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所有版块导航
Python
python开源   Django   Python   DjangoApp   pycharm  
DATA
docker   Elasticsearch  
aigc
aigc   chatgpt  
WEB开发
linux   MongoDB   Redis   DATABASE   NGINX   其他Web框架   web工具   zookeeper   tornado   NoSql   Bootstrap   js   peewee   Git   bottle   IE   MQ   Jquery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算法  
Python88.com
反馈   公告   社区推广  
产品
短视频  
印度
印度  
Py学习  »  机器学习算法

5.8/Q2,南昌大学三附院多组学+机器学习+单细胞:三剑合璧锁定骨肉瘤R-loop核心靶点PSIP1,经典生信思路它来了

生信Othopadics • 2 月前 • 160 次点击  

如果您对骨科疾病生信临床研究感兴趣,请为小骨点点关注,持续解读骨科前沿生信文献和思路。如果您需要定制化服务,欢迎扫码联系小骨~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小骨为大家带来的这篇文章厉害了,虽然发的是二区,但是生信思路经典且完整,首次建立“R-loop评分模型(RGPSM)”,为肿瘤基因组不稳定性研究提供可推广的生信范式。和小骨一起来看看吧🌈🌈
研究亮点
1.跨平台数据整合→创新性应用“Combat”算法消除GEO多数据集(GSE21257/GSE16091)批次效应,构建标准化队列(GEO-OS)。
2.机器学习驱动靶点筛选→LASSO+随机森林(RSF)双模型优化,从10个R-loop基因中锁定核心靶点 PSIP1(C-index=0.754),突破传统单方法局限。
3.单细胞多维验证→结合AUCell评分系统量化单细胞RGPSM特征,揭示PSIP1在恶性成骨细胞的特异性表达;CellChat解码高评分组细胞互作网络,发现促肿瘤信号通路激活。
4.全链条分析闭环:批量RNA-seq→差异表达/免疫浸润分析 → scRNA-seq轨迹推断(伪时序)→实验验证(DRIP-seq/qPCR),实现“数据-机制-靶点”三级验证。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文章内容吧!

文章标题:Identifying PSIP1 as a critical R-loop regulator in osteosarcoma via machine-learning and multi-omics analysis

中文标题:机器学习和多组学分析确定PSIP1作为骨肉瘤关键R环调控因子

发表期刊Cancer Cell Int

发表时间2025年4

影响因子5.8/Q2

研究背景

骨肉瘤(Osteosarcoma)是一种恶性骨肿瘤,多发于青少年,易转移且预后差,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基因组不稳定性和表观遗传失调。R-loop(DNA:RNA杂交体)的异常积累是基因组不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在骨肉瘤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机器学习与多组学分析(如转录组、表观基因组和蛋白质互作网络)系统筛选骨肉瘤中R-loop调控的关键因子,发现PSIP1作为新型R-loop调控枢纽,可能通过影响DNA修复和转录调控促进骨肉瘤进展。这一发现为理解骨肉瘤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并提示PSIP1或可作为潜在治疗靶点。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RGPSM的开发和验证

研究通过整合GSE21257和GSE16091数据集(经“Combat”校正,形成GEO-OS数据集),筛选出10个共享的R-loop相关基因(RPGs),并基于机器学习构建预后模型(RGPSM)。随机生存森林(RSF)模型在训练集(Target-OS)、验证集(GEO-OS)及独立测试集(GSE33382)中表现最优(平均C-index=0.754)。RGPSM在1/3/5年预后预测中均展现高准确性(如Target-OS的AUC达0.951~0.984),且能显著区分高低风险组(KM分析,P<0.0001)。此外,在GSE21257、GSE16091及Meta-OS数据集中进一步验证了其稳健性,证实RGPSM可作为骨肉瘤预后的可靠生物标志物。

2.独立预后评价与诺模图模型构建
通过分析Meta-OS等数据集,研究发现 RGPSM评分与骨肉瘤(OS)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且与Huvos分级(低评分对应化疗敏感组II/IV)、转移状态(高评分者更易转移)独立关联(Uni-/Multi-COX回归,P<0.05)。整合RGPSM、转移状态和Huvos分级的诺模图模型展现出卓越的预测性能(1/3/5年AUC:
0.944/0.904/0.933),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证实其临床实用性,提示RGPSM可作为化疗耐药和转移风险的潜在标志物。
3.功能富集和免疫分析

通过分析高/低RGPSM组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研究发现R-loop在骨肉瘤(OS)中可能通过调控免疫微环境(TME)促进肿瘤进展。高RGPSM组显示免疫抑制特征,包括肿瘤纯度升高、免疫浸润减少(如活化的CD8+ T细胞和NK细胞降低)及免疫检查点基因下调。通路分析揭示R-loop显著富集于Wnt信号、T细胞分化及Th17细胞调控等免疫相关通路,提示其可能通过介导免疫逃逸驱动OS恶化。这些发现为R-loop在OS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提供了新机制见解。

4.基于RGPSM的scRNA-seq数据分析

通过对11例OS患者的scRNA-seq数据(GSE152048)分析,研究发现高RGPSM评分组表现出显著的肿瘤恶性特征:恶性细胞(如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比例增加,而免疫细胞(如TILs)减少。伪时间轨迹分析显示,成骨细胞向增殖型分化时RGPSM评分升高,提示R-loop可能促进OS恶性进展。细胞互作分析(CellChat)进一步揭示高RGPSM组的细胞间通信更强,涉及多条促肿瘤信号通路。这些结果从单细胞层面证实了R-loop通过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互作驱动OS发展的潜在机制。 

5.确定OS患者的治疗靶点

通过整合RNA-seq和scRNA-seq数据分析,研究发现PSIP1在骨肉瘤(OS)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相关性:在高RGPSM组中特异性高表达(尤其在恶性成骨细胞和增殖型成骨细胞中),且与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5)。与其他候选基因(如DDX21、RPL10A等广谱表达基因)相比,PSIP1在OS细胞/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mRNA及蛋白水平),凸显其作为OS靶向治疗关键分子的潜力。这一发现为开发针对R-loop调控机制的新型OS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文章小结

该研究通过机器学习与多组学分析首次揭示PSIP1是骨肉瘤中调控R-loop的关键因子,其通过介导基因组不稳定性与免疫微环境重塑促进肿瘤进展,为骨肉瘤的预后预测和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与干预策略如果您对生信分析和公共数据库挖掘感兴趣,但时间和精力有限或者缺乏相关经验,小骨非常乐意为您提供如下服务:免费思路评估、付费方案设计和生信分析等,有意向的老师欢迎联系小骨哦!往期推荐标题框动态分割线素材-花瓣网

8.2/Q1,孟德尔随机化:探究高血糖、糖尿病与骨折的“危险三角”

4.5/Q1,单细胞测序与机器学习双剑合璧:挖掘骨关节炎Anoikis相关基因

14.7/Q1,“分而治之”策略下,骨化中心类器官如何实现骨再生奇迹

14.7/Q1,肥胖、骨关节炎与细胞命运:多靶点干预新视角

14.0/Q1,川大博士生靠“机器学习”发文,探究3D打印技术与生物陶瓷骨的关系

6.8/Q1,镉暴露与骨质疏松症:多组学探索镉的骨骼危害与干预策略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184711
 
160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