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所有版块导航
Python
python开源   Django   Python   DjangoApp   pycharm  
DATA
docker   Elasticsearch  
aigc
aigc   chatgpt  
WEB开发
linux   MongoDB   Redis   DATABASE   NGINX   其他Web框架   web工具   zookeeper   tornado   NoSql   Bootstrap   js   peewee   Git   bottle   IE   MQ   Jquery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算法  
Python88.com
反馈   公告   社区推广  
产品
短视频  
印度
印度  
Py学习  »  机器学习算法

杀手 AI 公式:“天网”=机器学习+区块链+物联网+无人机

AI时间 • 7 年前 • 790 次点击  
AI时间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 互联网研究家     | 研究君

随着AI的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忧心忡忡,他们担心的主要有两点:

1)AI会比人类更聪明

2)AI不再需要人类控制,甚至会反过来接管地球

霍金就曾今在接受BBC采访时说:“人工智能的成熟之日,就是人类的毁灭之时。”马斯克也曾说,他觉得AI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的生存威胁”。

目前的AI,玩游戏已经比人类玩得溜了,不管是国际象棋,围棋,还是电子竞技游戏。所以说,无论是计算机时代前后的游戏,AI都赢过人类。

过去几年中,AI的“大跃进” 让不少人在惊叹的同时,也开始冒冷汗:AI会不会哪天就取代了人类?

在电影《终结者》里,天网是人类创造的一个防御网络,但最终获得自我意识并倒戈对抗。

听起来像科幻,但科幻小说里机器获得自我意识,并对抗人类的场景,层出不穷。

我们都知道《终结者》里的天网,挑战人类的人工智能超级电脑,在产生自我意识后,天网决定毁灭大多数人,剩下一部分当奴隶。

在黑客帝国中,超级智能机器也成为了人类的主宰。

而在有名的《黑客》三部曲中,超级智能机器也接管了世界,但它们没有毁灭人类,只是把人类当发电机:为了使用人脑产生的电,把人放在舱里,沉浸在游戏世界或者虚拟现实(矩阵)中。

而在电影《沙丘》中,一台电脑都没有,人类经过培训,自己做电脑的计算工作。而且,在奥兰治天主教圣经里有一条最重要的律:尔不得制造映象人意识的机器。

为什么?因为在遥远的过去(对于21世纪,算是遥远的未来),人类曾经是超级智能的阶下囚。巴特兰圣战中,人类反抗并击败了Omnius,一台几乎全知全能、拥有无数分身的机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才有了这样一条诫律。

这类主题的科幻作品数不胜数,如果不是AI统治世界,就是机器人。美国军事科幻电视剧《星际大争霸》中,人类创造的机器人种族赛隆人,后来反叛并试图毁灭人类。最近描绘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纠葛的的影视作品也不少,比如《西部世界》和《银翼杀手》。

噩梦是否会成真?

我觉得,目前的AI想要这样一手遮天,把人类当奴隶和蝼蚁,能力水平还有点欠缺。

要完成杀戮和囚禁这样的任务,光是AI和机器学习方面的进步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其他计算软件和硬件领域都齐头并进。

另一方面,上述的领域确实也在快速进步,比如我们常听到的区块链、点对点技术、物联网、机器人和无人机。虽说AI统治世界道阻且长,但这些领域的迅猛发展,可以让噩梦成真的速度大大加快。

我们的世界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会进入科幻作品中噩梦般的未来呢?这条危险又黑暗的道路,得经过几个里程碑。

杀手AI的关卡

AI想要统治世界,得通过几个关卡。如果技术进步到了一定程度,这些关都过了,我们就真的应该像霍金或者马斯克一样担心了。

以下我列出的并非所有的关卡,技术发展过程中可能还要面对其他难关,但是以下是AI强大路上必须攻克的问题。

以下列出的四个关卡没有先后次序。为了让读者能将这些问题具象化,我决定继续援引电影的例子,并与现有的软件和硬件相比较。

第一关:AI和机器学习的应用不够广泛

目前大多数AI能实现的任务很单一,很具体。我们的很多活动都有AI可以做:打游戏、开车、预测股市走势、交流、分析影像、做诊断,但是没有哪个AI可以同时完成多项任务。

