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所有版块导航
Python
python开源   Django   Python   DjangoApp   pycharm  
DATA
docker   Elasticsearch  
aigc
aigc   chatgpt  
WEB开发
linux   MongoDB   Redis   DATABASE   NGINX   其他Web框架   web工具   zookeeper   tornado   NoSql   Bootstrap   js   peewee   Git   bottle   IE   MQ   Jquery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算法  
Python88.com
反馈   公告   社区推广  
产品
短视频  
印度
印度  
Py学习  »  chatgpt

许纪霖:我对ChatGPT了解得越深入,越是无法乐观

格上财富 • 2 年前 • 467 次点击  



作者: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历史系博士生导师

来源:混沌学园(ID:hundun-university)


2023年初,ChatGPT引爆了全球对人工智能的强烈关注。最近科技界、知识界和舆论界,更是围绕着应用体验,对AI发展前景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千位科学家发表公开信,呼吁暂停ChatGPT的继续研发。《时间简史》作者赫拉利更是直言:人类的文明有被摧残的风险。


AI会改变人类、成为新人类吗?它会给教育、思维带来何种变化?


01

人类历史上第四次里程碑式的科技革命


英国大思想家以赛亚·伯林说,世界上有两种学者。刺猬型思想者,是一种开创体系的大思想家,某种知识储备特别完备。狐狸型思想者,对很多知识都有兴趣,思想是发散的。


我是一个狐狸型的思想者。另外,我觉得每一个人的命运,和时代是分不开的。所以我总追逐最新、最前沿的一些问题,这也是我的兴趣所在。


我对历史的研究比较多,也发现历史当中,几乎每一次重要的变化,都可能和一场科技革命有关。比如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是因为古登堡发明现代印刷术,使报纸、杂志、出版物出现,使知识的普及成为可能。


从2023年开始,我们就进入了一场人工智能的革命。这是人类历史上,第四次里程碑式的科技革命。


和四次科技革命相对应的,就是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和可能从2023年正式拉开帷幕的智能时代。这一次,我们不仅是目击者,而且是经历者。



当ChatGPT出现以后,我发现很多人强烈关心这一议题,并且产生了一种焦虑感;也有一些人很漠然,觉得AI离自己太遥远。事实上,每一个人都会受到它的影响。


我首先沉浸性地体验了ChatGPT(以下简称GPT),也对它做了一些思考和分析。可以坦率地说,我的心态有些变化。对GPT了解得越深入,越是无法乐观……


02

ChatGPT有超级的学习和逻辑能力,

它有创造性思考吗?


周鸿祎说,ChatGPT 是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奇点,强人工智能即将到来的重要拐点。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场超越互联网的产业革命的到来。


GPT4,被认为是超级人工智能的雏形,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GPT3.5的特点是生成(generate), GPT4强调的是输入和输出。GPT4是一种能够处理图像和文本,输入并生成文本输出的大型多模态模型。是一个包含输入和输入的开放体系,特别是“视觉输入”。也就是说,GPT有眼睛了,有视觉能力,能抓取图像。


英伟达研发的ChatGPT专用GPU,使新一代GPT的推理速度提升了10倍。与AI相比,人的大脑运作速度极慢,大脑中的电信号速度是硅芯片信号速度的1/100,000。AI能够做到人脑可以做到的一切,但不受记忆容量和操作速度的实际限制。


所以,英伟达公司的CEO黄仁勋说,GPT4为代表的生成式AI模型的能力增长是“计算的新时代”,AI的“iPhone时刻”已经来临。


GPT3.5的用户体验:一流的逻辑,二流的内容,三流的文采。


1. 一流的逻辑


我的使用感受是,与谷歌、百度比较,GPT提供的回答,简明、流畅、概括性极强,能抓住问题的要点,可以就某个细节进行追问,其上下文的理解和互动能力已经与自然人不相上下,而且理解力、逻辑性更强。


它还可以作图。给王勃的《滕王阁序》作图,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表明它能很好地理解古文,在瞬时间做出这样一张图。



