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所有版块导航
Python
python开源   Django   Python   DjangoApp   pycharm  
DATA
docker   Elasticsearch  
aigc
aigc   chatgpt  
WEB开发
linux   MongoDB   Redis   DATABASE   NGINX   其他Web框架   web工具   zookeeper   tornado   NoSql   Bootstrap   js   peewee   Git   bottle   IE   MQ   Jquery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算法  
Python88.com
反馈   公告   社区推广  
产品
短视频  
印度
印度  
Py学习  »  aigc

当学生依赖上 AIGC,实际是毁了他成长的思考能力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6 天前 • 5 次点击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依赖其来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然而,这种依赖并非全然无害,反而可能削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BEGIN / ————

从去年 GPT 火热起来,各行各业都在使用,用于自己的产能提升,用于基础的工作效率提升。但突然发现有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不爱思考。把 AI 工具当做一个管用的法宝,依赖“它”去解决问题。

前两天,我不是刚写了一篇AI的文章嘛,其实也是自己在学会了使用 AI 工具后,集合一些使用场景做的输出。里面是使用 AI 生成了一些内容,但我自己还是在里面列了一些详细的操作说明,并且针对内容做了重新的定义。对,也就是你们里面偶尔会有点错别字。

现在好多人都在用 AI。使用 AI 做一些基础内容的输出,至少能够少一半的时间。使用 AI可以节省我大量的时间,包括查找资料,内容整理等。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热潮兴起,“AI 助手”这个工具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就像计算器的出现,代替了算盘一样。人民已不再单纯的这是一个什么工具,而是考虑工具如何更好的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比如隔壁邻居小朋友,学会了使用“豆包(字节出品的一款 AI 应用)”之后,自己的作业效率大大提升。虽然他才小学 5 年纪,但使用豆包询问自己的作业,并且得到答案照抄已经还他的日常习惯。什么数学、作文、美术、英语全都不在话下。而且不用特别复杂的操作,简单到只需要一模一样的把问题都给豆包,豆包就能够给生成对应的回答。如果觉得不够,多点一下生成,还可以生成不一样的内容。

虽然有些内容看起来不太符合他这个年纪能够理解的,但小朋友会魔改啊。不认识、不理解的内容直接删除掉。觉得不符合,就在问题前面加一句:请以小学生的身份回答。这样给豆包降低智商后,回答的大部分内容就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了。

他的父母当初教导他使用豆包,是想着他本身也在学计算机,让小朋友提前掌握一点 AI 能力也好,错没想到,小朋友没用到正路上。

同样是写作业,隔壁单元的大学生就不会过多的依赖 AI。比如写作文,大学生会让 AI 生成一个故事概要,然后自己会重新撰写。少许部分会选择参照,比如一些优美的语句和引用内容,其他的部分,还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输出。

大学生说,作文是感性和理性的内容,AI 生成的内容太格式化,没有情感的味道。就像我去吃面,我会选择手工面。除非机器面很便宜。

这里其实就有一个新的问题:使用 AI 工具来写作文到底是算什么模式?

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每个人手上都有基本作文大全,东抄一点西抄一点,这也是借鉴的模式吧。在有了计算机的时代,那写点东西,很多的时候也习惯去网上搜索下,有模板套个模板,没有模板就借鉴点内容,这还不是常有的事情。但从本质上来说:直接抄和直接抄,有什么区别呢?难道 AI 生成的内容,就是具备了“你”的智慧和思考?

使用 AIGC 是要“付费”的

成熟的模型是什么?成熟的模型是花费了大量的资源训练出来的,不然你以为AI 为什么会这么“聪明”,以至于它在一开始不懂得 9.11 和 9.7 谁大,在被人类“嘲笑”一番后,它已经能够正确的理解,并对最进行修正。但这个代价是给 AI 大模型做了升级,投入了巨额的数据,后续这个费用就需要转嫁给用户了。

根据目前的调研:ChatGPT Plus每月收费20美元,而ChatGPT Pro每月收费则高达200美元,可让订阅者无限使用模型,包括更智能的o1、o1 mini、GPT-4o和高级语音等。如果用户不想要付费,那只能用普通的 3.5 或国内的免费 AI 应用。

为什么要付费使用 AIGC 呢,因为最新的推理模型,是让AI走向更深层次的理解。OpenAI发布了首款推理模型o1。与传统的 AI 模型不同,o1在回答问题前,会逐步分析用户的提示词(Prompt),通过比对不同的结果来呈现一个最佳回答,从而大幅减少错误。这种逐步推理的能力,让AI能够应对更复杂的任务,解决许多普通聊天机器人无法胜任的问题。

