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所有版块导航
Python
python开源   Django   Python   DjangoApp   pycharm  
DATA
docker   Elasticsearch  
aigc
aigc   chatgpt  
WEB开发
linux   MongoDB   Redis   DATABASE   NGINX   其他Web框架   web工具   zookeeper   tornado   NoSql   Bootstrap   js   peewee   Git   bottle   IE   MQ   Jquery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算法  
Python88.com
反馈   公告   社区推广  
产品
短视频  
印度
印度  
Py学习  »  chatgpt

ChatGPT们红遍全球却不赚钱?每月亏损高达3000万美元

夕小瑶科技说 • 1 年前 • 256 次点击  

夕小瑶科技说 分享
来源 | 量子位
作者 | 丰色 萧箫
别看全球科技圈都在大模型上轰轰烈烈搞了这么久——做出来的热门产品居然还是赔钱的?!

就拿这里面最“得势”的微软来说,据华尔街日报爆料:他们那用户量高达150万的AI编程工具GitHub Copilot,平均每个月在每个用户身上都要倒贴20美元,最高能达80美元。换言之,微软自做出Copilot以来,光是一个月在它上面亏损就高达3000万美元,一年下来亏损直接过亿。

要知道,Copilot也不是能白嫖的,会员每月还得交10美元“使用费”呢。不止微软“表面光鲜”,谷歌、亚马逊、Adobe、Zoom等巨头也面临同样的窘境。除了给使用次数设限,他们还悄然提高会员价、或是“偷换”小模型……可谓想方设法地“找补”利润。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ChatGPT们为啥“不赚钱”?

原因或许可以从成本价值创造两个方面来找。最直观的,应该就要属成本了。一个是大语言模型运行所需的硬件、维护等各种技术成本。正如开头提到的,微软GitHub Copilot背后所需的运行总成本,甚至超过了平均每人每月10美元的会员费总价,而且还是两倍。这还是有会员收费的大模型产品,没有收费的那还得再上一个量级。据SemiAnalysis首席分析师Dylan Patel统计,OpenAI光是运行ChatGPT,每日投入的成本就可能高达70万美元

虽然说随着能源等成本的下降,未来大模型计算成本也会随之下降,但目前这一运行成本,依旧无法被会员价所填补。另一个则是宣传推广所用的版权成本。为了避免AI侵权带来的高额诉讼费用,不少公司已经开始“购买”名人形象和语音版权。这两天Reddit上一则很火的消息爆料,Meta正在为AI Chatbot背后的明星名人画像付大钱💰。明星们只需要配合Meta工作6小时,记录肖像等信息用于“和大众聊天”,最高就能获得500万美元的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类似的名人已经有28个,例如退役橄榄球球星Tom Brady被用于制作体育聊天Bot,而时尚模特Kendall Jenner被用于做成一个知心大姐姐的形象。但如此高昂的成本,似乎没有给AI和使用AI的公司带来想象中的“吸金力”。一方面,大语言模型给公司其他产品带来的“递增效应”没有想象中那么猛烈。情况或许可以从微软前段时间的财报情况窥见一斑。虽然说微软2023财年第四财季智能云部门的营收为239.93亿美元,相比上年同比增幅达到15%,但相比2022财年第四财季20%的增幅,增速变动并不大,反而还略有所下降。

虽然微软一直在强调“OpenAI使用了微软智能云服务”,但目前来看,这一举措带来的宣传效应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大语言模型自身的落地场景、应用价值也仍待挖掘。相比普通产品最高85%的留存和日/月活,用户体验过生成式AI产品后还愿意继续用、或是每天打开的比率都非常低,只有56%和41%:

这也意味着不少用户还没挖掘到生成式AI产品有必要使用的价值。而Nature在一项1600名科学家的调查中也发现,那些在研究中使用AI的科学家中,认为AI工具现在已是“必需品”的人只占4%……不过,这种不赚钱的困境,好像主要还是集中在ChatGPT这样的大语言模型产品上。同样以大模型为基底的不少AI绘画产品,目前已经赚上第一桶金了。

另一赛道上的AI绘画产品“火热”

就从最火的产品之一Midjourney来看,这家公司创造了非常夺目的成绩。Midjourney通过Discord提供服务,用户数一路飙升到近1500万。这样的它,在没有接受任何投资的情况且只有40名员工的情况下,就已成功实现2亿美元的年收入。俨然为AIGC领域中的现象级产品,也代表着AI绘画产品落地的成功。

而剖开来看,Midjourney之所以能成功,离不开他们清晰且坚定的定位,一开始就走闭源+付费模式;也离不开AI绘画技术成熟、产品本身质量够硬,这点从火爆出圈的Midjourney v5版本就不难看出。但要说最核心的成功因素,还是比起大模型,AI绘画的价值点简单又明确。对于最终买单的用户来说,不管是每月选择10美元还是120美元的套餐,他们都可以将作品拿去进行商业使用——从文章配图到游戏原画,AI绘画的产品都有立刻的用武之地,一部分画师失业真不是说说而已。不过,就像大模型一样,计算成本是其中一个占比非常大的制约因素。已经成功盈利的Midjourney就将90%的收入都用于提高计算能力。而AI绘画圈同样还算成功的Adobe Firefly,其实也是靠在算力成本控制上下了不少功夫。

他们提出了一个积分系统,免费账户每月25个生成积分,使用完以后可每月支付4.99美元再获得100积分。一旦用户用完这些额度,Adobe就会减慢服务速度防止算力过度使用。如CEO所说:

我们在努力地为用户提供巨大价值,但也要在成本方面保护自己。

也就是说,尽管AI绘画的落地比大模型成功一些,但眼下也有共同的问题。只不过对于大模型产品公司来说,他们要面对的更多。现在,在等待计算成本真正降下来之前、在用户真正大面积将兴趣转为“买单”操作之前,他们不得不采取各种花样百出的措施。比如:谷歌将一款AI助手的月会费从最开始的6美元提高到30美元;微软计划在Bing搜索中换用更便宜的来自Meta的开源工具;Zoom则在模型大小上做细化,根据任务难易灵活调用最合适的版本……当然,在这之中,相比不少巨头们还在拼命挖掘大模型本身的落地价值,“卖水人”倒是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这不,有网友调侃:

英伟达才是真正的赢家。

参考资料

 [1]https://www.reddit.com/r/technology/comments/173o3yl/meta_is_paying_the_celebrity_faces_behind_its_ai/
 [2]https://www.microsoft.com/en-us/Investor/earnings/FY-2023-Q4/press-release-webcast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163060
 
256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