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所有版块导航
Python
python开源   Django   Python   DjangoApp   pycharm  
DATA
docker   Elasticsearch  
aigc
aigc   chatgpt  
WEB开发
linux   MongoDB   Redis   DATABASE   NGINX   其他Web框架   web工具   zookeeper   tornado   NoSql   Bootstrap   js   peewee   Git   bottle   IE   MQ   Jquery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算法  
Python88.com
反馈   公告   社区推广  
产品
短视频  
印度
印度  
Py学习  »  区块链

《甘柴烈火》与财新的版权争议,是否可以用区块链来解决?

一本区块链 • 6 年前 • 550 次点击  


文 | 棘轮 比萨


近日,自媒体“呦呦鹿鸣”的《甘柴劣火》一文刷爆朋友圈,成为10万+。而财新记者王和岩随后在朋友圈表达不满的截图,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媒体界的热议:《甘柴劣火》的操作手法,是否属于“洗稿”,是否存在侵权。


对版权的关注不限于媒体圈。在科技界,许多人都在试图用各种技术手段,解决抄袭、洗稿等版权问题。


区块链,也是他们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百度、360等巨头,都相继推出过区块链版权保护产品。


那么,区块链如何解决版权保护问题?它能做到的是什么,做不到的,又是什么?



01 “洗稿”争议



内容创业时代,有关自媒体对机构媒体报道“抄袭和洗稿”的争议,屡见不鲜。


近日,自媒体“呦呦鹿鸣”的一篇10万+文章《甘柴劣火》,就引起了舆论的高度关注。


据自媒体“山寨发布会”统计,这篇文章的前五小节中,来自财新记者王和岩报道的信息块,分别占了33%、16%、100%、85.7%和38.9%。


而众所周知的是,财新为了探索严肃媒体的盈利模式,在内容领域率先建立了付费墙——目前,财新通一年收费498元。王和岩的相关报道,就发在这堵“付费墙”内。


争议出现后,《甘柴劣火》作者辩称,财新网的报道本身是公共行为,自己将媒体作为报道主体,理所当然。他还称,《甘柴劣火》是“独家叙事”。


但有澎拜新闻网友不认可这种说法:“就是不花钱拿别人的卤肚儿、卤肝儿,做了一个拼盘卖钱。卖肚儿的谴责卖拼盘的不该不花钱拿自己的肚、肝去挣钱。卖拼盘的理直气壮地反驳:


拼盘是我亲手切的、调汁是我亲自拌好的,凭什么你能卖钱我就不能卖钱?”


在媒体界和新闻研究界,围绕此文是否属于“洗稿”,人们展开了激烈讨论。


何为“洗稿”?


不同于直接抄袭,它是指用更高级的手段,对他人文章进行改写,并伪装成原创。其常用手法包括:更换同义词、摘抄多文、颠倒语序、杂糅叙论等。是否抄袭,相对一目了然,而高级的洗稿,在法律上很难被直接认定为侵权。


《甘柴劣火》引发的争议,恰好暴露出自媒体时代,严肃原创报道版权保护机制面临的困境: “被引用”成本低,维权取证和判定难。


而对于引用多少算抄袭、对原作改头换面多少算洗稿,业界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在这样的情况下,区块链,能解决版权保护中存在的诸多难题吗?


实际上,已经有人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出现了多个基于区块链的版权平台,比如Binded、COPYTRACK,以及纸贵科技、百度图腾、原本区块链、保全网、360图刻等。


而yuanchuang.me,可能是这些平台中的先行者之一。


它上线于2015年。“2015年时,我们能选择的公链平台只有比特币。”曾参与yuanchuang.me开发的祝雪娇告诉一本区块链记者,“版权上链,就是在比特币区块链上发起一次金额为0的转账,将版权作品的哈希值存储在比特币区块链上。”


简言之,作品被上传到平台之后,平台会自动将其内容同步至区块链——这相当于为作品打了一个时间戳。版权所有人可以很轻松地证明,自己在作品上链的一刻,已经持有了其版权。


出现版权纠纷时,如果侵权者不能自证更早持有这一作品,便可能会被认定为侵权,“技术其实并不复杂。”


但在2015年,区块链的概念还未被广泛接受,市场接受度很差。另一方面,存储在区块链上的证据,能否被司法机关采纳,仍是个未知数。


种种原因,使“先驱”成了“先烈”。2017年,在祝雪娇团队将精力聚焦到Kcash钱包后,yuanchuang.me服务被关闭。



02 多重探索



yuanchuang.me走向终结,并不意味着区块链版权保护的道路走不通。


与传统的版权解决方案相比,区块链版权方案最大的优势,是手续简便、成本低廉。


以国家版权局提供的著作权登记为例,目前,著作权证书的登记价格为每件800元左右,而证书的发放周期,长达1-3个月。


而在区块链版权平台,版权所有者需要支付的费用,只有平台的服务费与部分区块链上的矿工费。而版权确认所需时间,可能只是一个区块的时间,对于现在的大多数区块链平台来说,仅为几秒钟。


在单纯的版权确权、存证之外,新一批的区块链版权从业者,开始将目光聚焦到版权链条的后半部分——为版权作品提供交易与维权服务。


以“原本区块链”为例,这家企业除了为版权所有者提供版权上链服务外,还在自己的平台上上线了自助版权交易、全网侵权监测、法律维权等服务。这些服务,也成为了如今区块链版权服务商的标配。


区块链不仅仅可以用于版权信息的存证保护,也可以用于固化侵权者的侵权证据。


总部位于西安的区块链版权服务商“纸贵科技”,在自己的技术白皮书中写道,针对侵权行为,可以抓取侵权网站信息,将取证结果保存在区块链上,一次将侵权行为固化,形成法律认可的电子证据。