在 GPT 刚推出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说这是带着100 个博士在你身边,帮你分析,帮你定义。但当时的 GPT 只是一个大数据融合,然后整合为内容的产出,实际并不是“真正理解上的思考”。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 AI 来帮助自己,因为各大科技公司,让 AI 应用变得更简单,更贴合实际。比如文生文、比如文生图、比如文生 PPT、比如文生视频。科技让人进步,但科技也让人退步。每到临近月底要交作业,很多的学生都会“不约而同”的接住 AI 来帮助自己完成做切,并且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就像上面说的邻居家的小朋友,很多的时候直接拿来抄,根本不会再去思考,以至于我都怀疑,他们是否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互联网刚流行的时候,很多人会去网上查资料,会把资料收集下来,然后在进行整合。至少会有自己的思考,会考虑哪些合适能用,会自己进行分类定义,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润色。但现在,用 AI 思考后,很多的时候连再次询问都不操作,直接点一下复制就结束了。

如果你以为 AI 工具是在帮你,你支付个使用费用就可以。那我觉得你对 AI 的理解就偏差了,因为你越来越依赖 AI 后,也就意味着你在不断的降低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这里不是说 AI 不好,也不是说填鸭式教育不好,更不是在说教育的方法过时,而是在强调一个思考的概念。很多的时候,你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在。

切莫让 AI 付费成为付出思考能力的费用。

如何更好的使用 AI

1. 学会 AI

AI 是什么?AI 是个工具,如何把工具用好,是个问题。

一支笔,笔能干啥?

笔能写字。对,也不对。

笔还可以当个礼物,比如英雄钢笔礼盒套装。在写字之上又有了一个新的定义。

笔还可以当一个传播工具,比如在笔上面打上广告。

笔还可以当做一个装饰品,比如悬磁浮笔,比如周年纪念笔。

笔还可以当个书签,插在书/材料当中。

笔还能当个工具,比如战术笔,能直接打击碎玻璃。

同样还是这支笔,你是决定用来写字,还是用来当做其他的工具,都取决于你如何来定义笔。

2. 调教 AI

字写的好不好看,和笔本身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AI 给的什么答案,和你如何提问是有很大的关系。

有时候我们说 AI 不够智能,并不是 AI 不够智能,而是你没有调教好 AI。

比如你和同事说,针对新出的产品做个海报。同事会主动问你用在户外/还是公众号?需要什么广告语?是否有颜色需求?是否有尺寸要求?是否有其他什么需求。同事会和你沟通后,然后在结合自己的认识和对公司产品的理解进行设计。

但你和 AI 说,针对新出的产品做个海报。AI 不会反问你啥,会直接给你出一个海报,不光是一个海报图,还会帮你把海报上面的文案撰写好,让你可以“直接”拿出去用。

【使用文心一言直接生成】

AI 给的东西是快,但这个“快”是打了引号的,是没办法直接拿出来用啊。你都没说产品是个啥,你们是卖咖啡的,但现在给了个化妆品的海报,咋用?

在前面写《写作提示词指令大全》就说明了,指令要明确:场景、要求、明细。例如:用小红书风格生成一张咖啡的海报,需要加上咖啡的文案:品味经典,唤醒感官!一杯纯正美式咖啡,带你穿越喧嚣。

使用这样的操作,才能一键生成我们想要的内容。

【使用文心一言直接生成】

3. 思考 AI

AI使用的前提,也许是明确它作为一个过程性工具——既非思路的起点,更非成文的终点。我们一直都在标榜自己是聪明的人类,但什么是聪明?聪明又如何来定义?就像现在的 AI 工具诞生,我们是来把 AI 当做工具来掌控,还是让 AI 把我们当成工具呢?

现实很美好,我们希望的是 AI 诞生后,我们可以喝茶看报,让 AI 来干活实际,AI 诞生后,AI 在进行琴棋书画,我们依然在干活。

这是 AI 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

4. 把握 AI

新技术的诞生,一定是科技的提升。而只有人效的提升,才会带动人类的进步。

当我们不再需要死记硬背知识,需要做自我提升的时候,就需要建立起来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通过知识储备、通过思考延伸,逐步的来提升自己。

这当中需要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自己要具备独立思考和掌握思考的能力。

AI 生成的内容是缺乏人情味道的。

人类生成的内容是有独立思考精神,甚至有可能是幼稚但言之有理的内容,而不是充满着机器口语的陈词滥调。

AI 是个好东西,AI 一定是个好东西,解决基础,提升效率,降低难度,赋能更多。

但 AI 目前无法解决精、深的问题。

就像前面在说笔的事情,谁来定义笔,谁来规范笔。

让 AI 来结尾

AI,这项跨越时代的普适工具,虽然它的光芒照耀着每一个人,但每个人如何使用它,却如同指纹般独一无二,至今,我们仍未能揭开这层面纱,找到一个无可争议的答案去诠释。

如何在AI的浪潮中航行,既享受它带来的巨大推力,又不迷失自我,被其力量所裹挟,这实际上是一场心灵的修行,是对我们自我约束力的深刻考验。

我们唯有怀揣希望,期待AI技术的未来能够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同时也期盼着,当人类与AI携手走过这段初期的甜蜜旅程后,能从这段经历中汲取到宝贵的智慧,提炼出那些能够指引我们前行的深刻经验。

———— / E N D / ————

作者:老虎~色,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

来源微信公众号:产品经理有话说
品牌推广| 内容撰写|广告投放|培训合作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作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177878
 
5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