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所有版块导航
Python
python开源   Django   Python   DjangoApp   pycharm  
DATA
docker   Elasticsearch  
aigc
aigc   chatgpt  
WEB开发
linux   MongoDB   Redis   DATABASE   NGINX   其他Web框架   web工具   zookeeper   tornado   NoSql   Bootstrap   js   peewee   Git   bottle   IE   MQ   Jquery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算法  
Python88.com
反馈   公告   社区推广  
产品
短视频  
印度
印度  
Py学习  »  机器学习算法

论文速读:BMC Oral Health IF=3.1 从 CT/CBCT 图像进行深度学习牙齿分割的发展: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

AI与医学 • 1 月前 • 59 次点击  

点击👆蓝字或👇名片,关注"AI与医学"


前言

在数字牙科时代,精准牙齿分割对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但传统方法存在诸多局限。深度学习技术的出现为从CT/CBCT图像中高效、准确地分割牙齿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将通过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全面评估其性能和应用前景。

一键复现算法实验!

✅ 强大数据分析平台
✅ 专业AI技术支持

大壮提供各种医学算法网站部署的业务,助力你发表顶刊。

如果需求联系大壮,

微信:BigStrong-AI

图片
文末扫描二维码,即可看到论文原文

01
论文信息


  
02
研究背景



    • 传统牙齿分割方法的局限性

      在数字牙科领域,CT和CBCT作为先进的3D成像技术,已成为诊断、治疗规划和结果验证的关键工具。然而,传统基于阈值的牙齿分割方法因牙齿与牙槽骨密度相似而难以区分,导致手动分割既繁琐又耗时。
    • 深度学习在牙齿分割中的优势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AI技术,凭借其自动提取特征和处理大数据集的能力,为医学图像分割提供了高效、准确的解决方案,尤其在牙齿分割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03
    研究介绍



    一、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对深度学习在CT/CBCT图像中牙齿分割的性能和演变进行了全面评估,以期为未来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参考。


    二、方法

    1.信息来源和检索策略

          研究者们广泛搜罗了医学和工程领域的多个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IEEE Xplore、arXiv.org和ACM,以确保全面涵盖相关研究。他们精心设计了一套详尽的检索策略,巧妙融合了自由词和数据库主题词,精准聚焦于“tooth”、“segmentation”、“CT”、“CBCT”、“computed tomography”以及“cone-beam”等核心领域,力求不遗漏任何关键信息。检索范围覆盖了这些数据库中所有相关研究的各个字段,借助EndNote 20软件,他们高效地整理和筛选了海量的参考文献。


      2.纳入标准

      • 研究类型研究纳入了回顾性、前瞻性以及横断面研究,涵盖了多种研究设计,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 算法应用聚焦于将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人类牙齿CT/CBCT图像分割的研究,无论是基于公共数据集还是私有数据集的应用都在考虑范围内。

      • 评估指标要求研究必须报告牙齿分割准确性的评估指标,以便能够对不同研究的性能进行量化比较和综合分析。

      3.研究选择

      研究选择分为两个阶段,由三位作者独立进行。

      • 在第一阶段,他们仔细审查了所有相关参考文献的标题和摘要,初步筛选出可能符合要求的研究。

      • 进入第二阶段,对这些初步筛选出的文章进行全文检索和深入评估,严格依据预先设定的纳入标准进行筛选。

             当三位作者在研究的纳入与否上出现意见分歧时,他们会通过充分的讨论和协商,达成共识,以确保最终纳入的研究都符合高质量的标准。最终的决定始终基于对每篇出版物全文的细致审查,确保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4.数据收集

      • 研究基本信息包括研究的年份和类型,以了解研究的时间跨度和设计特点。

      • 算法结构与特征详细记录了深度学习算法的结构和特点,以便对不同算法进行分类和比较。

      • 样本特征涵盖了样本量、牙齿类型以及成像方式等信息,这些数据有助于了解研究的规模和样本的代表性。

      • 评估指标特征包括评估方法、指标类型及结果,以及验证方法等,这些数据对于综合分析不同研究的性能至关重要。

      5.偏倚风险评估

      • 使用质量评估诊断准确性研究(QUADAS-2)工具对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了评估
      • 该评分系统评估四个领域:(1)患者选择;(2)试验检测;(3)参考标准;(4)患者在研究中的流程以及试验检测和参考标准的时机。每个领域都使用信号问题来评估偏倚风险,前三个领域还涉及适用性问题。
      • 根据对这些信号问题的回答,偏倚风险被确定为“低”“高”或“不明确”。

      6.数据分析

      • 样本量处理以牙齿数量作为样本量。如果报告的是个体数量或扫描数量而不是牙齿数量,除非指定了每个个体的牙齿数量,否则假设每个个体有28颗牙齿来进行估算。

      • 数据提取与估算:从各研究中提取了平均值和标准差。对于未报告标准差的研究,采用其他研究的汇总标准差作为估算值。

      • 组间比较:对比了单根牙和多根牙的分割准确性,以探究不同牙齿类型对分割性能的影响。

      • 异质性评估:利用Cochran Q检验的I²值来评估统计异质性,鉴于异质性较高,采用随机效应逆方差模型来提供最佳的汇总结果估计。

      • 分析工具:整个数据分析过程借助Stata统计软件(版本16)完成,确保了分析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04
      研究结果



