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学习  »  aigc

中国首部AIGC电影这样面世

QFA产教融合中心 • 3 周前 • 74 次点击  

中国首部AIGC电影这样面世

张佑晨


前不久,由我编剧的11分钟AIGC电影《音符中的密码》在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上首映,以AI数字人技术“复活”逝去的“二十二大明星”之一的李亚林和金鸡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刘世龙的经典形象,首度实现同框饰演兄弟,他们口型与微表情自然生动,李亚林“饰演”的哥哥曹岱从台湾回大陆探亲,久别重逢,兄弟相拥,仿佛从历史中穿越而来。有人问我,用AI技术“复活”已逝的演员,若能做成110分钟的电影,能在电影院里看吗?这部AIGC电影或许可以回答。


细节锚定影片与真实生活的结合


2016年秋,我参与创作曹火星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个题材的电影,在京津冀一带进行深入采访。采访曹火星的女儿曹红雯时,她讲述了她的伯父曹岱是国民党党员,且去了台湾。直到1989年曹岱从台湾回大陆探亲,曹岱与曹火星兄弟俩久别重逢。人物关系是戏剧的本质,这为构建电影戏剧矛盾找到了冲突的对立体。去年,我写出《音符中的密码》,即以曹火星兄弟40年后重逢为主轴。我先从结尾开始构思,用唢呐演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句歌词也不唱,让旋律叙说哥哥对弟弟所创作歌曲的认同,承载历史的验证。11分钟完成了歌曲代表民心、民心就是江山的主题。

源于生活的细节,锚定影片与真实生活的结合,用真情实感打动人心。《音符中的密码》能摆脱网上众多“AI味”的视频“破圈”,均源自新颖的细节。有人在用AI生成剧本,但AI无法凭空生成这些从生活中挖掘的鲜活细节。本片巧妙地将战地摄影师沙飞拍摄抗战文艺战士的照片闪回,溯源这首抗战歌曲传唱的历史轨迹。


影片如何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


谁来拍摄这部跨越40年的兄弟相见的AIGC电影?兄弟的角色,从青年到老年的统一性,传统方式拍摄难以实现。这时,我想起龙新远——他曾在王兴东和我编剧的电影《让这首歌作证》中任副导演。经过沟通后,龙新远很快用AI生成一分钟的小样片。我看过后很惊喜,有氛围,无需场景搭建,不受时空、气候制约,仅靠音乐、对话和音响就能拍片。


王兴东和龙新远在广州遇到长影集团副总经理刘威,请她看了小样片,不到五分钟她就拍板,长影投资做第一出品方,让长影建厂80周年迈出“人工智能+”的第一步。龙新远刚创建的超维科技公司投入技术攻关,训练模型复原演员的脸部形象,应用其研发的“数字人微表情驱动技术”等4项AI技术消除了“AI味”,成为国内AIGC电影的“开刃之作”。该作品制作用时一个多月,成本低、效率高,做到了重构影片制作的极简路径,以数字技术激活红色叙事。


我和导演不断沟通,提供在生活中对人物的细节、心路历程的思考,确保算法不偏离人物情感轨道。AI技术在科幻、玄幻、穿越等题材中展现强势,但是,若要生成现实主义的真切的情感和细节,显然需要有文学力量的支撑。授权肖像的刘世龙之子刘晓阳看了影片说:“没想到父亲的形象还能‘复活’,为社会作贡献”;李亚林之女李姝非常感动:“看到父亲的形象出现在眼前,让我热泪盈眶!”这一刻,我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强大。龙新远驾驭人工智能,捕捉剧本中的珍贵的“干细胞”,为AI的表现不断输血,复活了李亚林和刘世龙的形象。

这部AIGC电影不仅可以在手机上观看,也在影院大银幕上映,现场观众泪洒衣襟的共鸣,也让我深感欣慰。征服观众的是电影艺术和技术的真诚融合,“AI站在剧本之上,剧本站在生活之上!”快手可灵的工程师说,好剧本是AI的燃料,AI就像一个强大的引擎,它能解放创意,完成创意,让主创更聚焦故事本身。龙新远则自信地对我说:“只要有好故事,只要技术再创新,我们能完成11分钟的,就能生成110分钟的电影!”创新从不是省力,是让每次穿梭都淬火成金。剧本投入到“人工智能+”的炼炉,由长影领衔出品创造出了中国首部AIGC电影。如何拥抱“人工智能+”,这部AIGC电影解析出更多令人思考未来影视创作的“密码”。

作者系青年编剧



联系邮箱

新闻部:zgysbxwb@126.com

副刊部:wenypp@163.com

综艺部:artxh@163.com

通联国际部:zgysb@163.com

新媒体中心:ysbzp@126.com





本文刊发于《中国艺术报》2025年10月1日第6版

审核丨丁薇

编辑丨陈雨禾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18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