2. 二流的内容


再先进强大的算法,依然要依靠数据库数据的覆盖面和真实准确性。虽然GPT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并经过反复的预训练,但比较起全人类积累的海量数据,依然是沧海一粟。


英文文献,它掌握得非常齐全。非英语文献的部分,比如说我是做中国研究的,问它和中国有关的问题,结果错误百出。


别人问它贾宝玉最想娶谁?它也一本正经地说贾母,还给出一套理由。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但GPT一定要表现出像上帝一样全知全能,它会编一套东西给你,很可怕。


3. 三流的文采


GPT的文字风格形同答卷,非常规范,符合标准。但缺乏个性和文采,即使你命令它写各种风格的诗歌、散文,基本也是似曾相识的陈词滥调,了无新意。


GPT在意境和文字风格上,远远不具有人类的创新能力。它能够模仿各种风格和文体,然而,GPT因为缺乏生活实践的感受和个性的情感,它不能创作出具有独特韵味的语言风格。


它作的图,拿它所画的仕女举例,都是陈逸飞风格的标准美女。


GPT最终能够取代人吗?


目前为止GPT还缺乏创新,这是程序员为GPT设置的“人设”。


关于人,我们不能把人仅仅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的动物。人作为地球上万物之精灵,拥有一般动物所不具备的理性、情感和意志。



知情意皆备,才具有完整的人格。


AI所拥有的理性能力,是一种计算理性。通过日夜不停地学习、模拟和再训练,AI在计算理性能力上超过人类,是指日可待的。


但高级人工智能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人类无法企及的理性超人吗?在GPT3.5的基础上,我初步的判断是不可能的。因为AI缺乏个性,缺乏创造性或批判性的思维能力。我们今天鼓励的个性和原创,不仅是计算理性和逻辑推演的产物,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实践和心灵实践的知识。


人工智能当下的局限性


人的创造性来自哪里?英国哲学家,大思想家卡尔·波普尔说,关于人的认知,有三个世界:


“第一世界”是人的五官能够感知的现实的物理世界。


“第二世界”是人的心理世界,包括思想、意识、情感和主观体验。这个世界是主观的,离不开作为主体的人的生活实践,唯有作为人才能直接体验。


“第三世界”是抽象世界,包括知识、语言、逻辑等各种符号系统,这个系统独立于作为主体的人的主观世界,具有另一种抽象的客观性,可以为人类共同使用和理解。


GPT对第三世界的理解掌握,已经远远超过人类了。它缺的是什么?它不仅无法感知物理的“第一世界”,也匮乏“第二世界”的实践知识。


波兰尼提出了一个概念叫默会性的知识。“默会性知识”属于“第二世界”,是指那些通过人的经验、实践和观察而习得的知识,而且难以明确表达、难以形式化并传授给别人的知识。


比如管理这门知识不是抽象的知识,而是实践性的知识。再比如学习驾驶,考满分也未必会开车。和实践有关的这部分知识,就是默会性的知识。


人的知识与能力,特别是创造力,就更多来自“第二世界”的“默会性知识”。


AI再怎么强,也只有理性,它就是一个超级大学霸。学霸是很聪明的,但智慧要比聪明更高一个层次。它缺乏我们人类,特别是优秀的人所具有的直觉、悟性、想象力。



但我还是要说,今天它已经初步具备这个功能了。ChatGPT的胡说八道,不可笑,而是可怕。周鸿祎说,GPT的胡说八道,也是一种想象力,具有了编故事的能力。


只是它现在还比较低级,因为情感和意志功能被关闭了,一旦打开怎么样?


