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会说,我的公司在乎速度,我创建了一个 web 应用程序,需要在毫秒内响应,或者说客户会取消下单因为我们的应用太慢了。我并不否认速度不再重要,我想说的是速度并不是你最昂贵的资源,最昂贵的是你的时间,或者你公司抢占市场的先机,也就是说你的编程速度是最昂贵的资源。
2. 微服务的流行。
像亚马逊、谷歌、奈飞等公司都知道快速行动的重要性,他们创建的业务系统可以快速部署和创新,微服务是其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不讨论是否该使用微服务,但至少亚马逊、谷歌、奈飞觉得应该使用微服务。而微服务本来就慢,本来一个调用一个函数搞定,现在搞调用一个网络接口。一个函数也就若干个 CPU 周期,而一个网络接口却是 TCP 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如果假设一个 CPU 周期是 1 秒的话,那么从加尼福利亚到纽约的网络访问时常则是 4 年。微服务最大的缺点就是慢,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快速出产品,快速上市。微服务的流行正说明,产品迭代开发速度比程序的运行速度更重要。
3. CPU 已不再是瓶颈。
如果你编写 WEB 应用,那么 CPU 的时间已经不是瓶颈。还是刚才的例子,如果假设一个 CPU 周期是 1 秒的话,那么从加尼福利亚到纽约的网络访问时常则是 4 年,比如说同一数据中心内部的网络通信大约 3 毫秒,这相当于人类的 3 个月,假设你用其他较快的编程语言 X 响应一次请求需要 100000 个 CPU 周期,这相当于人类的 1 天,也就是说总的响应时间是 3 个月+ 1 天。现在,就算 Python 比 X 慢 5 倍,也就是说总的响应时间是 3 个月+ 5 天,你觉得区别大吗?假如需要 3 个月后才能收到快递,那么再多等个四天,基本上没有多大关系。
这就意味着,即使 Python 有点慢也没关系,也就是说语言的速度( CPU 时间)几乎不是问题,Google 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发表了论文[https://static.googleusercontent.com/media/research.google.com/en//archive/sawzall-sciprog.pdf],大致意思如下:在高吞吐量环境下使用解释型语言看起来很矛盾,但我们发现 CPU 时间极少是限制因素,编程语言的可表达性意味着大多数程序都很小,大部分时间都是花在 I/O 操作和本地运行时代码上,此外解释型语言在允许我们将计算结果分布到许多机器上很有帮助。
4. CPU 时间就是瓶颈怎么办?
你可能会说,我们遇到的问题就是 CPU 是瓶颈,导致 WEB 应用访问很慢,或者说语言 X 就是比语言 Y 快,没错,有时确实如此。不过,WEB 服务器的妙处在于你几乎可以无限制的进行负载均衡,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升级 CPU 或硬件,与你的时间相比,这些硬件非常便宜,如果一年节省你几个星期的时间,这足以支付增加的硬件成本。
此外 Python 还可以调用 C 语言或 Java 的函数,如果你觉得某一块慢,可以使用其他语言改写,再用 Python 调用,此外还可以了解下 Cython,可以把 Python 代码编译为 C 代码来提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