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学习  »  chatgpt

重磅调查:62.9%的中国医学生在用ChatGPT,但76.9%担心被误导!

Hanson临床科研 • 2 周前 • 24 次点击  

关键词:#职业专栏 #Healsan医路成长 #Hanson临床科研


凌晨三点的医学院图书馆,电脑屏幕的冷光映着发红的眼睛。你卡在一篇文献综述的结论部分,PubMed翻烂了仍无头绪。此时,一个对话框弹出:“需要帮忙梳理研究方向吗?”

这不是科幻场景,而是ChatGPT正在成为中国医学生的“编外导师”。


2025年,BMC Medical Education发布了一项重磅研究,四川大学团队调查了1133名中国医学生的AI使用现状。数据显示:62.9%的受访者已用ChatGPT辅助学习,但76.9%同时担忧其传播错误信息。

这揭示了一个尖锐矛盾:当AI以“超级助手”的姿态涌入医学教育,我们该如何驾驭这把双刃剑?


核心发现:医学生与AI的“爱恨纠葛”

1. 高频场景:从“查资料”到“改论文”的渗透

· 信息检索主力军:84.4%的学生用ChatGPT搜索医学知识,远超传统数据库(如:64.5%首选AI vs 78.7%用人际咨询)

· 学术流水线助手:60.4%辅助完成作业,41.4%打磨论文语言,45.9%激发研究思路

· 临床预演沙盘:部分高年级学生尝试用其模拟医患沟通、解读检查报告

数据背后的痛点:低年级依赖作业辅助,高年级聚焦科研效率,但“用而不信”成常态:69.7%使用者强调“必须专业验证”。


2. 警惕信号:学术诚信的红色警报

担忧事项

比例

典型场景

信息失真风险

76.9%

虚构参考文献、误解读临床指南

学术不端隐患

65.4%

作业雷同化、洗稿难检测

思维惰性滋生

36.4%

过度依赖导致批判性思维退化


耐人寻味的矛盾:尽管上述风险高悬,64.5%的学生仍愿向AI求助学习难题。这像极了“明知垃圾食品有害却忍不住吃”--效率诱惑碾压了风险认知。


3. 颠覆性发现:态度差异背后的“AI性别鸿沟”

· 男性更积极:男性使用者持乐观态度比例比女性高69%

· 高频使用者更包容:每周多次使用者比低频者积极度高375%深层解读

· 男性多因技术自信(早期接触编程/AI课程)

· 女性更关注风险管控(伦理隐患、隐私漏洞) 

这不是能力差距,而是思维维度差异;但很显然,未来医疗团队需互补这两类做法。


当ChatGPT在美国医师执照考试(USMLE)达到三年级医学生水平,当调研显示60.7%医学生看好AI医疗未来,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命题:未来的名医,不是不用AI的人,而是善用AI却比AI更“像人”的人


编者按:

正如研究者呼吁的:医学教育需从“知识传输”转向“AI驾驭力培养”。

真正的职业成长,不在于拒绝浪潮,而在于在算法中坚持定力。当AI能写完美病历,我们更要修炼倾听患者声音的耐心;当AI能罗列治疗方案,我们更需读懂患者藏在眼底的犹豫;因为医学的本质,从来不是数据的搬运,而是医患间的相互信任和照亮。


Referenc:

Hu N, Jiang XQ, Wang YD, et al. doi:10.1186/s12909-025-07438-7


更多阅读:
(点击👆图片,进入自己感兴趣的专辑。或点击“资源”,浏览Hanson公众号所有资源          


编辑:Iris Zhang;微信号:healsanz,欢迎投稿
美国Healsan Consulting(恒祥咨询)专长于Healsan医学大数据分析(Healsan™)、及基于大数据的Hanson临床科研培训(HansonCR™)和医学编辑服务(MedEditing™)。主要为医生科学家、生物制药公司和医院科研处等提供分析和报告,成为诸多机构的“临床科研外挂”。
更多资讯,请关注:

https://healsan.com/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184289
 
24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