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要求所有AI生成内容必须进行明确标识。针对这一新规,合肥日报对行业代表企业进行了专题采访,智灵动力CTO朱旭琪应邀发表观点。
朱旭琪在采访中坦言,短期来看;《办法》的实施的确对企业提出了一定的合规挑战。企业需投入相应资源进行技术改造和流程更新,包括在产品中增加双标识功能、更新用户协议、开展内部自查与系统迭代等。
他以语音技术为例解释道:“语音技术企业需在音频首尾添加语音提示,并在元数据中嵌入来源信息,这些步骤均一定程度上增加研发与运维成本。”
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朱旭琪认为,《办法》带来的统一标准将显著降低多平台适配的复杂性,有利于提高内容创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有效减少企业因标准不一而面临的合规风险与成本,为产业公平竞争和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当被问及智灵动力的现有业务是否已涉及内容标识时,朱旭琪透露,公司早在《办法》出台前就已具备相关意识。“此前在向客户提供AIGC视频内容时,我们已在画面局部和片尾标注‘AI制作’,但当时用语尚未统一规范,甚至部分企业客户曾要求删除标识。”
他表示,《办法》的出台使得标识行为实现了标准化,显著提升了全行业行为的一致性,对行业规范化发展起到关键推动作用。
朱旭琪还特别强调,即便
AI生成内容经过人工二次修改,只要仍保留实质性AI贡献,就须继续标识。目前智灵动力在AI短剧和漫剧制作中均严格执行该标准,即便实拍剧中仅包含部分AI生成镜头,也会在相应段落做出明确声明。
《办法》的出台,既是对AIGC行业的一次规范,也是对技术创新与责任意识的双重呼唤。作为深耕人工智能内容生成领域的企业,智灵动力深刻认识到,技术的快速发展必须与伦理、合规同行。
短期阵痛,长远利好。我们坚信,唯有在规范透明的环境中,技术才能真正服务于人、创造价值。以“标识”为起点,AIGC行业正迈入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智灵动力也将持续推动技术迭代与合规建设,与业界同仁共同构建真正可信、可控、可用的AI生成生态。
未来已来,责任在肩。我们将一如既往,以技术践行责任,用创新引领未来。
图片源于Q仔互联网冲浪所得,若有侵权,后台联系,Q仔滑跪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