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所有版块导航
Python
python开源   Django   Python   DjangoApp   pycharm  
DATA
docker   Elasticsearch  
aigc
aigc   chatgpt  
WEB开发
linux   MongoDB   Redis   DATABASE   NGINX   其他Web框架   web工具   zookeeper   tornado   NoSql   Bootstrap   js   peewee   Git   bottle   IE   MQ   Jquery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算法  
Python88.com
反馈   公告   社区推广  
产品
短视频  
印度
印度  
Py学习  »  区块链

【独家】“蚂蚁上链”:不一样的蚂蚁金服,和它走出的大公司区块链之路 | 甲子光年

甲子光年 • 7 年前 • 616 次点击  

编辑:甲小姐  采访、撰文:火柴Q

设计:孙佳栋  微信公众号:甲子光年(ID:jazzyear)


区块链行业现在就像一头潜游的巨鲸,在它真正浮出水面之前,你不会知道有多少人已与它同行。

业内人士称,2018年,所有互联网大公司都会入场区块链。更准确地说,是大家都蓦然发现:“原来你也在这里”。

腾讯和百度已在2017年发布了自己的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平台,京东即将在今年3月正式启动区块链加速器计划,小米也在近期发布区块链岗位高薪招募信息……

在所有跃跃欲试者中,阿里系表现最为强劲。实际上,蚂蚁金服早在2015年就成立了区块链小组。据知识产权产业媒体IPRdaily联合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阿里巴巴以49件专利申请总量排名全球第一——而这些专利全部出自蚂蚁金服

“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前十位


近期,「甲子光年」在杭州独家采访了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团队。

其负责人张辉(花名“盛楚”)告诉「甲子光年」,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是“信任的连接器”,而蚂蚁金服区块链团队的愿景是“打造生产级的信任连接基础设施”。

过去14年,阿里生态体系内的蚂蚁金服做出了国民级应用支付宝,并在支付、微贷、保险、信用安全等领域不断完善金融生态,背靠大阿里巴巴体系在电商、物流领域的丰富积累,为区块链培育好了土壤。

借助区块链,蚂蚁金服的愿景,是把“信任”体系从线上的电商、支付、信贷等场景,进一步全面推进到数据、资产、物理世界的万物互联和多方协同——这和支付宝最初要解决的信任问题一脉相承。

蚂蚁金服的探索,是大公司在区块链领域发力的一个典型样本。




缘起:从“黑客马拉松”到技术实验室

邱鸿霖,花名“希批”,是蚂蚁金服的一位90后工程师。最近他发了一篇相亲帖,第一个月里无人问津,而当他在介绍中加了“区块链工程师”后,几天内却收到了200多条女孩儿的私信:

“你有比特币吗?你挖矿吗?你们工资发人民币还是比特币?”

希批和区块链结缘,源于蚂蚁金服在2015年组建的一个内部兴趣小组。彼时,区块链概念还只是国内科技圈内的小热点。

2016年,这个兴趣小组参加了公司内部黑客马拉松挑战赛,48小时不眠不休,实现了一个区块链公益善款追踪应用的POC(概念验证)

DEMO模拟了一个公益机构、数位捐款者和受捐人,链路并不长,但能整个跑通,实现了捐款信息流的步步追踪,记录完全公开、透明、不可篡改、不被中心控制。

希批和同事们的探索是区块链在蚂蚁金服内部自下而上的萌芽。与此同时,蚂蚁金服在战略层面也开始自上而下地关注区块链。

如今担任蚂蚁金服区块链团队高级产品经理的胡丹青(花名“旦华”),正是在2016年6月前后开始研究区块链。一次周会上,当时在战略部任职的旦华和技术部门一碰头,发现两边都在关注区块链:两条探索线由此交叉,行动开始加速

“支付宝是解决用户支付的信任问题。很快我们就发觉,区块链技术也是关于信任的,是一个用技术形成信任的方式。” 旦华告诉「甲子光年」。

此次周会的1个月后,希批和其他几位工程师就半职做出了蚂蚁金服区块链第一个真正落地的应用——“听障儿童重获新声”公益善款追踪项目。此项目由蚂蚁金服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合作,实现了对每一笔善款的全程信息追踪。

