结合,由北京电影学院原副校长、中国动画研究院院长孙立军担任评委主席,评委包括曾伟京、李文愉、吴限、陈坤、宋东桓、艾胜英等业界与学界的顶尖力量。


大赛评委团


随后,从 “GELP” 到 “aria团队” 的15支参赛队伍代表悉数登台。他们来自高校、企业与独立工作室,作为核心参赛选手,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对即将开始的48小时极限创作的期待与信心。


15支参赛队伍代表


在启动仪式前,造梦行者团队的易梓彤作为选手代表,宣读了一份《AI动画师倡议书》。倡议书开宗明义:“AIGC不是对手而是伙伴;不是替代,而是赋能。” 并围绕“坚持以人为核心,守护创作初心”、“尊重原创、规范使用。共建良好生态”、“拥抱多元审美,推动资源普惠”、“支持机制建设,助力跨界协作”、“保持学习进化,与时代同频共振”这五方面作出承诺,呼吁全国AI动画同仁以镜头为眼,以代码为笔,以创意为魂,共同绘制属于中国动画的智能新图景!


在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与会主要领导与嘉宾共同上台,将手置于启动屏上。在全场热烈的倒计时声中,“2025北京动画周48小时AIGC原创动画挑战赛”正式宣告开赛!



05

从0到1 见证一场文化创新的具体探索


伴随着赛事现场持续响起的“战斗交响乐”——键盘敲击声、AI语音交互的提示音与团队成员的低声讨论声交织,从“剧本脑暴”“角色设定”到“分镜生成”“场景渲染”,每个环节都被精确切割到小时。不同于传统动画创作的“慢工出细活”,这里的关键词是“技术破界”与“高效协同”。


图片


大赛评审团则始终保持着“流动观察”状态。他们穿行于各团队之间,浏览着反复修改的分镜稿,审视着屏幕上未完成的渲染片段,更观察着团队成员的配合与争议。一位评委说:“我们要从创意完整性、AI技术应用创新性、文化表达力、视听表现力等多个维度评审,关注的不仅是技术完成度,更是‘文化转译’的深度”



9月28日14:00,随着终稿提交的铃声响起,15部风格迥异的动画短片完成了从0到1的蜕变,完成了将“北京故事”命题从创意到AIGC动画成片的完整转化。有的用皮影戏风格重现老北京的市井烟火,有的以三维建模复刻中轴线的建筑之美,有的则通过水墨意境带观众“走进”胡同的四季流转。


“我们的题目非常具象,有限制性,对选手而言,元素如何选择、如何确保与主题的关联性,以及如何在AI生成的风格上加入叙事和可观赏性,这是极有难度的挑战,但每支队伍都完成得很出色。48小时足够让一支团队验证一个技术假设,更能让整个行业看到:当传统文脉遇上AI工具,碰撞出的不仅是视觉奇观,更是文化传播的新可能。”赛事指导老师、中国传媒大学的唐俊淑老师表示。



9月29日上午,48小时AIGC原创动画挑战赛结果在2025北京动画周闭幕式上颁布——

图片

全场最佳AI超级创作者:

图片

《名字总会被忘掉的屋脊兽》——元界(杨夏骐、石佳诚、董苏立飏、吴佳雯)

图片

最佳文化传播:

图片

 《故宫狮子娃呢》——GEIP (肖冉、黄朗文、童画、黄江炎)

图片

最佳技术应用: 

图片

《故宫狮子娃呢》——黑鹅AI片场 (陈升亮、陈品华 Roger Tan、丁一 、张浩东) 

图片

最佳视听表现:

图片

《喵喵喵》——单调影像小组 (卢齐炜、范博涵、徐鹿溪、吴舒琦)

图片

最佳叙事表达:

图片

《大内密探00喵》——锦上添花(范学成、周广晨、王满、任鹏)

图片

最佳创意: 

图片

《画中珠喵中书》——Aria团队(汪娅茹、周芷菡、郭磊)

图片

优秀作品: 

图片

《惊蛰》—— 智影未来(刘佳成,王荣杰)

《狻猊寻燕》 —— 造梦行者 (姜正浩周一卓、沈竹叶、易子彤)

《开镇》——艺术村村民 (洪天阔曾乐涵、詹晓婧、罗娜)

《脊上有灵》——南艺文境AI (吴怡涵、孙烽尹)

《唤脉》——灌木互娱 (曹腾云、张思嫚、王利)

《你我皆是镇水寿兽》——霸王花动画 (张颢铧、彭颂喆、颜珺誉、姚明阳)

《归吼》—— N74 (陈志杰、尤天宇、彭妍怡、瞿鸿越)

《屋顶上的守护者》——Baylor Studio (何超黄冬梅、谭雪梅)

《朝天吼一吼》 —— AI生万物·棱镜无界 (左安萍、 漆曼伶、宁奥、成正心)


中国动画学会常务副会长蔡志军、北京市广电局媒体融合发展处处长、宣传管理处负责人王亦君为选手们颁发了优秀团队的荣誉。


图片


评委会主席孙立军、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陈京炜、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丹为所有入围的选手颁发了中国动画学会授予的AI动画师证书。



再次祝贺以上获奖团队,祝愿每一位参赛者都在光影的世界里继续创造奇迹!


我们坚信,生成画面变得愈发便捷,真正珍贵的,是背后那些充满温度与洞察的创作灵魂。正如中国动画学会马黎会长所言:“技术越先进,越需要人的主导;工具越强大,越需要价值的引领。”


愿每一位心怀故事的创作者,都能在不远的将来,把心中的世界,讲给更多人听。



END

图片
添加wuhu小精灵5号(wuhudonghua5)发送“动画新势力”即可在不久后被邀请进入粉丝群。
图片
你一定还感兴趣:

罗琳硬刚艾玛!《哈利波特》魔法世界是否就此崩塌?!

图片

仅登场13话就站上纯爱巅峰,《电锯人 蕾塞篇》凭什么成了万千粉丝的“白月光”?


图片LABUBU遭挑战?联名大阪世博会 “邪神脉脉”,被评为“2025 最离谱的丑萌理财产品”


图片

新海诚都点赞!这部“年度最佳毕设”如何逆袭成正式番剧?


《罗小黑》全新剧集过审 | 山东漫展吃席火上热搜 | Nature最新论文:打游戏可以抗衰老


JOJO新作《飙马野郎》在国内被骂惨后,却在国外获得宽恕?



哎客官别着急走!多坐会儿~给动画点亮图片

再唠两句互动一下,来波友谊 “三连击”~👇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187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