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GC的快速发展,对上游算力系统的要求不断提升。在传统的冯·诺伊曼架构中由于处理器设计以提升速度为主,而存储器设计更注重容量提升和成本优化,导致“存”“算”之间性能错配,产生了阻碍整个算力系统性能发挥的内存瓶颈。为了克服上述的“内存墙”问题,存算一体、内存池化等技术逐步发展。目前在云端算力芯片中HBM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而存算一体、CXL等技术仍然处于发展初期。我们看到全球巨头三星英特尔等厂商在上述领域均积极布局,有望推动产业链生态的快速演进。
有效克服“内存墙”瓶颈,存算一体有望成为AI芯片优选架构之一。存算一体技术将数据存储和计算融合在同一个芯片的同一片区域中,解决了冯·诺伊曼架构存算分离的问题。按照计算方式可以分为数字计算和模拟计算,前者有更高的精度而后者有更低的功耗。我们认为存算一体相对于传统计算架构有望实现更高的能效比,更低的时延,适用于人工智能的较多场景,如穿戴设备、移动终端、智能驾驶等,尤其是对及时交互、功耗等有较高要求的边缘侧及端侧应用。
AIGC要求高性能显存,HBM目前是主流方案。HBM相较GDDR能够大幅提高显存带宽,目前HBM2E显存带宽已经达到GDDR6的2-3倍。HBM直击“内存墙”痛点,提高GPU计算性能,搭载于Nvidia A100/H100、AMD MI250等中高端数据中心GPU。我们认为随着全球各大厂商入局AIGC应用,AI服务器的快速放量已较为确定,作为存储器中和高性能计算关联度最高的技术之一,HBM市场规模也有望充分受益并实现高速增长。
CXL进一步解决“IO墙”问题,国内外厂商争相布局。CXL是一种全新的互联技术标准,其能够让CPU与GPU、FPGA或其他加速器之间实现高速高效的互联,从而满足高性能异构计算的要求,并且其维护CPU内存空间和连接设备内存之间的一致性。近年来随着元宇宙、人工智能等应用导致数据量呈现快速增长,我们认为CXL提出的内存池化可以节约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有望通过增加内存、容量和带宽,成为相关应用的重要配合性技术,为服务器市场的增长提供支持。目前CXL联盟扩展出超过165个成员,几乎涵盖了所有主要的CPU、GPU、内存、存储和网络设备制造商。根据美光估计2025年CXL相关产品的市场规模可达到20亿美元。
AIGC下游应用进展不及预期;AI服务器出货量增长不及预期。
冯·诺伊曼架构以计算为中心,存算性能失配导致“内存墙”问题出现。在传统的冯·诺伊曼架构中,计算和存储分离,即在执行运算时计算单元需要从内存中读取数据,在计算单元中将数据处理完成后再传输回存储器。如今随着数据量越发庞大加之AI芯片的加速发展,冯氏架构的问题也逐渐凸显:由于处理器设计以提升速度为主,存储器设计则更注重容量提升和成本优化,导致“存”“算”之间性能失配,同时近年来处理器性能以每年大约55%的速度提升,内存性能的提升速度每年只有10%左右,逐渐导致内存的存取速度的发展滞后于处理器的计算速度的发展,产生了阻碍处理器性能发挥的内存瓶颈,即“内存墙”(Memory Wall)。“内存墙”的存在使得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增长遇到瓶颈,虽然多核并行加速技术可以提高算力,但存储带宽的限制仍对计算系统的算力提升产生了制约。
资料来源:郭昕婕等《存内计算芯片研究进展及应用》(2023年5月),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中国移动研究院《存算一体白皮书(2022)》,中金公司研究部
存算一体(Computing in Memory)将存储与计算融合,有望克服“内存墙”问题。存算一体是在存储器中嵌入计算能力,以新的运算架构进行二维和三维矩阵乘法/加法运算。根据存储和计算的距离远近,广义的存算一体技术方案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近存计算(Processing Near Memory,PNM)、存内处理(Processing In Memory,PIM)以及存内计算(Computing in Memory,CIM)。其中,存内计算即狭义的存算一体。存算一体技术将数据存储和计算融合在同一个芯片的同一片区域中,解决了冯·诺伊曼架构存算分离的问题,可以有效解决“内存墙”问题。
►近存计算(PNM)通过芯片封装和板卡组装等方式,将存储单元和计算单元集成。因为近存计算的计算操作仍在存储外部,依靠独立的计算单元完成,所以其本质上仍是存算分离。近存计算主要包括存储上移和计算下移两种方式:1)存储上移:即将存储器向处理器靠近,通过增加计算和存储之间的链路数量,提供更高的访存带宽,HBM是其典型的产品形态;2)计算下移:即将数据处理能力卸载至存储器,由近端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降低远端处理器处理数据时由于数据传输造成的成本,典型的方案为可计算存储(CSD)。
