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所有版块导航
Python
python开源   Django   Python   DjangoApp   pycharm  
DATA
docker   Elasticsearch  
aigc
aigc   chatgpt  
WEB开发
linux   MongoDB   Redis   DATABASE   NGINX   其他Web框架   web工具   zookeeper   tornado   NoSql   Bootstrap   js   peewee   Git   bottle   IE   MQ   Jquery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算法  
Python88.com
反馈   公告   社区推广  
产品
短视频  
印度
印度  
Py学习  »  Git

TIGIT研发遇挫!罗氏、GSK、百济、信达、康方股价全线大跌!

医药经济报 • 3 年前 • 629 次点击  
点击↑“蓝字”,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5月11日,罗氏宣布了SKYSCRAPER-01研究的中期数据,其TIGIT抗体Tiragolumab联合PD-L1单抗Tecentriq vs. Tecentriq单药一线治疗PD-L1高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Ⅲ期临床,该研究未达到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共同主要终点。

 


今年3月,“Tiragolumab+Tecentriq”组合一线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Ⅲ期临床(SKYSCRAPER-02)未达PFS终点,就曾经引发行业关注。


彼时,由于SCLC分属恶性程度极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而占据肺癌超过八成比例的NSCLC,在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治疗选择方面有着特殊性,行业仍然对Tiragolumab用于NSCLC治疗的临床试验结果抱有期待。


然而,本次NSCLC临床试验结果,直接给乐观的行业预期泼了冷水。


对于肿瘤领域而言,小癌种的临床试验失败对产品未来的市场前景可能影响有限,大癌种的临床研发遭遇挫折,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研发决策,更可能让细分领域的行业前景变得不明朗。


随即,海外资本市场投资者纷纷对这一数据结果“用脚投票”。截至收盘,无论是罗氏、阿斯利康、GSK、BMS等大药企,还是iTeos Therapeutics、Arcus Biosciences、Agenus,股价均受到“TIGIT概念”影响直接崩盘。



本土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也未能幸免,以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复宏汉霖、康方生物等为代表的TIGIT药物研发企业,港股也大幅跳水。

 


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

TIGIT未来充满疑云


罗氏是TIGIT靶点领域的先行者,同时也是细分赛道上进展最快的“玩家”。2009年,罗氏斥资468亿美元收购了基因泰克,TIGIT靶点正是当时基因泰克研究的重点领域。


TIGIT主要在T细胞和NK细胞表达,它的作用机制和PD-1/PD-L1类似,都是通过抑制对应靶点的活性,让T细胞重新发挥功能。和PD-1/PD-L1这一对靶点一样,只要能够阻断TIGIT,就能恢复癌症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功能,靠免疫力杀死肿瘤细胞。


2020年ASCO期间,罗氏宣布了Tiragolumab在NSCLC的Ⅱ期临床CITYSCAPE试验中发现双免药物组合在PD-L1阳性肺癌患者产生较高应答率;同时,罗氏还宣布Tiragolumab单药治疗没有取得进展。这意味着,TIGIT单药基本丧失了继续开发的机会,而TIGIT与PD-1/PD-L1联合开发开始引发新一轮浪潮。



作为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巨头,默沙东也在2020 ESMO公布了初步的研究数据,由TIGIT单抗Vibostolimab和PD-1单抗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组成的复方制剂MK-7684A,正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


看到罗氏和默沙东在细分领域快速推进,TIGIT俨然成为了大热领域,头部大药企显然不愿意错过“后PD-1时代”的下一个市场机会,争相挥舞钞票扩大“朋友圈”:


2020年10月,阿斯利康宣布与Arcus Biosciences达成合作,启动一项注册性3期临床试验,评估Arcus的在研抗TIGIT抗体domvanalimab(AB154)联合PD-L1抑制剂Imfinzi(durvalumab),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领域的疗效。


2021年5月,百时美施贵宝(BMS)和Agenus宣布已经达成了一项协议,获得后者专有的双特异性抗体项目AGEN1777的全球独家授权。AGEN1777是一种潜在的“first-in-class”抗TIGIT抗体。


2021年6月,葛兰素史克(GSK)携超20亿美元入场,引进iTeos Therapeutics研发的TIGIT单抗EOS-448,此次合作是GSK首次进入TIGIT领域。


仅仅过了几个月,形势就急转直下。随着罗氏宣布SKYSCRAPER-02临床试验结果,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Ⅲ期临床试验中未达到试验主要终点,顿时引发行业地震。