以原本区块链、纸贵科技为代表的区块链版权从业者,将业务模式建立在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区块链即服务)之上。而另一些区块链从业者,则在尝试利用区块链,将版权保护、创作激励等模式,引入传统内容社区。


2016年上线的区块链内容社区steemit,就是后者的代表。


在steemit上,用户可以自由创作内容,并按照自己的喜好为内容投票。用户发帖、评论,均被视为“创作内容”,创作、投票均可以获得奖励。


为此,steemit建立了一个极其复杂的经济体系,希望以此维持社区持续的高质量内容产出,并让经济系统长期运转。


“传统版权服务商聚焦于版权链条中的前半部分,比如确权、上链、存证,而steemit一类的内容社区,更关注版权链条的后半部分,比如版权的创作、流转与激励。”区块链从业者陈辉说。


与steemit类似的版权激励模式,也在影响着媒体的生产、传播链条。


2018年4月,原端传媒主编张洁平发起了名为“Matters”的区块链媒体项目,旨在借助区块链,重塑媒体的生产与传播模式。


Matters力图建造一个名为CDAR的新机制,在这个机制中,创作(Creation)、讨论(Discussion)、赞赏(Appreciation)、回报(Remuneration),将形成一个闭环结构。

在以往,由于赏金机制,引入类似结构的内容产品,大多会出现低俗内容泛滥、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Matters的解决方案,是引入“权重”机制。比如说,那些拥有更多社区贡献的用户,会拥有更高的权重。内容只有获得其认可,才能广泛传播。



03 并非万能



然而,在版权保护问题上,区块链并非万能。


“只要抄袭者改动了原创内容的一个字,新内容的哈希值便与老内容完全不同。”陈辉说,“想单靠区块链解决版权问题,是不现实的。”


陈辉还认为,在技术上,区块链只能解决版权存证的问题。而这用传统模式也能解决,“区块链只是节约了时间与金钱成本”。


对此,祝雪娇深表认同。他在2015年参与的yuanchuang.me,仅用了一个晚上便开发完成。利用区块链进行版权存证,技术本身并不是门槛。


如前所述,他认为,区块链版权保护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市场推广与用户教育。而在司法实践上,直到2018年6月,国内才出现了首例采纳区块链存证证据的判例。


直至今日,仍有很多版权所有人不重视版权保护。而区块链技术,也并非妇孺皆知。


“如果覆盖大量创作者的内容平台,比如微信公众号,自己来做区块链版权存证,也许会比我们做更能普及。”祝雪娇如是总结。


在市场等外部因素之外,区块链技术本身,也远远不能满足版权保护领域的所有需求。


相比基础的版权上链存证,针对侵权内容的监测、取证、检测、认定、维权直至索赔,实践起来更加困难。


“目前主流的区块链版权平台,大多与律所合作,协助版权所有人维权。”陈辉说,“相比传统的维权模式,区块链只在取证方面有成本优势。一旦进入司法环节,维权周期依然漫长。”


而在技术领域,针对侵权内容的认定,仍然是许多区块链版权团队不断努力的方向。但这些技术,很多已不在区块链的范畴之内。


《甘柴劣火》洗稿之争爆发后,和“山寨发布会”一样,原本区块链CTO甘露也组织团队,对《甘柴劣火》与财新的多篇文章进行了比对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借助了杰卡德相似系数(Jaccard similarity coefficient),来判断双方内容的语义相似程度。


具体的操作流程,是将《甘柴劣火》原文进行句子级别的拆分,再利用文本搜索模型,将其与财新文章中的素材组成集合,计算出杰卡德相似系数。


原本区块链的分析结果显示,《甘柴劣火》洗稿之争中涉及的五个段落,与财新相关文章的杰卡德相似系数达到了0.3763。其中争议最大的第三段,与财新《甘肃武威原“火爆”书记被查 曾导演构陷记者》一文相关段落的杰卡德相似系数,高达0.4792。


“只要杰卡德相似系数超过0.34,就意味着两个样本的相似度大于50%。”甘露说。


但相似度认定,只能作为著作权侵权认定的一个维度。在司法领域,侵权认定的实践更加复杂。


此外,区块链也无法解决源头造假,即作品上链之前的版权归属问题。


这也就是说,如果A写了一篇原创文章,但是B抢先把文章上链,做了确权,在区块链上,B就成了这篇文章的版权所有者。


“区块链技术虽然简化了版权存证的流程,却加大了源头造假的风险。”陈辉说。


2018年12月初,微信邀请部分公号原创作者,协助平台对有争议的“洗稿”内容进行合议。


合议小组成员stormzhang告诉一本区块链记者,合议小组采用的是投票制:“有洗稿嫌疑的文章会被推给多个小组成员,最后大家投票认定。”


面对极难界定的洗稿问题,微信采用的,仍然是最传统的委员会投票机制。


也许,这也是当下最能服众的洗稿认定方式了。



公众号“差评”靠洗稿建立了庞大产业链;《甘柴劣火》被指责后,“呦呦鹿鸣”以“社会在崩塌 ”回应……人们发现,很多时候,原创者不但得不到尊重,还会因为维权被扣大帽子指责,被嘲笑。


要建立原创内容的版权保护机制,道路何其漫长。


区块链能担负起反洗稿的重任吗?目前看来,答案是否定的——一板一眼的技术,无法应对人们对文字改头换面的钻空子行为。


但区块链技术,仍然在很多方面为版权保护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本文为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今天看啥 - 高品质阅读平台
本文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1fYrmWkVQB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27929
 
550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