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所有版块导航
Python
python开源   Django   Python   DjangoApp   pycharm  
DATA
docker   Elasticsearch  
aigc
aigc   chatgpt  
WEB开发
linux   MongoDB   Redis   DATABASE   NGINX   其他Web框架   web工具   zookeeper   tornado   NoSql   Bootstrap   js   peewee   Git   bottle   IE   MQ   Jquery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算法  
Python88.com
反馈   公告   社区推广  
产品
短视频  
印度
印度  
Py学习  »  区块链

区块链大国态度分叉:中方倾向稳定服务实体经济,美方过于激进或翻车?

白话区块链 • 6 年前 • 472 次点击  

白话区块链

从入门到精通,看我就够了!

世界有两大互联网生态,一个是美国构筑的,当中的互联网公司有苹果、谷歌、亚马逊、脸书、雅虎等;另一个是中国构筑的,当中互联网公司有阿里、腾讯、百度、京东、今日头条等。这两大生态占据了全球互联网十强。

其实,在互联网发展的早中期,两大生态没有什么界限。但进入中国的美国互联网公司节节败退,从早期的雅虎、eBay,到后来的微软Message、谷歌,或因经营不善、或违反中国相关的法规,纷纷退出中国内地市场。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两大生态的互联网产品已经进化出不同的路线。中国没有INS、Telegram;美国没有共享单车、二维码支付。就连原本相似的产品也越走越远,比如微信和脸书、推特和微博。

中美互联网的“分叉”关键点,是2010年谷歌退出中国大陆,时间点已经是互联网进入中国15年、互联网TCP/IP协议发明37年后。

而在区块链领域,区块链还未成熟,中美就出现了分叉。比如近日,纳斯达克公布与BTC和ETH相关的两个指数,分别为Bitcoin Liquid Index(BLX) 和Ethereum Liquid Index(ELX),两者均由Brave New Coin发行。这是在中国大陆资本市场,大概率最近几年都不会做的事情。

再比如近期,比特币闪电网络发起火炬传递计划,发起人是挪威人,海外的区块链知名人物纷纷加入到了这次传递,但这个活动并没有像“冰桶挑战”那样在国内掀起很大的热潮。

从2019年中美区块链的大事,能感觉到明显的不同:

2008年中本聪发布比特币白皮书算起,一直到2017年结束,乃至2018年上半年,中美区块链的发展都趋同;但从2018年,尤其是下半年开始,中美区块链出现了越来越大的不同。此时,区块链距离诞生不到10年,远未成熟。


 01
监管:不同的不仅仅是对加密货币的态度

中美两地对区块链的监管目的接近:一方面是保护投资者防范金融风险性,另一方面发展区块链技术。

但是,中美的监管思路差异巨大。

首先是监管机构不同。中国视区块链为一种信息服务技术,和互联网比较接近,因此监管主体为网信办。今年1月10日,网信办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了其监管主体的职能;而对于区块链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则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监管。

美国将区块链视为一种金融科技的工具,因为其加密货币的融资行为和证券融资接近。去年7月,美国SEC(证券交易委员会)表示加密货币的发售”受联邦证券法的管制”, SEC和CFTC(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当仁不让成为监管机构。

美国的区块链从底层技术到应用,大部分项目都会伴随加密货币的产生,并且进行发售融资,因此会受到SEC及CFTC的监管。

因为主体的不同,其监管内容、监管技术以及对加密货币的态度也均不同。中国的监管内容核心是规范区块链信息服务活动,美国是监管融资及交易行为;技术方面中国采用备案制进行监管,美国则沿用证券发行的注册制;对加密货币,中国不允许融资,美国可以在《证券法》的许可范围内融资——逐渐演化成STO模式


 02
应用:中国重落地 美国重交易

因为监管的不同,中国区块链倾向于“无币区块链”的发展。事实上,中国监管机构并没有明确禁止区块链Token的使用,只是禁止用来进行融资及对外流通。但谨慎起见,中国的很多区块链项目不碰“Token”,即便发行了Token,也因为不能流通不能被称为“加密货币”了。

因此,提及Token,中国和美国概念的内涵已经分叉。

不发Token,最适合的场景就是联盟链了,无论是北京互联网法院联合百度开发的“天平链”、国税联合腾讯开发的“税链”、蚂蚁金服的“双链通”、京东的“至臻链”都是联盟链应用。

不发Token,更断了项目方用Token融资的念想,中国区块链在应用方面走起了传统项目融资的模式——先应用,后融资。

反观美国应用层项目,仍集中在游戏、“菠菜”、交易平台等,其应用的出发点是数字资产交易,因为上述类型应用发行的加密货币流通性较好,从链的公开性区分,美国的应用大部分是公链。

联盟链的节点通常是2B的,这也和美国区块链应用仍然2C有别。

中、美在区块链应用方面的差异也影响到专利的申请情况。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申请区块链专利4435件(全球占48%)、美国申请1883件(全球占21%)。中国的专利集中在实用新型方面,美国集中在发明方面。

总之,中国区块链目前集中发力点在落地应用,美国仍趋向于数字资产的流通。

目前阶段,还难以判断将来中、美区块链在应用层的分叉会否殊途同归。但存在这种可能,区块链本身是深层次的变革,它包含很多层次,分布式账本、价值传输网络、通证经济模型、资产的数字化,是逐步深入的过程。中国的联盟链应用更多集中在分布式账本层面,随着区块链和数字化技术的完善,价值的流动有可能会被允许。


 03
技术:中国要性能 美国要创新

中国的区块链技术核心是服务于实体应用,而美国的区块链技术仍然致力于解决区块链的底层问题。这造成中美区块链在技术方面的发展侧重点不同。

过去一年,美国出现了三个底层技术让业界眼前一亮的项目:Algorand、Dfinity和Thunder,它们都致力于通过不同的算法解决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问题。

而中国过去一年出现了一些较为出色的区块链应用平台:百度超级链BAAS、蚂蚁区块链BAAS、腾讯区块链BAAS等,它们更多致力于解决区块链高性能问题。

而上述的美国区块链项目Algorand、Dfinity和Thunder,虽说要解决不可能三角,但其对性能的要求不如中国这些区块链平台那样极致,仍是数千级别的TPS。究其原因,中国的区块链平台是希望能够真正解决真实世界高并发的问题。

在共识算法的选择上:2018年,美国区块链项目大都沿用PoW和PoS共识,EOS的DPoS被很多从业人批评不够去中心;而国内的区块链平台,为了实现高性能,普遍使用PBFT这样的共识机制。

区块链技术的开发主体也不同:Algorand、Dfinity和Thunder都是大学教授做出来的,而国内的区块链平台都是传统科技企业建立的。


 04
结语

如此不同的区块链环境,究竟谁能胜出?

或许,中国更加重视区块链的应用落实到实体经济,是当下阶段区块链发展较为缺失的短板。区块链不能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如果不能赋能实体经济,其交易价值得不到支撑。

而区块链之所以被认为是价值互联网,因为其链上资产可以被交易,价值得以更快速高效流通。美国重视链上资产的交易监管,或许将给中国提供这方面的监管经验。

你认为在区块链监管方面,美国可以提供哪些经验给我们?“先融资、后应用”,与“先应用、后融资”,你更赞成哪种?为什么?欢迎在留言区留言。

相关/热文


——End——


『声明:本文转载自「 互链脉搏」,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白话区块链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

亲,给「白话区块链」加个“星标”

   👇 不错过重要推送哦 👇

 

亲,据说99.9%有品位的人都点了「好看」👇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29748
 
472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