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所有版块导航
Python
python开源   Django   Python   DjangoApp   pycharm  
DATA
docker   Elasticsearch  
aigc
aigc   chatgpt  
WEB开发
linux   MongoDB   Redis   DATABASE   NGINX   其他Web框架   web工具   zookeeper   tornado   NoSql   Bootstrap   js   peewee   Git   bottle   IE   MQ   Jquery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算法  
Python88.com
反馈   公告   社区推广  
产品
短视频  
印度
印度  
Py学习  »  区块链

区块链如何激励非理性人类?是时候引入行为经济学了

碳链价值 • 7 年前 • 606 次点击  


2009年,中本聪设计了比特币,想要把不同计算机的激励措施匹配起来。2018年,我们已经在建设数十亿美元的区块链项目,鼓励人们使用同一套原则。我们预测会出现有效的市场,预测人群是有智慧的。然而,倘若人群不那么聪明,又该怎么办呢?


作者:Elad Verbin、Al Esmail

编译:Morpho Hawkes、Diana

 

比特币式的加密经济学激励设计,是一种全新的经济设计范例。它已经实现了不可思议的成就,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数字货币。


近年来,这一范例变成了“终极高招”,对互联网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向我们承诺:通过在规划和预测中采用激励措施,来构建令人惊叹的未来技术。

 

许多项目都采用了这种激励机制:在计划、预测方面有Gnosis、Augur;在社会媒体方面有Steemit;在声誉、管理、自组织方面有Colony、Boardroom、Democracy.Earth;在数据协同与数据洞察方面有Ocean、Numerai等。


然而,不论是简单的激励机制,还是从简单机制改造过来的复杂机制,目前都是假定人们一定会作出理性的决定,会采取产出最多的行动,也会合力创造有效市场。但行为经济学观点认为,从经济学角度说,集体智慧往往不那么聪明。


行为经济学教导我们说,人类作的决定,其绝大部分都是基于简单的心理捷径与“拇指规则”(译注:单凭经验做事,不一定准确),在通常情况下一般是正确的;但在边缘案例中,却经常大错特错,例如开车、选举,或在复杂金融市场中交易。


这些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大量的记载。本文主张,目前的加密经济学,对行为因素和心理学的关注还远远不够。我们呼吁,那些人类现实经济行为的专家,例如公共政策专家、行为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要尽快参与那些加密经济学体系的设计团队,从而确保长期的实用性、可行性、成功。


引言:比特币、行为经济学、加密经济学


区块链中,激励设计的概念最早来自中本聪的原始比特币白皮书。我们也不妨从事情的起源——比特币说起。


Andreas Antonopoulos制作的图书和视频对此进行了很好的总结。中本聪用激励设计是为了达到一个前人从未实现的目标:创造一种科学上可靠的、安全的、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中本聪的设计,能够激励矿工确保网络安全,并使协议的正常操作摆脱缺点。此外,还能够协调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激励措施,这些人包括矿工、用户,开发者,都对这个生态系统有所贡献。设计的本质是开源的,能确保有组织的攻击变得不划算,方法是允许利益相关者意识到攻击,并叛逃到其他的链。


中本聪为“拜占庭将军问题”(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找到了一个聪明的对策论解决方案,方法是只要将军忠诚,就给将军发工资,但如果将军企图叛变被发现,就扣掉工资。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本聪的对策论假定非常温和,温和得令人惊讶。只要有51%矿力合作起来,协调以扰乱比特币,就能成功达到目的。最关键的是,比特币的安全并不依赖任何“理性经纪人”假定,这一假定认为人类都是不留情面追求最优解的人,而且极端理性。现实中,哪怕人们十分懒惰,哪怕有些人组成了阴谋集团,比特币系统依然能保持安全。与某些现代假设,例如Steemit、Augur相比,比特币的假设更加现实,争议也比较小。(此外,比特币的安全保证,相对来说很强,而且在数学上得到了证实。)


自从2009年以来,区块链激励设计已经成熟了许多。今天的区块链体系找到了多种更加聪明的方式,把激励结构用于更加复杂的体系:


Zcash和其他加密货币,也具有先驱比特币的基本激励结构,以太坊和其他二代区块链体系也是如此。


Gnosis, Augur和其他预言市场,试图用一种价格发现机制,达到预测未来的目的:激励用户试图准确预测未来,而且根据这些预测而打赌。


Steemit激励用户贴出有趣的花边新闻【tidbits】,并且/或者为其他人的帖子质量进行诚实的投票。其他的声誉系统(reputation systems)激励用户为声誉较好的演员投出赞成票,从而创建了一种人类“事实上的声誉系统”的区块链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证实自己的声誉。)