人的肉身至关重要


情感与悟性一样,不能凭逻辑推演,而是活生生的肉身感受。一个完整的人,灵与肉须臾不可分离,没有肉身的灵魂,与没有灵魂的肉身同样可悲。



好莱坞电影《她》,讲述了一个男人爱上AI的故事。


每一个肉身,都有自己独特的气场与魅力。AI没有肉身,自然人通过脑机接口,或通过VR的虚拟交往,在脑皮层里感受到相应的快感,这种快感依然是功能替代性的,而非真实的灵肉相融。


爱情具有强烈的排他性,没有排他性的情感,不能算爱。但当男主人公问AI女友,你还有其他像我一样的爱人吗?等到的回答是,我同时和500个人在谈恋爱。于是他陷入了绝望。


故事告诉我们,AI再怎么发展,到目前为止仍然是缺乏肉身的,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你和它交往当中获得的,是一种类似的感觉。


但问题是,假如把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基因技术、脑机接口技术等技术结合起来。足以乱真的机器人会进入我们人类世界。这不是科幻,如果我们的法律、伦理、宗教容许,它可能就是明天的现实。


03

AI对教育模式和思维模式的冲击


任何一场新技术革命,都会带来知识与教育的变化,也最终将改变人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


GPT在不久的将来,将替代那些按照规范程序和标准答案教学的平庸教师,它无法代替的,将是那些具有开放性、想象性和创造性的教学。


犹如海平面一般,GPT将成为衡量一个好学生的底线标尺。凡是不能超过GPT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凡是不能超过GPT的答卷,就不是好回答。


AI语言模型介入教学,可能带来两种不同的前景。


第一种前景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深度依赖聊天式语言模型,到那里去寻找标准答案。虽然不同的语言模型,可能给出的答案有差异,但基本大同小异。


由此形成的知识依赖性,让未来的学生思维更加趋同化、单一化。



问GPT,偷一块面包来养活一个饥饿的家庭是否道德?它回答说,这是一个艰难的情况,虽然偷窃通常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但绝望的时候会导致艰难的选择。


GPT对各种前沿或敏感问题的回答,都是四平八稳、滴水不漏,似乎是一套正确的废话。


但作为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是一种批判性的思考能力,而不是学一套似是而非的正确性答案。


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提出主奴辩证法。他说主人和奴隶,看起来主人主宰、操纵着奴隶的命运,但是由于主人不劳动,每天要仆人伺候,离不开仆人。最后反仆为主。


AI作为人类思考的工具,一旦主体高度依赖工具,工具反过来也会主宰主体。所以这是我担忧的一个前景。


第二种前景


我期待的是第二种前景。聊天对话式的GPT,在技术上创造了一种可能,师生的教学过程,将会是一场雅典城邦苏格拉底式对话。


苏格拉底怎么教授知识?不断地抓住你问题的破绽,你的回答的破绽,不断地追问,最后达到真理,这是一场对话式的,对知识的探求。你可以和ChatGPT无穷对话,一步一步接近我们所想达到的真理。


在《论语》中,孔子和弟子们同样也是一问一答,也是Chat。无论是古希腊,还是中国,两大古代的轴心文明,最伟大的哲学,都是Chat式的。


要成就一场苏格拉底式的对话,用户要具有批判性思考能力,不迷信GPT的标准答案,不断地深挖GPT的问题底蕴和逻辑破绽,通过自身的主体性反思,步步紧逼,提出真正的问题,逼迫GPT发挥出最大的知识能量。


对话成功与否,是否可以达到较高的知识层次,也取决于前提条件:GPT拥有更完备的知识储存和开放的逻辑演绎,让答案具有无穷的开放性,不预设意识形态和价值前见。


如果往这个方向研发,我们整个的教学场景就改变了,好的问题很重要。有好的问题,才会有好的答案。


数学家陈景润打破两个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与陈景润,谁更伟大?


我的看法是哥德巴赫更伟大,因为哥德巴赫提出了一个猜想,一个问题,但是他自己没法证实。上百年来,数学家们前赴后继,要证明他是个猜想。所以从这点来说哥德巴赫更伟大,他具有创造性,他也养活了很多数学家是吧?