AI的发展有好几个浪潮:现在的AI是第二波,数据驱动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而第一波更倾向于启发式(指依据有限的知识和不完整的信息,在短时间内找到问题解决方案),未来的AI会结合以上两种方法和其他方法,变得更通用,应用更广泛。这个关卡会引发广泛的讨论:我们目前的AI和机器学习能走多远,现有的AI功能会广泛到什么程度。

第二关:AI控制物理世界的难易程度

我们目前的人工只能还只是服务器上运行的软件,不意味着它能意识到物理世界的存在,也接触不到武器,它不能控制机器人或者无人车,也不像《终结者》中的H-K机器人(天网的机器人士兵)。这个关卡会让我们联想到物联网,机器视觉和AI控制物理世界方面的问题。

第三关:关不掉的AI

某种程度上,这个关卡是我列出的4个中最重要的。只要人类没有走到关不掉AI的地步,就算AI不听话,开始谋反,我们手上好歹有个“开关”,不管是真的按下按钮关掉,还是需要毁掉有形的微处理器或者虚拟机软件。这个关卡引发的讨论主要在于:目前的AI都依附于某种形式的计算机技术,那区块链和点对点系统会不会就是某个关不掉的“天网”的前身?

第四关:具有自我意识、将保全自身视为首要任务的AI

这个关卡有点难定义。我们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什么叫“有自我意识”?什么叫“将保全自身视为首要任务”?AI还有那些任务和“观念”?AI不一定会有生存的意愿,这个关卡更多讨论的是AI和价值观。

让我们仔细探讨一下以上提到的关卡

第一关:功能从具体到通用——AI发展的浪潮

我很确定,目前这一波基于机器学习的AI,比起第一波基于启发和规则的AI,确实是很大的进步,但是还不足以带我们走向黑暗未来。

我在MIT读计算机系的时候,有人告诉我AI方面的研究,一开始的目标是找到与人类思维相仿的“规则”和“符号表征”。但是人类能识别规则以外的模式,但计算机做不到,所以这个目标很难达到。后来出现了模糊逻辑的概念,其中的规则变得不那么“非黑即白”。在八十年代,日本的科学家甚至预测,十年内,AI就能和人脑一样执行多种任务了。

然而,三十年过去了,我们才刚看见一点进步。现有的AI和机器学习的爆炸式发展,功劳比较大的是数据,而非规则。它们依靠的是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是 一种模仿人脑神经网络行为的逻辑系统。这类AI的前提不是规则,而是通过数据训练,执行某一项具体的任务。有了数据,模型可以改变神经网络中某些连接的权重。虚拟神经元的层数越多,数据组越大,模型产生的结果就越精准。

这类型机器学习对于图像识别很有效果,能识别手写体、某些具体物品的图片等。有些计算机也通过机器学习,下棋能赢过棋王。

虽然我们一般认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很通用,但是目前的大多数AI还是只能执行特定的具体任务。

无人车依靠的是巨量的来自真实世界的数据集,并结合受训是使用的数据和驾驶规则。但是谷歌在测试无人车的时候,发现这样的操作有个大漏洞:无人车确实遵守规则了,但是周围车上的司机不守规则!比方说,很少有司机看到“停”的指示牌,就完全停下来,于是无人车就等司机完全停下。

科幻作品中的大多数AI都已经过了这一关。而目前现实中的AI还没有克服这个问题。一个通用型AI,应该能通过图灵测试。

通用型AI不仅能在任何应用中有作用,甚至能自主学习,了解到训练数据之外的新信息,并且无需人类的监控。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机器人Data就是个通用型AI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机器人Data就是个典型的通用型AI, 拥有正电子大脑。而AI本身并不都是会主动学习,不断进化的。

什么时候能打通第一关呢?这个问题我也没有答案,但是我们可以料想,通用型AI应该是在多项任务上都受过训练,然后在某些具体任务上受训。或许就在未来几年,人类会有小的突破。但是要有Data这样的通用型AI,估计还要有几十年。我们或许需要第三波超越简单规则和简单数据集的AI。

