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春来 与祂同行
深耕自己 滋养他人
♥
今日分享
每日长进,常沐爱中
真正的学习,是从理解开始
一、真正有效的学习,是“深度”而非“速度”
这几年陪伴两个女儿的学习,我越来越确认一个规律:
真正有效的学习,不在于“学了多少”,而在于“有没有学进去”。
尤其是进入初高中以后,学习任务加重,信息量剧增,很多孩子并不是“不努力”,而是陷入了“低效努力”的陷阱:
学得很快,忘得更快;
作业做完了,但考试不会;
背得滚瓜烂熟,却讲不出来;
题刷了上百道,还是不懂为啥这么做。
这些现象的背后,暴露的其实是:浅层学习过多,深度学习缺乏。
今天这篇文章,我分享一些自己的思考:
什么是“深度学习”?
孩子常见的“浅层学习陷阱”有哪些?
父母能如何帮助孩子转向“高效理解”的学习方式?

![]()
![]()
![]()
![]()
二、什么是“深度学习”?
首先我们来厘清一个概念:深度学习 ≠ 高难度学习。
它不是学得更难,而是学得更“进去”。
我所理解的深度学习包括以下三个核心过程:
✅ 1. 理解
不仅是“听过、背过”,而是真正明白“为什么”。
✅ 2. 连接
能将所学知识与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
✅ 3. 应用
可以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迁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这三点,组成了深度学习的基本能力:理解 + 连接 + 应用。
举个例子:
妹妹在学习科学课“大气循环”内容时,起初只是在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蒸发-冷凝-降水”的流程。当她找我辅导时,我没有让她一遍遍抄写,而是带她看一些天气变化的视频,一边做图一边讲解现象。
她慢慢建立起整个气候系统的动态图景,并且在掌握之后,还主动讲给其他同学听,帮助他们理解。
这不只是“学会”,而是“活用”。这,就是深度学习。

![]()
![]()
![]()
![]()
三、被动学习 VS 主动学习:你家孩子在哪一层?
1946年,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提出“学习金字塔”理论,将学习方式从被动到主动分为七级:
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后来用实验数据验证,结论非常震撼:
你会发现:被动听讲,记得最少;主动实践,记得最多。
这正是我一直在家中实践的“陪读逻辑”:不追求孩子“做了多少练习题”,而是关注“有没有进入深度学习模式”。

![]()
![]()
![]()
![]()
四、孩子常见的“浅层学习陷阱”
根据我多年辅导俩女儿的经验,总结出孩子常见的四种“低效学习模式”:
1. 背了很多,却很快就忘
特征:记忆短暂,无法迁移
原因:只在“记忆层”,缺乏理解、图像、应用支撑。
2. 书本题会做,换个题就不会
特征:机械刷题,无变式训练
原因:做题时没理解原理,只是靠模板套路。
3. 课堂听懂了,讲给别人却说不清
特征:自我感觉良好,讲解能力低
原因:输入多、输出少,缺少表达组织能力的锻炼。
4. 知识点彼此分离,“各自为政”
特征:数学和物理互不搭界,文史分得很开
原因:缺少系统连接,没有构建知识网状结构。
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调整,会在中学阶段越滚越大,最终影响考试能力、自主学习力与大学升学力。
参考《华爸|向下扎根,向上成长,不要让孩子浅层次的技能上过瘾》
五、从我和女儿的真实故事,看“深度学习”如何激发内驱力
【故事1】用“生活建模”教妹妹学数学
有一次妹妹学到“一次函数与图像”,她一开始就卡在了“斜率”这个概念上。
我没有直接讲题,而是拿出家里的旧照片,找了她在滑雪场的一张:她站在坡道上,背景是斜斜的山坡。我问她:“你觉得这个坡度算不算陡?坡度怎么算出来的?”
然后我引导她把斜率想象成“坡度”:就是高/宽,就是Δy/Δx。我们在纸上画出她的滑雪路线,用图表标出坐标点。
她“哇”地一声说:“原来这就是一次函数图像!这么说,滑雪和数学有关!”
从那天起,她记住的不再是冷冰冰的公式,而是“从坡道到函数”的连接,这就是深度理解带来的改变。
我家小姐姐前几年遇到数学难题,也会来找我辅导。
说实话,当时我有很多高中数学知识都还给老师了,但是因着孩子的需要,我就有机会重新拾起来,自学并与孩子多多讨论,鼓励她讲给我听。
【故事2】掌握大气循环后,她去讲给了同学听
还有一次,妹妹在科学课学“大气循环”: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她一开始觉得听不懂老师讲的抽象概念,就来问我。
我就陪她一起搜索网上的纪录片,找天气资料,甚至还画了思维导图,帮她构建整个循环系统。
如果时间多一些,我还想陪她做一些相关小实验。
掌握知识之后,她不仅能口头讲给我听,去到学校,她还主动帮助理解有困难的同学理解大气循环。
【故事3】妹妹画下神经系统结构,并在班上演讲
在一次关于神经系统的科学课上,她画了一张非常精致的海报,把神经元、电信号传播路径、脊髓反射等内容画成一幅图。
在车上,她还简单为我们讲解了这张图的内容。她最终在课堂上大胆分享,老师和同学都给了掌声,这次的科学课作业也得了满分。
我肯定孩子说:“宝贝,当你能把它讲给别人听时,你就真的学懂了。”


