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块链技术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应用场景范围不断拓展,在金融领域的落地应用更是成为科技界和金融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泛城资本陈伟星发微博称,区块链属于“另类金融技术”,本来就充满着被误解的风险。如果再有一帮骗子嚣张而不被识破,所有在这个行业认真做事情的创业者也会面临陪葬或者漂泊海外的风险,所有想进入这个行业或者支持这个行业的创业者和领导也会畏惧而敬而远之。这就是为啥要对典型骗子穷追猛打的原因。

那针对区块链的“另类金融技术”对金融又有哪些影响?
区块链技术集成了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内置合约等多项基础技术,构建了一种以更低成本建立信任的机制。
分布式记账可以通过数据算法、密码学机制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延续性,通过工作量证明和最长链机制可以实现数据的不可篡改,智能合约程序则能够将实现合约的电子化嵌入和自动执行,从而提升系统效率并降低操作风险。

在诸如资产证券化、保险、供应链金融、大宗商品交易、资产托管等多个金融场景中。
由于参与主体众多、信用评估代价高昂、中介机构结算效率低下等原因,传统的金融服务手段难以有效解决行业长期存在的诸如信息不对称、流程繁复冗余、信息验真成本高等核心痛点。
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金融场景中存在的痛点。
所有市场参与人均可无差别获取市场中所有交易信息和资产归属记录,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智能合约嵌入减少了支付结算环节的出错率,简化了流程并提高效率;同时各参与方之间基于透明的信息和全新的信任机制无需再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去进行信息确真,这将大大降低各机构之间的信任成本进而降低金融服务价格。
金融的本质是风险控制,风险控制的基础是有效数据。区块链技术其特有的数据确权溯源、普适性的底层数据结构、合约自动高效执行等特性,为金融领域的深刻变革孕育了强大的发展潜力。

但是两者还是有一点区别的,互联网是先从技术层,慢慢走到了金融层;区块链则正好相反,是先从金融层,慢慢解耦出来变成技术层。
这也是大家会默认互联网是技术,而区块链是金融的原因。
数字货币角度
社会上对区块链赋予了很多意义,有些说它是不可篡改的事实机器,有些说它是价值互联网,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严格说来,这些都是“区块链+”的意义,大概关系是这样的:
区块链+货币 = 比特币 区块链+融资 = ETH
其实当你说到比特币有多伟大的时候,你是在说区块链+货币的作用,更侧重货币功能;当你说IC0的融资方式有多高效便捷的时候,你其实在说区块链+融资的作用,更侧重融资功能。
当你说到资产可编程、可高效流通的时候,你其实在说区块链 + 资产上链的作用。这些更多的是区块链+的意义,而不仅仅是区块链本身的意义。
但是有人会说,区块链与互联网技术有很大的不一样,比如比特币、以太坊这些公链,数字货币对它们而言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一定要有的,是天然就内置在整个系统中的,是整个系统的动力,是整个系统底层博弈论的基础,它们是混然一体、无法分开的,那么从这个角度说,区块链确实带有金融属性。
像比特币,它就没有在市场上融过资,也完全可以不用在市场上融资,它本身就是一种货币,只要接受它的人多,只要它的价格不断上涨,那么它的项目就可以继续运营下去,这是区块链时代新的财富逻辑。

除了比特币之外,大部分离不开数字货币的项目,它们的TOKEN都可以以使用权的形式流通,都可以采用冷启动,通过币价升值而获得项目的发展。
这些项目需要把通证当作水果、粮食那些商品一样去出售,而不是像卖金融产品一样融资。
融资角度
很多人把IC0视作一种金融创新,当然这里的IC0是一个统称,也包括后来的IEO、IBO、STO等一系列名词。
应该说通过IC0,区块链项目确实更容易融到钱,通过TOKEN的形式直接向全世界发行,而且TOKEN天然就可以交易、流动性极好,从这个角度讲,很像是金融上的创新。
而这些条件的放宽,是通过技术保证的,区块链就是这样一个技术,如果你把区块链当做一种金融,那是本末倒置,忽略了它的技术本质。
就好像在股票发行上注册制明显比审核制更自由,可以让更多的人有项目可以投资,让更多的项目有渠道可以融资。但是我国的A股却没有采用注册制,而且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股市都不是采用的注册制,为什么呢?
这里不光只有自由的问题,还有一个金融稳定的问题。
IC0改变了融资形式,使得出现了一轮经济大解放,少数的项目借助IC0的融资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公司,比如说以太坊这样的公司,但是更多的项目是借助IC0这种形式进行进行虚假融资和诈骗。
优质的项目即使在现在的资本市场也可以融资足够的资金,IC0在制度不完善时只是更有利于垃圾项目的融资。
当然,新生事物总是鱼龙混杂,这种模式能够出现一两个公司,就已经足以证明他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