第二关 AI能轻易地操控物理世界

《X档案》第十一季第六集有这么个场景:剧中的世界与现实的技术水平相差无几,但是里面的AI却展现出将自己与物理时间联系起来的可能。

剧中,史考莉和穆德被AI追踪,而这个AI能控制他们身边环境中的一切,包括无人车、冰箱、亚马逊的无人送货飞机,还有餐厅的机器人厨师。

目前,即使是已经与硬件一体化的AI,比如无人车,对于物理世界的存在,意识还是有限的,他们能根据自己意识的范围来下命令。这个领域的进步离不开机器视觉的发展,依靠的是相机和影像,以及对影像的解读(街道标识、衣服、房屋以及人)。

这个关卡,AI需要接触物理世界,让人自然联想到有形体的机器人,但是终结者、复制人和西部世界中的机器人,离我们还很远。

现在,很多有形体的机器人,功能都很单一,只能实现特定的任务。在现代汽车制造厂中我们能看到很多这样的机器人,做的是把汽车抬起、移动、放下之类的动作。这类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是有限的,仅限于完成既定任务。

能与物理世界交流的机器人不一定要“人模人样”,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 Dynamics)

就出过一些造型奇异的机器人,看上去更像动物,移动速度极快。波士顿动力公司曾被谷歌收购,现在归日本软银集团所有。

波士顿动力公司的四足机器人“大狗”移动速度很快

自动无人机或许是目前对环境“感知”最强的AI。在终结者世界中,天网负责指挥美国所有军事行动,因为它展现出了人类飞行员无法企及的效率。

现在的军用无人机是远程操控的,操控人员可能在地球的另一头。对于无人机操作员而言,这个过程跟玩电子游戏差不多。而我也已经提到,AI在玩游戏方面已经比人玩得溜了。而AI和无人机操作这两个领域的结合迟早有一天会融合。在未来,我们会有可以定位并且武装的AI,可以自主行动,无需人类干预。

我们什么时候能克服第二关呢?一年又一年,我们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我的猜测是,再过几年,最多十年,我们就会看到能通过机器视觉、机器学习,与物理世界产生联系的AI,它们经过训练,能够识别物理世界中的事物,并做决策。

AI什么时候会有获得武器的权限呢?普京已经公开说,拥有最强大AI的国家,就能统治世界。所以,估计不用等几十年,几年后,AI就能得到该权限了。

第三关 没有开关的AI

随着物联网和区块链的出现,要过这一关,难度有所增加。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机器人Data后脑勺上是有开关的。而且,Data允许皮卡尔上校和进取号上的船员在必要时,把它关掉。

在《终结者3》中,天网不在任何服务器上,也无法被关掉。

我再举一个科幻作品的例子,《终结者3:机器崛起》中,主角约翰康纳和终结者闯进了位于中国湖的控制中心,约翰希望能毁掉服务器。

他们进到控制中心之后,约翰意识到,仅仅摧毁服务器,是无法杀死天网的。

“天网出现自我意识之后,就把自己“扩散”到全球各地的几百万个服务器里。写字楼里的普通计算机,宿舍,到处都是天网的影子。天网成了网络世界的软件,没有系统核心,关不掉的。”

-约翰康纳, 终结者3

这才是天网让人胆战心惊之处——它已经成为了能在任何设备上运行、复制并传遍世界的软件,没那么容易,按下开关就消失。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带处理器、能够运行软件的设备加入进来。在HBO剧集硅谷奇侠传第四季的末尾,团队需要保存一些数据,本来这些数据是储存在地下室的服务器上,但是地下室出了问题,于是他们的AI决定将数据发送到3万台智能冰箱里,这些冰箱都连了网,可以保存数据。

听起来很巧妙,观众很容易联想到,设备有了处理能力,能够储存数据,而世界各地的设备千千万万,手机、冰箱和其他设备之间也能够相互传输数据。

电脑病毒程序,它们被设计出来,目的就是复制和传播自己。电脑病毒本身也是连着硬件的。如果病毒和电脑程序与具体的硬件绑定在一起,我们就能通过摧毁硬件来毁灭软件。通常,电脑病毒是用C语言写的,然后后在操作系统和硬件上编译。

