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学习  »  chatgpt

ZPedia|ChatGPT Atlas新鲜实测,搜索广告的时代结束了,未来属于Agent和任务经济

Z Finance • 1 周前 • 25 次点击  

传闻许久的 OpenAI 浏览器,终于落地。

在今日凌晨的发布会上,Sam Altman 带着一款全新的产品登上了直播屏幕——ChatGPT Atlas。这是 OpenAI 首次推出桌面级浏览器产品,它不仅整合了搜索、AI 聊天、Agent等功能,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 OpenAI 向 Google 核心地盘发起的最直接挑战

就在发布后的几小时内,Alphabet 股价盘中一度跳水近 4%。市场嗅到了不安——AI 正在重新定义人类与互联网的交互入口,而这个入口,正是 Google 赖以生存的“搜索框”。

从“搜索框”到“任务框”:Atlas核心功能解析

在过去二十年里,浏览器的本质变化其实不大。用户打开 Chrome,在同一个框里输入网址或搜索词——这一套流程几乎固化成互联网的肌肉记忆。而 Atlas 想做的,是彻底改写这套逻辑。

OpenAI 为其注入了三大核心功能:

一是随行聊天(Chat Anywhere),让对话入口出现在浏览的每一个角落——不再只是打开专门窗口,而是在你浏览网页、填写表格、收发邮件的时候,随时唤出 ChatGPT 进行智能互动。
二是浏览器记忆(Browser Memory),它跨网站学习你的习惯与偏好——写作风格、常查资料、常用链接,都被智能体纳入模型,让下一次协作更加贴合你。
三是代理模式(Agent Mode),这是最具野心的部分:ChatGPT 不再只是回答问题,而是主动操作网页、完成任务。从预订餐厅、预订机票,到编辑在线文档、一键提交申请,AI 将“浏览”与“操作”融为一体。

Atlas 的底层仍然建立在 Chromium 内核之上——这意味着它和 Chrome、Edge、Opera 同宗同源,继承了成熟的网页渲染、安全与兼容体系。但在此之上,OpenAI 选择了“重做体验层”,而非简单移植旧逻辑。领衔开发的 Ben Goodger,正是当年 Chrome 与 Firefox 的核心工程师。

目前,Atlas 已于今日正式在全球 macOS 平台上线。所有用户都可下载并体验基础版,而代理模式将在初期仅对 Plus 与 Pro 付费用户开放。Windows、iOS 与 Android 版本也正在开发中,期待未来全面铺开。

1. 基本功能

要使用 ChatGPT Atlas,用户必须先登录自己的 OpenAI 账号。完成登录后,Atlas 还能与 Chrome 进行信息同步——包括书签、标签页、密码、自动填充等数据,几乎可以一键“平移”整个浏览环境,使用起来十分顺畅。

进入系统后,用户会看到 Atlas 的主屏幕——这是每次打开应用或新建标签页时的默认界面。屏幕中央是一个醒目的 智能编辑区,你可以直接像平常使用 ChatGPT 一样在这里提问或发起任务。

2. 随行聊天、光标聊天、记忆功能

随行聊天、光标聊天等功能瞄准的,是现代人最常见的痛点:在不同标签页之间来回切换、复制粘贴的繁琐流程。

在 Atlas 中,这一切都被彻底改写。无论你是在写邮件、改文档,还是随意浏览网页,ChatGPT 都能随时被唤出——它会以侧边栏或行内工具的形式出现,并且能理解你当前页面的内容与意图

这意味着,当你需要帮助时,不再需要停下手头的工作、打开另一个标签页、再粘贴内容进去。AI 助手始终在你身边,并且“知道你在干什么”,能给出更贴合场景、更智能的建议。

如果说“随行聊天”是全局的助手,那么“光标聊天”就是精准的微工具。当你在输入时,AI 会主动识别你可能需要帮助的区域。

比如,当你在邮件中选中一段措辞生硬的内容,旁边会自动弹出一个 ChatGPT 小组件。点击后输入:“润色我的语言”,AI 会立即在当前页面生成一个更自然、更专业的版本。按下“更新”,新文本便无缝替换旧内容——整个过程无需切换、无需复制、无需等待