资料来源:中国移动研究院《存算一体白皮书(2022)》,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中国移动研究院《存算一体白皮书(2022)》,中金公司研究部
►存内处理(PIM)是指将存和算集成在同一个晶粒中,使存储器本身具备一定计算能力。当前主流的存内处理的方案大多是在DRAM芯片中实现部分数据处理,方案实质是通过在DRAM Die中内置处理单元,提供大吞吐低延迟的片上处理能力。与近存计算一样,由于存内处理的存储器和处理器仍然是互相独立的元件,因此存内处理严格来讲仍然是存算分离的,目前存内处理典型产品形态有HBM-PIM和PIM-DIMM。
资料来源:中国移动研究院《存算一体白皮书(2022)》,中金公司研究部
►存内计算(CIM)即狭义的存算一体,在芯片中不再区分存储单元和计算单元,实现真正的存算融合。存内运算按照计算方式可以分为数字计算和模拟计算,两者在以下方面存在差异:1)架构特性:数字计算是指在存储器内加入逻辑计算电路,使其具备存储及计算能力,并且可以实现同时激活全部存储器阵列;模拟计算则是将模型权重保持在存储器中,将数据输入存储器内部后通过电流或电压实现模拟乘加计算,再将输出数据通过外设电路实现模数转换。与模拟计算相比,数字计算有更好的工艺和电压扩展性,计算误差更低但同时单位面积的功耗较大。2)存储器件及适用的应用场景:目前可用于存算一体的成熟工艺存储器有DRAM、SRAM、Flash,可用于存算一体新型存储器有PCRAM、MRAM、RRAM和FRAM等。模拟存内计算通常使用FLASH、RRAM、PRAM等非易失性介质作为存储器件,能效高,但误差较大,适用于低精度、低功耗计算场景,如端侧可穿戴设备等。而数字存内运算主要以SRAM和RRAM作为存储器件,采用先进逻辑工艺,具有高性能高精度的优势,适用于高精度、功耗不敏感的计算场景,未来可以应用于云边AI场景。
资料来源:Fengbin Tu《In-Memory Booth Multiplication for Cloud Deep Learning Acceleration》(2022),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中国移动研究院《存算一体白皮书(2022)》,中金公司研究部
存算一体技术发展已久,近年由于人工智能需求驱动实现了较快发展。存算一体技术最早可以追溯至1969年,斯坦福研究所的William Kautz提出了存算一体的概念。1997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Patterson等人成功把处理器集成在DRAM内存芯片当中,实现智能存算一体的计算架构。但由于芯片设计复杂及成本较高,同时下游没有相应的大数据需求推动,早期的存算一体仅停留在研究阶段,没有得到实际应用。近年来,半导体制造技术有着较快的发展,加之AI、元宇宙等算力密集应用的崛起,为存算一体技术提供了新的制造平台和产业驱动力。
资料来源:陈巍《存算一体技术是什么?》(2023年6月),中金公司研究部
存算一体技术在人工智能场景中拥有优势,国内外厂商大多有所布局。存算一体适用于人工智能的大部分场景,如穿戴设备、移动终端、智能驾驶和数据中心等,按算力大小划分:1)端侧应用场景:相较于传统解决方案,存算一体可以在单位面积下提供更高的算力并耗费更低的功耗,进而延长设备工作时间,符合端侧设备对于运行时间、功耗、成本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存算一体在可穿戴设备、摄像头等端侧应用场景有较大发展空间;2)边侧应用场景:边侧计算场景例如智慧港口、车联网等对于时延和散热要求较高,由于存算一体可以提供较传统方案高数倍的算效比,其可以为边缘AI业务提供服务支持;3)云侧应用场景:云侧应用场景有着大算力、高带宽、低功耗等需求特性,而存算一体相较于传统架构能够更好满足相应需求,有望成为云端应用的优选架构之一。目前各厂商在存算一体的布局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由于落地性更强,特斯拉、三星、阿里巴巴等拥有丰富生态的大厂以及英特尔,IBM等传统的芯片大厂几乎都在布局近存计算(PNM)。例如2021年初,三星发布基于HBM的新型内存,里面集成了AI处理器,该处理器可以实现高达1.2TFLOPS的计算能力,新型HBM-PIM芯片将AI引擎引入每个存储库,从而将处理操作转移到HBM,可以减轻在内存和处理器之间搬运数据的负担。三星表示新型HBM-PIM芯片,可以提高2倍的系统性能,同时能耗降低了70%以上;而特斯拉在Hot Chips大会上公开了Dojo(AI训练计算机)所用的D1芯片由台积电制造,其运行在2GHz,拥有巨大的440MB SRAM,是存算一体架构(近存计算)。
