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所有版块导航
Python
python开源   Django   Python   DjangoApp   pycharm  
DATA
docker   Elasticsearch  
aigc
aigc   chatgpt  
WEB开发
linux   MongoDB   Redis   DATABASE   NGINX   其他Web框架   web工具   zookeeper   tornado   NoSql   Bootstrap   js   peewee   Git   bottle   IE   MQ   Jquery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算法  
Python88.com
反馈   公告   社区推广  
产品
短视频  
印度
印度  
Py学习  »  chatgpt

直面ChatGPT,教师如何绝处逢生?

学术严选 • 1 年前 • 210 次点击  

3月4日,由中国教科院《教育研究》杂志社主办的“ChatGPT与未来教育”沙龙成功举办,与会专家聚焦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政涛作了题为《直面ChatGPT,教师如何绝处逢生?》的主题发言。李政涛教授认为,不管什么本领,都意味着人师亟需在和ChatGPT的对话中,同步完成自我智能、自我生命的进化升级。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绝处逢生”,才可能稳如泰山。






李政涛,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

01

如何定位ChatGPT的性质?

如何定位ChatGPT的性质?ChatGPT就是一个能够与人类对话的“聊天机器人”。在它出现之前,也有其他的“聊天机器人”。但是,过去的“聊天机器人”所承担的角色更多是信息的筛选者和搬运者。ChatGPT的出现,意味着人工智能的角色变了。

首先,它是分析者,具有强大的分析能力;其次,它是生成者,有强大的文本生成能力,不仅能生成摘要、童话故事、教学方案、科研论文,还能生成场景,非常了不得。正因为它是生成者,所以也具备了创造者的角色。

因此有人说,ChatGPT让人工智能有了新的升级换代,从分析式的机器人走向了生成式、创造式的机器人。


02

如何理解ChatGPT的价值?

如何理解ChatGPT的价值?对此,一般人都会想到危机或者威胁,特别是对很多职业带来的危机;ChatGPT成为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新的智能竞技场和智力搏击台。

当然,除了危机之外,一定也有机遇。在我看来,当下把握机遇更加重要。

ChatGPT带给教育五个机遇:

第一,这是一次重构人与机器关系的机遇

首先,ChatGPT的横空出世,带来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改变。

变化1:人机关系性质的迭代升级

过去,人工智能可能只是被当作工具来看待。如今,以ChatGPT为代表的“聊天机器人”不只是工具,也是人类对话的伙伴。

变化2:人类成为ChatGPT教育对象的同时,机器也需要受教育

未来,ChatGPT有可能成为人类教育的对象。我们是不是可以想象,未来人类通过编程等方式,对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改变,让其正向助推,而不是阻碍、异化、扭曲人的成长发展。

这可能带来智能时代教育的重大转向,即让机器受教育。其中,首要是对其进行道德教育、伦理教育,让机器不仅成为人类文明的推进者,也成为人类文明的守护者。

变化3:让我们重新理解“人”

什么叫人?何以为人?过去,我们对于人性的认识,是以兽性、神性为参照物,在人与动物、人与神的比较中展开和理解的。

如今在智能时代,机器成为理解人性、洞察生命的新的参照系。在人与机器的不断比较中,我们重新理解“人是什么”,包括机器人是人吗?聊天机器人是人吗?将来会越来越强大的机器人,它究竟是什么?

当机器越来越像人的时候,一个古老但常新的问题再次浮现:人是谁?以及,人为什么活着?是机器像人一样活着,还是人像机器一样活着?这些问题都是新的问题。

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因为有了ChatGPT以后又重新凸显,让我们重新思考。

第二,这是一次推动人类自我进化的机遇

人工智能不断在进化,但人类智能是不是有可能会反向退化?当机器越来越聪明,有可能人却越来越傻,甚至出现脑萎缩。

由于人类智能对人工智能的频繁使用,甚至过度使用,不知不觉间,替代将变成宠溺。我们人类可能成为被机器溺爱的孩童,习惯于被人工智能娇生惯养,沉溺于机器营造的“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难以自拔。这将造成人类自身智能的废弛和荒漠化;在越来越强势的人工智能面前,人类成为长不大的儿童。不是身体长不大,是智能意义上的长不大。

从这个角度来看,ChatGPT引发的最大危机,不是职业,而是人本身。

而化解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创造性地实现一种转化:把人机对话的过程,变成人类生命自我超越、自我进化的过程。这是唯一的出路,也是根本的出路。

第三,这是一次打破替代思维、走向共生思维的机遇

以往我们理解人工智能,总有一个惯性思路:一旦有新的技术出来,马上就会想到“替代”,比如各种职业会被替代。所以,我们弥漫着浓重的“替代焦虑”。

“替代焦虑”背后,其实是替代思维,根源是二元对立式的思维习惯,即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人与机器对立起来,触目所及的自然是“竞争”"对抗”和“冲突”,结果把二者变成了“谁替代谁”的“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