为了让体验更具个性化,Atlas 还引入记忆功能。它会学习你的偏好和习惯,比如你喜欢的写作风格、常用的代码库、或者你正在研究的某个特定领域。你用得越多,下方的建议就会越贴近你的实际需求。为了解决隐私顾虑,OpenAI 强调用户可以在设置中随时查看、编辑甚至删除这些「记忆」,当然也可随时开启无痕模式,不留下任何痕迹。

测试2个场景:

a. 你正在 Gmail 网页里撰写邮件,主题是“邀请sam altman来参加Z Finance的访谈”。你希望把中文翻译成英语,选中需要翻译的部分,输入“翻译成英语”,按下“更新”,文本即刻替换。整个过程不超过 5 秒。

b. 你正在浏览 TechCrunch 的网站,但时间有限,只想快速了解自己真正关心的新闻。此时,你在 Atlas 的右侧聊天栏输入一句话:“这里有哪些我感兴趣的头条?”

AI 立刻读取当前网页内容,结合你过往的浏览偏好,对当天的主要新闻进行筛选与整理。几秒钟后,它就在侧边栏中生成一份个性化摘要——涵盖了与你兴趣最相关的几条要闻,并附上简短导读与原文链接。你不再需要逐篇浏览或滚动页面,Atlas 已将整份科技资讯日报“私人定制”般地呈现在你眼前。

3. 搜索

在 ChatGPT Atlas 里,搜索的体验被彻底重塑。传统的网页搜索往往是输入关键词、等待结果、再一条条点开,而 Atlas 让这一切变得更像一次“对话”。搜索框不仅能接受关键词,还能理解自然语言问题。Atlas 会先生成一段简洁明了的回答,再在下方呈现出对应的网页结果。

整个界面更加清晰与沉浸。搜索结果被分为“搜索、图片、视频、新闻”四个分栏,用户可以在一个页面中完成从文本到视觉的多维探索。比如,当你搜索 “AI 设计工具”,Atlas 会同时展示相关文章、产品图像、相关新闻报道,甚至视频评测,一页之间就能掌握全貌。这种多模态整合的方式,让搜索从过去的“点开式查找”,变成一种“浏览式理解”。

更重要的是,Atlas 的搜索还能“记住”你的上下文。当你之前看过几篇关于 AI 创作的文章,再次打开搜索时,它会基于你的浏览记录提供更个性化的推荐。它不仅理解你此刻在问什么,还能结合你过往的行为推测“你真正想知道的是什么”。

测试1个场景:

a. 直接搜索“杨振宁”。

Atlas 不再只是返回一串链接列表,而是立即生成一段简洁的介绍,总结这位物理学家的主要成就与生平概况。在介绍的上方,是图片和新闻报道的相关内容。

4. Agent模式
在 Atlas 中,Agent 模式标志着浏览器从“工具”向“助手”甚至“代理”的角色转变。
Agent 模式的核心在于它能够 跨越多个步骤、自动化执行任务。不仅是“帮我找资料”,而是“从找资料、选择方案、下单/预订”直到“任务完成”。
不过,这样的“代理能力”虽强,却并非无限制。Atlas 对 Agent 模式做了明确的 边界约束:它不能在你未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本地文件、运行代码、安装扩展;也不会默认记录这些自动化操作为浏览历史;如果启用了“未登录模式”,它甚至不会使用你的账号或 cookie。你始终在 掌控状态:系统会在关键步骤前向你确认,你也可以随时暂停或接管当前操作。
测试3个场景:
1. 输入“我想在亚马逊上买一台无人机”。
Atlas 自动识别出这是一个购买意图,并立即打开亚马逊官网。接着,它会在网页中主动执行搜索,比较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无人机,包括价格、飞行时间、分辨率和用户评分等关键参数。几秒钟后,AI 生成一份简明的对比摘要,并附上购买链接和推荐理由。整个过程无需用户再输入具体型号或打开多个标签页,AI 就能在浏览器中完成调研与筛选。
2. 在用户确认了自己想要的型号后,指令进一步升级为:“帮我把 DJI Mini 4 Pro 加入购物车。”
Atlas 理解到这是一个需要实际执行的操作,先进行快速的匹配与确认,确保型号、颜色和套装选项正确无误。随后,它模拟用户操作,在网页中点击“加入购物车”按钮,并在右上角展示“已成功添加”的提示。整个过程自然流畅,就像你在亲手操作一样。
3. 紧接着,用户发出第三个指令:“结账。” 
Atlas 再次切换到执行模式,自动跳转到结账页面,并提示用户输入身份认证信息或确认付款方式。它不会代替用户完成支付,而是在关键节点停下来请求确认。这一设计保证了安全性,也凸显出 Agent 的“半自动化”定位——它帮你把复杂的流程走到最后一步,却始终把最终决定权交回给你。