►国内新兴AI和存储企业则选择了PIM、CIM等“存”“算”距离更近的存算一体技术路线,其主要分为以云和边缘大算力为主及端侧小算力为主两类,以云和边缘大算力为主的企业有亿铸科技、千芯科技、后摩智能、中科声龙,而以端侧小算力为主的企业有闪易半导体、Mythic、知存科技、九天睿芯、恒烁半导体、苹芯科技等。
1)知存科技:2020年推出WTM1001智能语音芯片,使用存算一体芯片架构。2022年3月,知存科技旗下存算一体SoC芯片WTM2101正式投入市场,5月正式出货,该芯片采用Flash工艺,处理AI运算时工作功耗最低50uA,峰值算力下功耗低至5mA,适合可穿戴设备中的智能语音和智能健康服务。2023年,知存科技将对WTM 2101芯片应用场景进行拓展,从音频领域向健康设备、医疗设备、工业定位等场景扩散。
2)九天睿芯:2020年5月完成设计第一颗感存算一体芯片ADA100,并投片试产。ADA100是一款超低功耗低算力传感器处理芯片,等效算力1Gops,应用于可穿戴/ARVR/AIoT设备如无线智能相机门铃、门锁、86开关等智能家居产品。2021年5月,ADA200核心片回片,ADA200是基于最新感存算一体技术架构实现的模数混合AI视觉芯片,相比传统数字芯片,具备更低功耗,以及超高的能效比。2021年7月以后,ADA100/200全面量产。
3)恒烁股份:2019年底成功设计出第一版存算一体AI原理验证芯片恒芯1号,在武汉新芯65nm NOR Flash制程上流片成功,同时搭建了一套完整的CiNOR存算一体AI推理系统,可实现人脸检测、手写识别和心电图检查(ECG)等多项的系统验证。2023年7月,恒烁股份表示公司的存算一体AI芯片二代将于23年三季度流片[1]。
图表9:国内外代表厂商存算一体进展(截至2023年7月)
存算一体现处于发展初期,产业链发展空间广阔。存算一体作为底层技术创新,其需要产业上游的支撑及下游应用的匹配。目前存算一体产业链发展还不够完善,以设计阶段为例,目前没有成熟的专用EDA工具辅助存算一体芯片的设计和仿真验证,同时编译器的支持不足。而从产业链下游来看,存算一体芯片可以应用的市场将会从端侧小算力市场如音频类、健康类及低功耗视觉等逐步扩展到无人车、泛机器人、智能驾驶,云计算等大算力领域。根据量子位预测显示,国内存算一体芯片市场规模在2025年有望达到125亿元。
最早期的显卡采用DDR SDRAM(DDR)作为内存。随着显卡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DDR SDRAM(DDR)逐渐难以满足显卡的使用需求。1998年,Samsung推出DDR SGRAM(GDDR)。GDDR基于DDR而来,但针对显卡应用专门设计了工作频率、时钟频率、电压,一般来说GDDR相较于DDR时钟频率更高,发热量更小,以达到更好的工作性能。
GDDR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显存技术。但随着GPGPU的出现,GPU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高性能计算,在AI计算领域GDDR也难堪重任,于是人们将目光投向HBM技术。HBM(high bandwidth memory)指高带宽内存,本身也是SDRAM芯片,核心思想是通过将多颗相关颗粒堆叠封装来提高带宽。
显存的重要性能指标有3个:显存频率(800MHz、1,200MHz、1,600MHz、2,200MHz)、显存位宽(32位、64位、128位、256位、512位、1,024位)、显存带宽(显存带宽=显存频率×显存额位宽/8bit)。通过TSV堆栈的方式,HBM能达到更高的I/O数量,使得显存位宽达到1,024位,几乎是GDDR的32倍,显存带宽显著提升,此外还具有更低功耗、更小外形等优势。显存带宽显著提升解决了过去AI计算“内存墙”的问题,HBM逐步提高在中高端数据中心GPU中的渗透比率。
图表11:HBM v.s. GDDR(封装形式对比)
目前主流的GDDR标准为GDDR6,主流的HBM标准为HBM2E,HBM2E的显存带宽约为GDDR6的2-3倍。目前HBM3已初步商用,GDDR7标准也将确定,我们预计未来中短期HBM3和GDDR7将成为主流标准,而HBM3在显存带宽方面有望达到GDDR7的4倍。
图表12:HBM2E v.s. GDDR6(技术指标对比)
图表13:HBM3 v.s. GDDR7(技术指标对比)
不过,HBM相较于其他种类的内存也并非没有缺点,成本偏高、频率偏低使得其基本上目前只应用于中高端数据中心GPU及少数ASIC:
