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Code 中 Python 文件与 Jupyter Notebook 实战讲义
前言
在数据科学、软件开发等领域,Python 文件(.py)与 Jupyter Notebook 文件(.ipynb)是最常用的两种文件格式:前者适合编写结构化程序、模块封装;后者支持 “文本 + 代码 + 输出” 的交互式编辑,便于数据分析、实验记录与成果展示。本讲义将从环境搭建→基础操作→进阶功能→实战技巧四个维度,详细讲解在 VS Code 中高效使用这两种文件的方法,兼顾新手入门与进阶需求。
第一部分 前期环境准备
在使用 Python 文件与 Jupyter Notebook 前,需完成 VS-Code、Python 环境及必备插件的配置,这是确保后续操作顺畅的基础。
1.1 安装 VS Code
1.1.1 下载与安装步骤
下载渠道:访问 VS-Code 官方网站(https://code.visualstudio.com/),根据操作系统(Windows/macOS/Linux)选择对应版本。
“将 Code 注册为受支持的文件类型的编辑器”:双击.py/.ipynb 文件可直接用 VS Code 打开。
1.1.2 首次启动基础设置
首次打开 VS-Code 后,建议先完成两项基础配置:
设置中文界面:
- 点击左侧 “扩展” 图标(四个小方块),搜索 “Chinese (Simplified)”,点击 “安装”,重启 VS Code 后自动切换为中文;
调整界面主题:
- 点击左下角 “管理” 图标(小齿轮)→“颜色主题”,推荐新手选择 “Light+(默认浅色)” 或 “Dark+(默认深色)”,避免视觉疲劳。
1.2 配置 Python 环境
Python 文件与 Jupyter Notebook 的运行依赖 Python 解释器,需先安装 Python 并配置环境变量。
安装 Python
下载 Python:访问 Python 官方网站(https://www.python.org/downloads/),下载 3.9 及以上版本(推荐 3.11,兼容性好);
务必勾选 “Add Python.exe to PATH”(自动配置环境变量,避免后续手动设置);
选择 “Customize installation”,保持默认组件(尤其 “pip” 必须勾选,用于安装 Python 库);
验证 Python 安装:
打开终端,输入python --version(Windows)或python3 --version(macOS/Linux),显示 Python 版本(如 3.11.4)即成功;
输入pip --version,显示 pip 版本(如 23.1.2)即成功(pip 是 Python 的包管理工具,用于安装 numpy、pandas 等库)。
1.3 安装必备插件
VS-Code 本身不支持 Python 与 Jupyter 功能,需通过插件扩展。在左侧 “扩展” 面板(快捷键Ctrl+Shift+X)搜索并安装以下插件:
|
| |
---|
| 提供 Python 语法高亮、代码补全、调试、库导入提示等基础功能 | |
| 支持在 VS Code 中创建、编辑、运行 Jupyter Notebook 文件 | |
| 增强 Python 代码补全(支持类型提示、函数文档)、错误检测,提升开发效率 | |
| 可视化查看 DataFrame 数据(支持筛选、排序、统计摘要),适合数据分析 |
|
| AI 辅助编程(生成代码、修复错误、优化逻辑),需 GitHub 账号(首月免费) | |
| 自动格式化 Python 代码(符合 PEP8 规范),保持代码风格统一 | |
插件安装与验证
安装方法:在扩展面板搜索插件名称,点击 “安装”,无需重启 VS-Code 即可生效;
验证 Python 插件:新建一个.py 文件,输入import pandas,若没有红色波浪线(且有 “安装 pandas” 的提示),说明插件正常工作;
验证 Jupyter 插件:新建一个.ipynb 文件,若能看到 “+ Markdown”“+ Code” 按钮,说明插件正常工作。
第二部分 VS-Code 中 Python 文件(.py)的使用
