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所有版块导航
Python
python开源   Django   Python   DjangoApp   pycharm  
DATA
docker   Elasticsearch  
aigc
aigc   chatgpt  
WEB开发
linux   MongoDB   Redis   DATABASE   NGINX   其他Web框架   web工具   zookeeper   tornado   NoSql   Bootstrap   js   peewee   Git   bottle   IE   MQ   Jquery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算法  
Python88.com
反馈   公告   社区推广  
产品
短视频  
印度
印度  
Py学习  »  Git

用 Git 来讲讲二叉树最近公共祖先

互联网侦察 • 5 年前 • 576 次点击  

点击上方蓝字设为星标

东哥带你手把手撕力扣😏

点击下方卡片即可搜索👇


这是 labuladong 第 102 篇原创

如果说笔试的时候喜欢靠各种动归回溯的骚操作,面试其实最喜欢考比较经典的问题,难度不算太大,而且也比较实用。

上篇文章 我用四个命令,总结了 Git 的所有套路 写了 Git 最常用的命令,没有提分支合并,其实分支合并没什么困难的,主要就是mergerebase两种方式。本文就用 Git 的rebase工作方式引出一个经典的算法问题:最近公共祖先(Lowest Common Ancestor,简称 LCA)。

比如git pull这个命令,我们经常会用,它默认是使用merge方式将远端别人的修改拉到本地;如果带上上参数git pull -r,就会使用rebase的方式将远端修改拉到本地。

这二者最直观的区别就是:merge方式合并的分支会有很多「分叉」,而rebase方式合并的分支就是一条直线。

对于多人协作,merge方式并不好,举例来说,之前有很多朋友参加了在 GitHub 上的仓库翻译工作,GitHub 的 Pull Request 功能是使用merge方式,所以你看 fucking-algorithm 仓库的 Git 历史:

画面看起来很炫酷,但实际上我们并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形的。你想想,光是合并别人的代码就这般群魔乱舞,如果说你本地还有多个开发分支,那画面肯定更杂乱,杂乱就意味着很容易出问题,所以一般来说,实际工作中更推荐使用rebase方式合并代码

那么问题来了,rebase是如何将两条不同的分支合并到同一条分支的呢:

上图的情况是,我站在dev分支,使用git rebase master ,然后就会把dev接到master分支之上。Git 是这么做的:

首先,找到这两条分支的最近公共祖先LCA,然后从master节点开始,重演LCAdev几个commit的修改,如果这些修改和LCAmastercommit有冲突,就会提示你手动解决冲突,最后的结果就是把dev的分支完全接到master上面。

那么,Git 是如何找到两条不同分支的最近公共祖先的呢?这就是一个经典的算法问题了,下面来详解。

二叉树的最近公共祖先

这个问题可以在 LeetCode 上找到,第 236 题,看下题目:

函数的签名如下:

TreeNode lowestCommonAncestor(TreeNode root, TreeNode p, TreeNode q);

root节点确定了一棵二叉树,pq是这这棵二叉树上的两个节点,让你返回p节点和q节点的最近公共祖先节点。

我们前文 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的框架思维 就说过了,所有二叉树的套路都是一样的:

void traverse(TreeNode root) {
    // 前序遍历
    traverse(root.left)
    // 中序遍历
    traverse(root.right)
    // 后序遍历
}

所以,只要看到二叉树的问题,先把这个框架写出来准没问题:

TreeNode lowestCommonAncestor(TreeNode root, TreeNode p, TreeNode q) {
    TreeNode left = lowestCommonAncestor(root.left, p, q);
    TreeNode right = lowestCommonAncestor(root.right, p, q);
}

现在我们思考如何添加一些细节,把框架改造成解法。

labuladong 告诉你,遇到任何递归型的问题,无非就是灵魂三问

1、这个函数是干嘛的

2、这个函数参数中的变量是什么的是什么

3、得到函数的递归结果,你应该干什么

呵呵,看到这灵魂三问,你有没有感觉到熟悉?本号的动态规划系列文章,篇篇都在说的动态规划套路,首先要明确的是什么?是不是要明确「定义」「状态」「选择」,这仨不就是上面的灵魂三问吗?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回答这灵魂三问。

