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怎么计算基尼系数吗?“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是小学生都会的计算题。于是我们可以计算得出:
A+B=0.5
故 C=A/(A+B)=1-2B=0.96832
即比特币地址余额的基尼系数为0.96832。与花旗分析师Steven Englander四年前计算得出的0.88相比,这个数据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比特币的财富分布变得更加中心化了。人类历史上恐怕没有哪个社会能有着如此悬殊的财富分配(放在现实社会简直是要暴动了)。
5.别忘了计算误差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只是做了一道不完美的高数题。——整个计算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计算误差。
首先,我们根本无法保证,每个持币者只拥有一个比特币地址。这无疑会引发两个问题。
据碳链价值所知,为了安全和不引人注目,不少比特币富豪会把自己手中的比特币拆分到几个不同的地址中。这将使得我们计算出来的值小于真实的比特币基尼系数(持币者-余额基尼系数)。
同时,比特币社区里的穷人也可能拥有多个比特币地址。有些地址可能就是被废弃掉的,或者根本无人使用的。将这样的样本纳入考量,将使得我们计算出来的值大于真实的比特币基尼系数(持币者-余额基尼系数)。
我们无从判断地址拆分带来的误差有多大。但我们能够确信的是,这种拆分应该不会跨越几个量级。例如,如果你手里有10000个比特币,你可能会拆成10个地址,一个地址中存1000个;却很少有人会拆分成100个地址,一个地址中存放100个;如果你手里只有1个比特币,你就更没有道理去拆分它了。因为这样非常不便于管理比特币资产,同时比特币网络的安全性也使得富豪们没有必要去做太过夸张的拆分。(至今还没听说哪个存放了十万比特币的地址被黑客攻击,盗走比特币。)
其次,我们没有剔除一些异常的地址。这里面最应该被考量到的,是交易所存放用户比特币资产的地址。这意味着数百万的小用户(持有较少比特币),他们的财产被汇聚到了一起,存在了一些数额庞大的地址中。
关于这一点将给计算值带来的偏差,我们倾向于认为是让比特币的基尼系数看起来更大了。但是,如何剔除这些异常的数据,这可能不是从技术方面就能解决的问题了。
此外还有一些死去的地址。碳链价值注意到,比特币网络中50%的地址拥有的比特币数量不到0.001个(少于44元人民币)。如果我们除去这部分数据,比特币的基尼系数将为0.93。虽然稍稍减少了一点,但比起正常的社会来说还是太大了。
再说一次,我们只是试图用比特币地址余额的基尼系数,来揣测比特币的持币者-余额基尼系数而已。
6.分析:比特币的不平等程度非常高
尽管笔者是去中心化概念的拥护者,也为比特币感到痴迷。但我不得不承认,比特币的不平等程度非常高,甚至是高到吓人。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指数等级极低;
0.2-0.29表示指数等级低;
0.3-0.39表示指数等级中;
0.4-0.59表示指数等级高;
0.6以上表示指数等级极高。
一般发达国家(欧洲、加拿大,日本)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美国2016年的基尼系数仅为0.415。发展中国家的基尼系数要高一些,但高于0.6也是极少见的。例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2016年基尼系数为0.465;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洪都拉斯2016年的基尼系数为0.50。
笔者也希望,之所以能计算出比特币的基尼系数高达0.96832,和样本误差脱不开干系,实际基尼系数并没有这么高。然而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有所重视,那就是要成为比特币世界的富豪,实在比现实世界容易得多。
例如,只要趁比特币还在低价时大量买入,你就很容易在这个世界里占据大量份额。蔡文胜就趁熊市买入了1万个以上的比特币。你能想象在一个国家中,仅仅是熊市操作一波,就能取得全国2100万分之一的财富总量吗?(更不用说那些屯币上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大富翁们了!他们一个人就能占到比特币全网100分之一的财富总量!)
同时,比特币系统内根本就没有一个财政部,用于调节全网的财富分配。而在法币系统中,财政部和转移支付的存在,多少缓解了这种贫富差距,只是这种中心化的调节手段,恐怕也不会为那些去中心化主义者们所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