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Cherry,喜爱折腾、玩数码,热衷于分享自己的数码玩耍经验~
折腾了数十款NAS和数百个Docker容器项目,关注我,每日获得docker玩法
Docker安装好了,却不知道怎么更新版本?或者是经常错过版本更新?一个小应用解决镜像更新提醒。
大部分人在部署完某个Docker项目之后,就不大会去更新这个Docker应用的版本了。一个原因是希望使用稳定版本,不想重复折腾;另一个原因则是NAS上没有镜像更新提醒功能,不知道镜像什么时候更新了。
其实,任何项目的作者,都在不断的迭代该项目的功能点,并且修复容器内的各种安全漏洞和风险,所以遇到一些重要的版本,我还是建议大家更新为好。
今天,为大家分享一款新出的容器镜像升级提醒工具——Cup。
该项目通过定期检测容器镜像,将镜像分为主版本更新
、次版本更新
、修订版更新
、哈希值更新
,并且使用不同颜色予以标记。用户可以根据更新级别自由选择更新镜像。
项目特征:
一、系统部署
本次我们使用绿联DH4300 Plus作为部署机器。作为绿联新推出的ARM架构入门4盘位型号,DH4300 Plus使用了四核A76+四核A55配置,拥有6 TOPs算力,8G内存,国补+618史低961元。
虽然绿联DH4300 Plus是arm架构的NAS,但是它也拥有docker工具,并且目前arm架构的docker镜像并不会缺少很多,尤其是主流的docker容器,都支持arm镜像。
Cup同样支持arm、x86镜像,部署的docker-compose.yaml一模一样没有更改。由于考虑到国内的网络问题,这里使用ghcr.nju.edu.cn
镜像站代替了ghcr.io
。
🔻docker-compose.yaml部署代码
services:
cup:
image: ghcr.nju.edu.cn/sergi0g/cup
restart: unless-stopped
command: serve
ports:
- 8000:8000
volumes:
- /var/run/docker.sock:/var/run/docker.sock
部署方法很简单,打开NAS里的docker应用,选择项目,取名cup,然后将代码复制到配置栏中即可。

项目部署完成以后,可以点击左侧的日志按钮,查看cup运行的日志数据。如果是第一次启动,那么系统可能会卡很久,不用担心部署失败,这是因为cup要根据NAS里安装的容器数量去拉取最新的镜像标签,所以会慢一点。

有的时候,有些项目已经从镜像库里删除不见了,那么cup会报错并且关闭的。这个时候建议大家删除报错的镜像,或者等作者后续修复。

二、项目使用介绍
1、CUP介绍
由于项目主打的是轻量级使用,所以目前仅有容器镜像提醒功能。如果想要使用容器镜像自动更新的,那么建议使用what's up docker
,watchtower
这两个项目。
在项目首页上,分别展示监控镜像总数(Monitored Images)
,可升级镜像(Updates Available)
,最新镜像(Up to Date)
,未知镜像(Unknown)
。初次打开,可能未知镜像会很多,只要稍等一段时间即可。

下方是所有的本地镜像列表,这里红色的代表大版本更新,黄色的代表小版本更新,蓝色的代表补丁版本更新,绿色代表最新镜像,所有的规则都是按照版本更新标准协议来指定的。
可以看到,列表中还有2个检索栏,第一个是根据镜像仓库选择,第二个是根据更新类型选择。

当我们点开一个可更新的容器时,下方会直接给出容器镜像的docker pull
代码,我们复制代码到NAS的ssh页面执行即可。

2、绿联配置加速库和代理
为了如今的NAS可以正常拉取镜像,这里也介绍一下绿联UGOS Pro系统内置的镜像下载方法。
1️⃣docker 代理
最有效的镜像下载方法,只针对docker产生效果,不会对NAS本身的容器产生任何影响。

2️⃣docker.io加速
镜像下载加速和镜像仓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前者只针对docker.io
生效,支持从docker.hub下载镜像时加速。
点击镜像仓库里的DokcerHub加速器配置即可。

🔻常用加速器列表
https:
https:
https:
https:
https:

3️⃣镜像仓库
镜像仓库其实是另外一个存放容器镜像的仓库,类似于docker.io
和ghcr.io
一样,你能下载到什么东西,取决于仓库管理员在里面存放了什么东西。
这个配置也很简单,在镜像仓库里添加就行了,不过用处不大,试试就行。

总结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论是因为生产力需求而使用docker,因为服务需求使用docker,因为折腾而体验docker或是为了对外提供服务而使用docker,都必须要时刻关注使用中项目的更新信息,而cup这一项目,则刚好可以在最低损耗的情况下满足我们对docker版本监控的需求。
回到NAS生产力这个话题,很多人会质疑arm架构对生产力的不友好,对docker折腾的不友好,其实不必太危言耸听,毕竟作为开源项目的主力产品——树莓派也是arm架构的产品。
而软路由、NAS不分家,众多家庭场景下的docker项目,本身都具备了x86和arm的框架镜像,对家用级用户来说,arm并没有降低太多的玩法。当然,如果是深度NAS和docker用户,我们依然建议选择x86框架的NAS。
国补+618当下,绿联DH4300 Plus 和 绿联DXP4800都是好价,两者分别是家用级用户arm和x86入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