下面则是妹妹用艺术表现科学课的大脑功能介绍,这次演讲作业,也依旧获得了满分。

![]()
![]()
![]()
![]()
【故事4】常辅导同学学数学,成绩更好了
在高中阶段,我家的姐姐妹妹几乎所有数学考试都是满分或99分。
她们的秘诀,不是刷题,而是掌握了数学思维,并常常“讲给别人听”:
她们有时候会在考试前几天,主动组织小组复习,用她的“简单化方法”给同学讲题。
每次讲完,她们会发现:“原来我也还有漏的地方,但讲着讲着就通透了。”
因此,我们便常常鼓励姐姐妹妹去教导别人,在各样的服侍中成长。
讲给别人听,不只是复习,更是再次理解的过程。

![]()
![]()
![]()
![]()

![]()
![]()
![]()
![]()
六、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开启“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不是孩子自己可以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父母的引导。
以下是我在实践中总结的五个策略:
✅ 1. 引导孩子做“意义建构”,而非死记硬背
问他们:“这个知识和你生活中什么事情有关?”
✅ 2. 多画图、多整理,构建知识的“网”
用思维导图、图像笔记、流程图,帮助建立结构。
✅ 3. 鼓励孩子“讲给别人听”
可以是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同学、宠物都行,只要能输出。
✅ 4. 别只关注分数,要看到思维的成长
哪怕这次没考好,也要问:“你学会了哪些好的思维方法?”
✅ 5. 创造“类教室”的环境,而非监督空间
陪孩子学习时,不要只当“监工”,而是当孩子的“同学”或“教练”。
七、用“踏实 + 重复 + 长期主义”构筑孩子的学习底盘
说到底,真正高效的学习,不能靠捷径和速成,而是靠“踏实 + 重复 + 长期主义”。
踏实:愿意慢下来,理解原理,练稳基本功
重复:不是机械重复,而是带着思考的“变式练习”
长期主义:看的是三年、五年后的学习能力,而不是眼前的分数
这条路,可能看上去慢,但走着走着,孩子就能弯道超车了。
我见证了两个女儿通过这种方式成长为勤勉、稳重、有内驱力的学习者,今天也鼓励你:陪孩子一起,踏实向前。
参考前一篇文章《华爸|陪孩子这十几年,主打一个踏实 + 重复 + 长期主义》
八、最后的勉励:
亲爱的爸爸妈妈,
如果你也在为孩子的学习成绩焦虑,不如放慢脚步,问问自己:
学得深,走得远!
深度学习,不是捷径,但却是通往真正理解与成长的路。
它需要时间,需要方法,更需要父母在孩子身边,成为孩子学习路上的同行者。
为这个主题,我这周开始录制爸爸视角的第一门课程,到今天已经完成两节课的录制:
愿我们都能成为孩子深度学习的引路人,让他们一生受用。愿我们的孩子,可以靠深入理解、持续练习、内在动力,走向更远的未来。
这是“深度学习”的力量,也是“深度陪伴”的祝福。
与大家共勉!
💗 如果你想更系统地帮助孩子从“表层学习”走向“自律稳定和内在驱动”,欢迎参考婉妈的课程: 《从“被迫学”到“主动学”》
六节课系统帮你看清孩子表面拖延、浮躁、应付的背后原因,教你用信心与策略,帮助孩子建立学习节奏、内驱力与方向感。

![]()
![]()
![]()
![]()
![]()
![]()
![]()
课程将带你:
不再用“提醒+监督”来催学,而是唤醒孩子的学习动机;
帮助你不再抓成绩,而是看到孩子“为谁而学”的生命意义;
把“写作业”变成一次次信任、对话与生命塑造的机会。
看见学习不是竞赛,而是回应生命呼召的旅程。
如果这篇文章让你重新找到一点点力量与方向,欢迎转发给你身边的朋友们:
愿你我成为有耐心的园丁,而是陪孩子一起把根扎进那永不枯干的活水源头。![]()
![]()
![]()
![]()
![]()
![]()
![]()
![]()
![]()
![]()
![]()
![]()
![]()
![]()
![]()
![]()
![]()
![]()
![]()
![]()
💗 关于我们网站的VIP会员卡

![]()
![]()
![]()
![]()
![]()
![]()
![]()
![]()
![]()
![]()
![]()
![]()
✅ 比起单门课程的订阅,非常实惠。
可一次性订阅我们网站上的所有线上课程,包括亲子英语启蒙、时间管理、情绪教育、婚姻家庭、生命成长等专题课程。
✦ 婉妈作为帮助者的角色
为了减轻我的经济负担,她还组织了优质食材的团购活动,祝福许多家人。
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加入婉妈的社群大家庭哦。
在此,也感谢每一位朋友的信任和鼓励,让她能够勇敢分享。
扫下面二维码,既可以阅读婉妈精心挑选的健康食材和生活好物

![]()
![]()
![]()
![]()
![]()
![]()
![]()
![]()
![]()
![]()
![]()
![]()
![]()
![]()
![]()
(公众号的文章留言都是平台自动精选,所以大家留言时要避免使用敏感词汇,否则就都会被不见了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