提出好问题的要比解决问题的更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突破。


ChatGPT有可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具有创造性,这和第一种前景是不一样的。这场21世纪的新技术革命,如果最终带来的是轴心文明古典精神的复兴,这种意外之喜,无疑是人类的福音。


那GPT所改变的,将不仅是人类汲取知识的方式,而且是古典意义上批判性思考的回归。


04

被AI改变的自我,如何安身立命


ChatGPT给教育带来改变,而教育最终改变的,是我们对自我的理解,解决我们如何安身立命这一问题。


操控的焦虑


今天,人看起来很自由。但你发现没有,我们却被各种各样,甚至互相冲突的资讯包围,或者被主流的一种资讯所主宰。


在体验GPT的过程中,我发现,GPT传授的不仅是一套客观中立的科学知识,在其貌似客观中立的表象背后,可以悄悄灌注一套意识形态或伦理道德价值观。


我想说的是,技术永远是中性的,但其价值偏向取决于那只看不见的手,那个操纵了程序和算法的程序的价值偏好。


所以,我们要警惕,AI技术绝对不是价值中立的,其可以被各种不同的幕后之手操控。操控得不动声色,遮蔽其答案中的意识形态偏见。


要摆脱被操控,有一种教育很重要,情感教育。


我前面有说,ChatGPT最强大的是一种理性的功能,但它缺乏情感。教育,不只是提高我们的认知。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



未来的教育,纯知识的理性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将被AI取代。唯独在情感层面,AI没有肉身,徒有大脑,缺乏丰富的心灵。


ChatGPT时代,人工智能替代不了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源自法国的近代启蒙运动,有两个源头:伏尔泰代表的理性主义,卢梭的浪漫主义。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注重的是人的情感培养,再高级的人工智能也无法替代。



中国哲学中,宋明理学将“性”与“心”区分,说人“性”是相通的、普遍的、统一的,但人“心”是个体的、特殊的、多样的。


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这也激发了人的各种激情与感受:死亡、痛苦、爱、同情、怜悯。


这些东西,恰恰是我们对孩子教育上会忽视的,恰恰对培养一个完整的健康的人格来说却又是必须的。


赫拉利说了一段话,我非常赞成。他说:“正是我们对痛苦和苦难的认识使我们能够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防止最糟糕的情景发生。我们将必须教会人工智能如何预防苦难,因为它对苦难一无所知。”


什么是AI无法替代的?


自我,这个概念不是我们过去想象那样简单。一般人都把它理解为意识的自我。高级一点,是认知的自我、理性的自我。今天讲到这里,还有一个另外一个自我是什么?情感的自我。


公元1世纪普鲁塔克提出的忒修斯之船悖论。一条船,经历几次大修以后,帆也换了,舵也换了,船身的每块木板都换了,还是原来这条船吗?什么是自我?这是西方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那在一个基因复制、脑机接口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时代,什么是真正的自我?大脑?心灵?肉身?这个问题,也将在哲学和法律上成为一个难题。


我个人觉得,恐怕人最难被AI替代的,就是最神秘的那部分,心灵。


人内心的复杂,和宇宙一样,甚至是不可捉摸,不可猜测的。心灵的密码,到目前还是科学很难破的,每一个人的心灵都不可复制。如果说一定有一个不能置换的自我,恐怕是心灵。当然,肉身、大脑的替换,是否会产生一个心灵,我们尚未可知。


当代人,怎么安身立命?实际上都和心灵有关。


05

人可以成为自身的造物主吗?


马斯克最近讲了一个惊人的预言。他说,“人类作为碳基生物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激活像人工智能这样的硅基生物。”极端的预言,引起很大争议。


所谓碳基生物,是指地球上大多数生命形式,其生命过程和化学反应都是基于碳化合物进行的。硅基生物,是指假想上的生命形式,其生命过程和化学反应是基于硅化合物进行的。


到底会不会出现新人类?