►缺点#1:缺乏灵活性,HBM与主芯片通常封装在一起,不存在扩容可能。DDR产品形态稳定、标准化程度高,HBM封装的低灵活性对OEM厂商成本带来困难。虽然消费者市场对拓展性要求不高(如Intel Lakefield、Apple M1),但目前HBM的成本使之望而却步。
►缺点#2:HBM容量偏小,一些高阶的服务器DIMM达到96个,采用128GB RDIMM最多能达到12TB,HBM 8层晶粒也不过32GB,再结合成本考虑,更加无法满足数据中心要求。
►缺点#3:访问延迟高,HBM的频率低于DDR/GDDR(由TSV封装决定,并行线路多时频率过高会有散热问题),CPU处理的任务具有较大的不可预测性,对延迟的敏感程度较高,而在GPU则对此并不敏感。
2015年,HBM技术首次得到商业应用。该年,AMD和SK Hynix协作推出了搭配HBM的Radeon R9 Fury/Fury X/Nano。2016年前后,Nvidia开始在Tesla P100、Tesla V100中应用HBM显存。经过近几年的探索,HBM技术逐步在中高端GPU得到应用,例如Nvidia A100/100、AMD MI250等产品。
图表14:AMD、Nvidia采用HBM显存GPU汇总
资料来源:AMD官网,Nvidia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目前,SK Hynix、Samsung等厂商在HBM产业链中承担前道晶圆厂和中道封测厂的角色,台积电等厂商承担后道封测厂的角色。SK Hynix、Samsung、台积电三家企业在产业链中最具地位:作为全球最早商业化HBM技术的企业,SK Hynix、Samsung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尤其是SK Hynix,几乎占据着全球HBM存储颗粒出货量的70%;台积电为Nvidia、AMD提供GPU晶圆代工服务,并在2.5D封装(台积电称为CoWoS封装)领域较早布局,具备一体化优势。
单块显卡模组的显存容量细节可由生产厂家官网披露的Datasheet查询得到,下面我们以Nvidia的A100 40GB、A100 80GB为例进行说明。
►1块Nvidia A100 40GB显卡模组中间是一颗A100 GPU处理器(采用台积电7nm工艺制造),在处理器的四周围绕着6块HBM2堆栈,主要由SK Hynix提供,采取了8Hi(8颗存储颗粒+1颗逻辑颗粒)的堆叠方案,每颗HBM堆栈显存容量为8GB。虽然一块Nvidia A100 40GB显卡模组搭配了6块HBM2堆栈,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常有1块HBM堆栈处于屏蔽状态,因此显存总量实际为5×8GB=40GB。
►Nvidia A100 80GB显卡模组相较于Nvidia A100 40GB显卡模组的不同之处在于,将6块HBM2堆栈升级成了6块HBM2E堆栈(单堆栈显存由8GB升级为16GB),同样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有1块HBM堆栈处于屏蔽状态,因此显存总量实际为5×16GB=80GB。
2022年下半年以来,ChatGPT、AI绘画等应用日益成熟使得全球互联网大厂、AIGC初创企业、行业龙头均在积极布局AIGC领域,加大了对AI服务器的采购,特别是中高端AI服务器的采购,我们认为这将大幅度带动HBM市场规模的提升。我们通过假设推理/训练AI服务器出货量、推理/训练AI服务器HBM渗透率等指标测算得到2023/2024/2025年中高端GPU所带来的HBM(仅存储堆栈)市场规模为4.11/8.63/16.53亿美元。考虑到HBM还能够应用于ASIC芯片等场景,我们认为实际创造的市场规模还将更大。根据SK Hynix测算,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24.97亿美元。
资料来源:Nvidia官网,AMD官网,SK Hynix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CXL(Compute Express Link)技术可追溯至PCIe(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技术,为解决“内存墙”和“IO墙”问题提供方案。PCIe是用于连接计算机内部组件的一种标准接口技术,其将电脑内部的所有接口实现了统一,PCIe设备可以通过发起DMA来访问内存,但同时由于主存与设备内存的割裂,导致其延迟较高,产生IO墙问题。即内存墙问题由存算分离的架构产生,而IO墙问题则产生于外部存储。CXL是一种全新的互联技术标准,其能够让CPU与GPU、FPGA或其他加速器之间实现高速高效的互联,从而满足高性能异构计算的要求,并且其维护CPU内存空间和连接设备内存之间的一致性。