这需要我们跳出已有的思维,换一个思路:借助ChatGPT,探索并创造人机之间相互激荡、相互超越的新格局,而不是相互替代。

这带来了新目标,即通过人机之间的“双向奔赴”,实现“双向超越”;也带来了新思维,即从替代思维走向共生思维。关键在于,要让人机关系从“此消彼长”到“共生共长”,从“单向进化”到“双向进化”,从“单向超越”到“双向超越,形成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你追我赶”的共生格局。

第四,这是一次理解人师存在价值的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是谁”这个问题有了新的答案。因为不仅有人师,还有“机师”。事实上,“机师”早就已经出现了。

尽管教师不可能被ChatGPT这样的“机师”所替代,但人师的部分角色、职能或作用,如设计课程、知识搜索、课堂模拟、语言翻译,作业测评等,将被“机师”所代替。

接下来,人师要干什么?就是要做只有人师才能做的事情,发挥人师才有的职能,包括培养学生的理想与信念、价值与意义、思维与情感、意志与勇气、奋斗与进取、反思与自省、创造与创新。

以理想信念为例,只有人才有理想。现在ChatGPT的创造过程,恰恰是人类理想在技术时代里的产物。机器没有理想,如果有的话,将是人类赋予它的。

第五,这是一次促进教师能力重塑的机遇

虽然大家认定,教师职业本身不会被ChatGPT取代,但并不表明所有教师都会安然无恙。

未来,那些“做体力劳动的脑力劳动者”,是随时可能被淘汰的“高危人群”。所以,这些教师的命运,不是被替代,而是被淘汰。

未来的教师教育、教师发展,就要在怎么避免被机器淘汰的意义上,去做研修,去推动教师成长。


03

直面ChatGPT,教师最需要哪些本领?

那么,在ChatGPT的步步紧逼下,教师最需要哪些本领,才能绝地反击、“绝处逢生”?

第一大本领:善于挖掘和转化人机对话的育人价值

哲学家马丁·布伯曾在《我与你》中提出,世界的本质是关系,而对话是最好的关系体现方式。

而在人机时代,对话会变得更加丰富。当ChatGPT进入课堂,会形成一种非常复杂的对话关系,将会出现“生-机对话”“师-机对话”“师-机-生对话”或者“生-机-生对话”。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对话都有育人价值。如何让人机时代的对话具有教育意义和育人价值呢?

一方面,通过具体挖掘人机对话的育人价值,为学生丰富对技术工具的理性认识,掌握与机器对话的路径和策略,提供唯有在人机对话中才可能获得的学习经历和体验,提升只有在人机对话中才可能生成与发展的思维能力、情感能力与审美能力等,最终学会在人机聊天对话中学习和成长。

另一方面,教师将人机对话的育人设计引入教学设计,来干预、引导课堂上的人机对话过程,实现这一特殊育人价值的创造性转化。

第二大本领:善于选择并且教会只有人师才能赋予学生的教学内容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什么能力最为关键”?有了ChatGPT之后,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回答这些古老、基本的问题。因为,ChatGPT不仅是个技术平台,也是新的尺度、新的标杆。

比如,以ChatGPT作为新尺度和新标杆来思考,什么知识和能力可以不用教了?

我们得到以下基本准则:

凡是人工智能擅长的知识和能力,可以少教甚至不教,凡是人工智能不擅长或者无能为力的知识和能力,需要多教或重点教。

记忆型、计算解题型、考试训练型的知识与技能不用教了。ChatGPT是考试训练的天敌,最擅长记忆和计算,在它面前,那些牺牲了美好、幸福的童年生活换来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不堪一击。

因此,未来的教师要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向那些人工智能无法或不能替代的知识和能力,如价值观、高阶思维,好奇心、想象力与审美力等。

这预示着,当下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以及新课程与新课标的落地实施,同样需要以ChatGPT为新视角和新准绳,重新加以解读、设计、实施和评估。

它也着重提醒我们,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

更加注重价值观的培育,这是人之为人的底线与尊严;

更加注重改变思维与提升思维,包括批判思维、创造思维,以及编程思维、模块思维等智能时代最需要的思维能力;

更加注重情感的学习,机器可以模拟情感的各种表达方式,但无法像人类那样拥有真实的情感世界;

更加注重意志品质的培养,机器永远不会疲惫,从来不会真实地感受到挫折沮丧和绝望,然而,这反而是人生的常态,为此特别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

第三大本领:善于与作为“机师”的ChatGPT协同育人

今天,人师与“机师”共同进课堂、同上一节课,已经成为现实。人类课堂自此变成了“人师+学生+机师”的三位一体式课堂。

由此,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新要求:要有和ChatGPT协同育人的能力,即“人机协同育人力”。

这种协同,不再只是人与工具的协同,而是两类智能的协同,是两类主体或两类人的协同:人与机器人的协同。这种协同的交互性、生成性及其复杂性亘古未有,对于教师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育人的最高境界是在协同中融合。在实质上的协同育人共同体里,人师如何主动展现并发挥独特、不可替代的育人能力,同时牵引或带动“机师”协同育人的能力,都是未来教师必不可少的新本领。

而不管什么本领,都意味着人师亟需在和 ChatGPT的对话中,同步完成自我智能、自我生命的进化升级。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绝处逢生”,才可能稳如泰山。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一读EDU等,版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亮“在看”👇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167249
 
210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