大家也可以去看看 OpenAI 公布的几个官方测试用例。不得不说,无论实际表现还有多少优化空间,他们在交互设计上的思路依然令人惊叹——流畅、直觉、甚至带点“未来感”。

AI重启浏览器战争:从“信息经济”到“任务经济

如果说 Chrome 时代的核心在于“找到信息”,那么 Atlas 时代的逻辑是“让事情完成”。这不仅仅是交互体验的革新,更意味着一种新的互联网经济形态。

过去的广告模式依赖搜索意图:Google 靠点击率卖广告,靠关键词定价;

而在 Atlas 的世界里,AI 帮你完成的可能是预订、购买、申请、写作、编辑等具体行为,广告将退居后台,交易和任务本身成为新的价值节点。

比如,当你让 Agent 订餐、订机票、选酒店,系统可以自然对接平台 API 或第三方服务,从中抽取佣金;当你用它来写报告、写代码,它又可以通过 Plus/Pro 订阅来变现。从搜索分发到交易抽佣,从广告曝光到任务闭环,OpenAI 正在重写互联网的利润结构。

而这对于Google而言无疑是釜底抽薪。

在结构性指标上,Google 的统治依然稳固,却已出现松动。以 StatCounter 的全球口径看,2025 年 9 月 Google 仍占约 90.4%,但美国市场已降至约 85.3%;若只看桌面端,全球份额更低(约 82%)。

更直接的替代意愿来自问卷面板。 Evercore ISI 的连续性调查显示,把 ChatGPT 视作“首选搜索工具”的受访者,在 2024 年 6 月仅 1%,到 2024 年底已升至 5%;后续多家媒体在 2025 年继续引用这一趋势,佐证“AI 工具成为起点”的用户群体仍在扩大。数字并非统一口径,但方向一致:AI 正从“备选项”走向“起点”。

当入口从“信息经济”走向“任务经济”,广告的绝对地位会被稀释,但平台的单位用户价值可能上升:一边是交易佣金、API 生态与“动作市场”,一边是 Pro/Business 订阅与企业席位;搜索引擎的护城河不再只在索引规模和排序算法,而是能否承接“指令—执行”的闭环体验。

这就是为什么,Atlas 的出现会引发市场对 Google 的短期再定价——它动的不是某个功能的奶酪,而是搜索—广告—电商—SaaS 之间那条“价值迁移通道”。

浏览器的终局:不是工具,而是智能伴侣

浏览器的历史,从来不只是一部产品史,而是一部权力迁移史。

从 Netscape 到 Explorer,再到 Chrome,每一次王座的易主,都意味着“谁握住入口”的更迭。

三十年前,浏览器为人类打开了互联网的大门;三十年后,AI 让这扇门变成了一位“助理”——它不只展示信息,而是能替你阅读、思考、乃至行动。

这一次,所谓“第三次浏览器战争”,早已超越了界面与速度的竞争,它关乎人与智能的共生方式,关乎我们如何重新定义“上网”这件事本身。

也许,未来的入口不再是一条搜索框,而是一位懂你、执行你、甚至能预判你需求的智能体。那将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智能浏览器的时代,也是人与网络共生的起点。



欢迎扫码加群参与讨论
图片


---------END--------

我们相信认知能够跨越阶层,
致力于为年轻人提供高质量的科技和财经内容。
投稿邮箱:zfinance2023@126.com

稿件经采用可获邀进入Z Finance内部社群,优秀者将成为签约作者,00后更有机会成为Z Finance的早期共创成员。

图片
🚀 我们正在招募新一期的实习生
图片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18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