如果我们真的写出了像天网这样的程序,要有同等的破坏力,这个程序必须在全球多个设备上都能运行,不是简单的关闭某个操作系统就能一了百了。

然后,区块链出现了。区块链的构建信任的基础,就是通过世界各地多个去中心化、点对点的计算机,复制同一个数据集和代码。

比特币的背后就是这样的技术:核心代码是C语言写的,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编译。只不过这些代码的功能很具体,只是将比特币从一个地址发送到另一个地址。

而Vitalik Buterian之所以离开比特币开发团队,成立以太坊,就是因为他觉得比特币平台应该有更完善的程式语言,能够在成百上千,甚至几百万台计算机上运行,创造一个虚拟主机(VM),一台“世界计算机”。在上世纪90年代,这个想法就有了,当时的人们想的是用Java作为通用语,作为作为虚拟主机,可以在任何设备上运行。而现在,其他智能合约语言和项目纷纷出现,目的都是打破以太坊的局限。

目前,以太坊虚拟主机没有突破虚拟世界的权限。但随着新的跨区块链、知晓互联网存在的编程语言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个领域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创新。也许未来会出现一个虚拟主机,能在世界各地任何计算机和设备上运行,不管它们装的是什么处理器。(某种程度上,这已经成为现实,但是物联网和手机配件方面仍有待提高。)

很多极客在看终结者系列电影时,都有一个疑问,“天网的编程语言是什么?” 我觉得应该是某种具有图灵完备性的语言(具有无限存储能力的通用物理机器或编程语言),能够在世界各处的设备上自动运行,同时,还能自我复制,复制出的每个版本都会走向同一个结论:毁灭全人类!

要想“杀死”这样一个程序网络,唯一的办法就是将运行这个程序的所有设备都毁掉。但是如果这个程序能在智能设备上自我复制,在智能冰箱、汽车等设备上运行,那“杀手AI”复制的速度,可能远远快过我们损毁这些设备的速度,这样,天网就有可趁之机了。

第四关:具有自我意识、并以自身生存为首要目的的AI

这一关可能是最难闯的一关,难就难在不好定义上。这个问题有两个部分。

就以电影《2001:太空史诗》这部电影为例,其中的计算机HAL 9000就出现违背命令的行为,当主人公Dave Bowman下关闭命令时,Hal就开始”叛变“,说出了有名的台词:”抱歉,Dave,命令无法执行。”

Hal不仅知道自己和Dave或者船体的一部分是独立的,它也将保全自身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而不是保护舱内的人。我们分开看看这两个问题。

自我意识。图灵是现代计算机的先驱,他对图灵测试的定义是:如果人类不能判断跟自己交流的是不是一台机器(或程序),就算通过图灵测试。如果人类和某台机器交流(通过键盘或其他方式),无法判断对方是机器还是人类,那么其中的AI就算通过了图灵测试。但是,定义本身没有明说什么叫“无法判断”,也没有描述无法判断的情况。

那自我意识到底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难定义。我觉得,测试AI或者某个电脑程序有没有自我意识,看的是它们能不能将自己视做独立于计算机里其他软件、硬件和物理世界的个体。

对于AI而言,没有其他关于自我意识的测试了,但是或许我们应该设立更多此类的测试,清晰地定义AI有什么样的表现,人类有什么样的回应,什么样的互动过程能说明某个AI具有自我意识。或许我们能给这个测试取个名字,比如Hal9000测试或者天网测试。

要真正过这一关,我们需要突破表面层次的自我意识。大多数计算机某种程度上都知道自己和其他计算机之间是独立的。但是,这个“独立意识”仅仅是建立在不同的IP地址,或者不同操作系统上的区别。

我记得自己第一次思考自我意识问,那还是在我在MIT参加编程竞赛的时候。选手们都要写程序,这些程序之间将在同一台设备决斗,最后剩下的程序就是赢家。

当时我想的是找出一个用最少代码赢得竞赛的办法,一天大半夜里,我灵光一闪,想道“假如我的程序能改写自己和其他程序,这样只需两步,它就能赢得决斗。所以,我的程序要能意识到自己是个程序(自己的代码是什么),能够改写自己,然后改写对方程序的指令(使其无法继续)。

这样的”自我意识“当然是很有限的。要说有真正的自我意识,一个机器人或计算机至少要比较接近Hal,有“身份”感。

那超级智能呢?这难道不算一关?