Numerai激励数据科学家设计出优秀的算法,用于金融市场的贸易。


Futarchy 激励用户为良好的决定而打赌。


Ocean激励用户为优秀的数据集(datasets)而打赌,并为现有的数据集提供附加价值。(想一想Numerai遇见Gnosis)

Polkadot激励那些利益相关者在网络中作出诚实决定,即验证者(validators)和校对者(collators);激励他们寻找糟糕的演员,即钓鱼者(fishermen);并决定哪个人值得信任,即提名者(nominators)。


激励设计是区块链系统的杀手锏


总体来说,激励设计已经渗透到很多激动人心的应用程序当中,而且被视为区块链系统的杀手锏之一。有些最重要的区块链创新者在文章中抓住了这一点,例如Trent McConaghy就在最近一篇博客文章写道:


“区块链社区明白,区块链可以帮助协调整个持币着部落的行为,因为每一名持币人都绑定了自身利益。但与简单的激励措施相比,区块链有着更为普遍的好处:只要奖励他们代币,你就可以让人们做各种各样的工作(这些工作可能反过来又会增加代币的价值)。区块链就是一种激励人们的机制。


我认为,这是一种超能力。区块奖励功能决定了你想要让网络参与者们做些什么。于是问题来了:你想让你的网络里的人做些什么?这又引发一个关键问题:你激励网络行为的水平如何?


这是细节里的魔鬼。我们果真知道怎么设计激励措施吗?”


从中本聪到Steemit


自从最初比特币模型以来,激励设计就通过某些方式得到扩展。图表1用定性的方式画出了目前高度扩展的激励设计分布图,横轴代表的是自主性,纵轴代表的是行动空间。


图表1:各个去中心化系统的定性散布图(Qualitative scatter plot ),显示它们的自主性(automatibility),以及行动空间(Action Space)大小


“自动性”轴描述的是人类利益相关者追随激励措施要花费多少手工劳动。


简单说来,在比特币系统当中,作决定的是计算机,而在Steemit系统当中,作决定的是人类。详细一点说,比特币矿工连手指都不必动一下就能追随激励措施,只要让计算机诚实地挖矿就行了。而Augur、Steemit系统却依赖人类手动作出预测,写帖子发表,并得到奖励。还有一种位于中间的系统,Polkadot和Proof-of-Stake,要求人类假定他们信任的那些实体不会与系统对抗。


“行动空间大小”的轴,则描述了人们为了让奖励最大化,必须探索多少种可能的行动。


Steemit系统当中,优质帖子数量可能有多少,可能的行动就有多少;而比特币系统当中,有效的行动空间只有一种行动:诚实挖矿,诚实校验。Numerai系统当中,系统请一个人类设计一种优秀算法,然后根据算法的表现好坏给这个人类相应的奖励。


比特币激励设计不仅需要科学家,还需要公共政策专家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激励设计已经扩展到在广阔的行动空间中激励人类内在行为的程度(例如写博客文章)。


人们相信,激励措施力量很大;而激励措施又在加密经济中分布极广。比特币的优秀表现,已经给这种信念下了定论。


比特币说明,位于图表左下方部的区块链项目值得信任;但如今,范例已经大大扩展,乃至图表右上方的各个系统都分享了这种可靠性。最偏右上方的Steemit等系统也被人们作为一般性的基于区块链的加密经济系统对待了,而不认为它们与比特币有一丁点不同;但实际上,却一直没有评估措施确认它们的基本加密经济模型是否合格,能经受住时间考验。


这就说明,创造实用激励设计所需的各种跨学科技巧,实际上是缺乏的。这些技巧包括:机械设计、密码学、工程学,但也包括行为经济学和人文学科。我们需要理解人类行为各种复杂、微妙、不合逻辑的方式。区块链激励设计不仅需要科学家,还需要公共政策专家。


难点在于,人类并不是完全理性的演员。现实中的人类经常不作那些最优化的事情。有个经典例子,就是“最后通牒博弈”(the Ultimatum Game):


给张三一百块钱,让张三拿出其中的一部分给李四,李四必须作出两个选择:接受或拒绝。如果李四拒绝,两人都只能离开,完全拿不到钱。如果李四接受,那李四就能拿到这部分钱,张三也拿到剩下的一部分。游戏理论告诉我们,李四最理性的策略是永远接受,哪怕张三只给一分钱也应该接受。


但是在现实中,只要给李四的钱少于30元,李四一般就会拒绝。而且,张三一般给出的至少20-30元。因此经验主义环境下两名玩家采取的策略都远远不是最优策略(就游戏理论而言)。我们可能会预测这样的效应在Steemit一类加密经济系统的复杂环境中还会重复。


于是我们将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基于加密经济系统的设计规则包括了很大一部分人类因素,那么要如何做才能防止非理性入侵这些规则呢?