当时,该项目被打上区块链标识,放在移动端支付宝捐赠平台最显眼的位置,马上成了整个平台上流量最高的公益项目。“听障儿童重获新声”最终为10名听障儿童筹到了19.8万元,将近5万人参加捐款。

 “听障儿童重获新声”项目捐赠信息追踪

到2016年底,蚂蚁金服区块链团队正式成立,组织架构由虚转实

2017年2月,随着蒋国飞加入蚂蚁金服,担任蚂蚁金服副总裁并成立技术实验室,区块链团队被纳入到更加专注前沿技术研究的“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体系。

此前,蒋国飞是日本电气(NEC)副总裁,分管NEC美国研究院、欧洲和全球研发,有带领全球150多名前沿研究人员的研发和管理经验。

至此,历时半年,在无心插柳的技术挑战与整体战略布局的双向推进下,区块链在蚂蚁金服内部终于由最初的 “虚线组织”变成了公司着力投入的重要技术方向,“姐夫”蒋国飞如今也越来越多地在公开场合谈论蚂蚁金服区块链。


打法:“生产级的联盟链”

在蚂蚁金服杭州总部黄龙时代22楼“光明顶”会议室里有一幅漫画,画的是两只小蚂蚁在星空下,这幅画叫“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蒋国飞告诉「甲子光年」,这八个字刚好可以形容他对区块链团队的定位。

仰望星空,是因为区块链技术有无限潜力。

蒋国飞认为,区块链将成为比AI影响更为广泛的技术。理由是:以往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一个重要区别是,物理世界真实存在,无法凭空消失,但数据可以被删除、更改或复制,且不留痕迹;而区块链技术,能让数字世界像物理世界一样真实可信,实现数据共享和一致性,未来能在此基础上实现共享决策、智能合约,空前提高效率。简言之,区块链技术会成为未来数字社会的信任基石

脚踏实地,是现在必须“保持敬畏”,因为目前技术仍处于前期攻坚阶段,仍有许多瓶颈等待突破。

阿里及蚂蚁金服本身的业务和区块链技术的亲和性在于,区块链技术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交互,而阿里本身的电商、物流系统,蚂蚁金服在支付、资金流上的业务都能与区块链技术产生广泛联动。

蚂蚁金服区块链并未涉足虚拟数字资产,与通证(Token)、数字货币都保持着距离。目前,蚂蚁金服区块链的所有落地场景都瞄准“生产级的联盟链”。

区块链团队负责人盛楚曾有丰富的P2P(点对点网络)经验,他告诉「甲子光年」,现有的网络主要是实现信息交换,而区块链的核心价值是“价值交换”,这个价值不应是虚拟价值,一定要对应到实际的线下物理资产的价值:

“不是去创造一个新的东西,在这个已有世界里建立信任就需要解决太多问题了。”

几个例子可以清晰地体现蚂蚁金服“生产级的联盟链”的做法:

去年11月,雄安新区宣布与蚂蚁金服签署合作协议,区块链技术是其中的重头戏,蚂蚁金服将承接数字雄安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作为平台支撑的第一个民生应用-雄安新区区块链租房平台,是蚂蚁金服“注重真实价值交换”的区块链技术价值观的一个很好体现。

有媒体称,这是国内首个区块链租房平台,开启了政府主导的“国家队”模式。平台上公开的挂牌房源信息、房东房客的身份信息、房屋租赁合同信息将得到多方验证,不得篡改。蚂蚁金服为这一应用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持。

雄安新区的项目,契合于蚂蚁金服区块链团队对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定位:连接信任的基础设施。

在其他场景上,蚂蚁金服区块链已着力开发了两个落地应用:善款追踪和商品溯源

这两个应用的开发过程,体现了大公司发展区块链的一种典型路径——既有技术团队,也有现成的应用场景,二者相辅相成。

善款追踪的场景如前文所述,来自蚂蚁金服内部:在希批和同事们于2016年7月上线的公益项目的基础上,区块链团队进一步探索善款追踪的产品化,到2017年3月,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全面引入区块链技术,所有捐赠数据上链。截止2018年1月,被区块链技术记录的捐赠信息,已涵盖2100万用户向831个公益项目捐款的3.67亿元,捐赠人次达到2.2亿。