CXL协议由汇总到单个链路的三个动态多路通信子协议组成。这些协议分别称为CXL.io、CXL.cache和CXL.memory。CXL设备连接到CXL主机时,通过CXL.io协议进行发现、枚举、配置和管理。CXL.cache允许设备访问主存和cache,CXL. memory则允许处理器访问CXL设备存储器。CXL.cache和CXL. memory协议栈已通过优化实现低延迟。CXL.io 协议用于初始化和链接,所以必须获得所有 CXL 设备的支持,而其他两个协议的不同组合产生了总共三种被定义并受 CXL 标准支持的独特 CXL 设备类型。CXL的定义之下,三种不同的设备分别是:1)加速器:常见的有智能网卡,特点是有缓存没有内存,它的内存是直接使用CPU 内存,其优势在于CPU处理数据时非常快,通常只支持CXL.io和CXL.cache协议;2)既有缓存,也有内存:常见于GPU、AI等应用的内存加速器,支持CXL.io、CXL.cache和CXL.memory三种协议;3)只有内存没有缓存:通常是作为内存缓冲器,常用作内存带宽或者是容量的扩展,它支持CXL.io和CXL. memory两种协议。
CXL自提出至今已迭代CXL 1.0/1.1、2.0和3.0三个版本,有着非常清晰的技术发展路线图。从CXL 1.0/1.1发展至CXL 3.0,一些特性得以增强,基于PCIe 6.0技术的CXL 3.0带宽提升了两倍,同时将传输速率提高了一倍,达到了64GT/s,并且没有额外的延迟。同时,从CXL2.0开始,该技术超出了单机的范畴,衍生出了内存池的概念。CXL 3.0在内存池以外,还引入了内存共享和内存访问,突破了某一个物理内存只能属于某一台服务器的限制,使得多机同时访问同一内存地址成为可能,进一步增强了CXL的内存一致性。
内存池(Memory Polling)是一种将CXL附加的内存当作可替代资源的功能,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分配和释放到不同的服务器中。内存池化使得系统设计者在获得最佳性能的同时不会过度配置每台服务器。以DRAM为例,计算中心的成本中DRAM占据较高比例,根据微软数据显示,50%的服务器总成本来自DRAM,但在成本较高的同时DRAM的使用效率并不高。如果引入DRAM池化,就可以实现按需分配,提高DRAM使用效率,降低计算中心建设成本。由于CXL目前已经完全支持池化技术,如果该理念得到广泛应用,内存将成为提高服务器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CXL处于发展前期,龙头厂商推动市场空间有望快速成长。CXL技术需要较多的硬件支持,例如芯片、主板等,同时,在解决延迟问题方面,CXL技术还需要相关软件的支持,当前CXL技术的应用成本及复杂程度还较高。尽管协议推出时间与其他互联技术相比较晚,CXL生态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但有着CPU行业领导者Intel的支持,CXL有望迎来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2019年,由英特尔牵头,联合谷歌、微软、HPE、戴尔易安信、思科、Meta和华为成立CXL联盟,推出了基于PCIe 5.0的第一版规范。此后,AMD、英伟达、三星、Arm、瑞萨、IBM等头部厂商相继加入。近两年,CXL联盟扩展出超过165个成员,几乎涵盖了所有主要的CPU、GPU、内存、存储和网络设备制造商。根据美光科技在 2022 年 5月召开的投资人说明会资料显示,受异构计算快速发展的驱动,2025年CXL相关产品的市场规模可达到20亿美元。
资料来源:美光2022 Investor Day,中金公司研究部
各大厂商积极布局,产业链有望充分收益。一方面,CXL可以通过在CPU、GPU及FPGA等之间建立高速低延迟的互联,以更有效地利用加速器和存储设备,从而带动相关CXL控制器等芯片设计厂商的发展。同时CXL2.0提出的内存池化可以节约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也将带动DRAM的用量。而从下游需求来看,近年来元宇宙、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服务等导致数据量呈现快速增长,CXL有望通过增加内存、容量和带宽,成为相关应用的重要配合性技术,为服务器厂商等的增长提供支持。目前CXL领域主要厂商及其进展有:
1)SK海力士:2022年8月开发出首款基于DDR5 DRAM的CXL存储器样品,并表示将扩大CXL存储器生态系统;2022年10月成功开发行业首款将计算功能与CXL存储器相结合的CMS,该解决方案拟搭载于下一代服务器平台上,有望提升系统性能和能源效率。
