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学习  »  Python

Python|硕博士必备论文工具

癌图腾 • 4 年前 • 972 次点击  












埋头苦还在读研二的李萌,最近是尝到了“走投无路”的滋味。


将近两年的时间,李萌都没能成功发表出一篇SCI论文,数据材料在桌子上堆成了山,头发掉了一大把,依然毫无头绪,看不到成果!


自己写的文章三次被拒稿,想过找中介机构,但是高昂的中介费用和内心对学术的敬重,让她不得不选择,继续在无数个日日夜夜埋头啃文献,做实验。

从春天走到冬天,实验室的门把手都被她摸得掉了颜色。

她不禁仰天长叹一句:

下辈子打死也不搞学术了!


一年发3篇SCI



 真不是吹的!


凌晨三点半,李萌还在研究数据,面对海量的数据资料,她痛苦难耐。天空渐渐泛白,才发现数据才整理了一半。

回到寝室,她猛地抬头照了照镜子:面容枯槁得像蜡纸,黑眼圈已经浓重的不用再打眼影了。

一审耗时1年有余,一修之后,刚巧碰到杂志社换了审稿编辑,二修返回被拒稿。给到的理由就是数据不连续,两个单一的点做回归。

“我真的做不到啊!”

李萌忍不住对镜哀嚎。

就在她一筹莫展时,隔壁班师姐王珺却已经发了3篇SCI,登上了学校的荣誉墙。

纠结了半天,李萌决定鼓起勇气,向师姐请教一二。

本来对这样冒昧的请教,李萌是不报多大希望的。但是,师姐却很爽快地帮助李萌梳理了一下,写论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建议她抓紧去学Python编程语言。

“什么鬼,学Python?”李萌以为自己听错了。

“一开始我也和你一样,对Python很抗拒,觉得和自己做学术没关系。后来才发现,Python的强大简直是科研人员的福音!很多前期找文献,爬资料的繁杂工作,它几分钟就能搞定。”

师姐说起Python,简直是停不下来的节奏。

她一边说,一边用电脑演示,一顿操作让李萌惊掉下巴:

1

处理数据


处理数据,实验数据可以自动整合成列表,方便筛选数据,还能够自动完成清洗,留下可用的数据。
 

2

搜集文章材料


写论文最大的难点,就是面对海量的文献材料,容易让人头大。因此,大部分科研人都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去搜集各种文献,资料。以至于,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而用Python3秒就能够定位,5分钟一并下载相关领域的关键文章、重要作者和科研热点,追溯引证关系。
 

3

可视化图表


与枯燥乏味的Exclel表格相比,Python能够把数据自动输出成折线图,三维图,直方图,嵌套饼图等规范高质量的图表,直观立体地展现出千辛万苦得来的科研成果,助力文章发表。
 

4

轻松翻译外文


在搜集文献的时候,很多都是外文的,Python还可以设置对外文文献的自动翻译,并且把翻译下载好的文件进行归类,存放到指定的位置。大大节省了我们自己去网站翻译的时间。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李萌去了解后才发现,中科院早已开始在科研领域普及Python了:

中科院官网信息


李萌这才明白:埋头苦干没用,哪怕是做学术,也需要找对策略,让自己事半功倍。


科研路漫漫



学会吃苦 也要学会借力


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手无利器写不出优秀的论文。

别人写一篇论文的时间,师姐充分运用Python找资料,做数据,做出来3篇论文。

于是,李萌也迅速开始学习Python。一扫之前痛不欲生的状态,取而代之的是每天都动力满格:

“三修过啦,哈哈,谢谢编辑大大。”
“我用Python帮助导师整合了很多资料,被夸啦。”
“室友也跑过来问我,最近是什么神仙附体了?”



李萌发现,只需要少量代码,Python就能帮你完成各种学术辅助工作

  • 爬取全网公开资料,找到有效信息,让论文不再空洞;

  • 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让报告更加科学严谨;

  • 批量处理excel word pdf 文件,不再怕软件崩溃;

  • 自动生成可视化图表,成果扎实更加直观,答辩不卡壳。


因此,我建议每个走在学术科研道路的同学,一定要尽快学习Python。

来源:科研Z库 2021-03-09 1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109886
 
972 次点击