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与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沉浸式文旅已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新动能。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全国智慧旅游发展报告2024》,85.5%的游客体验 过沉浸式旅游活动,涵盖密室逃脱、剧本杀、换装体验及光影艺术展等多元化业态。另据《2024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沉浸体验项目数量已达32024个,创造近92.8万个就业岗位,市场规模已达927亿元。这一迅猛发展态势,对既懂文化创意,又掌握前沿科技应用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极为迫切。
在此背景下,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为沉浸式文旅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它能够赋能内容创作、场景构建与游客互动体验等多个环节,创造出更具个性化、互动性和沉浸感的文旅产品。然而,目前高校相关专业教育在将AIGC技术与沉浸式文旅创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一定滞后性,难以满足产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为进一步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矛盾,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沉浸式文旅产业专业委员会联袂沉浸城市智库精心组织“全国大学生AIGC与沉浸式文旅创意实战特训营”,旨在汇聚行业顶尖师资,依托丰富实践项目,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深入学习、实践与交流的平台,助力其成长为适应新时代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主办单位: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沉浸式文旅产业专业委员会
沉浸城市创意营造学术智库
沉浸艺术典藏博物馆
承办单位:沉浸元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学术支持:中国传媒大学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
时间安排:首次暑期特训营共设两期,每期5天;每天9时-12时,14时-17时
(一期)2025年7月28日-8月1日
(二期)2025年8月11日-8月15日
授课地点:北京金融科技学院(详细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路甲1号)
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专业不限,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相关专业优先,尤其鼓励对AIGC与沉浸式文旅产业有浓厚兴趣与创新热情的学生参与。
本次特训营收取学费4990元/人,费用包含课程教学、教材资料、场地使用、项目调研参访、专家授课等费用,但不包含学员交通、食宿费用。为鼓励优秀学生参与,将设立奖学金制度,对在特训营中表现优异的学员给予一定金额奖学金奖励。
专家授课、经典案例分享、互动研讨、代表项目实地调研等。
报名审核合格学生,请于开营前五天内缴费至指定账户: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定福庄支行
户 名:沉浸元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银行账户:11043301040015118
成功缴费后,进入班级群,等待开课通知。
课程报名及联系方式:赵老师18514546887(同微信)
1.特训营计划录取人数每期35人,如果每期招生人数不足20人,特训营将会延期举办,时间另行通知;
2.课程开学后无法转让,学员应在课程有效期内完成学习,因个人原因未完成学习不再补课。
3.学员录取进入学习后,除不可抗力外,因自身原因中断学习,学费不予退还。
1.知识技能提升: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AIGC技术在沉浸式文旅场景中的应用原理与方法;全面掌握沉浸式文旅项目从创意策划、内容创作到运营管理的全流程知识与技能。
2.创意实践培养:帮助大学生运用AIGC技术解决沉浸式文旅创意设计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或团队协作完成具有创新性与可行性的沉浸式文旅项目策划方案与创意作品。
3.行业资源对接:帮助大学生搭建与沉浸式文旅产业前沿项目及专家交流互动的桥梁,拓展人脉资源,助力学员了解行业动态与市场需求,找到匹配自我优势的职业发展方向。
1.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产业实际需求与最新实践案例;
2.邀请业界前沿专家与项目操盘手参与教学,分享实战经验与项目操作技巧;
3.以实战项目为驱动,围绕沉浸式文旅为主题运用AI完成全流程项目策划方案;
4.带领学员实地调研《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遇见博物馆》等沉浸式文旅项目;
5.优先推荐优秀学员到沉浸式文旅企业实习或就业,对有沉浸式文旅创业意向的学员提供咨询辅导。
汇聚了众多在沉浸式文旅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以及业界沉浸式文旅项目抄盘人,他们在文旅产业规划、创意设计、艺术管理等方面经验丰富。
卜希霆,沉浸城市智库发起人,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沉浸式文旅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建未来文旅研究院名誉院长,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副理事长,中国文化馆协会沉浸式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数字视觉设计与呈现委员会副主任,“长城奖-文旅好品牌”案例征集大赛终审评委,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评委。
吕欣,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传数字人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数字媒体艺术、元宇宙、虚拟数字人及生成式AI技术研究。他主持研发了“AI虚拟主播实验室”等项目,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并牵头建立多项校企合作平台。
王泊乔,数字艺术中国(DAC)创始人,中数艺互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国家博物馆创意顾问,中国数字艺术协会秘书长,原北京墙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行业导师,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沉浸式文旅产业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北京中轴线数字多媒体总策划(2022年)、BOE京东方苏州湾数字艺术馆总策展人(2022年)、腾讯“流动的边界:艺术科技展”总策展人(2020年)、“数字艺术中国巡展”总策划(2009-2011年)。
周箫,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沉浸式文旅产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万娱引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与总导演,中国线下文娱产业重要推动者,知名沉浸式演出导演。在其主导的《南京喜事》沉浸式戏剧项目中,通过创新叙事方式与互动体验设计,吸引大量游客,成为国内沉浸式演艺经典案例。
李咏,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沉浸式文旅产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环球魔力(成都)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沉浸式实景文娱先锋人物。其带领团队打造的沉浸式剧场储备剧本近400个,创建的沉浸式场景入选“2023年度虚拟现实先锋应用案例”;在丽江打造的序山海沉浸式文旅项目,以茶马古道文化为主题,通过实景剧本游等形式,实现文旅深度融合。
李绍杰,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沉浸式文旅产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北京谜境时空合伙人、北京爱娲数字科技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体验设计师、导演、系统架构师。二十年跨界从业经验涉及影视、游戏、沉浸式文旅体验、人工智能领域,如参与“故宫以东”城市文化互动平台设计开发,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游戏化系统,创新文旅商业体验。
王启楠,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北方沉浸式创作设计中心沉浸式文旅研究院院长,知名文旅策划师、商业策划师。策划打造运营天津“津沽旧事”沉浸式文旅街区;运营策划天津张园、曹禺故居等故居类景区文旅业态;受邀担任南京“大梦·红楼”沉浸式演艺前期运营规划总监。兼任天津民建南开区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天津民建南开区文教支部副主委、天津南开区新阶层人士新联会副秘书长。
李金林,艺识流数字艺术机构创始人,交互叙事策展人、制作人,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沉浸式文旅产业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国际文化区协会GCDN中国顾问、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沉浸产业专委会委员、国家文化大数据建设《文化体验体系建设标准》参编专家,其主导创作的北京世园公园植物馆“植物历险记”沉浸式探索体验展入选联合国UNESCO ICCSD示范案例。
更多信息请关注“沉浸城市”公众号(Immersive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