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学习  »  chatgpt

职业教育要破「唯学历论」,教育被 ChatGPT 逼到墙角?2023 年教育十大热点与解读

多鲸 • 1 年前 • 281 次点击  


近日,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结合网友投票和专家评分,发布了 2023 年度十大教育热点与解读



第一个是 ChatGPT 的出现、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全新的挑战。怎样应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挑战?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做好了准备?


年初时,针对 Chat GPT 的出现,有一位教育官员提出 Chat GPT 把我们的教育逼向墙角。应对这一挑战,教育要从以前的重视知识教育转向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关心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们从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只有知识很难应对未来的挑战,要培养创新的能力,才能应对未来时代的挑战。未来十年,这都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话题。



第二个是人口变化,对中国未来教育发展的影响。


这在去年已经显现出来了,我国在 2016-2017 年出现过短暂的出生人口高峰,随后出生人口断崖式下跌,2021 年出生人口下降到 1020 万,2022 年为 956 万,2023 年数据现在还没有,有人说可能会降至 800 万以下,具体多少要看最后公布的数据。2022 年,全国幼儿园数量减少了 5610 所,按照出生人口的变化,明年在园幼儿数比 2022 年在园幼儿数还会下降 900 万左右。



怎样布局发展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必须要做出前瞻性的教育发展规划。采取哪种战略,这对孩子的入学,以及未来构建生育友好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中小学教师的非教学负担沉重。这一问题正困惑着我国教育的发展。


我们从 2019 年开始给教师减负,并把 2019 年列为教师减负年。各地出台了给教师减负的清单,但 2023 年教师负担沉重,尤其是非教学负担沉重,依旧是所有中小学老师重点关注的话题。实际上我们在进行终评的时候,对网友打分进行了调整,这个话题是网友投票的第一名。


我们有些教师反映能够用在教学的时间只有三成,这怎么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各地都希望减轻教师的非教学负担,但是各种各样的行政任务进校园、「小手拉大手」等导致现在的学校和教师的负担都非常沉重,我们后边还会谈到「双减」,如果学校的负担和教师的负担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也无法有效减轻。



第四,消失的课间十分钟。


最近南方周末约我写了关于 2024 开年的十大猜想,其中一个是消失的课间十分钟能否回来?对此,我本人不太乐观。之前我们呼吁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而且《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提到,把课间十分钟交给学生,让孩子们在课间十分钟能自由地活动,这是法律的规定。       


但是在有法律规定的背景之下,有的学校还是采取圈养的方式对待孩子,不仅课间不能去走廊、教学楼下自由运动,还有一些学校连正规的体育课也取消。这实际上就导致了学生的体质下降,导致孩子的近视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消失的课间十分钟这个话题的背后,是要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身,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的教育诉求。



第五,孩子的心理问题。


教育的本质是以学生为本,但是现在孩子的身心健康成了大问题。我们说要培养造就创新拔尖人才,但是如果连基本的身心健康都做不到,怎么培养创新拔尖人才?

 

有调查显示,50%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初中阶段很多孩子由于升学压力、学业压力、亲子矛盾、青春期问题等原因,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容易走极端。现在高中入学把抑郁筛查作为学生体检的一项指标,可见问题的严重。虽然教育部门要求学校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有的学校配备的心理健康教师不足。另外,一方面我们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不断地强化学习竞争。在升学压力下,孩子的心理负担沉重,心理问题的根源问题没有解决,也就是说,一方面说要重视孩子心理健康,另一方面我们天天在给孩子制造心理问题。



第六,家校社共育形成协同的氛围。



「双减」之后出现了一些非常不理性的声音,随着学校推出课后服务,有不少家长希望延长课后服务,还有社会舆论呼吁取消老师的寒暑假,恨不得让孩子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放学后在学校里,甚至节假日也都在校园里,要求学校推出暑托班。如果只强调学校教育,不关注孩子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孩子接受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因此要营造家校社共育的环境,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司其职。



第七,双减政策。


2021 年是双减的第一年,到今年是第三个年头,围绕双减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针对隐形、变异的学科培训,怎样疏导学生家长的培训需求,是下一步双减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另一方面要推进学校提质增效,引导家庭教育回归理性。



第八,「山河大学」。



这是网友「设计」出来的大学,在四个高考大省交界的地方创办这所大学。假设这四个省的考生每一个人捐 1000 块钱建设这个大学,可以获得资金 30 亿。我算了下,30 亿的资金连清华大学的 1/10 都不到,怎么可能建设成高水平的「山河大学」?这背后反映的是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怎样让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更加均衡?这也是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第九是我们的中考改革、职普融合和高中多样化。


过去几年来,有很多人大代表,包括一些专家学者提议取消中考、取消中职、普及普高、缩短学制、发展十年义务教育,受到很多网友的追捧。


但我觉得这些提议治标不治本,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职业教育「低人一等」,没有真正地让职业教育按照「类型教育」的要求来发展。职业教育地位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这个问题不解决,我国整体的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就会与社会需求脱。要推进职普融通、推动高中多样化发展,来缓解中考后的「分流」焦虑,让分流不再是分层,而是实现人才的多样发展,给受教育者多元的选择。



第十,教师退出机制。



对此,我本人有不同的意见,前面提到人口出生率下降给教育布局带来的影响,其中也关系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因为如果学校关停,随之会面临教师的辞退。现在有一些网友说,未来我们可能会多出 100 万的教师,于是要求各地不要招聘新的教师。也有一些地方推出了新的政策,打破教师的铁饭碗,实行教师合同聘用。


如果采取这种方式,教育部门、学校可能会随着生源减少、学校关闭,灵活地辞退教师,但是这会影响到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影响教师队伍的长期建设,难以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应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地位,而不是通过让教师灵活退出的方式,让教师缺乏长期的职业发展规划。因此,这是需要谨慎对待的。但现在很多社会舆论在呼吁尽快建立教师合同制,教师如果多了,就少聘用,退出一部分。这是非常短视的做法。


在生源减少的背景下,不能减少对教育的投入,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通过学校的小班化建设,实行小班化教学,来提升教育质量,改善教师工作的环境,这才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应该有的作为。


以上是我代表研究院向大家发布的十大教育的热点。其实,这些教育热点,都是教育的老大难问题。我觉得对于今天的教育来说,核心是减负,不仅仅是减轻学生的负担,更要减轻教师的负担,减轻学校的负担以及减轻教育的负担。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身,让学校真正是学校,让教师能够聚焦教书育人,让学生的身心健康真正能够得到关注,这是我们期待在 2024 年能够发生的教育的变化。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166573
 
281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