特别是,将这种“行为主义”思考应用于以上图表的两个轴之后,我们认为:


激励系统的自动性越小,就越难设计,也越多包含人类非理性带来的风险,例如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沉没成本误区(sunk cost fallacies)、各种趋同思维(Groupthink)。


行动空间越大,就越难以最优化,难以作出正确的选择。计算机可以经常搜索很大空间,但费用则难以承受。人类的情况就糟糕得多。人类讨厌被迫选择的情况,于是搜索空间越大,认知思考成本(Cognitive Deliberation Cost)就越高,结果就越差。


因此,在“风险较低空间”(图标上的粉色区域)之外的系统当中,演员本身会难以判断,哪些行动会让自己利益最大化。而且,系统设计者面临的挑战还要困难得多。随着参与者越来越难以决定采取什么行动,设计者设计稳定而可预测的系统难度会成指数上升。哪怕在最好的条件下(个人玩家的行动空间很简单,容易分析、优化),想要应用机械设计来创造“在荒野中”运行良好的系统,也仍然是极为困难的任务。行动一旦难以优化(因为行动将会位于“风险较低空间”之外),机制的设计者就几乎没有一点机会了。


建设牢固的激励系统?


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确认:复杂的加密经济系统,其设计十分困难,而且人们还没有理解清楚。因此,加密经济系统大多数都可能一开始就千疮百孔,而且必须通过重复的迭代实现改进。


但这不正是技术系统一直以来的基本情况吗?自从人类学会用火,掌握文字以来,我们走过了建设国家的阶段,走过了太空竞赛的阶段,现在又开始运用计算机、软件、网络。这些技术一开始全都存在严重问题,后来随着时间慢慢改进了。


不幸的是,加密货币和区块链体系的现状,并不像历史上其他科技那样容易实现迭代改进。


第一,区块链系统在设计上就注定了一旦应用则难以变化。任何变化(例如分叉)都需要大多数利益相关者的全力支持,因此任何变化都必须对抗各种实在的既得利益(例如,比特币致命的区块大小之争)(Block Size Debate)。


第二,复杂的区块链系统一定存在各种弱点、容易受攻击的地方,还有设计缺陷,而这些缺陷直到系统广泛应用之后才能暴露出来。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存在数十亿美元的市场资本和网络效应使得既得利益更加强大,更难以对抗。一个用户的社区只要从某个设计缺陷得利,就会在激励措施的引导下宣称,这是功能,不是缺陷。这是公共政策一个尽人皆知的难题,在去中心化系统兴盛以后,也会显现出来。


火上加油的是,目前呈指数增长的机制,可能会隐藏以上说到的许多问题。系统的代币价值若能呈指数增长,比起增长停滞的情况,其行为就能减少攻击性,增加友好程度。这意味着区块链的价值增速一旦放缓,我们将看到可能造成恶性循环的下拉效应。功能失调的治理可能会使这个循环更加恶毒。


总结:考虑人性,保持谨慎


优秀的激励系统,哪怕在最好的条件下也极难创造出来。在区块链系统之下(编码就是法律,刻在石碑上,应用于一大群使用假名的利益相关者),优秀的激励系统就更难创造了。


比特币的成功并不能让我们满意,也不能让我们乐观。我们的激励设计范例必须极端谨慎,慢慢成长,处在各种检测与平衡措施构成的框架中。新的经济体制一旦设计有误,就像前一次金融危机一般,只要系统开始衰退,就会造成雪崩一样的效应,让灾难更长也更深入。


我们必须头脑清醒,认为区块链经济也可能面临它取代的旧体制面临的同样结局。不能因为呈指数的增长和短期的收益而变得大胆,无视掉整个模式在长期方面的不稳定。历史上,这种情况曾经导致市场外部的干预(然而,区块链又处于无国界的状态,因此用纳税人的钱救市可能并不那么方便)。


这个“美丽新世界”的先知和预言家们,在从头创建新经济体制的时候,将会得到足够的建议,小心谨慎地行事。过去无数失败的经济系统的废墟当中,还有无数先例和历史数据可供我们学习。


区块链系统拥有前所未有的潜力,能够解决世界上一些最紧要的问题:通过将激励措施修改一致,通过扰乱既得利益,我们就能够朝着好的方向改造社会。这个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END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碳链价值


今天看啥 - 高品质阅读平台
本文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BD1SeAgsZN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24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