解法思路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这个函数是干嘛的?或者说,你给我描述一下lowestCommonAncestor这个函数的「定义」吧。

描述:给该函数输入三个参数rootpq,它会返回一个节点。

情况 1,如果pq都在以root为根的树中,函数返回的即使pq的最近公共祖先节点。

情况 2,那如果pq都不在以root为根的树中怎么办呢?函数理所当然地返回null呗。

情况 3,那如果pq只有一个存在于root为根的树中呢?函数就会返回那个节点。

题目说了输入的pq一定存在于以root为根的树中,但是递归过程中,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所以说这里要定义清楚,后续这些定义都会在代码中体现。

OK,第一个问题就解决了,把这个定义记在脑子里,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怀疑这个定义的正确性,这是我们写递归函数的基本素养。

然后来看第二个问题,这个函数的参数中,变量是什么?或者说,你描述一个这个函数的「状态」吧。

描述:函数参数中的变量是root,因为根据框架,lowestCommonAncestor(root)会递归调用root.leftroot.right;至于pq,我们要求它俩的公共祖先,它俩肯定不会变化的。

第二个问题也解决了,你也可以理解这是「状态转移」,每次递归在做什么?不就是在把「以root为根」转移成「以root的子节点为根」,不断缩小问题规模嘛?

最后来看第三个问题,得到函数的递归结果,你该干嘛?或者说,得到递归调用的结果后,你做什么「选择」?

这就像动态规划系列问题,怎么做选择,需要观察问题的性质,找规律。那么我们就得分析这个「最近公共祖先节点」有什么特点呢?刚才说了函数中的变量是root参数,所以这里都要围绕root节点的情况来展开讨论。

先想 base case,如果root为空,肯定得返回null。如果root本身就是p 或者q,比如说root就是p节点吧,如果q存在于以root为根的树中,显然root就是最近公共祖先;即使q不存在于以root为根的树中,按照情况 3 的定义,也应该返回root节点。

以上两种情况的 base case 就可以把框架代码填充一点了:

TreeNode lowestCommonAncestor(TreeNode root, TreeNode p, TreeNode q) {
    // 两种情况的 base case
    if (root == nullreturn null;
    if (root == p || root == q) return root;

    TreeNode left = lowestCommonAncestor(root.left, p, q);
    TreeNode right = lowestCommonAncestor(root.right, p, q);
}

现在就要面临真正的挑战了,用递归调用的结果leftright来搞点事情。根据刚才第一个问题中对函数的定义,我们继续分情况讨论:

情况 1,如果pq都在以root为根的树中,那么leftright一定分别是pq(从 base case 看出来的)。

情况 2,如果pq都不在以root为根的树中,直接返回null

情况 3,如果pq只有一个存在于root为根的树中,函数返回该节点。

明白了上面三点,可以直接看解法代码了:

TreeNode lowestCommonAncestor(TreeNode root, TreeNode p, TreeNode q) {
    // base case
    if (root == nullreturn null;
    if (root == p || root == q) return root;

    TreeNode left = lowestCommonAncestor(root.left, p, q);
    TreeNode right = lowestCommonAncestor(root.right, p, q);
    // 情况 1
    if (left != null && right != null) {
        return root;
    }
    // 情况 2
    if (left == null && right == null) {
        return null;
    }
    // 情况 3
    return left == null ? right : left;
}

对于情况 1,你肯定有疑问,leftright非空,分别是pq,可以说明root是它们的公共祖先,但能确定root就是「最近」公共祖先吗?

这就是一个巧妙的地方了,因为这里是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啊!前序遍历可以理解为是从上往下,而后序遍历是从下往上,就好比从pq出发往上走,第一次相交的节点就是这个root,你说这是不是最近公共祖先呢?

综上,二叉树的最近公共祖先就计算出来了。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70618
 
576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