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学习  »  机器学习算法

北理工 穆道斌EEM:基于机器学习从头设计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MaterialsViews • 3 月前 • 67 次点击  

本文转载自EEM公众号。如有问题,请联系原公众号:

图片

近日, 北京理工大学穆道斌教授团队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Ab Initio Design of Ni‐Rich Cathode Material with Assistance of Machine Learning for High Energy Lithium‐Ion Batteries 的研究型论文。


亮点

1. 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材料从头设计范式,实现前驱体的定制化设计。

2. 评估了共沉淀反应的热/动力学边界条件,研究了高镍正极前驱体的生长模式。

3. 保证正极材料性能的同时,缩短实验周期,降低实验成本

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大规模储能和便携式设备等多个领域。不同的应用场景对电池性能有不同的要求,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需要更高的能量密度,而大规模储能则要求更高的安全性。正极是电池性能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开发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正极材料至关重要。
在正极材料中,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因其成本低、寿命长、成分和形貌可调而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有许多技术可以从原子设计、形貌和电池组装等方面改善高镍正极的性能,其中形貌对正极材料的影响最为突出。共沉淀法能够在原子水平上实现均匀混合,并能控制形态和粒度的合成,因此是制备高镍正极前驱体的首选工艺,然而,共沉淀过程中的复杂工艺条件因素(如 pH 值、络合剂浓度、温度和搅拌速度)组合众多、实验探索困难,成为了阻碍前驱体形貌调控的难点

文章简读
本工作提出了一种结合机器学习的高镍正极前驱体从头设计范式,实现了材料的合理设计和可控制备。基于该范式,首先开展热/动力学模拟,为获得前驱体各种合成反应的边界条件提供了理论基础;随后,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实验和分析,并通过数据增强建立了前驱体颗粒的数字图像数据集;随后基于该增强的数据集,采用 LSTM 算法建立了机器学习模型,为特定形态的前驱体提供推荐反应条件,最终实现了前驱体的可控设计合成。通过该设计范式获得的小粒径 NCM811 正极材料在 0.1 C 下的放电容量高达 206 mAh g-1,200 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 83%。这项工作能以较短的实验周期和较低的成本保证 NCM正极的性能,为开发与智能技术相结合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奠定了基础方向。
图文赏析

                                 

图片

图1 数字化设计特定形貌前驱体的研究范式



图 1 展示了结合机器学习进行特定前驱体材料设计的从头设计范式。它首先包含热力学等理论计算;在计算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实验来提供最基本的合成规律。在实验规律的基础上,将前驱体的形态转化为数字图像,用于计算机辅助材料设计。随后,结合理论边界条件和实验数据的数字图像,建立机器学习模型,定制前驱体。设计出的前驱体在模型的指导下进行优化和合成,并进一步制备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以检验其电化学性能。

离子浓度随 pH 值的变化可以通过线性方程计算出来。不同反应条件下镍、钴和锰离子浓度随 pH 值变化的计算结果见图 2(a-f),流体的行为会影响前驱体的成核和生长。图 2(g-i)显示了基于实验条件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结果。


图片

图2 热/动力学模拟计算得到的反应边界条件结果,其中(a-f)为共沉淀反应的热力学计算,(g-i)为共沉淀反应的结晶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


对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前驱体形态进行了研究,扫描电镜图像如 图 3 (a-c) 所示。实验中观察到的前体生长模式可归纳为三个主要阶段:一次颗粒聚集成小团聚颗粒,小团聚颗粒聚集成前驱体和进一步球化。在这一模式中,pH 值、铵浓度和搅拌速率的影响规律得到了深入理解,前驱体形态数据和生长模式将为构建前驱体数字图像提供有力支持。


图片

图3 通过少量实验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获取的前驱体形貌


前体的数字图像如图 4(a-f)所示。每个前驱体数字模型都包含三个不同大小的一次颗粒系列,以便能很好地拟合前驱体的形态。采用salt噪声、高斯噪声、模糊、翻转、亮暗对比和对称操作等常用的数据增强方法进一步扩展数据。之后,图像从最初的 11 幅扩展到 1188 幅。数据增强过程如图 4(g-h)所示。

图片

图4 基于实验结果进行数字化设计和数据增强


为了避免 "重复试错",我们建立了一个机器学习模型来设计合成前驱体形貌。在机器学习模型中,理论计算结果定义了模型的边界条件。实验参数、数字图像和粒度分布被用作模型的训练数据库。颗粒设计流程如图 5(a)所示,PMD-LSTM 算法如图 5(b)所示。

图片

图5 (a)用于前驱体设计的机器学习计算流程。(b)基于 PMD-LSTM 算法的机器学习模型。(c)3μm 前驱体的机器学习辅助设计。


我们进一步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上述预测的的小尺寸前驱体材料(3 μm,NCMOH-Small)及其电化学性能(NCM-Small),结果如图6。研究发现通过图像-机器耦合学习模型实现了前驱体的定制设计,小粒径的镍、钴、锰三元氧化物前驱体具有制备具有良好电化学性能的 NCM 正极材料的潜力。


图片

图6  基于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3μm前驱体烧结的正极材料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能


文章链接
图片

Xinyu Zhang,  Daobin Mu*,  Shijie Lu,  Yuanxing Zhang,  Yuxiang Zhang,  Zhuolin Yang,  Zhikun Zhao,  Borong Wu,  Feng Wu. Ab Initio Design of Ni‐Rich Cathode Material with Assistance of Machine Learning for High Energy Lithium‐Ion Batteries. Energy Environ. Mater.  2025. e12744  DOI: 10.1002/eem2.12744

744.png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eem2.12744

扫描右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献!

图片

虚拟专刊

图片

点击下方表格文字即可进入对应专刊



传感器专刊Mxene专刊光伏专刊
MOF材料专刊柔性可穿戴设备专刊碳材料专刊
燃料电池专刊锌电专刊锂电专刊
发光材料专刊锂硫电池专刊光催化专刊
碳捕捉材料专刊钾电专刊钠电专刊
储热材料专刊电催化专刊探测器专刊
固态电池专刊电容器专刊光伏专刊
热电专刊钙钛矿专刊

EEM

eem2.12780.fp.png


● 中科院材料大类TOP期刊

 (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综合)小类双一区

● JCR Q1分区

● 高质量科技期刊材料科学综合类T1期刊

● 2023年IF 13.0   

● SCIE、Scopus和EI数据库收录

● 中国核心引文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2021-202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 2024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

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简称EEM,中文名:能源与环境材料)是由郑州大学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英文期刊,主要报道能源捕获、转换、储存和传输材料以及洁净环境材料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成果。EEM为材料、化学、物理、医学及工程等多学科及交叉学科的研究者提供交流平台,激发新火花、提出新概念、发展新技术、推进新政策,共同致力于清洁、环境友好的能源材料研发,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历程

图片
 图片

WILEY



MaterialsViews

Wiley旗下材料科学类期刊官方微信平台

关注公众号及视频号

推送材料科研资讯|访谈材料大咖新秀

分享撰稿投稿经验|关注最新招聘信息

点击“分享”,给我们一点鼓励吧~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181562
 
67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