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有关信息如下:
详细内容,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文章要点:
全球变暖显著增加了干旱和旱涝急转(Drought-flood abrupt alternation,DFAA)等极端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评估干旱和DFAA对植被的影响对生态环境保护、粮食安全及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结合随机森林模型与SHAP理论构建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并耦合R-Vine Copula函数,探究了1981—2019年中巴经济走廊(CPEC)地区非平稳干旱指数(NSPEI、SSMI)和短周期旱涝急转指数(SDFAI)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联合影响。
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2)干旱与旱涝急转指标计算
气象干旱指数(NSPEI):
农业干旱指数(SSMI):
旱涝急转指数(SDFAI):
(3)趋势分析与相关性检验
(4)可解释机器学习建模(随机森林+SHAP)
(5)高维依赖分析(R-Vine Copula)
(6)旱涝协同与拮抗效应评估
根据涝转旱(SDFAI < -1)和旱转涝(SDFAI > 1)事件中SHAP值的正负比例来确定拮抗效应(SHAP > 0)协同效应(SHAP < 0)
结果:
干旱事件加剧,涝转旱风险降低,旱转涝风险增加,而NPP总体呈上升趋势;
NSPEI、SDFAI和SSMI对NPP的相对贡献分别为21.0%、31.4%和47.6%;
SSMI与NPP存在强上尾依赖,SDFAI与SSMI存在强下尾依赖,且当SSMI作为中介变量时,SDFAI与NPP的间接相关性显著;
涝转旱事件中,SHAP值负向(抑制)和正向(促进)比例分别为24%和76%,表明其通过拮抗效应促进植被生长;而旱转涝事件中,两者比例分别为73%和27%,表现为协同抑制效应。
重要图表:

中巴经济走廊(CPEC)地区的地形、气候变量及植被分布
基于改进Mann-Kendall方法的中巴经济走廊1981-2019年SDFAI、NSPEI、SSMI和NPP变化趋势
中巴经济走廊地区不同滞后时间下SDFAI/NSPEI/SSMI与NPP的Spearman相关系数空间分布SDFAI、NSPEI和SSMI对NPP的相对贡献空间分布SDFAI、NSPEI和SSMI对NPP的SHAP值空间分布(a) 旱涝急转的协同与拮抗效应示意图
(b) 典型区域及网格空间位置(网格A/B/C/D)
(c) 基于SSMI变化的SDFAI与NPP间接相关系数分布

典型网格中旱转涝与涝转旱对NPP的影响
网格A:旱转涝抑制(SHAP<0)网格B:旱转涝促进(SHAP>0)网格C:涝转旱抑制 网格D:涝转旱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