牛津大学的教授Nick Bostrom是在人工智能方面进行学术研究的先驱。他从好几个方面探讨了机器人如何能比人类更聪明以及其影响。在流行科学中,我们常听到“奇点”这个术语,指的就是计算机智能超过人类的时刻(最早由 科幻作家Vernor Vinge提出)。

我觉得这可能是危险的未来更显黑暗,因为这可能是杀手AI统治世界的一个节点。虽说进阶的AI更善于保护自己,它应该也会意识到毁灭人类对于自己没有好处,因为计算机网络毕竟还是要有人维护的。

一个武术教练曾告诉我,如果你要和一个黑带的选手对打,宁可和四段的黑带对打,也不要跟刚拿到黑带的人对打。当时我很疑惑吗,两者不是都能伤人吗?

没错,段位更高的对手比较能控制自己,不小心下手太重的可能性会比较小。而刚拿到黑带的对手,破坏力不小,但不一定有同等的控制力和经验,会不会在对打过程中不小心伤人,还说不准。

如果一个AI“经验”不足,但意识到要保全自身,那它可能会因此得出要毁灭人类的结论。也有可能由于某个AI的用途问题, 比方说操纵无人机袭击的AI,“保全自身”就是这个AI的“人设”,是写进程序“基因”里的。这类AI或许只知道如何应对武器威胁,对于其他物体就不够智能化。

开启第四关:AI的价值观

AI有自我保全的观念吗?如果有的话,这样的观念是如何写进其程序中的呢?

阿西莫夫曾提出机器人三大定律:

第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看到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第二、在不违反第一定律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绝对服从人类给与的任何命令;

第三、在不违反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尽力保护自己。

在阿西莫夫的作品中,这些法则就是机器人操作系统的基础。

那我们如何实现这3个定律呢?目前的AI不仅是受到代码的限制,而是经过数据集的训练。如果想让AI觉得人类值得保护,就得用有这方面特点的数据来训练它们,让它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但是训练数据可能是有缺陷的。我最近和一家AI初创公司聊了一下,他们用的训练数据是放射和其他X射线影像。他们提到,训练数据中,提供给机器学习AI的数据集中,高达10%的数据是有缺陷的。如果训练数据集有缺陷,又怎么能确定这样训练出来的AI,给出的结果没有缺陷呢?

我们什么时候能过第四关?在人类设立自我意识测试之前,我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但是有些AI已经写入这样的命令“如果看见人,就是用某种武器”。所以,可能几十年内,我们就能通过这个关卡。

结   论

确定AI的“价值观”可不是件易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第四关是最让人头疼的。如果某个AI过了这一关,觉得保全自身是最重要的,那我们不担心也不行了。

另一方面,如果只是一个机器人有这样的想法,毁掉它很简单,要么关掉,要么物理损毁。而如果我们面对是像区块链这样点对点计算、可自我复制、并在多个设备商可以运行的代码,要毁灭它就会难得多。

本文中提出的想法,可能听起来不现实,要发生也只会在未来,虽然现在的AI不像终结者中的天网那样,有权限接触武器,但是未来我们可能会往同样的方向发展。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前文中提及的某个关卡被突破,而是说,万一这些关卡某天都被突破,同时有人够聪明,把它们结合起来。如果我们通过了前三关,那AI出现价值观也是迟早的问题。这就会加速第四关被突破的速度,某个AI就有可能觉得保全自己比保全人类更重要。

那时,我们不害怕都不行了。

-END-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互联网研究家」,搜索「hulwang2046」即可关注。

AI时间
微信ID:aireport

今天看啥 - 高品质阅读平台
本文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rKH9CbSMyx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12396
 
790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