      1.研究筛选

            共检索到3361篇研究。去重后2607篇进入标题/摘要筛选,181篇进入全文评估,最终纳入30篇系统综述;其中28篇进入荟萃分析。

      2.纳入研究的特征

           29篇为横断面研究(96.7%),1篇为回顾性研究。最早发表于2019年。93.3%使用CBCT,6.7%使用CT。

      参考标准:人工分割40%,半自动16.7%,未说明43.3%。

      验证方式:内部验证70%,外部验证6.67%,双重验证3.33%,未说明20%。86.7%未限定牙型,13.3%区分单根/多根牙。

      3.深度学习算法的演变

      • 技术迭代主线

        从单阶段卷积(FCN)→ 融入残差/稠密结构(VoxResNet、DenseVoxelNet)→ U形编码-解码架构(U-Net,含UDS-Net、Dense U-Net)→ Transformer多头注意力(TDS-Net),形成一条“卷积增强 → U-Net标准化 → 注意力升级”的演进轴。

      • 模型融合策略

        在单架构不断深化的同时,通过“多模型组合”把不同算法优势互补,解决单阶段鲁棒性不足的问题,实现牙齿分割精度与稳定性的双重提升。

      4.分割精度的评估指标

      • 指标体系
        29项精度指标按量纲分成三大族:

        重叠类(DSC、IoU等,共16项,单位%)

        距离类(95HD、ASSD等,共5项,单位mm)

        体积类(RVD、VS等,共3项,单位mm³或%)

      • 核心指标
        临床与研究中实际最常引用的是DSC(占绝对主流),随后依次为IoU、ASSD、敏感性、95HD和精确度,这6项成为后续荟萃分析的焦点。

       5.偏倚风险与适用性关注

      • 患者选择领域:偏倚风险高——仅9.1%的研究为低偏倚风险,90.1%风险不明确;但适用性均低风险。

      • 指标检测领域质量最佳——偏倚风险与适用性关注均为全低风险。

      • 参考标准领域偏倚风险分化明显——51.5%高风险、30.3%低风险、18.2%不明确;适用性仍为全低风险。

      • 流程与时序领域偏倚风险全低风险,未提及适用性问题。

        6.牙齿分割的合并准确性

      • 合并结果显示:DSC为0.93 [0.93, 0.93],交并比(IoU)为0.86 [0.85, 0.87],平均对称表面距离(ASSD)为0.22 [0.19, 0.24],敏感性为0.92 [0.90, 0.94],95% Hausdorff距离为0.71 [0.26, 1.17],精确度为0.96 [0.93, 0.98]。

      • 单根牙和多根牙的分割性能未观察到显著差异,样本量与分割性能之间也未发现明显相关性。

      05
      学习心得



        1. 在牙科 AI 中,结构创新比单纯堆数据更能突破精度瓶颈。

          深度学习在牙齿分割领域已走过从单阶段卷积到 U-Net、再到 Transformer 融合注意力的清晰技术脉络;U-Net 及其三维变体之所以长期霸榜,关键在于编码—解码跳跃连接能同时捕捉全局上下文与细微边界,为口腔三维重建奠定了鲁棒基础。


        2. 没有统一标注与公开数据集,再强的模型也难走出实验室。

          尽管平均 Dice 可达 0.93,但 29 种评价指标并存、数据集封闭且标注质量参差,导致研究间异质性极高;若未来仍缺乏统一协议与开放标签,再精妙的网络结构都可能止步于学术演示,难以真正落地临床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对这项研究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关于AI在医学中的应用,请继续关注我们,我们会定期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健康资讯。别忘了点赞和转发哦!👍🔄



         编辑:小帆   审稿:大壮

        注:本文仅用于分享相关学术论文研究,如存在侵权,请告知,及时删


        图片
        论文ID:250720,下载二维码:

        往期推文

        论文速读:Scientific Reports IF=3.9 基于特征可解释性的糖尿病足溃疡识别深度学习技术

        顶刊速读:EBioMedicine IF=10.8  预测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复发的深度学习:利用组织病理学图像和临床特征

        顶刊速读:Lancet Digital Health IF=24.1 通过应用于视网膜图像的深度学习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无创活检诊断

        论文速看:Commun Med IF=5.4 评估基于深度学习从有限导联重建12导联心电图的可行性

        论文速读:Nat Commun IF:14.7 一种用于CT扫描检测和诊断骨转移的临床应用人工智能系统

        华中科技大学Nature子刊:多专科融合AI模型精准预警感染性休克死亡风险——一项多中心临床验证研究

        顶刊阅读:BMJ Medicine 人工智能辅助计算机检测息肉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益处、负担及危害:一项微观模拟建模研究

        顶刊阅读:组织病理学图像的癌症诊断与生存期预测基础模型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184649
         
        59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