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整体流程如图1所示,对120例癌症患者的匹配肝癌组织和邻近非肿瘤组织进行了拉曼光谱分析。由于癌症组织的异质性和复杂性,从每个组织样品表面随机选择的点收集了至少50个光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两组的拉曼峰大部分重叠,但癌旁组织组中每个峰的强度显著高于癌症组织,如图2,HCC和ICC患者、早期和晚期患者之间拉曼信号的强度也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致癌引起的肝组织生化成分的变化,这为区分癌组织和正常组织提供了基础。采用基于VGG-16网络的CNN模型,使用基线减法和平滑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随机将其输入CNN模型。预测癌组织的准确率为92.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8%和94.6%。此外,还建立了另外三种CNN模型来区分不同癌症分期和分化程度的组织,准确率分别为78.3%和72.3%。对于癌症亚型HCC和ICC的分类,识别准确率为82.4%。
组织代谢组学分析证实了拉曼光谱在代谢物鉴定中的可靠性。本研究共评估了25对匹配的HCC组织和相邻的非肿瘤组织。在去除偏差和缺失值后,9种主要代谢产物之间的差异以及HCC组织和相邻非肿瘤组织之间108种特定代谢生物标志物的分层聚类热图如图3所示。大多数代谢产物在HCC组织中呈下降趋势,这与HCC组织的拉曼强度较低一致。
为了验证拉曼光谱的临床病理和诊断能力,该团队使用显微拉曼光谱仪对厚度为5µm的未染色人类肝组织切片进行成像,在StreamHR模式下,在两个轴向上以0.8µm分辨率对未染色的癌症和相邻组织切片进行拉曼图像采集。除了在组织表面进行二维(2D)组织化学成像外,还通过拉曼光谱在三维生成了“z堆叠”图像,获得部分组织切片的重建3D图像。对于来自同一患者的配对肝癌和相邻非肿瘤组织,在大多数样品中很容易观察到拉曼强度的差异。该团队使用无标签光谱技术,结合适当的图像分析算法来可视化癌症边缘。首先,选择两个肝癌组织块进行拉曼扫描。如图4a和b所示,两个肝癌块和相应的H&E染色图像证实存在肝细胞癌变,癌症组织映射测试区域的亮场图像如图4c所示。使用自建模曲线分辨率(SMCR)和分层聚类分析(HCA)算法分析拉曼图像。在第一个组织样本中可以看到癌区域的明显边界,其中癌和肝实质区域被成功区分。第二个组织在显示区域显示出相对较差的癌症边界(图4d和e),与肝实质混合,可能是由于存在癌细胞浸润,这在亮场图像中几乎无法检测到。
在验证了拉曼光谱在体外肝组织诊断和成像中的性能后,该团队进一步研究了其在实时术中诊断癌症的可行性。术中使用定制的手持式便携式拉曼光谱系统检测肝癌。非肿瘤区域的总拉曼光谱强度显著高于肿瘤区域的拉曼光谱强度。这与体外测试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