2)Rambus:2021年10月宣布推出CXL2.0控制器;2022年5月,Rambus宣布已签署收购Hardent的协议。Rambus官方消息显示,Hardent拥有20年的半导体经验,其世界一流的硅设计、验证、压缩和纠错码专业知识为Rambus的CXL内存互连计划提供了关键资源,此次收购加速了Rambus下一代数据中心的CXL处理解决方案的开发。
3)澜起科技:2022年5月宣布发布全球首款CXL™(Compute Express Link™)内存扩展控制器芯片(MXC);2023年1月,宣布其PCle5.0/CXL2.0 Retimer芯片成功实现量产。
4)三星电子:2022年5月宣布开发出三星首款512 GB 内存扩展器(CXL,Compute Express Link)DRAM,朝CXL的商业化迈出了重要一步;2023年5月,三星电子宣布成功开发其首款支持CXL2.0的CXL DRAM。
1)AIGC下游应用进展不及预期:AIGC下游应用场景在逐步拓展过程中,尽管搜索引擎、办公软件等场景已初具规模,但金融、工业、医疗等其他专业领域的下游应用还处于发展初期。
2)AI 服务器出货量增长不及预期:我们对于 HBM 等存储器细分市场的计算较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于 AI 服务器出货量所做的预测。存储器整体市场的增量也部分受到 AI 服务器出货量的影响。若 AI 服务器出货量增长不及预期,包括 HBM 在内的存储器细分市场增量可能需要下修。但目前来看,各互联网厂商、各行业巨头均在采购 AI 服务器加快 AI 模型的训练,我们认为 AI 服务器出货量增长不及预期可能性较小。
[1]https://www.nbd.com.cn/articles/2023-07-26/2932016.html
本文摘自:2023年8月14日已经发布的《“芯”前沿系列:AIGC推动存储架构新变革》
唐宗其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1050014 SFC CE Ref:BRQ161
胡炯益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2080012
石晓彬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1030001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订阅者如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中金公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中金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仅面向中金公司中国内地客户,任何不符合前述条件的订阅者,敬请订阅前自行评估接收订阅内容的适当性。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中金公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金公司的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中金研究网站(http://research.cicc.com)所载完整报告。
本资料较之中金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或价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中金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中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金公司可能与本资料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或服务关系。因此,订阅者应当考虑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资料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与本资料相关的披露信息请访http://research.cicc.com/disclosure_cn,亦可参见近期已发布的关于相关公司的具体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是由中金公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中所有资料的版权均为中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