针对Tiragolumab在CITYSCAPE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试验和临床试验和SKYSCRAPER-02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虽然Ⅱ期临床的成功不必然意味着Ⅲ期临床成功,但行业对于“双免”疗法的信心遭到了动摇。


彼时,业内专家分析指出,在非小细胞肺癌试验中成功主要基于在PD-L1高表达(TPS≥50%)人群受试者进行了筛选,将Tecentriq“单免”升级为“双免”进一步加强了免疫;而在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中,并未选择PD-L1状态,Tecentriq+化疗与化疗相比的试验结果并未有突出疗效,在此基础上再加TIGIT进行试验,结果显示,二者联用既不能提高患者的总生存期,也无法控制肿瘤的进展。


不难看出,行业内对于“PD-L1高表达(TPS≥50%)人群的筛选”仍然抱有预期,一方面,“T+T”双免疗法是“先成功(Ⅱ期)、后失败(Ⅲ期)”,成功和失败是否具有偶然性?同时,由于PD-1抗体药物在小细胞肺癌领域一直以来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突破,SKYSCRAPER-01聚焦PD-L1高表达(TPS≥50%)人群,并且围绕非小细胞肺癌,数据结果对罗氏和整个行业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然而,本次SKYSCRAPER-01给予了TIGIT领域重重一击。一直以来,罗氏引领了PD-L1+TIGIT的临床开发,Ⅱ期临床的数据曾经让业界对其给予厚望,但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两个大型Ⅲ期临床试验接连失利,TIGIT未来走向何方充满了疑云。


大型跨国药企纷纷“踩坑”,跟随美元蒸发的不只是市值,更是市场对于细分领域创新前景的重新估价。


“快速跟随”走到十字路口

Me-too要不要坚持到底?


作为PD-1之后最有可能开启免疫治疗新时代的热门靶点之一,除了跨国药企积极布局,快速跟进具有临床价值新药潜力的领域,中国本土医药创新企业的研发管线也能够看到TIGIT单抗的身影。


在国内市场,截至目前百济神州、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百奥泰、天境生物、康方生物、泽璟生物等药企已经躬身入局。

 

(不完全统计)


去年年底,百济神州以29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家TIGIT单抗的海外权益给了诺华,大幅提高了国产创新药license-out的“天花板”,引发行业轰动。


资本市场和创新研发,看的是临床需求前景,追逐的是市场容量预期,遵循这样的逻辑,创新药企在管线中持有TIGIT抗体产品,以往毫无疑问是企业创新实力的“加分项”,也是得到资本市场认可和溢价的重要途径。


然而,“原创新药与风险始终随行”这是医药研发领域亘古不变的真理。


面对先行者遭遇的重大失利,众多Me-too药物作为药企在IO研发管线争相布局的“香饽饽”,如今正在成为“烫手山芋”,TIGIT药物领域正在遇到的前所未有的阶段性信任危机,显然让市场对于TIGIT靶点的未来预期大打折扣。


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Biotech还是Biopharma,中国医药创新企业目前还处在快速成长期,与成熟的跨国药企不同,在抗击创新风险的层面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缺乏足够的商业化能力的情况下,研发管线任何一点儿“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对于跨国药企而言,产品管线庞大,靶点布局众多,一两个产品失败,可能仅仅是研发费用上的损失;然而,对于中国创新企业而言,一两个产品失败,就可能万劫不复!”


不过,风险也预示着机会。对于研发进展最快的头部跨国药企,失败的结果恐怕难以逆转,这或许也让后续跟进的中国Me-too药物存在成为First-in-class的可能。


但成为First-in-class又谈何容易?


至少在资本市场,信心丧失的后果已经开始显现。


对于中国医药创新企业而言,究竟是对靶点和产品充满信心,继续烧钱推进临床开发,还是静观其变,及时止损?


面对资本寒冬,如今这些企业已经站在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编辑:于成林

胜诉!跨国巨头侵犯华大智造专利!因美纳回应:一定会上诉!

PD-1“卷”不动了?信达销售额暴跌!君实靠新冠产品纾困?中国创新药企考验接踵而至

销售遇阻、团队裁员、CEO换人!“神药”或将退出舞台?

新规 | 药品网络销售、互联网医院严格监管


www.yyjjb.com.cn
洞悉行业趋势
长按关注医药经济报
《医药经济报》学术公众号
聚焦肿瘤学术前沿
长按关注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终端公众号
记录药品终端产经大事件
长按关注21世纪药店报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134275
 
629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