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所有版块导航
Python
python开源   Django   Python   DjangoApp   pycharm  
DATA
docker   Elasticsearch  
aigc
aigc   chatgpt  
WEB开发
linux   MongoDB   Redis   DATABASE   NGINX   其他Web框架   web工具   zookeeper   tornado   NoSql   Bootstrap   js   peewee   Git   bottle   IE   MQ   Jquery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算法  
Python88.com
反馈   公告   社区推广  
产品
短视频  
印度
印度  
Py学习  »  chatgpt

OpenAI官方的Prompt工程指南:你可以这么玩ChatGPT

机器之心 • 1 年前 • 359 次点击  

机器之心报道

编辑:陈萍、小舟

写好 prompt 已经成为 LLM 的一项必修课。

随着 ChatGPT、GPT-4 等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出现,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人将 prompt 视为 LLM 的咒语,其好坏直接影响模型输出的结果。

如何写好 prompt,已经成为 LLM 研究的一项必修课。

引领大模型发展潮流的 OpenAI,近日官方发布了一份提示工程指南,该指南分享了如何借助一些策略让 GPT-4 等 LLM 输出更好的结果。OpenAI 表示这些方法有时可以组合使用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指南地址:https://platform.openai.com/docs/guides/prompt-engineering

六个策略,获得更好的结果

策略一:写清楚指令

首先用户要写清楚指令,因为模型无法读懂你的大脑在想什么。举例来说,如果你希望模型的输出不要太简单,那就把指令写成「要求专家级别的写作」;又比如你不喜欢现在的文本风格,就换个指令明确一下。模型猜测你想要什么的次数越少,你得到满意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只要你做到下面几点,问题不会太大:

首先是提示中尽量包含更详细的查询信息,从而获得更相关的答案,就像下面所展示的,同样是总结会议记录,采用这样的提示「用一个段落总结会议记录。然后写下演讲者的 Markdown 列表以及每个要点。最后,列出发言人建议的后续步骤或行动项目(如果有)。」结果会比较好。

其次是用户可以提供示例。例如,当你想让模型模仿一种难以明确描述的回答风格时,用户可以提供少数示例。

第三点是指定模型完成任务时所需的步骤。对于有些任务,最好指定步骤如步骤 1、2,显式地写出这些步骤可以使模型更容易地遵循用户意愿。

第四点是指定模型输出的长度。用户可以要求模型生成给定目标长度的输出,目标输出长度可以根据单词、句子、段落等来指定。

第五点是使用分隔符来明确划分提示的不同部分。"""、XML 标签、小节标题等分隔符可以帮助划分要区别对待的文本部分。

第六点是让模型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控制其生成的内容。 

策略 2 提供参考文本

语言模型会时不时的产生幻觉,自己发明答案,为这些模型提供参考文本可以帮助减少错误输出。需要做到两点:

首先是指示模型使用参考文本回答问题。如果我们可以为模型提供与当前查询相关的可信信息,那么我们可以指示模型使用提供的信息来组成其答案。比如:使用由三重引号引起来的文本来回答问题。如果在文章中找不到答案,就写「我找不到答案」。

其次是指示模型从参考文本中引用答案。

策略 3:将复杂的任务拆分为更简单的子任务

正如软件工程中将复杂系统分解为一组模块化组件一样,提交给语言模型的任务也是如此。复杂的任务往往比简单的任务具有更高的错误率,此外,复杂的任务通常可以被重新定义为更简单任务的工作流程。包括三点:

  • 使用意图分类来识别与用户查询最相关的指令;
  • 对于需要很长对话的对话应用,总结或过滤以前的对话;
  • 分段总结长文档并递归的构建完整摘要。

由于模型具有固定的上下文长度,因此要总结一个很长的文档(例如一本书),我们可以使用一系列查询来总结文档的每个部分。章节摘要可以连接起来并进行总结,生成摘要的摘要。这个过程可以递归地进行,直到总结整个文档。如果有必要使用前面部分的信息来理解后面的部分,那么另一个有用的技巧是在文本(如书)中任何给定点之前包含文本的运行摘要,同时在该点总结内容。OpenAI 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经使用 GPT-3 的变体研究了这种过程的有效性。

策略 4:给模型时间去思考

对于人类来说,要求给出 17 X 28 的结果,你不会立马给出答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仍然可以算出来。同样,如果模型立即回答而不是花时间找出答案,可能会犯更多的推理错误。在给出答案之前采用思维链可以帮助模型更可靠地推理出正确答案。需要做到三点:

首先是指示模型在急于得出结论之前找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其次是使用 inner monologue 或一系列查询来隐藏模型的推理过程。前面的策略表明,模型有时在回答特定问题之前详细推理问题很重要。对于某些应用程序,模型用于得出最终答案的推理过程不适合与用户共享。例如,在辅导应用程序中,我们可能希望鼓励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但模型关于学生解决方案的推理过程可能会向学生揭示答案。

inner monologue 是一种可以用来缓解这种情况的策略。inner monologue 的思路是指示模型将原本对用户隐藏的部分输出放入结构化格式中,以便于解析它们。然后,在向用户呈现输出之前,将解析输出并且仅使部分输出可见。

最后是询问模型在之前的过程中是否遗漏了任何内容。

策略 5:使用外部工具

通过向模型提供其他工具的输出来弥补模型的弱点。例如,文本检索系统(有时称为 RAG 或检索增强生成)可以告诉模型相关文档。OpenAI 的 Code Interpreter 可以帮助模型进行数学运算并运行代码。如果一项任务可以通过工具而不是语言模型更可靠或更有效地完成,或许可以考虑利用两者。

  • 首先使用基于嵌入的搜索实现高效的知识检索;
  • 调用外部 API;
  • 赋予模型访问特定功能的权限。

策略 6:系统的测试变化

在某些情况下,对提示的修改会实现更好的性能,但会导致在一组更具代表性的示例上整体性能变差。因此,为了确保更改对最终性能产生积极影响,可能有必要定义一个全面的测试套件(也称为评估),例如使用系统消息。

更多内容,请参考原博客。

© THE END 

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得授权

投稿或寻求报道:content@jiqizhixin.com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165806
 
359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