Python 文件(.py)适合编写完整程序(如脚本、函数、类),支持模块化开发与批量执行。本节从 “新建→编辑→运行→调试→格式化” 全流程讲解操作方法。
2.1 新建 Python 文件
点击 VS-Code 顶部菜单栏 “文件”→“打开文件夹”,选择之前创建的项目文件夹;
打开后,左侧 “资源管理器” 会显示文件夹内容,方便管理项目文件。
- 方法 1:在左侧资源管理器中,右键点击项目文件夹→“新建文件”,输入文件名(如data_process.py),确保后缀为.py;
- 方法 2:按Ctrl+N新建空白文件,点击底部状态栏 “纯文本”,在弹出的 “选择语言模式” 中搜索 “Python”,再按Ctrl+S保存,输入文件名并添加.py后缀。
2.2 运行 Python 文件
VS-Code 提供多种运行 Python 文件的方式,可根据需求选择:
使用 “运行” 按钮(简单直观)
点击右上角的 “运行 Python 文件” 按钮;
运行结果会显示在下方 “终端” 面板的 “Python” 标签页中。
第三部分 VS Code 中 Jupyter Notebook(.ipynb)的使用
Jupyter Notebook(.ipynb)是 “交互式计算文档”,由
Markdown 单元格(文本说明)和Code 单元格(代码与输出)组成,适合数据分析、实验记录、教程编写。本节详细讲解其核心操作。
3.1 新建 Jupyter Notebook 文件
3.1.1 新建步骤
新建.ipynb 文件:
方法 1:右键点击项目文件夹→“新建文件”,输入文件名(如EDA_analysis.ipynb),确保后缀为.ipynb;
方法 2:按Ctrl+Shift+P打开命令面板,输入 “Create: New Jupyter Notebook”,自动生成 “Untitled-1.ipynb”,按Ctrl+S重命名并保存到项目文件夹。
3.1.2 选择 Python 解释器(关键步骤)
首次打开.ipynb 文件时,VS-Code 会提示 “选择内核”(即 Python 解释器),需选择之前创建的虚拟环境(如venv):
- 点击顶部 “选择内核”(或底部状态栏 “未选择内核”);
- 在弹出的列表中,选择 “Python 3.11.4 ('venv') - 本地”(“venv” 为虚拟环境名称);
- 若未找到虚拟环境,点击 “输入解释器路径”→“浏览”,选择项目文件夹下venv\Scripts\python.exe(Windows)或venv/bin/python(macOS/Linux)。
3.2 Notebook 核心操作:单元格管理
Notebook 的核心是 “单元格”,分为 Markdown 单元格和 Code 单元格,需掌握单元格的添加、编辑、运行、删除等操作。
3.2.1 单元格类型切换
新建单元格默认是 Code 单元格,点击单元格左上角的 “Code”,可切换为 “Markdown”;
也可通过快捷键切换:选中单元格后,按Esc进入命令模式,按M切换为 Markdown,按Y切换为 Code。
3.2.2 Markdown 单元格:编写文本说明
Markdown 是轻量级标记语言,支持标题、列表、公式、链接等,适合编写实验目的、步骤说明、结果分析。
Markdown 单元格操作
预览模式:按Ctrl+Enter或点击单元格右上角的 “对勾”,渲染 Markdown 为美观文本;
重新编辑:双击预览后的 Markdown 单元格,回到编辑模式。
3.2.3 Code 单元格:编写与运行代码
Code 单元格用于编写 Python 代码,支持实时运行并显示输出(如数据表格、图表),是 Notebook 的核心功能。
基础操作示例(数据分析)
方法 2:选中现有单元格,按Esc进入命令模式,按B在下方添加新单元格;
运行代码:
方法 1:点击单元格左侧的 “运行单元格” 按钮(▶️);
方法 2:按Ctrl+Enter(运行当前单元格,光标留在当前单元格);
方法 3:按Shift+Enter(运行当前单元格,光标跳至下一个单元格);
查看输出:运行后,单元格下方会显示输出结果(如df.head()的前 5 行数据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