乐观的观点


因为AI缺乏肉身,不可能成为新人类。人有肉身,会死亡,会感受到痛苦,会有各种各样虚荣、妒忌,这都是人的有限性。



人为了超克自身的有限性,膜拜各种神祇:上帝、天神、圣人与生活中的偶像。膜拜只是为了超克人性的有限性,将一个完美的自我投射到一个无限完美之物。


这就是人性中的两面:可堕落性与可超越性。人的有限性造就了人的诗意,人的追求。


凡是肉身,最大的恐惧是死亡,AI是不死的。倘若没有死亡,所有与生命有限性相关的追求:基因繁衍、自我保存,精神永恒,都显得没有任何价值,歌咏青春、感伤生命无常的情感,也变成可笑的无病呻吟。


人性中追求完美的可超越性,即宗教的神性,也不是AI所能企及的上限。如果AI不死,AI为什么要信仰那些超越的东西?


假如没有这样的超越世界,AI的世界,依然是不完整、有缺陷的。它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终究不是同一个世界。


悲观的观点


悲观的观点,认为新人类足以乱真。基因复制+脑机并口+人工智能=新人类。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操作系统。从语言中产生了神话和法律,众神和金钱,艺术和科学,友谊和国家,以及计算机代码。人工智能对语言的掌握,意味着它现在可以入侵并操纵文明的操作系统。


赫拉利在最近的几个访谈中,显得有些悲观。他说:“AI可以迅速吃掉整个人类文化——我们几千年来产生的一切——消化它,并开始涌出大量的新文化艺术品。不仅仅是学校作文,还有政治演说、意识形态宣言、新邪教的圣书。到2028年,美国总统竞选可能不再由人类主持。”


周鸿祎也讲,GPT-10版本内,人工智能一定会产生意识。


当 GPT 能修改自己的代码,自我升级自我迭代,这种进化速度超过指数级。留给人类的时间不多了。


自我意识意味着什么?AI不再是机器、工具,而是一个有自我心灵的新人类了。它甚至不再需要程序员编辑、修改自己的代码,可以自我更新,自我进化。


新人类,不是技术上能不能,而是哲学上该不该的问题


好奇害死猫,具有无穷创造力的人类,很有可能会亡于浮士德式的永不满足的好奇心之中。


千名科学家呼吁暂停GPT4以上版本的开发,有它的道理。我们必须把它的发展限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它对市场的冲击,对全球金融系统、销售系统的冲击,目前尚不可控。


今天我们终于懂得怎么和大自然相处,怎么保护地球的自然生态。那怎么保护我们的生命生态?恐怕同样需要探究。


赫拉利说:“现在我们已经处于这样一个阶段:人工智能已经足够先进,可以创造自己的文字和图像。如果情况没有改变,那么我们文化中的大部分文字、图像、旋律甚至工具都将是由人工智能制作的。我们必须让这个过程变慢,让整个社会适应这个情况,并且制定出一套(应用于人工智能的)道德规则。否则我们的文明就有被摧毁风险。”


为什么我们需要有风险意识?回到最后,就是一个哲学的问题,就是一个文明底线的问题。



人类高级文明出现以后,从轴心文明的古希腊哲学、儒家哲学到近代的启蒙哲学,都预设了一条文明的底线:人是主体,整体的人类利益和个人的生命、自由和尊严是至高无上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人权法则。


倘若我们依然认可这条文明的铁律,那么AI技术的发展应该有天花板。


我认为,以ChatGPT为代表的强人工智能,潘多拉魔盒中的精灵,已经探出头,准备跳出盒子,而且将再也收不回。


作为人类,不得不为这个精灵,设置一个笼子……这个笼子就是法律、伦理道德、宗教、哲学,让它在人类可控的安全的尺度里,能够有序地、缓慢地发展,而不是无序地、失控地、自主地发展。我们可以欢迎它、拥抱它,同时又警惕它、防范它,确保高级人工智能永远是人类的好伙伴和好朋友。


本文来源:公众号 @混沌学园。混沌学园用创新助力每一人、每一组织成就不凡,以哲科思维为根基,遍邀300位全球顶级师资,打造创新教育体系,帮助中国职场精英培养创新能力。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格上财富:十五年深度研究,甄选阳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财产品,为您的资产增值保驾护航!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154079
 
467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