商品溯源的场景来自阿里生态:2017年3月,天猫开始为澳大利亚、新西兰进口食品的防伪、溯源寻找新的技术方案,蚂蚁金服的区块链探索正好可以解决此类问题。经过基础研发、概念验证、节点部署、测试等一系列流程后,溯源项目在2017年9月上线。整套技术方案也结合了物理防伪技术,保证上链的虚拟数据和实物对应。

消费者现在可以通过扫描澳新进口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看到商品在海外通过质检、经过海外仓、国内保税仓、在天猫销售及中途的各种物流信息。

2017年10月,区块链技术团队进一步把这套技术方案对外输出,用于茅台酒的溯源

商品溯源应用,寄托了蚂蚁金服区块链团队“一物一码”的设想:未来所有社会商品从生产、流通到销售的各环节信息都能上链,所有人养成正品溯源的心智——就像现在大家都习惯“扫一扫支付”,未来则会习惯“扫一扫溯源”

商品溯源将是蚂蚁金服区块链团队在2018年继续着力拓展的场景。而掌握了商品流转的真实、实时信息后,再切入供应链金融,甚至重塑生产、供应体系,都将水到渠成。

盛楚告诉「甲子光年」,接下来,他们也将打造区块链BaaS平台。

高级产品专家旦华打了一个比方:这就像是造一个地基,并做好三通等基础设施服务,在这个地基上,可以造各种房子,也就是具体的应用。未来进一步做“跨链”技术,则是把不同的地块用各种交通方式连接起来。

据旦华透露,整个阿里内部包括蚂蚁金服内部,“已经有一些场景在排队”,而在蚂蚁金服区块链团队的设想中,未来应用层也会开放给其他机构和团队。


蚂蚁金服技术大战略:“BASIC+连接+风控+信用”

2018年2月上旬,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的年会在杭州龙井举行,盛楚和研发物联网技术的负责人合唱了一首《牵手》,寓意是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等技术结合,将对应多种多样的场景。在未来的“万物互联”的时代,自动的价值交换正是区块链技术的一个核心应用。

“姐夫”蒋国飞在年会上给区块链整体团队包了一个大红包,希望团队新一年“做到国际领先”,可以提供全力资源支持。

年会上,蒋国飞再次提到了蚂蚁金服CTO程立在去年11月披露的蚂蚁金服整体技术布局——BASIC战略,这是理解区块链技术在蚂蚁金服业务构架中的关键。

BASIC+连接+风控+信用的这张大地图,是蚂蚁金服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得出的金融科技最核心的东西。”程立说。

蚂蚁金服CTO程立在2017ATEC大会上披露BASIC战略


BASIC指代五种技术方向:区块链(Blockchain)、机器智能(AI)、安全(Security)、万物互联(IoT)和云计算(Cloud Computing)。

金融科技需要突破的问题是:计算、金融级别的机器智能、可信的数字身份和数字的安全可信。区块链技术将在解决“数字的安全可信”上做出很大贡献。

在这五项技术合力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将更好实现“连接”、“风控”和“信用”这三大金融服务功能。

据盛楚介绍,目前蚂蚁金服区块链的技术突破主要在两个方面:部署和性能。

在部署上,澳新食品溯源项目中,他们遇到一个实际问题:跨境部署节点有延迟。澳洲和中国的节点相距8000公里;而且这是一个非对称部署,因为中国节点多、澳洲节点少,会导致“网络倾斜”,澳洲的节点会成为网络中的落后节点。蚂蚁金服区块链团队后来成功解决了250ms通讯延迟及网络不平衡的技术挑战。

“生产级可用的基础设施,会有很多具体的要求,这不是实验室里自己做一个小的验证能够摸到的。”盛楚告诉「甲子光年」。

据他所知,现在做区块链溯源的团队中,做内部测试的很多,做跨境部署测试的不多,而真正有生产级区块链部署经验的团队凤毛麟角

“我们很幸运,既有资源投入技术研发,也有对应的场景。”盛楚认为这是技术取得突破的关键。

在性能上,蚂蚁金服在共识算法的实际测试中,已实现了25000+TPS(每秒处理事务数)。目前,1000TPS是普遍的行业瓶颈。

蚂蚁金服区块链团队对TPS的突破同样有内部场景驱动。未来商品溯源如果要发展到“一物一码”的阶段,每秒需要处理的事务是海量的。

而在高频支付场景中,以2017年的双十一来说,支付宝的每秒支付峰值数是25.6万笔,即需要25.6万的TPS。

在2018年,结合场景需求,蚂蚁金服区块链团队将着力啃以下的技术难题:

一是争取实现联盟链的实际场景中,100到1000节点的大规模生产级部署。目前行业内,在性能不显著下降的情况下,节点数的极限不超过100。

另一个方向是隐私相关的技术,寻求通用型的隐私保护解决方案,这是未来探索金融级服务时的关键技术挑战。

蚂蚁金服区块链团队的优势是,场景和技术有很好的联动性;同时公司内除区块链技术外,也在同时研发物联网、AI等前沿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未来将需要多种技术的结合。

挑战是,在大公司体系下拓展新的技术方向,对技术团队间、技术团队与业务团队间的“牵手”合作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行业的异常火热,也使招募人才成为一个持续性难点。大公司的光环不一定比得过新锐公司的锋芒——毕竟2017年以来,发币、建项目、写白皮书……名利骤起的方式很多,但盛楚告诉「甲子光年」,这也正好是一个“过滤器”:

“我们很看重气味相投,需要有足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对技术本身有热情。想快速捞一票的肯定就流出去了,也不是我们希望一起做事的人。”盛楚说。


看清现实:此刻仍是“区块链前商业期”,没有捷径可走

把蚂蚁金服为代表的公司区块链路线和社区公共项目做比较,可以看到两种塑造未来的路径:前者强调改进和解决已有问题,是“改革派”;后者从技术和激励机制同时入手,强调变革生产关系,是“革命派”,一些项目的愿景甚至包括颠覆整个“公司体系”。

作为改革派的代表,蚂蚁金服等大公司的尝试更稳健、保守,与监管政策的摩擦力更小,这是他们的优势,同时也是他们无法甩开袖子走“野路子”的限制。

但不管是改革还是革命,面对旧有体系,二者同站在创新阵营。在现阶段,创新者内部虽观点各异,共识却远大于分歧:他们都在积极的推进技术突破、探索应用场景,用自己的方式和理念加快技术落地。

阿里巴巴参谋长曾鸣认为,今天仍处于“区块链前商业期”,从基础设施到真正大规模应用的爆发,至少还需要两三年时间;“区块链能挑战BAT吗?”是一个错误的问题,因为“在雅虎时代思考Facebook是毫无意义的”,任何颠覆性的创新都来自边缘突破。

换言之,我们现在已经看到的绝大部分项目——无论是高调推进的创新项目,还是步步为营的巨头探索——可能都会成为大时代前的“炮灰”,要做好二次创业、重新再来的准备。

回顾阿里和其他巨头的发展历程,本就是一个个边缘突破的典型案例:淘宝早期是边缘人群用小众方式购买边缘产品的平台。支付宝最初只是少数人的选择,而且像现在许多漏洞百出的区块链项目一样,十分不完善,甚至直到2009年,PC端快捷支付的体验都并不友好,支付成功率一直无法突破80%。

仅仅5、6年前,如今我们无法离开的扫一扫支付方案在蚂蚁金服内部也是不被看好的边缘技术,在经历一段沉寂后,才终于伴随防盗刷技术的完善和智能手机的大范围普及于2013年前后重新崛起,成为大势。

经历过这一切的蚂蚁金服应该最明白这个道理:技术很公平,每一个真正的辉煌的高光时刻,必是所有先决条件同时齐备的时刻,缺一环都行不通。区块链应用面前,同样没有捷径可走。

在2016年底,希批在蚂蚁金服第一个区块链应用——公益善款追踪应用正式产品化时,把前期所有参与者的信息记录进了第0号区块中。

这是一份长长的名单,包括最初参加黑客马拉松的团队,在整个项目还是半职运转时参与的产品经理等……这同时是一份没有核心高管的名单,它为蚁金服内部的又一次“边缘突破”故事写下了一个不可篡改的开头。

对于关注区块链的人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很多“边缘突破”可能正在此时埋下最初的伏笔。

而区块链最吸引人的地方恰恰是,不论最终成败,最初的边缘探索者们将在数字世界里永远留下自己的姓名。


END.


今天看啥 - 高品质阅读平台
本文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DNXnOwAldT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7961
 
616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